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检测40例单纯2型糖尿病病人(DM组)及40例伴有DR的2型糖尿病病人(DM+DR组)血清IL-10和IL-18水平,以无2型糖尿病及DR的40例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DM组、DM+DR组IL-1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DM+DR组IL-18高于DM组,差异均有显著性(F=6.34,P<0.05)。DM+DR组、DM组IL-10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6.45,P<0.05);DM+DR组、DM组IL-1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DR的发生与血清IL-18水平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基因Val(16)A la多态性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上海地区无血缘关系汉族人258名,其中非糖尿病的健康者88人(对照组),T2DM患者170例(T2DM组)。根据有无DR将T2DM组再分为DR(-)组(n=83)和DR( )组(n=87)。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各组人群Mn-SOD基因Val(16)A la多态性,比较T2DM组和对照组Mn-SOD基因型频率及分布,同时在T2DM组内评价Val(16)A la多态性与DR的相关性。结果Mn-SOD基因Val(16)A la等位基因型频率和分布,在T2DM组和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DR( )组Mn-SOD的VV基因型频率(92.0%)显著高于DR(-)组(77.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V基因型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OR=0.4785)。结论Mn-SOD基因的Val(16)A la多态性与中国人群T2DM无显著相关,但与DR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节奏的变快,糖尿病(DM)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DM微血管病变的重要临床表现,同时也是DM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DR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为20%~40%,其中8%有严重的视力丧失[1]。目前关于DR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尚无根治的疗法。DR主要病理改变为微血管改变,与视网膜微循环障碍有关[2]。早期DR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细胞免疫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对30例正常对照组,35例单纯糖尿病组(DM)及3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的CD3,CD4,CD8,IL-2,IL-6,TNF- α进行检测并分组比较。结果①DR及DM组CD4及CD8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DR组的IL-2 既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也显著低于DM组(P<0.01)。③DR组TNF-α既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也显著高于DM组(P <0.01)。结论DR患者机体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细胞免疫功能检查可作为DR诊断及病情评价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高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前瞻性地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及其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55例正常对照组、72例不伴有DR、40例伴背景型DR和28例伴增殖型DR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四组间的差异;前瞻性的对65例入组时无DR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降糖、降压等措施综合干预,追踪观察6年,观察干预前后眼底、高敏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结果在入组时,2型糖尿病组的血清hs-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入组时hs-CH水平在DM组、背景型DR组、增殖型DR组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入组时无DR的65例DM患者在随访六年后15例发生增殖型DR(DM3组)、29例发生背景型DR(DM2组)、21例未发生DR(DM1组);回顾入组时血清hs-CRP水平DM3组最高,DM2组次之,DM1组最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综合治疗5年后,终点时未发生DR的DM1组血清hs-CRP水平低于入组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发生了DR的DM2组、DM3组终点的血清hs-CRP水平虽较入组时略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DM组、背景型DR组、增殖型DR组逐渐增高,表明其可能是2型DM和DR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风险并估计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基因Val(16)Ala多态性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上海地区无血缘关系汉族人258名,其中非糖尿病的健康者88人(对照组),T2DM患者170例(T2DM组).根据有无DR将T2DM组再分为DR(-)组(n=83)和DR(+)组(n=87).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各组人群Mn-SOD基因Val(16)Ala多态性,比较T2DM组和对照组Mn-SOD基因型频率及分布,同时在T2DM组内评价Val(16)Ala多态性与DR的相关性.结果 Mn-SOD基因Val(16)Ala等位基因型频率和分布,在T2DM组和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DR(+)组Mn-SOD的VV基因型频率(92.0%)显著高于DR(-)组(77.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V基因型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OR=0.4785).结论 Mn-SOD基因的Val(16)Ala多态性与中国人群T2DM无显著相关,但与DR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基化间隙(GG)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之间的关联性,并探讨GG与DR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90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发生DR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T2DM,n=30)和2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T2DR,n=60),根据T2DM患者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得出发生DR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GG对T2DM患者发生DR的预测价值。