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2月-2007年2月,我们应用固尔苏(curo-surf,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生产)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2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健康必读》2008,(12):33-33
英国约翰英尼斯中心教授凯西&;#183;马丁带领的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培育出的一种转基因紫番茄,或许具备抗击癌症和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这一研究结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的《自然-生物工艺学》杂志上。先前有研究证实,花青素可以明显减缓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同时具有抵抗心血管疾病的功效。研究人员利用金鱼草花青素含量高的特性,将这种植物的两种基因转移至普通番茄,  相似文献   

3.
《健康》2012,(12):59
在新西兰,准妈妈和准爸爸都会接受助产士的产前指导课。助产士会明确告诉他们,自然分娩对妈妈和宝宝好处多多。如妈妈出血少,产后子宫恢复快、下奶也快。宝宝能从母体获得一种免疫球蛋白来增强免疫能力。因此,除非产妇的身体情况不允许,否则医院一律不赞成剖宫产。据助产士凯西介绍,实施剖宫产的情况通常有两  相似文献   

4.
以哪种更好的方式从“卖者”那里获得最好的医务人员 ?实际上 ,一些被认为满意的医院只需要一少部分下岗的医疗人员。达拉斯的价格管理小组顾问乔恩·奥萨利文认为 ,在多数情况下 ,买者持保守态度。最近的两笔交易———体斯敦的凯西·西博德诊所和密歇根州裴多斯基的伯恩斯诊所———均证实了他的观点。TereseHudson在 1999年 7月的H&HN杂志上讨论了医生与医院之间的关系。早些年 ,医疗股份确保了伯恩斯诊所资产不被拍卖。当裴多斯基和伯恩斯诊所的医生收入下降2 0 %时 ,引起了第一次离职风波。因为临床医生与自己所在菲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世界科学家们除了从心理、运动、饮食、微量元素和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抗神经衰老研究以外,还一直在努力寻找有效的抗神经衰老药物。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证明,抗神经衰老的"生物钟因子"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神经衰老物质之一。世界上首先是由法国国家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研究成功并保密。美国科学家凯西博士首次报导南极磷虾中发现了这种物质,而分子结构是由我国生物科研首席专家楼秀余首先确定的。生物钟因子能轻易通过脑血液屏障进入大脑,可清除神经细胞中的衰老色素—脂褐质,从此以后,受到世界各国抗神经衰老专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和制定中国3~7岁儿童的腰围百分位数参照值。方法 腰围数据来自2015年6-11月在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9个城市开展的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共调查26 480名3~7岁健康儿童。采用基于偏度、位置和变异的曲线平滑方法建立性别、年龄别腰围百分位数曲线。将获得的3~7岁儿童腰围P75P90与已发表的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腰围界值点(P75P90)进行对接验证。将本研究腰围P50与国外相关研究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获得3~7岁男、女童每半岁间隔的腰围P5P10P15P20P25P50P75P80P85P90P95参照值。腰围值随年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男童P50从3岁的47.5 cm增长到7岁的54.2 cm、女童从3岁的47.0 cm增长到7岁的52.2 cm。各年龄组男童腰围的各百分位数值均略高于女童,差值波动范围0.4~3.6 cm。3~7岁男、女童腰围在不同百分位数上实测值与拟合值的差值波动范围-0.3~0.5 cm。9个城市男、女童3~7岁腰围P75P90数值与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腰围界值点(P75P90)在年龄上能实现较好的对接。中国3~7岁儿童腰围数值与国外相关研究的比较显示,随年龄增长腰围增加的趋势一致,但我国男童处于中等水平、女童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我国3~7岁儿童的腰围百分位数参照值,并实现与7~18岁儿童青少年腰围参照值的良好衔接,可供相关临床、预防保健及科研工作等参照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5-2017年北京市猩红热及咽部感染患者A组链球菌(GAS)超抗原基因特征。方法 采集猩红热及咽部感染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GAS分离鉴定,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超抗原基因(speA、speC、speG、speH、speI、speJ、speK、speL、speM、smeZ和ssa),PCR法扩增后测序确定GAS的emm基因型别。