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200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获得高效价PC-1蛋白的兔多克隆抗体,用于PC-1功能的实验。 方法:实验于2004-02/08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完成。以纯化后的PC-1蛋白及其N端46个氨基酸与GST的融合蛋白(GST—PC-1和GST-PC-1-46)为抗原,通过一种经腘淋巴结注射、免疫家兔的改进的免疫方法制备兔多克隆抗体。应用ProteinA亲和层柝纯化抗体。以酶联免疫吸附和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法鉴定所得抗体。 结果:①2个兔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分别为1:12800和1:51200。②PC-1在高恶性前列腺癌细胞C4—2中高表达,在低恶性前列腺癌细胞LNCaP中有少量表达。③经免疫组化染色后,含有PC-1蛋白的C4—2及LNCaP细胞均呈阳性反应,细胞质中可见明显着色,而空泡状的胞核则没有着色,提示PC-1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浆中。结论:用一种改进的免疫方法,获得高效价的、可应用于酶联免疫吸附和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实验的PC—1蛋白兔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肾切除肾蒂血管处理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评估腹腔镜肾切除术中肾血管不同处理方法的安全性、便捷性和经济性。方法经腹腔或后腹腔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或单纯肾切除52例,处理肾血管的方法包括:腔内直线切割器、威克外科结扎锁、丝线结扎与威克外科结扎锁联合应用及单纯丝线结扎。结果四种方法均顺利、安全。无术中或术后继发出血。腔内直线切割器便捷,安全性良好,但价格昂贵;威克外科结扎锁便捷,安全性优异。价格适中;丝线结扎与威克外科结扎锁联合应用较便捷,安全性好,价格适中。适合肾静脉管腔粗、结扎锁不能将肾静脉全部包绕在内的病例;单纯丝线结扎耗时长,安全性一般,费用低廉。结论腹腔镜处理肾血管时。应用威克外科结扎锁安全、方法快捷、价格适中。  相似文献   
3.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RAML)是肾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由于肿瘤脂肪成分少、无脂肪或脂肪组织被掩盖等原因 ,常使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笔者收集两家医院最近 5年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 ,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RAML 9例 ,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  相似文献   
4.
5.
背景:尿道损伤后的瘢痕挛缩或缺损可导致狭窄,寻找理想的修复替代材料已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索尿道黏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技术和方法,为进一步采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尿道黏膜组织奠定基础.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5-04/2007-02在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完成.材料: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雄兔6只,体质量3.0~3.5kg;实验用Dispase Ⅱ为美国Gibco公司产品.方法:取雄性新西兰兔尿道黏膜组织,分离上皮采用Dispase Ⅱ工作液,上皮细胞间的分离采用混合消化酶(1.25g/L胰蛋白酶与0.2g/L乙二胺四乙酸等体积混合)消化,以差速贴壁法排除成纤维细胞.使用DMEM与F123:1混合培养液加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对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单纯培养和传代培养;取第2~6代细胞进行上皮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正常尿道黏膜组织石蜡切片为阳性对照组,以成纤维细胞铺片为阴性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①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形态、生长、增殖情况.②采用活细胞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存活状态.③以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④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细胞鉴定.结果:①原代培养3-5d细胞逐渐生长融合成片,如铺路石状,细胞大小均一.生长期内均为单一的上皮细胞,无成纤维细胞混杂生长,细胞可传9-10代.②第4~6代细胞在免疫荧光染色和超微结构观察中显示良好形态.③免疫组织化学证实角蛋白染色阳性.结论: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成功培养尿道上皮种子细胞.结果表明,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增殖较快.经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及形态学鉴定为纯化的尿道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肾癌局部复发的治疗水平.方法肾癌术后局部肿瘤复发患者7例.根治性肾切除术5例,原发肿瘤直径5.6~9.6 cm,平均6.5 cm;保留肾单位手术2例,原发肿瘤直径均<3.0 am.年龄19~64岁,平均42岁.肿瘤局部复发时间为术后12~54个月,平均23个月.