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探查术在原因不明性不孕患者中的诊断治疗价值及术后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生殖中心门诊诊断原因不明性不孕患者,根据是否接受宫、腹腔镜联合探查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结果:手术组(67例)、非手术组(103例)年龄、体质量指数、不孕类型及不孕年限等比较无差异(P0.05)。手术组中发现了98.5%患者影响妊娠可能原因,术后尝试体内受精试孕的患者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和持续妊娠率均高于非手术组(52.2%比22.3%,52.2%比20.4%, 47.8%比16.5%,均P0.05)。体内受精试孕者于术后(4.0±2.6)个月妊娠,临床妊娠率术后6个月内较术后6~12个月提高(37.3%比18.5%,P0.05)。尝试体内受精未孕者于术后(6.5±1.7)个月接受IVF-ET助孕,其中手术组和非手术组间的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和持续妊娠率均无差异(76.9%比72.4%,61.5%比69.0%,53.9%比48.3%,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宫、腹腔镜联合探查术是原因不明性不孕患者妊娠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探查术能够对不明性不孕患者明确病因同时行相应治疗,显著增加术后妊娠率。术后应争取在6个月内尽快妊娠,仍未孕者可考虑及时行辅助生殖助孕。  相似文献   
2.
傅晓华  元刚  刘怡  林婉贞  任斌 《今日药学》2011,(10):649-651
目的 分析63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时血药浓度监测数据,作为个体化用药的参考.方法 在用药后24、30、48、72、96 h取血,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患儿的血药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患儿中毒可能性相同;机体对甲氨蝶呤处置存在性别差异;各监测时间点都出现中毒个例.结论 有必要监测甲氨蝶...  相似文献   
3.
氢是组成水和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氚的是氢的放射性同位素。因此氚可以通过饮水和食物进入人体。氚的半衰期为12.33年,氚产生的生物效应主要是由于氚β射线在细胞核内产生电离,使活的细胞核受到放射性损伤。据估计,核试验产生的氚约有90%存在水圈中,而自来水是城乡居民生活饮水的玉主来源。因此,对自来水中3H的放射性浓度的检测监督显得十分必要。1 实验方法1.1 采集样品 在居民区随机抽取输出支路的龙头自来水。在正式采样前先放1~2min后取水样500ml,再放水1~2min取第2个水样500ml,两次采样水混合后取0.5L水作为样品。1.2 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4.
婴儿患肺结核时极易误诊,病死率与误诊率均较其他年龄组高。现将1990~1997年曾在外院诊治,最后在我院确诊的婴儿肺结核25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5例婴儿,男15例,女10例,月龄M3个月5例,~6个月10例,~9个月7例,~12个月3例。其中20例来自农村。肯定有结核病接触史者19例。出生后接种过卡介苗仅4例。结核菌素(简称结素)试验阳性者18例,阴性7例。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15例。急性起病16例,其中9例发病<3天。发热21例中13例为弛张热,11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9例以咳喘为首发症状。早期发生惊厥14例,其中7例惊厥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90年代初我国第一人核电站商业运行前我国居民经食物,饮水和空气途径的年氚摄入量和氚致待有积有效剂量。方法:根据我国食物和环境氚调查的氚浓度数据。我国居民空气、饮水和食物摄入量数据和ICRP72号出版物推荐的剂量系数,用MSOffice软件进行计算和归因分析。结果:计算了氚致列我国各地区成年,少年,幼儿组经诸途径的年氚摄入量和待积有效剂量。我国成人,少年和幼儿平均每年的氚摄入量分别为16200,11600和8040Bq/a,氚致待积有效剂量分别为0.53,0.52和0.75μSv/a。结论:我国氚致居民剂量的主要来源是食物,特别是食物中的有机结合氚,食物氚致剂量对3个年龄组平均约占87%。  相似文献   
6.