结果 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采集的6 801份咽拭子标本中共分离到377株GAS菌株(阳性率5.5%)。超抗原基因speC、speG、speH和speK的检出率3年间出现较明显变化。共检测到45种超抗原基因谱,占比较高的2种超抗原基因谱在emm1和emm12型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196,P<0.001;χ2=72.310,P<0.001)。超抗原speA、speH、speI和speJ在emm1和emm12型GAS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6.154,P<0.001;χ2=52.31,P<0.001;χ2=58.43,P<0.001;χ2=144.70,P<0.001)。结论 2015-2017年北京市猩红热及咽部感染患者GAS超抗原基因speC、speG、speH和speK的检出率有较明显变化,speA、speH、speI和speJ在emm1和emm12基因型之间的分布存在差异,GAS菌株所携带的超抗原基因谱更宽,但主要流行谱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中国13~18岁汉族学生耐力素质与血压状况的关联。方法 利用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13~18岁汉族学生数据,依据《7岁~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判定血压偏高及其各组分(单纯性SBP偏高、单纯性DBP偏高与混合性血压偏高),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对学生耐力素质进行评分,并按百分位划分为P0~、P25~、P50~、P75~P100 4组。采用趋势χ2检验分析随着耐力素质的提高学生血压偏高及其组分检出率的变化趋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压偏高在不同耐力素质水平的患病风险;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血压水平与耐力素质水平的关系。结果 2014年中国13~18岁汉族学生血压偏高的检出率为9.2%。血压偏高及其各组分检出率随着耐力素质的提升而降低(P<0.001)。以耐力素质P0~组学生为参照,P25~、P50~和P75~P100 3组学生发生血压偏高的OR值分别为0.89(95% CI:0.84~0.95)、0.81(0.76~0.86)和0.79(0.74~0.84)。在超重/肥胖和营养正常的学生中耐力素质与血压偏高呈负相关,而在营养不良的学生中无相关性。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在超重/肥胖的学生中,P10P25P50P75P90P95水平的SBP均与耐力素质呈负相关;P25及以上水平的DBP均与耐力素质呈负相关。在营养不良及营养正常的学生中,仅有部分水平的DBP与耐力素质呈负相关。结论 中国13~18岁汉族学生耐力素质与血压偏高呈负相关。在超重/肥胖的学生中,耐力素质与血压状况的关联性更强。提高学生耐力素质,可能有助于预防或改善血压偏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母亲的HBeAg与新生儿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含量的关系以及对增加新生儿HBV宫内传播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择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270对HBsAg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分娩情况等资料,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和化学发光免疫试验(CLIA)检测母婴外周血HBV 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新生儿外周血Treg等免疫细胞含量。结果 母亲HBeAg阳性是HBV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OR=4.08,95% CI:1.89~8.82);母亲HBeAg阳性者新生儿Treg含量高于阴性者(Z=2.29,P=0.022);按母亲HBeAg滴度分为5组,各组间新生儿Treg、HBeAg及母亲HBV DNA随母亲HBeAg滴度增高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73,P<0.001;χ2=181.60,P<0.001;χ2=183.09,P<0.001)。偏相关分析中控制母亲HBV DNA以及新生儿HBeAg后,母亲HBeAg与新生儿Treg呈正相关(rs=0.19,P=0.039)。新生儿Treg与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CD4+T淋巴细胞含量为负相关(rs=-0.21,P=0.017;rs=-0.23,P=0.009)。结论 HBsAg阳性母亲的HBeAg可能通过上调新生儿Treg含量,影响树突状细胞和效应T淋巴细胞的功能及其对HBV的免疫应答,从而增加新生儿发生HBV宫内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探究三种类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分别对表皮葡萄球菌(Se)生物膜渗透性及成膜关键基因——附属基因调节子(agr)表达的影响,为临床利用表面活性剂控制由Se生物膜引起的相关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 建立Se生物膜渗透模型,检测经表面活性剂处理后对生物膜渗透性的影响;选择在不同时间段,观察三种表面活性剂对悬浮状态下产膜Se的agr转录水平的影响,从分子水平评估表面活性剂对产膜Se黏附及毒力等可能的作用。 