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颅内错构瘤与癫痫的关系以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3例儿童颅内错构瘤与癫痫病例.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5~5.5岁.初发病年龄自出生后1月余~5个月.首发症状均为癫痫,其中2例为痴笑性发作伴其他症状,1例为全身性发作.3例均无性征发育异常.3例均行外科手术:翼点入路1例、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1例、经额-颞开颅1例.术中均进行脑皮质和错构瘤部位的脑电图监测.结果 颞叶内侧错构瘤全切1例,下丘脑错构瘤大部切除2例,术后均无并发症.经过10~15个月的随访,2例癫痫发作明显减少(Engel-Ⅱa级),1例癫痫发作程度减轻(Engel-Ⅲ级).结论 儿童错构瘤所致的癫痫是一种药物难治性癫痫.外科手术可减轻、甚至能完全控制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2.
儿童颞叶癫痫手术中MST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颞叶癫痫合并有脑功能区致痫灶的患儿 ,采用颞前叶切除 脑功能区多处软脑膜下横切术(Multiple Subpial Transection,MST)治疗效果较佳 ,我们治疗了 3例患儿 ,报告如下 :例 1 :男性 ,1 1岁 ,1 998年 1 2月入院。患儿 3岁时有头部外伤史 ,5岁开始出现强直 -阵挛性发作 ,有自动症 ,2~ 4次 /日 ,服用多种药物不能完全控制发作。检查 :视野正常 ,术前多次脑电图示 :左额颞尖波、棘波 ,以左颞部为著。头部 MRI示 :左颞叶囊肿 ,大小 2 cm× 3cm× 3cm,伴左颞叶萎缩 ;SPECT检查 :左颞叶脑血流降低 ,智力测定 :IQ78,诊断 :左颞叶癫痫。于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分析儿童部分性癫痫手术治疗效果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09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切除性手术治疗的278例6~ 14岁的部分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1年(1FU)、3年(3FU)和5年(5FU)癫痫控制情况,1FU时智商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比较癫痫发作形式、术前年龄、智商和手术方式等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 1FU、3FU和5FU时癫痫无发作率为82.0% (228/278)、76.0%(130/171)和67.3% (72/107),其中病程≤5年和局限性病理灶对癫痫控制有明显影响.智商和生活质量术后1年复查完成223例,总智商改善93例(41.7%),其中以术后无癫痫发作、术前低智商和病程≤5年者改善明显.生活质量术后改善141例(63.2%),其中以联合胼胝体切开术和智商低者改善明显.结论 手术可使合理选择的儿童部分性癫痫患者,癫痫发作得以控制、长期认知得到改善,有局限性病理灶和早期手术对提高手术疗效有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术后近、远期疾病控制率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纳入196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癫痫控制情况及其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术后2年内,OC1级142例(72.4%),OC2级10例(5.1%),OC3级25例(12.8%),OC4级14例(7.1%),OC5级5例(2.6%),OC6级0例(0.0%)。效果优良率为77.6%。术后第3年至第6年,平均控制时间为60.287±14.6181个月。颞叶癫痫分型[HR=1.763,95%CI:1.510~2.060],癫痫病程[HR=1.083,95%CI:1.045~1.122]及术后急性期发作频率[HR=1.725,95%CI:1.297~2.296]是影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因根据病程长短,做到尽早手术;术前明确癫痫分型可预测癫痫术后控制率,尤其在颞叶附加症分型上尤为重要;同时减少围术期癫痫的发作频率,对于提升颞叶癫痫术后远期控制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内错构瘤与癫痫的关系以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手术或伽玛刀治疗6例颅内错构瘤伴有癫痫的病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5~32岁.初发病年龄自出生后1个月~7岁.首发症状均为癫痫,其中3例为痴笑性发作伴其他症状,2例为全身性发作,1例为"点头样"发作.其中1例全身性发作的女性患者伴有性早熟.1例行伽玛刀治疗;1例外科手术后再行伽玛刀治疗;4例行外科手术:翼点人路2例、经胼胝体一穹隆间入路1例、导航下经颞枕开颅1例.术中均进行脑皮质和错构瘤部位的脑电图监测.结果 颞叶内侧错构瘤全切1例,下丘脑错构瘤大部切除4例,术后均无并发症.经过12~24个月的随访,4例癫痫发作明显减少(Engel-lla级),2例癫痫发作程度减轻(Engel-Ⅲ级).结论 儿童颅内错构瘤所致的癫痫是一种药物难治性癫痫.外科手术或伽玛刀可减轻、甚至能完全控制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6.
