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腺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临床预后。 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例前列腺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前列腺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 结果12例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前列腺肉瘤,其中横纹肌肉瘤6例,平滑肌肉瘤3例,未分化肉瘤2例,癌肉瘤1例。2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5例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3例行放化疗;1例仅行化疗,1例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12例患者除1例仍在随访外均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平均生存时间15个月(8~25个月)。 结论前列腺肉瘤恶性程度较高,预后差,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和MRI有助于明确诊断,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脾肿瘤5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脾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4年间56例经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的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良性39例,其中确诊为脾囊肿25例,血管瘤9例,错构瘤3例,血管淋巴管瘤1例,炎性假瘤1例,其中4例脾囊肿、1例脾血管瘤和1例脾错构瘤行脾部分切除术,其余均行脾切除术;除5例失访外预后均良好。原发性恶性肿瘤12例,其中淋巴瘤2例,血管肉瘤2例,网织细胞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平滑肌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未分型1例;其中1例行坏死感染引流术,1例行脾胰体尾联合切除,其余均行脾切除或加脾门淋巴结清扫术;获随访者8例中生存5年以上者3例,3年存活1例,4例手术后1年内死亡。脾脏转移癌5例,行脾切除或联合脏器切除术。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肿瘤的主要方法。脾良性肿瘤主张行脾部分切除术。脾恶性肿瘤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家医院29例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内镜黏膜下切除5例,经肛门局部切除14例、局部扩大切除4例,经骶尾直肠部分切除2例,根治性切除4例.结果 本组29例直肠类癌患者的年龄32~71(54±11)岁,随访时间3至136个月,平均(61±4)个月,随访率为76%.随访期内,直径小于1 cm的13例手术切除后无复发,直径1~2 cm的5例复发1例,直径大于2 cm的4例中3例因类癌肝转移死亡.5年、10年肿瘤相关生存率为87%、80%.结论 手术治疗是直肠类癌的最佳治疗方法,手术切除范围取决于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程度、淋巴结受累及是否存在肝脏转移等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6例直肠类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式.结果:36例中肿瘤位于黏膜下层者23例,浅肌层11例,深肌层1例,浆膜层1例.根据肿瘤直径大小,分别采用局部切除、局部扩大切除术和经腹前切除术.无直肠穿孔或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经12个月至8年随访,34例直径<2 cm者无1例肿瘤复发或转移,2例直径>2 cm者有1例术后1年死于肝内广泛转移,1例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直肠类癌早期诊断和手术是治疗关键.直径<2 cm的直肠类癌采用局部(扩大)切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4例乳腺叶状囊肉瘤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原发肿瘤大小、有无腋淋巴结转移等因素选择局部包块切除术或单乳切除术进行治疗,并对术后治疗结果进行随访。结果本组24例中行局部切除11例,单侧乳房切除术9例,乳房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除4例,其中5例(20%)曾诊断为腺纤维瘤或巨纤维瘤因术后肿瘤复发而经历2-3次局部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良性11例,交界性9例,恶性4例。随访1-10年(中位5.2年),5年生存率97%,局部复发率31.3%。结论乳腺叶状囊肉瘤发病率低,多数病例病理分化较好,病程进展缓慢,手术切除是其首选的治疗措施,局部切除后反复复发者应行乳房切除;叶状囊肉瘤预后与肿瘤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和手术切除是否彻底有关。  相似文献   

6.
成人前列腺肉瘤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前列腺肉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 7例成人前列腺肉瘤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病理类型及预后。 结果 :平滑肌肉瘤 3例 ,横纹肌肉瘤 3例 ,恶性神经鞘瘤 1例。前列腺肉瘤有膀胱颈梗阻为主的复合表现 ,确诊依靠病理诊断 ,病理分型与疾病的进展相关联。 2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者于术后 13个月和 2 1个月死亡 ;2例行全盆腔脏器切除术辅以放疗和 (或 )化疗者 ,随访 15个月仍存活 ;3例仅行放疗和 (或 )化疗 ,平均于初诊后 7个月死亡。 结论 :前列腺肉瘤预后较差 ,早期诊断和完整的外科切除有重要意义 ,密切随访可以早期发现复发。  相似文献   

7.