结果 三种类型表面活性剂在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1、1/2浓度时,均明显影响Se生物膜的渗透性(P < 0.001),增强药物对生物膜的渗透作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十二烷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在0.5、4、12 h时间段,对agr表达有显著上调作用(P < 0.00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0.5、4、24 h时间段,对agr表达有显著下调作用(P < 0.001),在12 h时间段对agr表达有显著上调作用(P < 0.001);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在0.5 h时间段对agr表达有显著上调作用(P < 0.01),在12、24 h时间段,对agr表达有显著下调作用(P < 0.001)。 结论 三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Se生物膜渗透作用均有较强的影响,在不同时间段对agr表达有显著调节作用,因而可能在Se生物膜的形成、防止感染的扩散并导致细菌毒力减弱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农村男性人群体质指数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 以唐河、凤凰县农村地区纳入“影响成年人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项目的22 282名≥40岁的男性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基线不同BMI分组的人群在随访期间的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的风险(HR)值。结果 研究对象人群随访年限为(19.1±8.7)年,随访期间共死亡10 828人,死亡比例为48.6%,有4 504例死亡归因于心血管疾病。其中1 279例死于缺血性心脏病(IHD),1 201例死于缺血性卒中(IS),1 317例死于出血性卒中(HS),707例死于其他心血管疾病。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调整地区、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吸烟、饮酒、血压等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以BMI<18 kg/m2为参照,当20 kg/m2≤BMI<22 kg/m2时患CVD的死亡风险最低,HR=0.95(95% CI:0.83~1.09),但从统计学分析,各组BMI的死亡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20 kg/m2≤BMI<22 kg/m2时人群患IHD的死亡风险最低,HR=0.64(95% CI:0.52~0.80)(P<0.05),当BMI≥24 kg/m2时人群IHD死亡风险与BMI<18 kg/m2人群的风险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死亡风险与人群BMI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18 kg/m2≤BMI<24 kg/m2时人群患HS的死亡风险高于BMI<18 kg/m2组人群(P<0.05),其中26 kg/m2≤BMI<28 kg/m2时人群患HS死亡风险最高,HR=1.88(95% CI:1.18~2.99)。结论 偏瘦或正常体重人群的CVD、IHD的死亡风险最低,超重人群的HS死亡风险较高,保持合理体重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孕期室外空气污染与早产的关系,为减少早产的发生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收集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孕期空气污染与早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病例48556例,对照548495例。Meta分析显示,整个孕期二氧化氮(NO2)、PM10、一氧化碳(CO)、PM2.5、氮氧化物(NO)暴露与早产的合并效应OR值分别为0.960(95%CI:0.935~0.985)、1.068(95%CI:1.035~1.103)、1.122(95%CI:1.078~1.168)、1.110(95%CI:1.043~1.181)、0.994(95%CI:0.973~1.016)。空气污染物NO2、PM10、二氧化硫(SO2)暴露时期不同对早产的影响不同,在孕早期暴露其合并效应OR值分别为1.117(95%CI:1.052~1.186)、0.968(95%CI:0.812~1.153)、1.258(95%CI:0.758~2.089);孕中期暴露其合并效应OR值分别为1.000(95%CI:0.982~1.019)、1.127(95%CI:0.896~1.416)、0.977(95%CI:0.711~1.342);孕晚期暴露其合并效应OR值分别为1.006(95%CI:1.002~1.010)、1.053(95%CI:0.973~1.139)、1.003(95%CI:1.000~1.006)。