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5-2006年中国社区呼吸道感染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2005—2006年社区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对头孢克洛及其他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05年10月—2006年8月全国6个地区6所医院社区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280株)、肺炎链球菌(105株)、卡他莫拉菌(61株)、β溶血链球菌(30株)和MSSA(30株)共506株。菌株统一由北京医院作复检并用E试验测定头孢克洛等6种抗菌药物的MIC。结果流感嗜血杆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AECB)等感染的最重要的病原菌。分别占CAP56.9%(202株)和AECB64.5%(93株)。药敏结果显示,青霉素敏感的肺炎链球菌(PSSP)为50.5%,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为31.4%,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为18.1%。青霉素不敏感率以上海和广州最高(78.6%),其他依次为四川(50%)、天津(46.7%)、浙江(37.5%)和北京(21.1%)。有21.1%的流感嗜血杆菌和93.4%的卡他莫拉菌产生β内酰胺酶。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克洛、头孢丙烯、阿奇霉素、氨苄西林和莫西沙星分别有98.6%、97.8%、98.6%、85.8%和100%的敏感率。阿奇霉素对肺炎链球菌、β溶血链球菌和MSSA耐药率分别高达94.3%、60%和56.7%。头孢克洛对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的MIC值低于头孢丙烯1/2。结论与2003年监测结果比较,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有较快的增长;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的产酶率呈上升趋势;肺炎链球菌、β溶血链球菌和MSSA3种革兰阳性球菌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升高;头孢克洛对社区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保持70%~100%的敏感性,提示仍可作为轻中度社区呼吸道感染的选用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2016年全国16所医院社区成人患者呼吸道3种常见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全国16所医院分离的591株社区成人患者呼吸道分离菌,其中肺炎链球菌298株,流感嗜血杆菌222株,卡他莫拉菌71株。采用琼脂稀释法和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不同抗菌药物对这3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按照肺炎链球菌口服青霉素的折点判定标准,62.8%(187株)的肺炎链球菌为青霉素不敏感菌株(PNSP)。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率超过85.9%(256株),对口服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54.7%~64.1%(163株~191株),对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96.3%(287株)和97.3%(290株)。PNSP株对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克洛、头孢呋辛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青霉素敏感菌株(PSSP)。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克洛、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氨苄西林的敏感率分别为33.8%、33.8%和42.8%,对其余受试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超过60%;β内酰胺酶阳性检出率为35.6%(79/222),且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对氨苄西林、克拉霉素、氯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β内酰胺酶阴性株。卡他莫拉菌对除克林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外的抗菌药物都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结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对受试的大环内酯类和口服头孢菌素类耐药率高,但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仍具有很高的抗菌活性,细菌耐药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头孢丙烯等口服抗生素对5种儿童社区获得性感染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选取近年北京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的金葡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菌株,采用E试验法检测其对头孢丙烯、头孢克洛、头孢地尼等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头孢丙烯对所检测菌株的MIC90值分别是: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0.75 mg/L;化脓性链球菌0.023 mg/L;肺炎链球菌青霉素敏感株0.094 mg/L,青霉素耐药株12 mg/L;β内酰胺酶阴性流感嗜血杆菌2mg/L,β内酰胺酶阳性16 mg/L;β内酰胺酶阴性卡他莫拉菌0.75 mg/L,β内酰胺酶阳性2 mg/L.PRSP株对头孢丙烯耐药率为61.9%,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株中占15.8%.结论头孢丙烯对金葡菌、化脓性链球菌、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β内酰胺酶阴性卡他莫拉菌有良好抗菌作用;对β内酰胺酶阳性流感嗜血杆菌的抗菌活性低于头孢地尼;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株对头孢丙烯有较高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4.