结果: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与FA之间有直线回归关系(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ALB)、HbA1c、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G是T2DM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GG预测DR发生发展的AUC为0.777。结论:GG是T2DM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有可能成为预测DR发生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已成为DM患者的主要致盲原因,在失明的DM患者中约85%是由DR引起的。DR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故本文对2000年9月~2002年1月在齐鲁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DM合并DR患者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型糖尿病患者423例,男220例、女203例,平均年龄(58.10±11.71)岁;DR患者104例,包括单纯性视网膜病变(BDR)83例、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DR)21例,其中双眼失明者2例、单眼失明者1例。DM诊断均符合1997年ADADM诊断标准犤…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与视网膜病变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脂质代谢异常在 2型糖尿病 (DM )患者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R)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有DR的 2型DM患者 38例、无DR的 2型DM患者 47例和正常对照者 40例的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 DR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 (LDL)明显高于无DR组 (P <0 .0 1) ,DR组载脂蛋白B高于无DR组 (P <0 .0 5 ) ,DR组病程显著长于无DR组 (P <0 .0 1)。经线性相关分析显示 ,DR严重程度与病程、HbA1c、TC、LDL成显著正相关。结论  2型DM患者的DR发生发展与脂质代谢异常有密切的关系 ;控制好 2型DM患者血糖的同时 ,控制好血脂水平在预防和治疗DR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与机体体液免疫状态的关系。方法:应用日立7170A对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单纯糖尿病(DM)组及3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的CIC、BF、C3、C4、IgG、IgA、IgM进行检测及分组比较。结果:DM组及DR组的BF、IgG、IgA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IgM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DR组CIC、C3、C4即显著高于DM组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DR、DM均存在体液功能紊乱但DR更甚,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成为DR毛细血管病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上海社区糖尿病前期(IGR)及糖尿病(DM)人群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于2005年6月至2006年3月对在上海市华阳及曹杨两个社区代谢综合征现况调查中获得的IGR和DM病人(共1300例)进行DR筛查,将完成调查并具有完整数据的642例病人(DM者391例,IGR者251例)纳入本次分析,其中男312例,女330例,平均年龄(65±13)岁.视网膜病变采用Canon CR-DGi免散瞳眼底照相机拍照法,并根据国际临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诊断.结果 社区DM病人DR患病率为19.9%(78例),其中轻、中、重度及增殖性DR的患病率依次为12.0%、5.1%、2.3%和0.5%;IGR人群的DR患病率为8.0%(20例).Logistic回归结果 见到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是DM病人合并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上海社区高血糖人群DR的患病率较高,IGR人群已有DR发生.病程长、血糖控制差均可增加DM病人发生DR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清多胺(腐胺、精胺、精脒)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照尿白蛋白的排泄率水平(AER)将DM分为3组.D1组AER<20μg@min-1,D2组AER20~200μg@min-1,D3组AER>200μg@min-1;按照视网膜病变(DR)的有无,将DM分为DR1组(无DR)、DR2组(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DR3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多胺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尿白蛋白采用RIA法测定,HbA1c采用亲合层析微柱法.结果DM患者多胺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多胺水平与logAER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胺水平在DR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2型DM患者血清多胺水平升高与DN及DR的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多胺水平可能对DN及DR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将行健康体检且既往确诊为T2DM的6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检测相关实验室指标,并拍摄患者免散瞳下、以眼底视乳头和黄斑为中心的眼底照片。计算T2DM患者的DR患病率。比较DR患者与非DR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结果 636例T2DM患者中发生DR 241例,DR患病率为37.89%。T2DM患者发生DR与尿蛋白、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发病年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有一定关系(均P<0.05)。尿蛋白阳性、糖尿病病程长、空腹血糖升高、低龄及糖尿病发病年龄早是T2DM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T2DM患者的DR患病率较高,尿蛋白阳性、糖尿病病程长、空腹血糖升高、低龄及糖尿病发病年龄早的患者发生DR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与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对156例 2型糖尿病(DM)中伴有DR患者(DR组)71例、未伴有DR患者(NDR组)85例进行HbA1c、FBG检测,分析HbA1c、FBG 与DR的关系。结果 DR组的HbA1c水平显著高于NDR组(P<0.01),且HbA1c水平越高,DR发生率也增加(P<0. 05)。