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以丹参酮ⅡA含量为指标,考察市售丹参饮片的质量.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法测定市售丹参饮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并自制丹参饮片统计了丹参酮ⅡA的损失率.结果 约90%的市售丹参饮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不符合丹参药材的国家标准.结论 由于丹参饮片加工时丹参酮ⅡA的损失率约为44%,丹参饮片不能套用丹参药材的质量标准.建议将丹参饮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规定为不得少于0.09%.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定并比较不同产地丹参中丹参酮ⅡA含量,为丹参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HPLC测定了八批不同产地、不同规格的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结果 除焦作产丹参酮ⅡA含量低于药典标准外,其它均符合规定.结论不同产地丹参的丹参酮ⅡA含量存在差异,且不同规格对丹参酮ⅡA含量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丹参饮片中丹参酮ⅡA降解的变化规律。方法加速试验法测定丹参中丹参酮ⅡA在不同温度下的含量变化。结果丹参饮片中的丹参酮ⅡA降解的速率常数的对数(lgk)对温度的倒数1/T的关系为:lgk=-6869.21/T 16.709,r2=0.9969,t0.9=26.5年。结论丹参饮片中丹参酮ⅡA较稳定。  相似文献   

4.
正交试验优选水提后丹参药渣中丹参酮ⅡA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水提后丹参药渣中丹参酮ⅡA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丹参酮ⅡA提取率为定量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乙醇倍量及乙醇体积分数对丹参酮ⅡA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丹参药渣中丹参酮ⅡA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8倍量90%乙醇浸泡30 min,回流提取2次(85℃),每次0.5 h,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水提后丹参药渣中丹参酮ⅡA的提取率约为91%。结论:优化的提取条件效率高,水提后丹参药渣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较高,提示其可以作为一种丹参酮资源,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冉蓉  周凤琴  王婷  孔庆悦 《中药材》2008,31(3):331-333
目的比较不同种源、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以探讨山东产丹参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山东产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在0.330%~0.726%之间.结论以丹参酮ⅡA含量为指标,白花丹参质量优于丹参;道地产区蒙阴为丹参的最佳产地;丹参的最适宜种植区域应选择山区及丘陵地,而平原地区不宜种植丹参;9月中旬为丹参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多因素正交试验法优选双频复合超声提取丹参的工艺,为规范丹参的提取工艺提供技术参数.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丹参酮ⅡA为指标成分考察了乙醇浓度、物料粒径、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5个因素,对丹参的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各因素对丹参中丹参酮ⅡA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为:乙醇浓度>物料粒径>固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90%,物料粒径80~100目,固液比1∶ 20,提取时间35 min,提取温度55℃.在此条件下,丹参酮ⅡA的提取率是89.47%.结论:本研究将为丹参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7.
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提取工艺优选及HPLC法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优选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最佳提取工艺.方法:用正交试验法分别考察三种提取方法(冷浸法,加热回流法,超声法)对丹参药材提取液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影响,并以HPLC法测出的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出丹参酮ⅡA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最佳提取工艺为:4倍量95%乙醇超声2次,30min/次,合并滤液.丹参酮ⅡA在25.2-126u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艮好.结论:超声技术操作简便,快捷,试验重现行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并比较不同产地丹参中丹参酮ⅡA含量,为丹参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HPLC测定了八批不同产地、不同规格的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结果除焦作产丹参酮ⅡA含量低于药典标准外,其它均符合规定。结论不同产地丹参的丹参酮ⅡA含量存在差异,且不同规格对丹参酮ⅡA含量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川产丹参炒制工艺优选及其质量标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川产丹参炒制工艺进行优选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通过L9(34)正交设计,以丹参中有效成分原儿茶醛、丹酚酸B、丹酚酸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指标,对川产丹参的炒制工艺进行优选;依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下质量标准对各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温度和时间对丹参炒制均有显著影响,70 ~ 80℃炒制温度影响最大,炒制5min影响最大.结论:炒丹参最佳工艺为炒制温度70~80℃,炒制时间5 min,炒丹参质量标准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0.
丹参酚酸B和丹参酮ⅡA在丹参根中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丹参有效成分在根中的分布情况.方法:以丹参酮ⅡA和丹参酚酸B为检测指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丹参酮ⅡA在丹参木栓层中含量为1.94%,在其余部分含量为0.01%;丹参酚酸B在木栓层中的含量为5.56%,在其余部分中的含量为4.28%.结论:丹参酮Ⅱ A主要存在于丹参木栓层,丹参酚酸B则在全根中均有分布,木栓层中含量稍高.  相似文献   

