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重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66例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结合亚低温或轻度低温疗法,重视术后各种并发症并进行有效防治。结果166例中,26例死亡;存活病人中恢复良好105例,重残22例,植物生存13例,疗效满意。结论对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后,采取亚低温或轻度低温治疗并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病人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符合上述标准的132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32例中,术后发生院内感染15例,感染率为11.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长、插管操作、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未进行围手术期干预护理为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手术部位、下呼吸道是颅脑损伤病人去骨板减压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部位,手术时间长、有插管操作、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未进行围手术期干预护理为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针对性护理措施和管理对于有效防控院内感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指导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资料完整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均采用钻孔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引流术后的血肿清除率、颅内压值、甘露醇使用病例数、神经外科重症监护住院天数及预后。结果脑室探头血肿穿刺引流23例,血肿穿刺联合对侧脑室探头脑室引流9例。平均手术时间28.3 min,术后24 h内CT复查平均血肿清除率65.25%,NICU病房平均住院天数6.3 d,使用甘露醇治疗7例,术后颅内压<20 mmHg 30例,≥20 mmHg 2例。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20例,中残6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能指导控制引流量,避免颅内压波动和再出血风险,指导药物治疗来降低并发症,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并改善预后,两者有效结合是高血压脑出血重要的微创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5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根据入院时的临床表现、血肿的部位和出血量综合判断,超早期或早期采用4种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立体定向穿刺抽吸+置管尿激酶溶解术治疗29例,痊愈16例,致残10例,死亡3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9例均痊愈;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10例,痊愈3例,致残4例,死亡3例;脑室外引流治疗8例,痊愈3例,致残3例,死亡2例。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2005-01~2007-03我科治疗的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细菌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率为45%,病原菌中G(-)菌占63.7%.G( )菌32.2%,真菌4.1%.住院时间、术前误吸、使用激素、气管切开及预防应用质子泵阻滞剂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较多:年龄较大、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气管切开、长期卧床、术前误吸、免疫力低下、使用激素及H2受体阻滞或制酸剂,均可导致病原菌侵入下呼吸道而发生感染.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及产超广谱B-内酰氨酶菌为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龄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观察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78例高龄脑出血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678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179例,感染率26.4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出血部位、意识障碍程度、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血糖、呼吸系统疾病、高胆固醇血症、低蛋白血症、抗生素的预防性用药、糖皮质激素应用是高龄脑出血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出血部位(RR=3.362)、意识障碍(RR=5.347)、侵入性操作(RR=8.364)、住院时间(RR=2.285)、血糖(RR=4.752)、预防性应用抗生素(RR=11.387)是脑出血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龄脑出血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高,要充分重视相关危险因素,积极有效预防,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机理及防治。方法:对27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中11例死亡。至于出血时间,13例发生在急性期,7例发生在恢复期。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较易并发消化道出血,全面综合治疗.将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的体会。方法 13例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均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病例,接受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采用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价预后。结果发病至手术时间为(21.61±4.34)h,手术时间(1.53±0.67)h,术后血肿大部排空时间(54.39±8.10)h,拔除引流管时间(3.18±0.42)d;术后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3例)和消化道出血(2例),经对症治疗痊愈,1例死于再出血。平均随访8个月,GOS分级5级者9例、4级2例、3级1例、1级1例。结论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1994~ 2 0 0 0年共施行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 196例 ,术后发生再出血 2 4例 ,现就其再出血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并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2 4例病人中 ,男 19例 ,女 5例 ;年龄 35~ 70岁 ,平均 5 2岁。再出血时间为 6h~ 9d ,2 4~ 72h有10例 ,占 83% ;再出血部位 :基底节区出血 18例 ,丘脑出血 6例 ;术前血肿量 35~ 80mL ,平均 5 7mL ;病人均有高血压病史 ;术后再出血部位与术前出血部位一致。本组病例再出血危险因素如下 :1、术后高血压危象引起再出血 6例 ,2次手术治疗后好转。2、术中血压偏低引起术后再出血 4例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淀粉样脑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CAAH)与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影像、手术预后的特点.方法 收集3年来6家三级甲等医院经手术治疗的101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标本经送我院病理科诊断后分为CAAH组11例,HICH组90例.对两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术后病死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AAH组发病平均年龄高于HICH组,而术前偏瘫的发生率低于HICH组.CAAH组出血部位多在脑叶,而HICH组以基底节区最常见.CAAH组年龄≥70岁患者术后病死率高于HICH组.随访期内CAAH组2例再次出血,其中1例死亡,4例出院后因长期卧床并发肺部感染,1例出现左眼视力颞侧偏盲,生活基本自理.结论 CAAH在临床和影像学上具有一定的特征,年龄较大者预后较差.外科手术干预近期有较好的效果,术后肺部感染是导致预后不良的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额颞部大骨瓣开颅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并脑疝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重症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并脑疝病人的临床资料。这些病人均采用额颞部大骨瓣开颅。骨窗以翼点为中心,大小约8cm×10cm^3,向下至颧弓上缘,向后至顶结节前2cm。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进入血肿腔、清除血肿。10例术中还纳骨瓣,16例行硬脑膜减张缝合后去除骨瓣。术后患者入神经外科重症病房治疗。结果患者平均住院20.6d,其中住重症病房5.9d。出院时,幸存20例,死亡6例。幸存的20例患者,随访3~12个月,按日常生活活动分级,Ⅱ级9例,Ⅲ级5例,Ⅳ级2例,Ⅴ级2例,死亡2例。