复发肿瘤直径2.5~10.5 cm,平均5.2 cm.结果 行复发肿瘤切除术5例,复发肿瘤及肾切除术2例.7例手术均成功.术中出血150~3000 ml.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例复发肿瘤压迫髂腹下神经,分离过程中因过度牵拉神经束,术后出现短暂的术侧下肢皮肤疼痛.1例术中分离损伤小肠,破孔1 cm,给予修补,术后恢复良好.余5例无明显术中和术后并发症.6例随访8~27个月,平均13个月.局部再次复发2例;出现远处转移2例,其中行免疫治疗1例,复发肿瘤切除术后22个月死亡1例.结论肾癌局部复发后再手术难度较大、出血较多,但大部分复发可以手术切除,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肺转移灶经分子靶向治疗后发生薄壁空洞改变的CT表现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肾透明细胞癌经分子靶向药物Pazopanib治疗后肺转移灶出现薄壁空洞改变的相关病例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2例肾透明细胞癌原发灶切除术后,双肺多发实性转移灶,增强扫描多数病灶呈环形强化;经Pazopanib治疗3个月后大多数转移灶呈薄壁空洞样改变.病例1病情进展缓慢;病例2出现自发性气胸,2个月后死亡.结论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促进了肾透明细胞癌肺转移灶坏死,有助于囊样薄壁空洞形成,但这种变化对预后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枸椽酸西地那非片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剂量视情增减的设计方案,240名受试在4周筛选期后进入8周的治疗期,在筛选期及研究结束时填写国际勃起功能问卷(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IIEF)。研究根据受试记事表、IIEF和总评题对受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主要疗效指标临床总有效率西地那非组为83.33%,安慰剂组25.00%,西地那非对心理性、器质性和混合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有效率分别为70.83%、80.00%、89.39%。总评题:西地那非组有88.03%的受试认为研究药物改善了其勃起功能,安慰剂组24.58%。受试记事表显示:西地那非组受试的性生活成功率为77.77%,安慰剂组24.17%,不良反应发生率西地那非组30.83%,安慰剂组8.33%,表现为轻度和短暂的面部潮红、头晕、头痛、鼻塞、口干及消化道不适。仅一名受试因不良反应而终止研究。结论:枸椽酸西地那非片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受体树突细胞(DC)与体外光化学法(PUVA)处理的供体脾淋巴细胞共培养后,对心脏移植受体Th1/ThZ类细胞因子及移植物存活的影响.方法 以DA大鼠为供体,LEW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离正常的供体脾淋巴细胞(SP),制备经PUVA处理的供体脾淋巴细胞(PWA-SP).在体外将PWA-SP或SP与受体骨髓来源的未成熟DC共同培养,检测上述处理对受体DC分泌白介素-10(IL-10)及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按受体术前1周静脉输注的细胞成分将受体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7),单纯输注PBS;SP DC组(n=8).输注负载供体SP的受体大鼠DC;PWA-SP DC组(n=8),输注负载PUVA处理的供体SP的受体大鼠DC.观察移植物的存活时间,移植术后6d检测受体血清中Th1细胞因子(IL-2、IFN-γ)及Th2细胞因子(IL-10),并取移植心脏标本作切片检查,确定排斥反应的病理分级.结果 受体DC与供体PUVA-SP共培养后,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IFN-γ的水平分别为75.3±3.7、24.3±1.2ng/ml,明显高于同供体SP共培养后的受体DC(分别为39.0±3.1ng/ml、12.1±0.5ng/ml,P<0.01).心脏移植术后,PUVA-SP Dc组受体大鼠血清中Th1细胞因子IL-2和INF-γ的浓度分别为199.3±8.4、9.0±1.2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95.0±3.2、61.0±3.2ng/ml,P<0.01)及SP DC组(分别为559.3±35.3、69.0±2.3ng/ml,P<0.01),而其Th2细胞因子IL-10水平(58.2±0.9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9.0±0.6ng/ml,P<0.01)及SPDC组(20.1±1.6ng/ml,P<0.01).PUVA-SP DC组移植物排斥反应病理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对照组移植物排斥反应病理分级则低于SP DC组.与对照组(6.7±0.3d)比较,PUVA-SP DC组移植物存活时间(27.3±1.3d)显著延长(P<0.01),而SP DC组移植物存活时间短于对照组(5.5±0.3d,P<0.05).结论 PUVA-SP DC具有负向免疫调节特性,能够在移植物受体体内诱导Th2免疫偏移,下调移植物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尿路上皮肿瘤的单克隆起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验证泌尿系上皮移行细胞癌单克隆起源学说。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检测 10例 2 2块多发性尿路上皮移行细胞癌组织标本p5 3蛋白的表达 ,以此判断多发肿瘤灶基因的突变 ,比较多发肿瘤灶的基因型。 结果 同一患者不同部位肿瘤标本 p5 3染色阳性细胞的比例和染色强度完全一致 ,因此 ,肿瘤多克隆起源的可能性为 0 .5 1× 0 .5 1× 0 .5 2 × 0 .5 1× 0 .5 2 × 0 .5 1×0 .5 1× 0 .5 1× 0 .5 1× 0 .5 1=0 .5 12 =0 .0 0 0 12 2 (<10 -3 ) ,即同一患者多个肿瘤灶的基因型相同。 结论 多发性尿路上皮肿瘤为单克隆起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