乳腺叶状囊肉瘤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4例乳腺叶状囊肉瘤患者采用局部切除11例,单侧乳房切除术10例,乳房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除3例,其中5例(20%)曾诊断为乳腺腺纤维瘤或巨纤维瘤因术后肿瘤复发而经历2~3次局部切除术。结果术后病检证实:低度恶性11例,中度恶性9例,高度恶性4例。随访1~10年(平均5.2年),局部复发率29.1%,5年生存率97%。结论乳腺叶状囊肉瘤发病率低,易误诊;手术切除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局部切除术后复发应行乳房切除;多数乳腺叶状囊肉瘤恶性程度较低,进展缓慢,预后较好;乳腺叶状囊肉瘤预后与肿瘤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和手术切除是否彻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动脉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提高对原发性肺动脉肿瘤的认识.方法 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例患者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肺动脉肿瘤.术前误诊为肺动脉瓣狭窄3例,肺动脉血栓栓塞2例.行单纯肺动脉肿瘤切除术1例,肺动脉肿瘤切除+同种肺动脉置换术4例,同期行右心室流出道加宽补片2例.结果 手术死亡1例;2例术后4个月死于脑转移;1例术后存活9个月,局部复发;1例术后存活2年,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病理诊断肺动脉恶性间叶细胞瘤4例,肺动脉纤维肉瘤1例.结论 原发性肺动脉肿瘤非常少见,临床表现与肺动脉血栓栓塞等肺动脉阻塞性疾病并无明显差异,诊断困难.电子束CT和磁共振成像有助于该病的诊断.治疗的关键是外科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并结合放疗和化疗,但易发生局部复发和转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诊治的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31例病人,其中男性9例,女性22例,确诊中位年龄58岁(25~80岁)。临床首发症状包括腹痛及腹部不适13例,体检偶然发现7例,腰痛5例,下肢肿胀2例,腹部包块2例,血尿1例,便血1例。肿瘤中位直径为8 cm(3~25 cm)。31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28例(90.3%)肿瘤完整切除,其中10例(35.7%)行联合脏器完整切除。中位随访时间56个月,随访28例,19例(67.9%)出现复发转移,其中8例(28.6%)复发转移后死亡。复发转移病人中12例接受再次手术治疗,复发后中位总生存期为24个月;7例未接受再次手术治疗,复发后中位总生存期为13个月。结论手术完整切除是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首选治疗方式;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术后复发率高,预后较差;对无明显手术禁忌的复发转移病人,在多学科团队的指导下应积极行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上肢透明细胞肉瘤的疗效.方法 对3例上肢透明细胞肉瘤患者采用了肿块扩大切除术进行治疗,并采用带蒂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覆盖创面.结果 术后3例皮瓣全部存活,伤口Ⅰ期愈合.随访时间例1为2年,例2为4年,2例患者至今存活,局部肿块无复发,无局部和远处转移;例3患者于前臂中段截肢术后4个月死亡.结论 透明细胞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早期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经骶部直肠局部切除治疗直肠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骶部直肠局部切除术治疗直肠肿瘤的可能性。方法 以本术式对 6例直肠肿瘤患者进行治疗 ,其中 2例接受术后放疗。结果 并发术后直肠内出血 1例。无感染、肠瘘及肛门失禁。术后随访 14~35个月 ,无肿瘤转移及复发。结论 本术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不影响肛门功能等优点。适用于可行经骶部直肠局部切除治疗的直肠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2.