现将我院 1990年 8月至 2 0 0 0年 9月门诊及住院病人的老年癫痫 6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8例 ,男 5 6例 ,女 12例。年龄 60~ 76岁 ,平均 68岁。1 2 病因 脑血管病 3 0例 (44 11% ) ,其中脑出血 10例 (其中顶、枕叶出血各 1例 ,基底节区出血 2例 ,颞叶出血 6例 )。急性期癫痫发作 7例 ,出血后 5个月~ 1年癫痫发作 3例。脑梗死 16例 (其中颞叶梗死 7例 ,顶叶梗死 4例 ,基底节区梗死 3例 ,颞顶交界处梗死 2例 ) ,急性期癫痫期发作 10例 ,梗死后 6个月~ 2年发作 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4例 ,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颞叶内侧硬化组织学特点和分型以及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对51例颞叶内侧癫痫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行神经元核抗原(Neu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显微镜下计数海马4个亚区神经元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k-均值聚类分析).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初次发作癫痫的年龄、有无突发脑损伤、潜伏期、癫痫病程、术后半年及1年癫痫疗效Engel评分,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临床特点.另选取8例无神经系统病变的尸检患者的海马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 (1)海马神经元丢失表现为5种不同的组织学类型:1a型(21/51,41.18%):CA1区神经元重度丢失同时伴有CA3、CA4区神经元轻度丢失,CA2区神经元无明确丢失;1b型(18/51,35.29%):所有亚区神经元均严重丢失;2型(9/51,17.65%):仅有CAt区神经元重度丢失;3型(1/51,1.96%):仅CA4区神经元重度丢失;无海马硬化型(2/51,3.92%):与对照组相比海马各亚区神经元无明显丢失.(2)1型(1a、1b)海马硬化患者首次发作癫痫的年龄更小,潜伏期及病程更长,有突发脑损伤病史的比例更高,其中有热性惊厥病史的1 a型:10/19,1b型:7/16,2型:4/7,3型:0(x2=11.790,P =0.019).(3)海马硬化严重程度与手术预后呈正相关.结论 1型海马硬化为颞叶内侧硬化中最常见的类型,与早期突发脑损伤尤其是热性惊厥密切相关,术后癫痫的控制率高于其他三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起源于颞叶后外侧皮质癫痫的临床特征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例起源于颞叶后外侧皮质癫痫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致痫灶切除术,分析起源于该部位癫痫的临床特征,观察手术疗效。结果10例患者平均起病年龄为(14.0±7.6)岁,平均手术年龄为(18.8±6.0)岁,癫痫平均病程为(5.1±3.3)年。所有患者MRI检查病灶均为阳性。发作症状学中,4例患者有自动症表现,包括口咽部自动症和双上肢摸索症状,其中3例出现在发作早期;6例患者表现为偏转发作,均出现于发作早期,其中4例偏转方向与病灶侧别一致。致痫灶切除术后,2例患者术后1个月偶尔出现癫痫发作,3个月后完全消失;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8.6±5.3)个月,癫痫发作均完全消失(国际抗癫痫联盟分级1级)。结论偏转发作是起源于颞叶后外侧皮质癫痫患者的常见发作症状,部分患者也可出现颞叶内侧癫痫发作表现。临床诊断需要结合症状学、电生理学及影像学综合评估,单纯病灶切除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及磁共振扫描对颢叶癫痫术前定位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146例颞叶癫痫病例,术前均行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及磁共振扫描(MRI),发作时V/EEG所示的痫样放电部位与MRI检查所发现的病变同侧时,将此侧颞叶作为癫痫灶颞叶;MRI未见异常,则根据三次以上发作时V/EEG定侧.