结论 整个孕期暴露于PM10、CO和PM2.5,孕早期暴露于NO2,孕晚期暴露于NO2和SO2可能与早产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吸烟和糖尿病与脑卒中的关系,分析两者对脑卒中的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调查问卷收集脑卒中患者及对照者的研究信息。以2013年徐州市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发现的91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参加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相同例数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吸烟和糖尿病与脑卒中的关系,通过Bootstrap法计算相对超额危险度比(RERI)、归因比(AP)和交互作用指数(S)以评价吸烟和糖尿病对脑卒中的相加交互作用。结果 吸烟与脑卒中有关联(OR=1.63,95%CI:1.33~2.00);糖尿病与脑卒中也有关联(OR=2.75,95%CI:2.03~3.73);吸烟和糖尿病同时存在时,与脑卒中关联增大(OR=8.94,95%CI:3.77~21.19)。吸烟和糖尿病对脑卒中的相加交互作用:S=3.65(95%CI:1.68~7.94),RERI=5.77(95%CI:0.49~11.04),AP=0.65(95%CI:0.42~0.87)。结论 吸烟和糖尿病对脑卒中具有交互作用,两因素同时存在时,对脑卒中的危害大于单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多个城市居民死亡与夏季高温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中国31个城市夏季高温变化与人群死亡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收集中国31个城市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每日死亡数据和气象数据。运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控制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等的影响,分析夏季前期和后期高温变化与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夏季前期高温对死亡影响的RR值高于后期,夏季前期高温对死亡影响的RR值集中于1.08~2.14,夏季后期高温对死亡影响的RR值集中于1.03~1.67。夏季前期时,高温对死亡的影响主要集中在P5以下和P50以上,而夏季后期高温对死亡影响主要集中于P95以上。夏季前期高温对死亡的影响可以滞后6 d左右,而夏季后期高温对死亡的影响只滞后2 d左右。结论 夏季高温与居民死亡之间存在关联性,夏季前期高温对死亡的影响高于夏季后期,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江苏省学生常见病监测、队列及干预研究,探索学校环境监测与近视纵向数据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以学校为单位的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整班抽取1~3年级的学生,对教室进行了学校环境监测,学生采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于散瞳(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情况下于2019、2020、2021年分别进行屈光度验光检查。同时还行眼轴长度监测。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学校环境监测与学生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 共有77间教室2 670名学生纳入了研究,2019-2021年学生右/左眼散瞳后屈光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01),右/左眼眼轴长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P<0.001),小学教室人均面积加权合格率由2019年的18.0%升高至2021年的26.0%,黑板面平均照度加权合格率由2019年的23.8%升高至2021年的26.4%,课桌面平均照度加权合格率由2019年的86.7%降低至2021年的77.5%(趋势χ2检验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年级、性别、父母近视、饮食、睡眠、视近工作(坐姿、作业时间、电子移动设备、眼保健操)、户外活动后,人均面积1.36~ m2是眼轴长度的保护因素(HR=0.778,95%CI:0.659~0.918,P=0.003);黑板平均反射比0.15~0.19是眼轴长度的保护因素(HR=0.685,95%CI:0.592~0.793,P<0.001);黑板平均照度150~、300~、500~ lx是眼轴长度的保护因素(HR=0.456,95%CI:0.534~0.761,P<0.001;HR=0.794,95%CI:0.705~0.895,P<0.001;HR=0.690,95%CI:0.619~0.768,P<0.001);黑板均匀度0.40~0.59是眼轴长度的危险因素(HR=1.528,95%CI:1.018~2.293,P=0.041),黑板均匀度0.80~是眼轴长度的保护因素(HR=0.542,95%CI:0.404~0.726,P<0.001)。课桌面均匀度0.40~0.59是眼轴长度的保护因素(HR=0.820,95%CI:0.698~0.965,P=0.017)。平均照度150~、300~、500~ lx是屈光度的保护因素(HR=0.638,95%CI:0.534~0.761,P<0.001;HR=0.911,95%CI:0.848~0.978,P=0.011;HR=0.750,95%CI:0.702~0.801,P<0.001)。