但两组FBG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bA1c水平对判断DR的病情变化和预后有参考价值,可作为监测DM患者DR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与DM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值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视力、眼底检查、数码眼底照相等检测,分析不同DM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值与DR之间的关系。结果:DR与DM病程有关,病程越长,DR患病率越高;DR患者的HbA1C水平值明显高于无视网膜病变患者。结论:控制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值可以有效控制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C/TG)对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DR)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眼底检测结果,将2019年1月—2021年3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484例T2DM患者划分至DR(212例)与非视网膜病变(NDR,272例)两组,并进行比较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DR发生的危险因素。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C/TG对DR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在年龄、T2DM病程、SBP、TC/TG存在显著差异,即DR组高于NDR组(P<0.05)。DR组的BMI、TG、HDL-C低于NDR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DM病程、TC/TG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与DR呈负相关。以TC/TG为检验变量,以DR为状态变量做ROC曲线,AUC=0.627 [95%CI(0.558,0.697)](P=0.001)。诊断最佳切点值2.896,对应灵敏度72.6%和特异度50%。结论:TC/TG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上有望用于DR的风险评估和诊断预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按是否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将120例T2DM患者分为DR组(n=76)和单纯T2DM组(n=44),将DR组分为非增生型DR(NPDR)组(n=45)和增生型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视网膜病变(DR)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2017年3月~2020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445例正常体重T2DM患者,根据有无DR分为无DR组(218例)和DR组(227例),分析两组之间PNI、体重指数、腰围及糖脂代谢指标等临床资料。将PNI按四分位数进行分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NI对DR的发生率的影响。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DR与年龄、性别、PNI、糖尿病病程、血红蛋白及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非DR组比较,DR组年龄大,糖尿病病程长,餐后2h血糖、收缩压、血肌酐、尿酸较高,而血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PNI、血红蛋白、红细胞显著较低。随着PNI水平的下降,DR的发生率显著上升(Q4 vs Q1:OR=3.148,95% CI:1.474~6.722, P=0.00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PNI是T2DM患者并发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PNI与DR的发生率密切相关,PNI可作为评估T2DM并发DR和改善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2型糖尿病家系人群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情况以及家族遗传方式.方法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糖尿病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门诊或住院的昆明地区有糖尿病家族史的T2DM患者为先证者,汉族,收集T2DM家系共19个,具有血缘关系的家系成员共147例.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回顾性询问家系中3代成员糖尿病、高血压及其他特殊疾病的患病情况,并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史及其家族史、吸烟史和高血压病史等.结果 (1)19个T2DM家系147例家系人群中,DR的患病率为22.45%,其中新诊断T2DM伴DR者2例(2/147);(2)先证者中、一级亲属中、二级亲属中DR患病率分别为57.89%、22.11%、3.03%;(3)女性DR的患病率(17.69%)高于男性(4.76%).先证者母亲DR的患病率高(83.33%),同胞中兄弟和姐妹DR的患病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4)NGT、IGR和T2DM组年龄分别为(33.13±18.15)岁、(54.43±11.35)岁和(56.15±11.98)岁;年龄在IGR组和NGT组、T2DM组和NGT组之间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5)先证者、一级亲属和二级亲属年龄分别为(52.58±10.27)岁、(47.65±17.17)岁和(21.94±14.32)岁;年龄在先证者组和二级亲属组、一级和二级亲属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证者伴DR组和先证者的同胞伴DR组的患病年龄分别为(58.09±7.71)岁、(56.09±3.99)岁;年龄在2组人群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6)DR人群中年龄≥50岁达90%以上,尤50~70岁居多.先证者伴DR者的年龄<50岁有1名,50~60岁有5名,61~70岁有5名;先证者T2DM同胞伴DR者的年龄50~60岁有9名,61~70岁有2名;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7)DR人群中糖尿病病程5~10a者达50%.先证者伴DR者糖尿病病程<5a者5名,5~10年者6名;先证者T2DM同胞伴DR者糖尿病病程<5a者7名,5~10a者4名;两组人群糖尿病病程构成无统计学意义(P=0.392,P>0.05).(8)家系中≥2名DR者的家系占47.4%,先证者母亲为DR的家系有10个.结论 (1)T2DM家系人群中DR的患病率为22.45%,新诊断T2DM伴DR者的患病率为1.36%;(2)女性DR的患病率高于男性,且先证者母亲DR的患病率高,同胞中DR的患病率无性别差异;(3)T2DM家系人群中血缘级别越低DR的患病率越低,且先证者同胞DR的患病年龄提前;(4)DR人群以老年人居多,其糖尿病病程至少≥5a.(5)DR的发病可能具有家族聚集性,母系遗传可能是本家系研究人群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江小平  李芳萍 《吉林医学》2011,(24):5087-5088
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应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男性T2DM合并DR患者12例为病例组(DR组),按年龄配对选择同期男性T2DM无DR者12例为对照组(NDR组),一对内年龄相差不超过1岁。测定两组血清DHEA-S、血脂血糖、体脂及血压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NDR组及DR组血清DHEA-S分别为(1 689±435)ng/ml及(1 627±630)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EA-S可能未参与男性T2DM患者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