傅晓华  朱晶  张岭  金碧辉  舒静 《浙江医学》2019,41(6):571-574
目的比较BMI在正常范围内的“瘦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骨骼肌间脂肪含量与糖代谢参数之间的关系,为早期干预该类患者糖脂代谢紊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BMI在正常范围内的“瘦型”PCOS患者40例(病例组)以及同期非PCOS女性30例(对照组),测定糖代谢参数包括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HOMA模型评价;采用双能X线仪(DXA)测量全身脂肪量以及腹部脂肪含量,MRI测量下肢骨骼肌间脂肪。结果病例组空腹胰岛素水平以及HOMA-IR均高于对照组,并且骨骼肌间脂肪含量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即使调整了全身脂肪及腹部脂肪变量后,该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相关性分析提示,病例组骨骼肌间脂肪含量与空腹胰岛素水平及HOMA-IR均呈正相关(r=0.45、0.34,均P<0.05)。结论即使是BMI在正常范围的“瘦型”PCOS患者,其体内脂肪分布仍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骨骼肌部位的脂肪异位沉积,在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中可能发挥着潜在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傅晓华  朱晶  舒静 《浙江医学》2019,41(18):1928-1931,1937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及水通道蛋白7(AQP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后的人肝癌HepG2细胞分为HepG2细胞组、脂肪变模型组、雌激素低剂量组、雌激素高剂量组;其中脂肪变模型组及雌激素低、高剂量组使用2.0mM油酸溶液200滋l处理,而雌激素低、高剂量组分别加入500滋l浓度为40.0、80.0滋g/ml的雌激素,HepG2细胞组不作任何处理;4组细胞均继续培养72h。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油红O溶液染色法测定脂滴面积比,贝克曼AU-48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TG水平,RT-PCR、Westernblot法分别测定HepG2细胞AQP7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HepG2细胞组比较,脂肪变模型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脂滴面积比、TG水平均升高(均P<0.05);与脂肪变模型组比较,雌激素低、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均升高(均P<0.05),脂滴面积比、TG水平均降低(均P<0.05);与雌激素低剂量组比较,雌激素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脂滴面积比、TG水平均降低(均P<0.05)。与HepG2细胞组比较,脂肪变模型组AQP7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均P<0.05);与脂肪变模型组比较,雌激素低、高剂量组AQP7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均P<0.05);与雌激素低剂量组比较,雌激素高剂量组AQP7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均P<0.05)。HepG2细胞AQP7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与脂滴面积比、TG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雌激素能抑制油酸诱导的HepG2细胞脂肪变性,其机制可能与雌激素能上调AQP7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及其抑制物TIMPs在葡萄胎恶变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 39例葡萄胎 (其中 11例发生恶变 )和 17例正常相同孕周的绒毛组织中MMP 2、MMP 9、TIMP 1、TIMP 2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组织的滋养细胞胞浆中MMP 2、MMP 9、TIMP 1、TIMP 2均有表达。MMP 2、MMP 9在葡萄胎发生恶变组的表达明显强于正常绒毛组和葡萄胎未发生恶变组 ,而TIMP 1,TIMP 2在正常绒毛组和葡萄胎组之间表达无显著性差异。MMP 2 /TIMP 2、MMP 9/TIMP 1在葡萄胎恶变组织中的表达强于在正常绒毛组织的表达。结论 在葡萄胎清宫组织中进行MMP 2、MMP 9的检测 ,有望成为判断葡萄胎日后恶变的一项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东省降血脂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对3年中消耗的降血脂药物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2000~2002年心血管药物销售金额增幅下降;降血脂药物的年销售总金额也存在下降趋势;用药频度最高的为辛伐他汀、绞股蓝总苷;用药金额最大的为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微型剪和电切环在有生育要求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至浙江省人民医院生殖内分泌科因中重度宫腔粘连拟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的女性患者82例,分为微型剪分离组(n=39)和电切环分离组(n=43)。在手术当月的月经周期第3天口服雌激素预处理,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防止再度粘连形成。术后1~2个月行2次宫腔探查,宫腔粘连程度采用AFS评分系统进行评价,术后随访1年内的妊娠情况(包括自然妊娠及辅助生殖)。结果:2次宫腔探查结果提示,2组患者宫腔形态的恢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剪分离组的月经改善情况明显好于电切环分离组,微型剪分离组患者手术前后宫腔粘连评分的降低程度高于电切环分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妊娠随访提示微型剪分离组患者术后妊娠率(43.6%)高于电切环分离组(37.2%)。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手术中,采用微型剪或者电切环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宫腔形态和月经情况。在有生育要求的女性中,采用微型剪分离宫腔粘连可能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