2004-2005年中国社区获得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中国6所教学医院2004--2005年分离的社区获得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04年7月-2005年3月全国6个地区6所医院社区获得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的510株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p溶血链球菌及MSSA、非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以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泊肟等9种抗菌药物的MIC。结果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对头孢泊肟的敏感率分别为98.9%、42.2%、6.4%。肺炎链球菌对莫西沙星的敏感率为100%;对米诺环素的敏感率为94.6%;对阿奇霉素的敏感率仅为10.7%;流感嗜血杆菌、MSSA、非产ESBL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泊肟、头孢丙烯、头孢克洛、莫西沙星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在51.3%~100%。结论呼吸道病原菌特别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率与往年监测结果相比较呈增加趋势;头孢泊肟对呼吸道病原菌的抗菌活性优于头孢丙烯和头孢克洛。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头孢地尼对临床常见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头孢呋辛、头孢克洛、阿奇霉素和氨苄西林比较.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200株细菌测定结果表明:头孢地尼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敏感率为100%,抗菌活性与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相似,明显强于阿奇霉素;青霉素敏感的肺炎链球菌(PSSP)对3种头孢菌素100%敏感,头孢地尼的MIC90值为0.25mg/L,与头孢呋辛相似;头孢地尼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较高,对ESBLs阴性的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的MIC90值分别为0.25、1、0.25mg/L,敏感率范围达97.2%~100%.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产生耐药性,敏感率仅达86.1%,但其MIC50值最低为0.06mg/L.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PRSP)及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对4种抗生素均耐药;头孢地尼对青霉素中介的肺炎链球菌(PISP)的抗菌活性比受试第二代头孢菌素和阿奇霉素强.结论:头孢地尼对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菌均有较理想的体外抗菌活性,可作为治疗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儿童呼吸道分离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和该菌ftsI基因分型与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第一季度住院患儿鼻咽吸出物中分离到的流感嗜血杆菌141株;用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Nitrocefin纸片法检测细菌的β内酰胺酶;用PCR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ftsI基因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141株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40.4%(57/141)、氨苄西林耐药率为53.2%(75/141)。检出ftsI基因突变率为72.3%(102/141),以Ⅲ型为主(72/102,70.6%)。β内酰胺酶基因阴性氨苄西林耐药型菌株(g BLNAR)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高于β内酰胺酶基因阴性氨苄西林敏感型菌株(g BLNAS)(P0.05)。结论儿童呼吸道分离流感嗜血杆菌ftsI基因突变率高,以Ⅲ型为主。ftsI基因突变增加了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呋辛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2000~2002年患儿呼吸道致病菌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 2 0 0 0~ 2 0 0 2年上海地区患儿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及卡他莫拉菌感染情况 ,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分型 ,3种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细菌的生化鉴定采用API鉴定系统 ,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采用荚膜肿胀试验 ,β内酰胺酶测定采用头孢硝噻酚试验 ,抗生素敏感试验采用浓度梯度扩散法及琼脂扩散法。结果 流感嗜血杆菌持续 3年位居呼吸道致病菌首位 ,对氨苄西林素耐药率接近 2 0 %。卡他莫拉菌及肺炎链球菌分离率呈增加趋势 ,其中 17 2 %流感嗜血杆菌及 95 1%卡他莫拉菌 β内酰胺酶阳性。 72 7% β内酰胺酶阳性卡他莫拉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检测到 11种肺炎链球菌血清型 ,19F及 2 3F为主要血清型 ,青霉素耐药菌株 (PRSP)占 4 2 %。结论 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及肺炎链球菌已成为上海地区患儿呼吸道主要院外感染致病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感染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已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 ,19F、2 3F是本地区肺炎链球菌主要血清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05-2012年各类临床标本分离流感嗜血杆菌92株、肺炎链球菌83株,均经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用K—B法检测流感嗜血杆菌对常用的15种抗生素及肺炎链球菌对常见的1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并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测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结果: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不同季节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率不同,冬春两季为高发季节,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的年龄呈双峰分布,以年龄〈5岁和〉50岁的感染者最多。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较高,产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64.17%。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耐药性非常严重,其中47株(56.63%)为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P)。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对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进行严密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漆坚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6):559-560,582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卡他莫拉菌的耐药性。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8月我院不同标本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依照CLSl2010版标准判断药敏结果,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1月-2013年8月我院共分离流感嗜血杆菌60株(产β-内酰胺酶16株),肺炎链球菌60株、卡他莫拉菌43株(产β-内酰胺酶36株),除1株流感嗜血杆菌和4株肺炎链球菌自血液标本分离外,其他均来源于痰标本。流感嗜血杆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最高60%,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28.6%.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肟、氧氟沙星敏感率均在90%以上。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95.7%、95.5%、86.7%,对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青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O%、2.3%、8.5%。卡他莫拉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噻肟、氧氟沙星均呈现高度敏感(敏感率〉90%)。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对头孢菌素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以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保持高度敏感性;产β-内酰胺酶仍是上述2种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的重要耐药机制;检出氨苄西林耐药而β-酰胺酶阴性的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株,其耐药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呈高水平耐药,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青霉素、阿莫西林是治疗肺炎链球菌所致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对这些苛养菌造成的感染及其耐药性席当引起重视.临床廊根据具体的药物敏感试聆结果来指导用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儿童流感嗜血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4-2015年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350株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布、产β内酰胺酶情况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测定β内酰胺酶,按照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4年的标准进行药敏检测和结果判断。使用WHONET 5.6和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多见于婴幼儿,常见合并其他病原感染。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53.1%,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的耐药率最高,为76.9%,对环丙沙星、头孢唑肟、氯霉素、四环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阿奇霉素、头孢克洛、氨苄西林敏感率分别为99.1%、98.9%、95.4%、88.3%、87.7%、74.9%、65.4%、56.6%、46.0%,未检出对头孢曲松、美罗培南不敏感的流感嗜血杆菌。结论儿童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阳性率很高,是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的主要机制,其高产酶特点使氨苄西林不能作为临床一线用药。流感嗜血杆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的耐药率最高,对β内酰胺类以外抗菌药物,最敏感的是环丙沙星,其次为氯霉素。  相似文献   

11.
