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内压监测辅助下钻孔引流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76例自发性脑出血(出血量30~80 ml)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78例(钻孔组),颅内压监测辅助下钻孔引流术治疗42例(监测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56例(开颅组)。结果 钻孔组和监测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开颅组均明显缩短(P<0.01)。监测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钻孔组和开颅组(P<0.05),但是肾功能异常发生率却明显降低(P<0.05)。开颅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钻孔组和监测组(P<0.01)。术后6个月,钻孔组和监测组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开颅组(P<.05)。术后1个月,钻孔组和监测组GOS评分明显高于开颅组(P<0.05)。而术后6、12个月,3组GO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中等量的自发性脑出血,钻孔引流术临床疗效显著,术后颅内压监测有助于减少肾功能异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脑室内颅内压监测,予以阶梯式降颅内压治疗。结果颅内压监测3~14 d,平均5.2 d。无探头置入引起的颅内大出血。术后发生感染3例,对症治疗后好转。伤后6个月,根据GOS评分:良好(包括良好和轻残)65例,占54.17%;恢复不良(包括重残和植物状态)25例,占20.83%;死亡30例,占25.00%。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手术后,行持续颅内压监测可指导降低颅内压措施的实施,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并颅内压增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和老年科住院的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并颅内压(ICP)增高患者102例,随机分为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组(实验组)和非监测组(对照组); 所有实验组病例经FVEP监测ICP和立即行腰穿检查测ICP,治疗上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 记录2组患者甘露醇使用量以及肾功能情况,评估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指导临床调整脱水剂的应用效果; 记录2组患者GOS评分,评价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在HICH并颅内压增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参考价值。结果 实验组患者入院时FVEP无创颅内压测得值与腰椎穿刺颅内压测量值比较无明显差异[(195.76±13.24)mmH2O vs(197.04±11.98)mmH2O, P>0.05]; 实验组甘露醇使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 2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实验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χ2=3.889, P=0.048)。结论 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可以替代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应用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可以及时调整并减少HICH并颅内压增高患者脱水剂甘露醇的用量,改善HICH并颅内压增高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单纯血肿腔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00年5月-2002年6月对10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采用血肿腔钻孔引流术,依据CT及MRI图像所显示的血肿形态,徒手定向,采用血肿的纵轴或横轴二种入路,术后每日或隔日向血肿腔内注入1万U-2万U尿激酶,夹闭2-3小时后敞开引流管,视血肿清除情况,保留引流管3-7天。结果:施钻孔引流术106例,男74例,女32例,治愈24例,显效61例,死亡12例,临床治愈率22.3%,临床显效率57.8%,死亡率11.8%。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中比较常见一种的急性脑血管病,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非常高,传统的手术方式为开颅清除血肿及去骨瓣减压,此种手术由于术中分离牵拉正常的脑组织,导致术后病人脑水肿加重,部分神经功能缺失,临床疗效差。随着诊治手段的改进,临床和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单纯钻孔引流由于创伤小,操作简便,目前已日益受到瞩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引流效果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6例,按尿激酶使用剂量分为A组(48例)和B组(78例)。A组给予血肿腔内注射2-4万单位尿激酶,B组给予血肿腔内注射5-10万单位尿激酶。使用尿激酶后48 h内复查头部CT判断血肿引流效果。结果A组复查头颅CT示血肿清除率≥85%的患者所占比例(60.4%,29/48)明显低于B组(83.3%,65/78;P〈0.05)。A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8.3%,4/48)与B组(9.0%,7/78)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6月,根据GOS评分,A组恢复良好9例,中残24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4例;B组恢复良好18例,中残42例,重残13,植物生存5例。两组患者预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尿激酶可以提高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引流效果,但是没有显著增加再次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冷光源照明辅助钻孔吸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2001年4月~2002年11月采用冷光源照明辅助钻孔吸引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19例,女4例;年龄43~70岁,平均54岁。均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及术中排除了其他脑血管病变。发病至手术时间4~29h。临床表现:入院时G CS13~15分3例,9~12分17例,6~8分3例;完全偏瘫9例,不完全偏瘫12例;单侧瞳孔散大3例。均行CT检查,示基底核区出血18例(6例破入脑室),其中壳核外侧型11例,内侧型7例;皮质下出血3例;小脑出血2例。按多田公式计算,幕上出血量35~80m l,中线结构移位均>0.5cm;幕下出血量>10m l。1.2病例…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脑出血以往多采用内科治疗,但死亡率高达50%~70%[1],治疗效果不满意 .笔者于1994年9月~1998年4月共对此类病人钻孔引流治疗20例,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无创颅内压(ICP)监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符合标准的高血压性脑出血10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FVEP无创ICP监测指导治疗。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死亡4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1例,中残14例,恢复良好30例;对照组死亡10例,植物生存3例,重残3例,中残15例,恢复良好19例。观察组恢复良好率(60.0%)明显高于对照组(38.0%,P<0.05),死亡率(8.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FVEP无创ICP监测指导下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颅内压监测仪持续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变化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4-04—2015-04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入院后2组均行常规基础治疗,包括营养神经、预防感染、维持水盐代谢平衡等。对照组常规使用甘露醇,实验组依据颅内压监测仪观察数值变化及时调整甘露醇用量及治疗方案。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甘露醇使用量、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肾功能损害率、肺部感染及脑出血复发率以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甘露醇使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肾功能损害率、肺部感染及脑出血复发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能较好控制血压。