11.
3种滇产鼠尾草属植物丹参酮ⅡA的薄层扫描定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了三种滇产鼠草属植物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用薄层扫描法,并与正品丹参作对比.结果:甘西鼠尾丹参酮ⅡA含量最高,其次为滇丹参,褐毛甘西鼠尾中丹参酮ⅡA与正品丹参相当.结论:实验结果对其质量评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人工栽培群体不同变异类型裕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进行分析,遴选优良的变异类型,为裕丹参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HPLC法,以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为检测指标,对变异类型裕丹参药材样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在各变异类型丹参药材中的量存在较大差异.小叶型丹参酮ⅡA含量较高,三叶型丹酚酸B含量较高.结论 裕丹参表型的变异已经引起了化学成分的变化,可以通过遴选优良的变异类型,培育高产、优质的裕丹参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改进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薄层层析条件。方法用TLC法鉴别丹参中的丹参酮ⅡA。结果以石油醚-醋酸乙酯(8∶2)为展开剂能将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其他成分完全分离,展开的丹参酮ⅡA与对照品颜色一致。结论该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为丹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不同采收期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采收期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采收期丹参中丹参酮ⅡA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发现不同采收期丹参在丹参酮ⅡA含量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在丹参的加工生产中应注意不同的采收季节对其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HPLC法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逸  张春丽  张幼成  李广川 《中草药》2000,31(2):108-109
复方丹参片由丹参、三七、冰片等中药组成,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中成药.一九九五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内仅对丹参、三七、冰片作薄层定性鉴别,没有定量控制指标.丹参酮ⅡA是复方丹参片的有效成分之一,控制丹参酮ⅡA的含量对确保该制剂疗效有重要意义.笔者对不同产品进行测试,丹参酮ⅡA的含量相差悬殊,认为应对丹参片产品中丹参酮ⅡA进行限量规定.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以SD大鼠肝匀浆作为体外代谢方法,并结合HPLC-DAD-MS分析手段作为代谢指纹谱平台,在此基础上,对单味中药丹参进行体外代谢,采用HPLC-DAD-MS辅以MALDI-TOF-MS 对代谢前后的指纹语差异与相似性进行比较,结合抑菌、血凝体外药理实验测定丹参提取物及其代谢物、3种主要成分的活性.抑制大肠杆菌活性和血凝活性药理实验结果表明,丹参代谢物活性均高于其提取物.通过考察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ⅡA的抑菌活性与血凝活性,并结合体外肝匀浆代谢实验,解释了其中的原因:丹参抑制大肠杆菌活性增高是因为隐丹参酮代谢转化为抑制率高的丹参酮ⅡA引起的;丹参提取物血凝活性在代谢后升高的原因是由于隐丹参酮谢转化为血凝活性更高的丹参酮ⅡA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丹参不同炮制品中丹参酮Ⅱ_A的含量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瑶华  朱悦 《中成药》2010,32(2):252-254
目的:考察丹参不同炮制品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各种丹参炮制品中的丹参酮ⅡA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各炮制品中,醋丹参与酒丹参丹参酮ⅡA含量较高。结论:醋制及酒制能增加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丹参不同部位丹参酮ⅡA含量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迪  王光忠 《中药材》2005,28(1):34-35
采用HPLC法测定丹参药材不同部位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结果表明,丹参药材不同部位丹参酮ⅡA含量有显著差异,须根最高,根头部最低.建议:丹参切片时,应去根头部,保留须根.  相似文献   

19.
韩建萍  梁宗锁 《中草药》2005,36(5):756-759
目的研究氮、磷肥对丹参生长发育及次生代谢物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氮对丹参素及丹参酮ⅡA的积累表现了负面的效应,随施氮量的增加,丹参素及丹参酮ⅡA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磷肥对于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的积累表现正效应。施用磷肥可以缓解施氮造成的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的下降。丹参酮Ⅱ。和丹参素的积累高峰值均出现在150d左右。结论施氮有利于丹参产量的增加,施磷有利于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的积累。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萃取结合水煎煮法提取丹参中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虹  柳正良  王洪泉  杨莺 《中草药》2004,35(12):1360-1362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苦,性微寒,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丹参主要含有结晶性菲醌类化合物,如丹参酮Ⅰ(tanshinoneⅠ)、丹参酮ⅡA、ⅡB(tanshinoneⅡA、ⅡB)、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二氢丹参酮(dihydrotanshin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