上肢透明细胞肉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上肢透明细胞肉瘤的疗效.方法 对3例上肢透明细胞肉瘤患者采用了肿块扩大切除术进行治疗,并采用带蒂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覆盖创面.结果 术后3例皮瓣全部存活,伤口Ⅰ期愈合.随访时间例1为2年,例2为4年,2例患者至今存活,局部肿块无复发,无局部和远处转移;例3患者于前臂中段截肢术后4个月死亡.结论 透明细胞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早期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胃肠道类癌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胃肠道类癌12例的临床资料,病变位于胃3例(25.0%),小肠1例(8.3%),阑尾4例(33.3%),结肠1例(8.3%),直肠3例(25.0%);12例均行手术治疗,远端胃根治性切除术2例,胃楔形切除术1例,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1例,阑尾切除术4例,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经肛门局部切除术2例,直肠前切除术1例。结果均获随访,平均18个月(3个月~5年)。除1例小肠类癌死于术后2年复发转移外,余病例均无瘤存活3个月~5年。结论胃肠道类癌术前确诊率不高,治疗目前仍以外科手术为主,切除率较高,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在治疗泌尿系肿瘤中的作用。方法对行联合脏器切除的9例泌尿系肿瘤患者(包括前列腺肉瘤术后复发1例、前列腺肉瘤术后胃肠道间质瘤转移1例、前列腺肉瘤1例、前列腺癌术后复发1例、宫颈癌术后复发1例、膀胱肉瘤1例、直肠癌术后复发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接受全盆腔脏器切除术,1例为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随访至今,3例健在,平均生存时间26.8(5~64)个月。结论盆腔脏器联合切除可有效地治疗周围脏器受侵犯的泌尿系肿瘤,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但术后并发症较多。患者预后主要与原发肿瘤病理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2003年我科收治的9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结果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便血(78%)。本组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5例,局部广泛切除术2例,随访发现7例均在术后2年内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最长生存32个月,2例晚期患者存活不到3个月。结论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少见,容易误诊漏诊,外科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是无论Miles’术还是局部广泛切除术,术后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均不理想,提高治疗水平的唯一途径是早期诊断和早期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7例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手术方法、病理结果和预后.结果 3例完整切除肿瘤,其中2例下腔静脉管壁缺损应用人工血管进行修补;1例切除部分肿瘤,恢复肝静脉血流;3例行剖腹探查肿瘤活检,明确诊断后放弃手术.7例术后病理均为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3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呈阳性,4例呈阴性.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3例完整切除肿瘤者术后预防性口服华法林抗凝6个月,分别随访8、32、33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血栓形成;1例部分切除者存活2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3例只行肿瘤活检者均于7个月内死亡.结论 完整切除肿瘤和必要的下腔静脉重建是治疗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惟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列腺肉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报道7例前列腺肉瘤患者的诊治方法和随访结果。结合文献讨论诊治方案。结果平滑肌肉瘤5例,横纹肌肉瘤2例。回肠膀胱术1例随访20个月后死于心脏疾病,巨大前列腺肉瘤摘除 双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现随访3个月存活,余5例均在16个月内死于远处转移。结论前列腺肉瘤预后差,长期存活依赖于早期诊断和以根治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直肠类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体会(附5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直肠类癌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8例直肠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直径<2 cm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后经 6个月至7年随访无1例复发或转移,3例直径>2 cm者行根治性手术,2例发现直肠类癌时已有肝转移灶,1例随访2年半无复发或转移.1例直肠多发类癌行根治性手术随诊2年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直肠类癌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2 cm类癌可采用局部切除,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直肠类癌的临床及预后影响因素,探寻有参考价值的治疗方式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9~2011年间收治的46例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经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按肿瘤直径大小肌层是否有浸润和分别分组,比较不同肿瘤直径各组和肌层是否浸润各组的手术治疗效果,并随访术后的生存状况。结果本组46例直肠类癌患者中位年龄46.5岁(19~83岁),随访6~60个月,随访率84.7%。其中,肿瘤直径≤2cm的随访时间(47.2±19.8)个月,无复发病例。3例肿瘤直径2cm的随访中,1例术后3个月腹腔广泛转移,1例于28个月后死于肝转移,1例吻合口复发,再次手术,目前仍存活。直肠类癌是否浸润肌层或全层与肿瘤的大小有关(P0.05),3例放弃治疗的患者均为肿瘤局部侵犯和广泛转移。结论直肠类癌直径和浸润深度是影响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提示外科医师应慎重考虑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对我院2003年3月至2010年2月期间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22例直肠间质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14例,女8例;年龄27~81岁,平均51岁。12例患者无症状,10例有症状者表现为便血4例,排便困难2例,便形改变2例,肛周疼痛1例,便次增多1例;病程2周~18个月(中位病程6个月)。经肛门括约肌途径直肠肿物切除术(Mason术)8例,经肛门肿物切除术8例,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3例,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3例。肿瘤直径最小者0.4cm,最大者18.5cm,平均3.1cm,其中小于2.0cm者11例,2.1~5.0cm者8例,5.1~10.0cm者2例,大于10.0cm者1例。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21例,CD34阳性18例,Desmin阳性2例,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5例。随访时间1个月~7年,平均26个月,2例患者出现术后复发或远处转移,口服伊马替尼治疗有效。结论直肠间质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肿瘤较小时可选择局部切除,伊马替尼对复发、转移的直肠间质瘤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