所有患者经术中皮层脑电图和深部脑电监测后,行前颞叶切除术.结果 术中皮层脑电图及深部脑电监测均发现有痫样放电,与术前V/EEG监测吻合.术后102例(70%)癫痫发作完全消失,显著改善35例(24%),良好6例(4%),无改善3例(2%).结论 V/EEG结合MRI对颞叶癫痫术前能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脑半球离断术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7年8月至2011年10月北京三博脑科医院进行12例大脑半球离断手术.经侧裂半球离断术1例,经纵裂半球离断并颞叶切除4例,中央区造瘘半球离断并颞叶切除5例,颞叶、岛盖切除岛周半球离断术2例.手术年龄平均7.6岁(2.1 ~11.9岁).结果 术后随访0.5 -4.5年,Engel Ⅰ级10例,EngelⅡ级1例,Engel Ⅲ级1例.术后因离断不完全再次行离断手术1例.术后患者的认知及生活能力较术前提高,无脑积水等严重神经功能损伤及死亡病例.结论 大脑半球离断术治疗儿童半球性难治性癫痫完全缓解率83% (10/12),手术疗效确定,是治疗儿童半球病变性癫痫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科利用ECoG、深部电极与立体定向术结合 ,使致痫灶定位更准确 ,并可指导切除病变范围。近二年来共完成 5 1例癫痫病手术 ,均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5 1例 ,男 33例 ,女 9例 ,年龄最大 5 8岁 ,最小 8岁 ,平均年龄 2 7岁。癫痫灶位顶叶 19例 ,颞叶 14例 ,额叶 14例 ,枕叶 4例。单纯部分性发作 8例 ,运动性Jacksonian 7例 ,感觉性发作 5例 ,颞叶 (精神运动性 )癫痫 8例 ,枕叶癫痫 (幻视 ) 2例 ,全身强直 阵挛发作 (大发作 ) 2 1例。致痫病灶最大 70mm× 5 0mm× 30mm胶质瘤 ,最小病灶 6mm× 4mm× 5mm (钙化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颞叶占位性病变伴癫痫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多种致痫灶定位技术的联合应用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颞叶占位性病变伴癫痫患者术前脑电图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囊性占位7例,海绵状血管瘤6例,胶质瘤16例,其他病变2例;应用MRI、视频脑电图、脑磁图行致痫灶定位,术中应用皮质脑电图再次精确致痫灶范围后行前颞叶联合海马切除术,术后随访评估疗效。结果长程VEEG监测中,20例患者均有惯常发作和发作间期痫样放电,14例(14/20)患者发作间期痫样放电位于单侧颞叶及海马区,其中合并同侧额区放电5例。6例(6/20)患者发作间期放电位于双侧颞叶,其中合并单侧额区放电2例。8例(8/20)起源于左侧颞叶及海马区,12例(12/20)起源于右侧。MEG检查20例患者发作间歇期皆有痫样放电,检出率为100%,17例(17/20)患者单侧颞叶放电,其中合并同侧额区放电8例;3例(3/20)患者双颞放电。术后随访12~24个月:16例患者Ⅰ级,3例Ⅱ级,1例Ⅲ级,手术有效率100%,效果良好率95%。结论颞叶占位性病变伴癫痫患者的手术治疗疗效好,多种致痫灶定位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提高手术疗效并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脑脊液谷氨酸水平与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继发性癫痫发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0例脑胶质瘤患者外科手术后1个月内的脑脊液标本,根据患者术后是否有继发性癫痫发作将其分成为无癫痫发作组(n=117)和有癫痫发作组(n=73);使用高效液相层析法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脑脊液中谷氨酸的水平。结果 35%的胶质瘤患者术后仍有癫痫发作,其中96%的患者术前有癫痫发作。与胶质瘤术后继发癫痫发作风险相关的独立临床因素包括:术前有癫痫发作、年龄较轻、肿瘤位于颞叶和肿瘤中含少突胶质细胞成分。