林航  郑晓云  魏萍  陈情 《全科护理》2013,(29):2698-2699
[目的]探讨应用期望理论对产妇第二产程的影响。[方法]将302例进入第二产程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期望理论指导产妇,采用期望、鼓励等语言激励产妇,同时指导产妇放松身体、情绪的方法,比较两组第二产程时间、顺产率及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第二产程明显缩短、顺产率明显提高、疼痛明显减轻(P均<0.05)。[结论]应用期望理论能缩短第二产程、提高顺产率、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神经科进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丘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治疗,治疗组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有效率、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显著降低(P〈0.05),有效率为80.O%,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后的C,CS、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也显著提高(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疗效确切,手术微创,安全性好,术后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水式鼻导管吸氧的氧疗效果及其在感染控制方面的作用,为临床实施氧疗护理提供实证依据。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100例进行鼻导管吸氧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无水式和常规蒸馏水湿化方式吸氧,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道症状、肺部感染率及吸氧装置染菌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呼吸困难、上呼吸道干燥不适、鼻腔分泌物结痂及充血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体温升高、WBC升高及肺部感染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吸氧装置染菌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P〈0.01)。结论使用无水式鼻导管吸氧在不增加患者呼吸道不适的前提下,能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率,减轻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12-2013流感监测年度中国大陆地区B型流感的流行状况,分析B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和基因变异情况。方法选择2012-2013年我国分离的B型流感病毒,利用标准雪貂抗血清进行抗原性分析。利用Sanger测序法进行病毒基因测序,采用Neighbor-Joining方法进行种系进化分析,通过基因进化树比较国内流行株与疫苗株的差异。结果 2012-2013监测年度内,B型流感病毒占所有流感病毒的9.93%,其中以B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为主。B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的抗原性与上一年度WHO推荐的疫苗株B/Brisbane/60/2008(83.5%)以及我国代表株B/Chongqing-Yuzhong/1384/2010(94.7%)的抗原性类似;而B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绝大多数为WHO疫苗株B/Wisconsin/01/2010(99.3%)、WHO疫苗种子株B/Hubei-Wujiagang/158/2009(98.0%)的类似株;基因特性分析显示有1株B-Victoria系病毒发生了HA与NA基因分支间的重配,有1株B-Yamagata系病毒B/Sichuan-Gaoxin/1110/2012的NA基因位于Victoria系病毒的NA进化分支,也表明发生了种系间的基因重配。结论 2012-2013流感监测年度我国B型流感病毒活动水平较低,主要以Victoria系为主,而WHO推荐的疫苗组分是B-Yamagata系病毒,可见部分B型流感流行株与疫苗株并不匹配。  相似文献   

15.
廖燕桃  谢敏  何燕  国宁 《全科护理》2013,(31):2886-2887
[目的]总结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病人手术后脑脊液漏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21例TCS病人行外科手术治疗后进行体位护理、切口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无一例病人发生脑脊液漏,均治愈顺利出院。[结论]TCS病人手术后加强脑脊液漏的观察与护理,严格实施护理措施,可预防脑脊液漏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恢复脊髓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2011年1-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病区内开展为期12个月的精细化护理管理,评价实施前后1个月内基础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的合格率和出院患者住院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等指标;同时采用自制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项目实施后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和患者满意度均有很大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精细化护理管理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建议在更多的科室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肺癌住院患者主要照顾者的负担与社会支持状况,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2012年2-4月,便利抽样法抽取西安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病理诊断确诊为肺癌的住院患者的主要照顾者150名,采用照顾者负担量表(Zarit burden interview,ZB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肺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的负担处于轻度水平,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负担总得分为(31.51±10.24)分;社会支持总分为(31.25±6.15)分,低于全国常模。主要照顾者负担各维度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肺癌患者主要照顾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照顾负担;其获得的社会支持越高,则负担越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术后早期采取低坡卧位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l-3月全身麻醉体外循环术后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给予早期低坡卧位并逐步抬高床头,对照组按照全身麻醉术后护理常规,去枕平卧6h。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h的呼吸循环功能异常情况、术后1~2d的生命体征、术后置管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6hSpOz异常及术后1~2d呼吸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心包纵隔引流通畅度优于对照组,气管插管及引流管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P〈O.01)。结论早期低坡卧位、逐步抬高床头的方法有助于促进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恢复,提高舒适度,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护士配药质量的影响,解决密封瓶药物残余量过大的问题。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活动开展前对密封瓶药物残余的现状问题进行要因分析,制定并落实质量改进措施,然后开展活动。结果配药残余率由活动前的40.5%降低到活动后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配药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改进配药质量,减少密封瓶中的药物残余率,从而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是一种除主要表达CD25分子外,还表达CTLA-4和G ITR(糖皮质激素诱导的TNF受体)等的CD4 T细胞亚群,它不但是参与对自身抗原外周耐受的主要T细胞群,而且还作为对外来抗原应答的调节性T细胞,对于维持外周免疫耐受有重要意义[1,2]。已有研究表明,自身免疫病的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