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从气 痰 火论治郁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病.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张机所著《金匮要略》即记载了百合病、妇人脏躁证及被后世称为“梅核气”的“咽中如有炙脔证”,初步确立了郁病的雏型。至元代《丹溪心法》又丰富了该病的内容,且提出了“六郁学说”。明代《医学正传》首立了郁证之病名。而今《中医内科学》六版大专院校教材再更名为郁病。其间先贤今哲对该病的病因与病机、辨证与施治、选方与用药多有精辟的发挥及宝贵之经验。  相似文献   

2.
靳天怡  刘汶 《环球中医药》2020,13(7):1230-1232
朱丹溪提出“六郁”理论,越鞠丸为其治疗“六郁”的主方。通过习读原著及相关著述,笔者认为,丹溪“六郁”实际包括标、本两端,其主要内涵为“气郁为先是标,郁在中焦为本”,与此对应,越鞠丸立方以“调气机升降以治本,祛诸郁实邪以治标”,意在示以组方之大法,可名为“越鞠法”。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以肝脾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司为基本病机,常出现气滞、湿停、痰阻、血瘀、郁热、食积等病理改变,其病机标本变化可概括为“病在肝脾为本,气郁为先是标”,与丹溪所论“六郁”甚为吻合,临床可以“越鞠法”为指导进行论治。本文试阐述“六郁”及“越鞠法”的内涵,然后结合FD的病机特点,论述基于越鞠方法,通过“调肝脾气机,祛诸郁实邪”治疗FD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3.
试论郁滞证     
有关郁滞证的病名纷繁复杂 ,有“五郁”、“六郁”、“郁证”、“积聚”、“瘕”、“癖块”、“痞块”、“鼓胀”等。病机与病因多局限于脏腑病机 ,或气血营卫病机 ,或六淫邪气病机。其实《内经》中早就有关于郁滞证的论述 ,如《灵枢·百病始生》云 :“积之始生 ,得寒乃生” ,“卒然外中于寒 ,若内伤于忧怒 ,则气上逆则六俞不通 ,温气不行 ,凝血蕴裹而不散 ,津液涩渗 ,着而不去 ,而积皆成矣。”《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还载有 :“木郁达之 ,火郁发之 ,土郁夺之 ,金郁泄之 ,水郁折之”的治疗总则。历代医家论述更多 ,如《丹溪心法·六郁》…  相似文献   

4.
姜河延  曹芳  韦婉  程钰  寇梦佳  焦扬 《中医杂志》2023,(22):2368-2371
基于朱震亨“六郁”理论,提出肺结节的形成与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六郁密切相关。认为六郁皆可导致肺结节,其中以气郁为主导,气郁久则化为火郁,导致脾失运化可成痰郁、湿郁、食郁,气不行血则成血郁,六郁相因为病且病机之间相互关联,共同促进肺结节的发生发展。治疗以畅通气机为主,以治疗六郁的经典名方越鞠丸为基本方,并根据六郁偏颇在越鞠丸基础上灵活配伍疏肝理气、清热散结、化痰散结、健脾化湿、消食化积、活血化瘀之品。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病与《伤寒杂病论》中部分方证相近,表现出“逆、热、郁”的病机特点。以“逆”为病机的证型有气虚痰逆、阴虚气逆、脾伤饮逆、肝寒浊逆等4型,旋覆代赭汤、麦门冬汤、苓桂术甘汤、吴茱萸汤等方分别治之;以“热”为病机的证型有热郁胸膈、上热下寒等2型,栀子豉汤、黄连汤等方分别治之;以“郁”为病机的证型有邪郁少阳、痰(水)气互阻、痰热互结、阳微阴弦等4型,小柴胡汤、半夏厚朴汤(射干麻黄汤)、小陷胸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等方分别治之。应用仲景学说的相关思想可以指导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卷三·六郁五十二》,该篇首论“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以“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佛郁,诸病生焉”。接着缘引戴元礼所论“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他说:“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是篇〖入方〗中载方两首:一日六郁汤,其实为分别主治气,湿、  相似文献   

7.
"郁病"从中焦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郁病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易怒易哭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包括现代医学的抑郁症、焦虑症。“郁”在中医学中的概念经历了五气之郁、五脏之郁、气血痰火湿食六郁、情志之郁的演变过程。“郁证”在现代中医学中的涵义主要指情志郁结,亦可称之为“郁病”。  相似文献   

8.
朱丹溪一生著述颇多,他提出的“痰热致中”学说丰富了中风的病机理论。本文系统梳理朱丹溪学术思想中的“六郁学说”“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提出在中风发病过程中可以借助“六郁”认识中风病理要素的发生,“阳有余、阴不足”论揭示阴虚(肝肾阴虚为主)是中风的发病基础,相火妄动是中风的诱发因素。本着未病先防的治病理念,将中风的防治关口前移,扶正祛邪,针对阴虚为本的病理基础,防治过程中重视滋阴及顾护津液,借助六郁学说辨识病理要素不同,遣方用药,以期达到预防中风发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郁症治愈一得冯茂森江苏省泗阳县三庄卫生院(223706)朱丹溪创六郁之说,先由气郁而后湿、痰、热、血、食随之而郁。王安道说:“凡病之起多由于郁,郁者不通之义”。因此对郁症如认识不足,治疗失机致错综复杂难以治愈。西医对此症很难确定恰当病名。现将治郁一得...  相似文献   

10.
<正>越鞠丸又名芎术丸,出自《丹溪心法·卷三》[1],明代医家王绍隆称其“治郁之圣药也”。朱丹溪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故创此方。全方由苍术、香附、川芎、神曲、栀子5味药组成,主治“六郁”之证,即“气郁、血郁、痰郁、火郁、食郁、湿郁”。方中香附为君,朱丹溪谓“香附子,凡血气药必用之”,为疏肝理气解郁之要药,醋炙可增强止痛之效。  相似文献   