术后有癫痫发作的胶质瘤患者脑脊液中谷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无癫痫发作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脊液中谷氨酸浓度的增加,年龄较轻、肿瘤位于颞叶和肿瘤中含少突胶质细胞成分,可以作为胶质瘤术后继发癫痫发作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脑脊液谷氨酸水平的增加与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继发癫痫发作的风险密切相关,脑脊液谷氨酸水平或可成为预测胶质瘤术后癫痫发生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颞叶切除术对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阳性、MRI阴性的颞叶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州总医院从2004年4月至2017年4月行前颞叶切除术的115例PET阳性、MRI阴性内侧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1年时,患者均行详细的神经心理学评估,包括智商、记忆和语言功能测评。结果术后1年81例患者(70. 4%)的Engel分级为Ⅰ级。左侧手术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言语智商(70. 1±12. 9)和记忆商(73. 2±15. 8)显著减低(均P 0. 05),术后1年有所恢复(71. 2±14. 5; 75. 3±15. 1),但仍明显低于术前水平(75. 8±12. 1; 81. 9±13. 2)(均P 0. 05)。术后两组操作智商和总智商均有升高。左侧手术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言语记忆得分(2. 9±1. 8)明显低于术前(5. 4±1. 7)(P 0. 05),术后1年(3. 3±1. 2)有所改善,但仍显著低于术前(P 0. 05)。两组术前视觉记忆(17. 8±8. 1; 16. 5±7. 3)无明显异常,右侧手术组术后3个月(15. 8±8. 3)及术后1年(15. 9±8. 9)轻度减退,左侧手术组与术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PET阳性、MRI阴性的颞叶癫痫难以用药物控制发作而致痫灶诊断明确者,宜行手术治疗。左侧前颞叶切除后部分患者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词语记忆、语言功能减低;但相对于癫痫发作的有效控制,患者仍是显著受益的。  相似文献   

15.
金洋  张玮  徐斌  胡湘蜀  刘兴洲 《癫痫杂志》2019,5(6):431-439
目的研究不同时段的发作期头皮电极脑电图(EEG)在局灶性癫痫侧向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6年10月就诊于北京三博脑科医院和广州三九脑科医院行癫痫手术的41例局灶性癫痫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起源于不同脑叶/区(额叶内侧面、额叶外侧面、颞叶内侧面、颞叶新皮层、后头部和岛叶)的共计356次发作,将每次发作期的头皮电极EEG分为十等段(E1-E10),分析每等段EEG的侧向性,再将十段EEG合并成E1-E3,E4-E6和E7-E10三个时段,分析三个时段EEG的侧向性诊断正确率、错误率和无侧向性率。颅内电极EEG明确癫痫发作的起始脑区,癫痫术后发作消失/减少最终判定致痫区。结果所有脑叶/区的癫痫中,62%(219/356)发作期头皮电极EEG具有定侧价值。近80%的颞叶癫痫各时段发作期头皮电极EEG具有侧向性。颞叶内侧型癫痫在发作期头皮电极EEG的E4-E6段侧向性诊断正确率最高89%,而在E1-E3段错误率最高,达30%;颞叶新皮层癫痫有95%的发作在E1-E3段侧向性诊断正确率最高。额叶癫痫各时段的发作期头皮电极EEG无侧向性诊断率明显高于正确率。额叶内侧型癫痫在E1-E3段侧向性诊断正确率最高,但仅为24%;额叶外侧型癫痫各时段发作期头皮电极EEG无侧向性诊断错误,E1-E3段侧向性诊断正确率最高为83%。后头部癫痫在E1-E3段可提供93%的侧向性诊断正确率。岛叶癫痫各时段的发作期头皮电极EEG侧向性诊断正确率均很低。结论 E1-E3段头皮电极EEG在所有脑叶/区癫痫的侧向性诊断中均有一定价值,尤其对额叶外侧型、颞叶新皮层、后头部癫痫侧向性价值更高。而E4-E6及E7-10段对颞叶内侧型癫痫发作侧向性诊断价值仍然较大。  相似文献   

16.