结论额颞部大骨瓣开颅侧裂入路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的良好方法,熟练的显微外科操作、规范的术后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CT引导立体定向碎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附70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CT引导立体定向碎吸排空、术后辅以尿激酶溶凝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SA-602型脑立体定向仪,在CT引导下进行血肿定位,使用Backlund排空针次全排空血肿,置管辅以尿激酶溶凝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0例。其中6例因术后再出血,行开颅清除血肿。结果术中死亡1例,死于脑动静脉畸形(术前未获诊断)大出血。余69例出院时,预后良好27例,中残18例,重残13例,死亡11例。幸存的58例被随访6~24个月,其中良好32例,中残19例,重残6例,死亡1例。结论立体定向碎吸术是一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微侵袭且疗效较为满意的手术方式;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有效控制术后高血压,防止再出血、坠积性肺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下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又出血的效果。方法神经导航辅助下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33例,术中经额叶沿基底节区血肿长轴穿刺,术后将尿激酶注入血肿腔溶解引流残余血肿。结果导航系统误差为(1.12±0.34)mm。手术血肿清除率为(52±21)%,使用尿激酶后24h血肿清除率为(70±11)%、48h血肿清除率为(78±9)%。术后再出血率为3%(1/33)。术后随访3月,良好13例,中残12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结论神经导航引导下经额叶沿血肿长轴穿刺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能够明显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留管时间、减少手术副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17-01—2018-06收治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颅脑穿刺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再出血分为出血组18例,未出血组70例,对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组年龄、性别、出血部位、原发出血量、GCS评分及糖尿病人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机、术后血压、首次抽吸量及肝脏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时机、术后血压、首次抽吸量以及肝脏疾病情况均为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对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术后血压、首次抽吸量以及肝脏疾病情况进行监测并处理,对预防术后再出血、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CT引导立体定向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T引导立体定向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择我科自2005年至2006年收治的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局麻下安装ASA602A型定向仪,CT扫描后导人手术计划系统,选择血肿最大层面,取血肿中心偏后1~1.5 cm处为靶点,测得坐标,设计手术切121及入路,全麻下环钻开颅,颅骨孔直径约3 cm,导入血肿排空针,排出部分血肿后,置入神经内窥镜进行血肿清除并止血. 结果 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达60%~70%10例;80%~90%11例;达90%以上4例,给予拔除引流管.72 h复查颅脑CT,患者血肿清除率均达90%以上,均拔除引流管.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示显著好转14例:好转9例;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10d、14 d死于肺部感染. 结论 立体定向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定位精确、微创、血肿清除率较高和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院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防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5年3月急诊ICU、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对其中33例院内肺部感染者与同期87例未发生院内肺部感染者进行对照,采集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本组院内肺部感染率27.5%,病原体以G-菌为主,常见的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GC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而病死率(33.33%,11/3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6.89%,6/87例),P<0.01。结论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患者,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监测病原体、合理选用抗生素、加强呼吸道痰液引流及营养支持等,均有利于院内肺部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辅助下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将发病24 h内的80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穿刺引流术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CT辅助下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和药物保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并发症、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以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引流术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对照组则为32.5%。引流术组的住院时间(17.6 d)、最终NIHSS评分(3.28分)和总有效率(92.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4.6 d,4.00分和77.5%)。结论 CT辅助下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创伤小,可以明显减少各种并发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花费。与保守治疗相比,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因素。方法选择我院ICU 2015-07-2016-07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11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治疗过程和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通过气管切开方式开放气道或气管插管及使用呼吸机时间≥3d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风险明显上升(P0.05);合并昏迷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时间≥14d、既往吸烟史且年龄≥60岁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比率上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肺部感染与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运用呼吸机时间≥3d、昏迷、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时间≥14d、有吸烟史及年龄≥60岁等因素有关。结论 ICU脑出血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应该加强病情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肺部感染,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型颅脑穿刺定位器结合新型头颅CT定位贴片辅助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湖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颅内血肿软通道穿刺引流术的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普通心电电极片CT定位法辅助穿刺;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行颅内血肿软通道穿刺引流术的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新型颅脑穿刺定位器结合新型头颅CT定位贴片辅助穿刺。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临床预后,并对新型颅脑穿刺定位器结合新型头颅CT定位贴片辅助定位法的经济性和实用性进行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血肿清除率更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P<0.05);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且术后3个月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新型颅脑穿刺定位器结合新型头颅CT定位贴片辅助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提高穿刺定位准确性及颅内血肿清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适宜在广大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