课桌面平均照度500~ lx是屈光度的保护因素(HR=0.855,95%CI:0.763~0.958,P=0.007)。结论 学校环境监测指标,如人均面积达标、黑板及课桌面相关指标对学生近视发生发展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生活环境因素对我国儿童青少年BMI的影响。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研究对象为2000、2006、2011和2015年4轮调查中参与调查、且数据完整的7~17岁儿童青少年共6 626人(男性3 473人,女性3 153人)。首先在三水平随机截距混合效应模型中进行环境因素单变量分析,然后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拟合线性模型进一步筛选环境因素,最后分城乡拟合三水平随机截距混合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三水平随机截距混合效应模型的空模型拟合结果对数似然估计值-17 034.68,随机效应似然比检验χ2=483.06,P<0.001;社区分层组内相关系数(ICC)=9.97%,个人和社区水平总ICC=39.38%;三水平模型显示城市模型中城市化指数(β=-0.05,95%CI:-0.09~-0.01,P<0.05)、公园所在位置在本市另一居委会(β=-0.88,95%CI:-1.72~-0.04,P<0.05)、15~17岁组(β=-1.04,95%CI:-1.78~-0.30,P<0.05)与BMI值呈负相关,社区到最近健身房的距离(β=0.12,95%CI:0.02~0.22,P<0.05)、家庭彩电数(β=0.50,95%CI:0.08~0.92,P<0.05)、家长提示电视内容虚构的频率为3~4次/周(β=1.85,95%CI:0.70~3.00,P<0.05)与BMI值呈正相关;农村儿童青少年模型中的城市化指数(β=-0.04,95%CI:-0.07~-0.01,P<0.05)、农村人均收入(β=-7.29e-4,95%CI:-1.00e-3~-6.77e-5,P<0.05)、家长规定看电视的频率≥5次/周(β=-1.29,95%CI:-2.36~-0.21,P<0.05)、脂肪供能比(β=-0.03,95%CI:-0.06~-1.00e-3,P<0.05)与BMI值呈负相关,家长提示电视内容虚构的频率≥5次/周(β=3.01,95%CI:0.03~6.00,P<0.05)、调查时间为2015年(β=4.83,95%CI:1.96~7.69,P<0.05)与BMI值呈正相关。结论 环境因素从多水平多方面间接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BMI的变化,城市化指数和农村人均收入对儿童青少年BMI的升高有微弱的保护作用,社区层面需要关注儿童青少年生活环境周边的活动场所的设置,而在家庭中应当正确引导儿童青少年看电视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价孕20周内母体甲状腺功能相关激素指标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格和婴幼儿期神经精神发育水平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建立945名孕妇队列,留取队列孕妇血清标本,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孕妇血清甲状腺功能相关激素水平;收集孕妇的一般社会人口统计学资料,测量新生儿出生体格和婴幼儿神经精神的发育情况等。结果 孕期母体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处于不同百分段的孕妇所分娩的活产儿出生时身长和头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母体TSH水平<P5和≥ P95的新生儿出生身长和头围比母体TSH水平位于P25~P75的新生儿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头围与母体TSH-Z分呈倒"U"形分布模式(Y=33.940+0.003X-0.109X2F=4.685,P=0.009)。孕期母体TSH水平处于不同百分段的孕妇所分娩后代在出生后18~30个月时的精神发展指数(M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母体TSH水平≥ P90的婴儿MDI评价水平比母体TSH水平P25~P75的婴儿低6.39分(95% CI:2.29~10.49;P=0.002)。婴幼儿18~30个月时MDI与母体TSH-Z分亦呈倒"U"形分布模式(Y=103.249-1.524X-0.939X2F=6.616,P=0.001)。结论 孕妇血清TSH水平与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头围,以及婴幼儿18~30个月时MDI关系密切;孕期母体TSH-Z分与新生儿头围和婴幼儿18~30个月时MDI均呈现倒"U"形的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未参加过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癌症筛查项目的城市居民对癌症筛查服务利用现况及对癌症筛查费用的支付意愿情况,从潜在筛查服务需求方的角度探索癌症筛查工作的可持续性。方法 2014-2015年基于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16个省份项目点,采用多中心横断面方便抽样方法对目标人群开展纸质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最终完成合格调查16 394人。