描述新诊断的症状性局灶性癫痫(Symptomatic focalepilepsies,FS)和可疑症状性局灶性癫痫(Presumed symptomatic focalepilepsies,FCE)患儿入组时及入组后1个月以内的临床、神经心理学和心理病理学特征。将对这些患者入组后随访2~5年,以探究癫痫的病程和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早期预测因素。在这个观察性的多中心全国性研究中,新诊断的FS或者FCE儿童(年龄1个月~12.9岁)在15个意大利儿童癫痫高级研究中心被连续纳入。纳入标准如下:(1)后天或发育因素导致的FS,以及FCE;(2)首次诊断为癫痫的年龄1个月并且13岁;(3)签署书面的知情同意书。临床、脑电图、神经影像以及神经心理资料都用于统计分析。最终纳入259例儿童(女116例,男143例)。年龄中位数为4.4岁(范围:1个月~12.9岁),46.0%(n=119)≤3岁,24%(n=61)3~6岁,30%(n=79)6岁。71.8%的患儿神经系统检查正常。59.9%头部核磁共振(MRI)检查异常。年龄≤3岁组的患儿入组后第一个月发作的频率最高(P0.000 1)。67.2%的患儿第一个月为单药治疗。在基线期,30%的患儿认知功能检查异常;21%存在行为问题。多因素分析发现,年幼儿和颞叶癫痫患儿起病后第一个月内发作频率5次的几率更大。该项前瞻性的队列研究发现,儿童期起病的FS和FCE患者的许多特征与起病的年龄以及致痫灶的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7.
例1男性,78岁,75 kg,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抽搐伴意识不清3年,再发2h”于2010年11月7日入院.既往有冠心病10年、右侧颞叶脑梗死病史5年.3年前发作性左侧肢体抽搐伴意识不清5次,每次1~2 min,口服卡马西平未发作1年后自行停药.入院前2h类似发作6次,体检:心脏浊音界左下扩大,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脑电图示右侧导联为主的慢波增多,头颅MRI示右侧颞叶软化灶,血生化检测正常.诊断:症状性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脑梗死后遗症.口服奥卡西平( OXC)0.3 g,2次/d,未发作,入院第7天出现恶心、呕吐、昏睡,次日浅昏迷,查血钠116 mmol/L,停用OXC改用苯妥英钠,限制输液、补钠后血钠逐渐上升,3d后意识逐渐转清,1周后血钠正常.  相似文献   

18.
颅内CT钙化与癫痫及其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经脑CT扫描证实有颅内钙化病灶伴有癫痫的病人26例,经行癫痫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有25例在EcOG监测下进行手术治疗,采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1)前颞叶切除+病灶切除术18例.(2)颞叶以外的痫灶皮质切除+病灶切除术6例.(3)单纯病灶切除术(右额)2例.术后病理血管畸形12例,肿瘤8例,其他6例(胶质增生3例,继发颞叶硬化2例,炎性钙化1例).结果2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7年,平均6.3年.结果术后完全消失者19例,癫痫发作显著减少(>75%)5例,癫痫发作减少(>50%)2例.结论CT扫描对有部分性癫痫发作疾病的病人的术前评估是很有价值的,特别是CT发现有钙化灶的病人,确诊痫灶及病灶性质和选择手术方式治疗是极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短暂性癫痫性遗忘(TEA)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对本院脑电监测中心收治的6例TEA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进行研究。结果 6例患者,女性4例,男性2例,年龄34~74岁。除有癫痫性遗忘发作外,还伴有自动症、部分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s GTCS)、"愣神"等其他癫痫发作形式,5例患者的脑电图均为颞导(单侧或双侧)痫样放电,1例正常。其中5例均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随访1 y,3例无临床发作,2例偶有发作。结论 TEA常常被误诊或漏诊,尽管大多数颞叶癫痫为难治性癫痫,我们的研究提示伴有TEA的颞叶癫痫对抗癫痫药物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18例颞叶癫痫患者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结果.方法 18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脑电图/录像脑电监测(EEG/VEEG)、MRI海马相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检查诊断为颞叶癫痫.均进行PET检查,结果有16例显示不同程度的颞叶前中部和(或)内侧部的低代谢区域.所有患者均在手术显微镜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手术,其中右侧颞叶癫痫16例行标准前颞叶及海马杏仁核切除术,左侧颞叶癫痫2例行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结果随诊观察6~26个月,按照Engel的疗效判断标准,结果I级(癫痫发作消失)11例,II级(极少发作)4例,III级(发作减少75%以上)2例,IV(无改变)1例.结论对于临床上怀疑为颞叶癫痫而上述常规检查方法不能明确癫痫灶者,PET能更好地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