11.
“五脏郁”是孙一奎继《内经》五郁发展而来,融《内经》五运、情志之郁论,易水学派之六郁论于其中,阐释五脏失调而出现的“郁”象,从而提出相应的治法方药。心系病证病位主要在心,且临床往往病程较长,常有多脏腑功能失调,其病理主要表现为血脉运行不利和情志思维活动的异常。文章以“心郁、肝郁、脾郁、肺郁、肾郁”之五脏郁为切入点,理论梳理与临证实践相结合,总结出“心郁发之,双心同治;肝郁达之,调气为先;脾郁夺之,坤静乾运;肺郁泄之,气清治节;肾郁折之,制水守蛰”的治疗思路,提出在恢复心主血脉与藏神功能的总治则下注重五脏郁的辨治,使五脏生理功能归于调顺;且进一步归纳出五脏郁的辨证要点及遣方用药规律,附以典型验案举例说明,以期加深对心系病证病因病机的理解,并为临床组方用药提供参考,同时亦丰富了中医学关于“郁”理论的研讨。  相似文献   

12.
万圆圆 《江苏中医药》2023,55(10):61-64
小柴胡汤是一张极具代表性的和解方,可调和少阳枢机、调补中焦脾胃,不仅善治发热性疾病,在内外妇儿五官等杂病领域的应用亦十分广泛。把握疾病病机是选方用药的关键,历代医家从“郁”解析小柴胡汤证之病机者颇多,可进一步从“邪郁”“气郁”“火郁”三方面来剖析其病机:“邪郁”指感受外邪、邪郁少阳而言,“往来寒热”是其特殊的发热类型,该症状是判别小柴胡汤证的重要指征之一;“气郁”主要体现在经气郁滞、脾胃失和、三焦气郁导致的诸症;“火郁”即少阳之火郁在表里之间,不能从表发,不能从里泻,又火性炎上,故多表现为头面五官诸症,若火扰心神,则又出现躁烦、惊悸、不寐。如是可以更好地把握小柴胡汤的适应症,更准确便捷地使用小柴胡汤。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3.
妇科恶性肿瘤病因病机复杂,其基本病机与“虚、郁”密不可分,“正气亏虚”与“气机郁滞”伴随肿瘤发生发展始终。贺丰杰认为扶正气、疏肝郁可作为基本治法运用于肿瘤治疗全过程,在缓解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上临床疗效显著。按恶性肿瘤发展过程,从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和遣方用药论述贺丰杰论治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与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14.
谢晶日教授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核心病机是六郁伐脾,脾失其用,升降失司,壅滞中焦,以生满痛。气、血、痰、火、湿、食郁等六郁为其发病诱因,脾胃虚弱为其发病基础,属本虚标实之证。临证提出“无郁不成痞,消痞先解郁”的学术理念。治疗上主张通、消、补三法同用,善于肝脾同调以行气郁、袪湿(痰)郁,辅以消食郁、降火郁、化血郁等治法清化六郁治其标,健脾扶正治其本,攻补兼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崔瑛 《江西中医药》2008,39(4):12-13
食郁证属于中医郁病范畴,为气、血、痰、火、食、湿六郁证之一。最先提出六郁之名的是元代医家朱丹溪,他在《丹溪心法》中首创六郁之名,并且创制了越鞠丸、六郁汤等有效方剂。而郁证作为病名最早是在明代虞抟所著《医学正传》中出现。关于郁的论述就更早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五气之郁的文字,如“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病因病机、治疗要点和典型案例等方面介绍朴春丽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经验。朴春丽教授从“肥满、土壅木郁”立论,认为该病多处于“郁、热”阶段,以中满内热为核心病机,中满以体型肥胖为特征,特别是腹型肥胖,内热多涉及脾胃、肝胆、大肠等脏腑。对于该病,朴春丽教授常用降糖靶方合并降尿酸治痛风靶方或降尿酸靶药进行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7.
浅谈郁证     
《丹溪心法·六郁》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可见“郁”是临床大多数疾病中的症结所在。“郁”积聚,阻滞之义。指内伤病证气机不畅,气的运行障碍,蕴结聚积不得发越,机能阻滞的一种病理变化,亦是继发性致病因素之一。《临证指南医案·郁》说:“邪不解散,即谓之郁。”所以郁久而不解,则可发为气滞、血瘀、湿郁、痰郁、食郁,以及五脏本气郁结等病证。  相似文献   

18.
郁说     
从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入手,扩大“气都”的内涵,缩小“肝郁”之外延,可用气郁指代六郁、郁病指代肝郁.前者因邪实而气滞,为气太过,治以达之;后者因情郁而郁病,为气不足,治以补之.证的层面,五脏郁或六郁可以用气郁来指代,而七情所导致的肝郁是一种疾病,可以用郁病来指代.  相似文献   

19.
王建康 《北京中医》1998,17(1):28-29
肾郁证是以肾脏气机郁滞为病机,以肾脏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病证之总称,诸如腰痛、尿频、尿闭、水肿、阳萎、不孕、不育、不射精等,皆属早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所称之的“水郁”,《医旨绪余·论五郁》释曰:“水郁者,肾郁也”。《伤寒论》用四逆散治“少...  相似文献   

20.
对“火郁”的病因病理、火郁的表现作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虚实火郁论;并从“火郁发之”的作用机理和具体运用论述了“八法”均为“发之”的具体运用的观点,丰富了中医病因病机和治疗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