调查对象中做过癌症筛查的居民占12.1%(1 984人);对癌症筛查服务利用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为60~69岁(OR=1.27,95% CI:1.13~1.43)、女性(男性OR=0.56,95% CI:0.50~0.62)、学历偏高者(高中/中专OR=1.51,95% CI:1.35~1.70;大学及以上OR=2.10,95% CI:1.36~3.25)、事业单位等和企业单位等职业的人群(企业人员等OR=1.32,95% CI:1.06~1.64;事业单位人员等OR=2.85,95% CI:2.26~3.59)、收入偏高者(6~15万元OR=1.55,95% CI:1.39~1.73;≥ 15万元OR=2.57,95% CI:2.09~3.15)、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公费医疗(OR=1.15,95% CI:1.01~1.32)以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商业保险(OR=1.01,95% CI:0.84~1.22)的人群对癌症筛查服务利用率更高。在不考虑费用等因素的情况下,65.8%(10 795人)的调查对象愿意接受癌症筛查服务,且做过癌症筛查的居民对癌症筛查的接受度更高(P<0.05)。对于多种癌症联合筛查,61.2%(10 038人)的居民愿意付费,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为40~59岁(60~69岁OR=0.80,95% CI:0.74~0.87)、企事业单位等职业人群(企业人员OR=1.32,95% CI:1.18~1.47;事业单位人员OR=1.76,95% CI:1.56~1.98)、收入偏高者(6~15万OR=1.51,95% CI:1.40~1.63;≥ 15万OR=1.95,95% CI:1.60~2.38)及做过癌症筛查人群(OR=2.18,95% CI:1.94~2.46)的支付意愿更高。结论 居民癌症筛查服务利用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年龄、性别、学历、职业、收入、医保是癌症筛查服务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居民有一定的支付意愿,但支付额度有限,年龄、职业、收入、癌症筛查服务利用是居民支付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孕期空气污染物暴露与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发生的关系,为先心病的一级预防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收集国内外发表的有关孕期空气污染物暴露与先心病有关的流行病学研究文章,对连续性增长和高浓度对比低浓度的污染物与先心病亚型的关系效应值分别进行合并。使用Stata 12.0软件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0篇英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CO暴露增加法洛四联症的发生风险(高浓度对比低浓度OR=1.22,95%CI:1.03~1.44));NO2暴露增加主动脉缩窄的发生风险(浓度每升高10 mm3/m3 OR=1.01,95%CI:1.01~1.20);O3暴露增加房间隔缺损的发生风险(浓度每升高10 mm3/m3 OR=1.14,95%CI:1.03~1.26);PM10暴露增加房间隔缺损的发生风险(浓度每升高10 μg/m3 OR=1.10,95%CI:1.03~1.19)。此外,还发现CO暴露和房间隔缺损的发生,PM10暴露和室间隔缺损的发生存在负相关。结论 孕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物CO、O3、NO2、PM10可能会增加先心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宁夏回族自治区肝癌患病危险因素与发病年龄的关联性,为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采集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银川市来自自治区各地2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肝癌家族史、肝硬化、HBV感染、吃鱼生史等因素与肝癌发病年龄的相关性,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肝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有肝癌家族史、HBV感染、肝硬化、吸烟、吃鱼生史构成肝癌早发危险因素(分别为t=4.150,P<0.05;t=3.752,P<0.05;t=5.676,P<0.05;t=9.731,P<0.05;t=15.824,P<0.001;t=5.724,P<0.05;t=11.662,P<0.01;t=4.472,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吸烟、HBV感染是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OR=3.211(95%CI:1.134~4.642), OR=7.31(95%CI:4.312~21.072)。结论 肝癌发病年龄的危险因素存在一定地域性差异,饮食习惯、饮酒因素未体现出与肝癌发病年龄的相关性;吸烟、HBV感染与肝癌早发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二者均构成肝癌早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强化HBV感染、吸烟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