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能够指导临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脱水降压剂的使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对生化指标的稳定有较为肯定的意义,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钻孔引流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适应证和时机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加尿激酶冲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及适应证。方法对75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行钻孔引流加尿激酶冲洗,分析出血部位、出血量、GCS评分及年龄对疗效的影响。结果预后优21例,良29例,重残5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19例。基底核或(和)脑室出血、血肿量<70ml、GSC≥6分、时间≤12h者,手术效果较理想,不同年龄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肿量在25 ̄70ml、GCS≥6分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应积极在12h内手术,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95年5月以来,开展钻孔尿激酶溶解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8例,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 男36例,女22例,年龄33~75岁;深昏迷8例,中度昏迷18例,浅昏迷24例,嗜睡8例;血肿部位:壳核32例(55.2%),丘脑10例,皮层下14例(24.1%),小脑2例(3.5%)。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头颅CT检查确诊,出血量在30~50 ml之间。单纯基底节部出血42例,随机分为监测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基底节部出血并破入脑室者30例,随机分为监测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监测组连续监测颅内压3~7 d;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评价颅内压。当发现有颅内压升高的情况两组均采取及时降压的措施。对比患者出入院前后格拉斯哥评分(GCS)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对于单纯基底节部出血患者,出院时颅内压监测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颅内压监测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对于基底节部出血并破入脑室患者,出院时GCS评分监测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可早期发现颅内压变化,进而指导采取相应合理的治疗措施,最终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残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无牵拉脉冲式冲水技术超早期显微手术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63例高血压性小脑出血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无牵拉脉冲式冲水技术超早期显微手术清除血肿并联合脑室外引流及颅内压监测为治疗方案,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OS)评分评价预后。结果手术时间(178±20)min,术中出血量(85±20)mL,血肿清除率(90±5)%,再出血2例(3.2%),术后1个月内死亡4例(6.3%)。术后3个月,按GOS评分,恢复良好30例(47.6%),中度残疾18例(28.6%),重度残疾5例(7.9%),植物生存4例(6.5%),死亡6例(9.5%),脑积水发生7例(11.1%)。结论应用无牵拉脉冲式冲水技术超早期显微手术清除血肿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可迅速解除梗阻性脑积水及脑干受压,且创伤小、血肿清除率高,同时行颅内压监测,可改善预后,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5.
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7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年来高血压脑出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至今对此病尚无特效疗法。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对87例高血压脑出血行钻孔引流术,经临床观察效果显著,我们认为在广大基层医院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置管引流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46例脑出血患者行颅骨钻孔置管引流及颅内压监测,在颅内压监测下操作治疗,逐步血肿引流,调整脱水药物,进行控制性治疗。结果 46例患者术后再出血6例并开颅手术,其余患者均钻孔术后平稳。1月后按GOS预后评分量表评定,好转39例(84.78%),植物生存1例(2.18%),死亡(包括自动出院,放弃治疗者)6例(13.04%)。结论颅内压监护在脑出血置管引流术中、术后的处理有了客观的指导指标,能降低术中术后风险,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11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依据颅内压变化调整脱水药物种类及用量。结果 术后复查头部CT示,术后3 d内血肿基本清除20例,3~7 d 82例,8~10 d 8例,10 d以上2例。依据GOS评分,恢复良好13例,中残54例,重残38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3例因术后再出血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结论 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颅内压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术后颅内压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内压监测联合3D打印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9-01—2021-04收治的应用3D打印技术治疗的83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其中辅助使用颅内压监测43例,单纯使用3D打印技术40例。分析2组患者术后临床治疗效果(GOS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脑疝、二次开颅手术、颅内感染、肾功能损伤)。结果 颅内压监测联合3D打印组GOS分级Ⅰ级2例,Ⅱ级4例,Ⅲ级4例,Ⅳ级22例,Ⅴ级11例,其中恢复良好(Ⅳ级+Ⅴ级)33例,良好率76.7%。3D打印组GOS分级Ⅰ级4例,Ⅱ级6例,Ⅲ级14例,Ⅳ级10例,Ⅴ级6例,其中恢复良好16例,良好率40.0%,2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监测联合3D打印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3D打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压监测是3D打印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有效辅助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护仪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监测的临床意义,为提高预后效果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支持。方法抽取2014-03—2015-10我院符合选取标准的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别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监护与治疗,并根据尿、血常规等生化指标变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常规监护与治疗基础上采用颅内压监护仪,根据颅内压变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2组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甘露醇使用量。结果研究组预后良好率为45.10%,一般率50.98%,对照组分别为25.49%、31.37%,2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53%,对照组为45.10%,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甘露醇使用总量(760±55)g,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 200±105)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颅内压监护仪实施术后监测,对脱水剂的使用量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预后效果,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