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广州市黄埔区随机抽取三所小学及一所中学,对1586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因病缺勤率为23.52%。按其家人吸烟情况进行分析,以研究被动吸烟对中、小学生因病缺勤的影响。结果表明:家人不吸烟者学生因病缺勤率为20.82%。而家人吸烟者因病缺勤率为25.5%。其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家人吸烟者其吸烟量在6支/日以上者占总家人吸烟者44%,其学生因病缺勤率为30.08%;而家人吸烟量不超过5支/日者其学生因病缺勤率为21.98%,其差别有显著性(P<0.01)。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成年人吸烟及被动吸烟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北京市成年人群吸烟和被动吸烟情况。方法 于2008年10-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18~79岁的常住居民2220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全人群的吸烟率为33.2%,现在吸烟率为29.0%,男女性现在吸烟率分别为54.0%和2.9%,郊区与城区现在吸烟率分别为28.6%和25.6%;吸烟者以吸机制卷烟为主,人均吸烟量为14.7支/d,41.7%的人每天至少吸20支;吸第1支烟平均年龄为18.5岁,开始每天吸烟平均年龄为20.4岁;全市吸烟者戒烟率为15.4%,>50%吸烟者在2000年之后戒烟;43.4%的非吸烟者或戒烟者暴露于二手烟,其中40%的人每天被动吸烟,主要场所是家庭和工作场所。结论 北京市成年人吸烟状况严重,控烟下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对某部队900名官兵吸烟情况调查表明,吸烟率为54.7%,戒烟率为13.6%;吸烟量普遍较小,49.2%的吸烟者每日吸烟量少于5支;63.8%的吸烟者是在入伍前学会的;初学吸烟的动机以“交际”、“模仿”为主;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普遍能认识吸烟的危害。针对官兵的吸烟特征,提出了吸烟干预中应着重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900名男性官兵吸烟情况调查结果及干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部队900名男性官兵吸烟情况调查表明:吸烟率54.7%,戒烟率为13.16%。不同年龄、兵种和文化水平之间吸烟率有所不同。吸烟量普遍较小,49.2%的吸烟者每日吸烟量少于5支。63.8%的吸烟者是在入伍前学会的,入伍后学会者中有一半以上是在入伍后第一年学会的。初学吸烟动机以“交际”、“模仿”为主,目前继续吸烟动机以“解闷”、“交际”和“习惯”为主。50.4%的吸烟者在老乡、战友相聚时吸烟较多,63.6%的吸烟者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能够不吸烟。父亲、兄弟姐妹吸烟对本人吸烟与否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01)。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普遍能认识到吸烟的危害。针对官兵的吸烟特征,本文分析了在下一步吸烟干预中应着重采取的措施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陈琦  梁小冬  朱克京 《中国健康教育》2007,23(3):170-172,176
目的科学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在控制小学生被动吸烟“知识、信念、行为”方面的效果,为控制小学生被动吸烟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流行病学干预实验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进行,随机抽取珠海市4所小学的3、4、5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两所小学为干预组,两所小学为对照组,先开展基线调查,然后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一年后再进行评估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及干预组与对照组小学生被动吸烟“知识、信念、行为”方面的变化。结果干预组小学生对被动吸烟知识的知晓率从基线调查时的55.5%(286/515)上升到评估调查时的84.5%(452/535),对被动吸烟危害健康的肯定认识率从基线调查时的70.3%(362/515)上升到评估调查时的83.4%(446/535),对有人在自己面前吸烟时提出反对意见的提意见率从基线调查时的66.1%(302/457)上升到评估调查时的75.3%(305/405),以上这些改变经统计学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由于本研究设立了平行对照,因此,可以推断小学生被动吸烟知信行方面的提高是与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有关的。但干预组小学生被动吸烟率从基线调查时的49.1%(253/515)下降至评估调查时的43.4%(236/482),差异没有显著性(x。=3.505,P=0.061)。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对被动吸烟的知晓率和被动吸烟危害健康的认识率,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采取积极的措施避免被动吸烟的发生,但对降低小学生被动吸烟率的发生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174例肺癌病例按1:2配对调查的结果。吸烟者患肺癌的OR为2.24,其中男性OR为2.47、女性OR为2.05。肺癌组与对照组的OR差别显著,其OR随吸烟量的增加而增加,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尤其是大量吸烟(≥20支/天)与<20支/天及不吸烟者之间的差别更显著。开始吸烟年龄组越小者,患肺癌的OR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其OR越大,肺癌与对照的比例也越大,尤其是吸烟年限≥31年与〈30年及不吸烟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别。环境污染因素中,肺癌患者住地环境空气中NO2、SO2的浓度比健康人群高,与生活用煤柴无关。但与通风是否良好有关,说明吸烟是得肺癌的主要因素,环境亦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338,自引:23,他引:338  
目的描述2002年中国人群吸烟、戒烟和被动吸烟的流行水平及在不同教育水平、职业和地区的分布特点,判断烟草流行的变化趋势。方法在145个疾病监测点中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使用调查表人户调查,完成调查16407人,其中有16056人合格记录用于分析。采用总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吸烟者日平均吸烟量、吸烟花费、戒烟率等指标,根据2002年普查人口进行加权计算。结果男性吸烟率为66.0%,女性吸烟率为3.08%,与1996年结果比较,人群吸烟率下降1.8%,15~24岁人群吸烟率上升,15岁以上吸烟者达到3.5亿人,较1996年增加3000万人。男性吸烟者水平大致相等,女性吸烟的地区差别更明显,东北、华北等地女性吸烟率依然很高。戒烟率增加,从1996年的9.42%上升到现在的11.5%,意味着增加了1000万戒烟者,但不打算戒烟者依然占了绝大多数,达到74%。人均吸烟量基本不变,为14.8支/日,吸烟者平均每日花费2.73元,但不同人群差异很大,最高和最低者相差15倍。被动吸烟暴露并没有大的改善,1996年和2002年两次调查结果几乎相等,人群中被动吸烟暴露水平分别为53%和52%。人们对烟草危害健康的知识增加,但西部地区人们的知识贫乏。60%以上的人支持公共场所禁止吸烟,45%支持禁止烟草广告,但地区差异依然很大。结论中国男性烟草使用的流行水平已经达到高峰,目前处在平台期,还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有关吸烟有害健康知识的传播还远远不够,特别西部地区人群对控烟措施的理解和支持率均不高,中国人群在短时间内烟草流行率不会明显下降,烟草导致的疾病负担在未来30—50年内将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武警某部官兵吸烟情况分别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共调查干部战士2616名。吸烟者1528名,吸烟率58.40%;其中干部909名,吸烟率61.05%;战士1707名,吸烟率57.0%。北京籍干部战士吸烟率最高,为69.03%:而湖北籍最低,为43.16%。吸烟量<10支/日为1026名(67.14%),>20支/日107名各(7.0%)。战士以无聊好玩和战士之间互相影响学会吸烟为66.49%,干部以相互影响及社交、工作应酬学会吸烟为80.71%。戒烟者104名占吸烟总数6.80%。非吸烟者认识率较吸烟者认识率明显偏高,两者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各级医疗卫生系统行政领导吸烟KAP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部分地市县各级医疗卫生系统241名行政领导吸烟KAP调查分析,该人群总吸烟率37.3%,其中男性吸烟率52.4%,女性吸烟率2.7%。文化程度与吸烟率呈反向关系,且有显著差异(P<0.05),县市及以下领导中吸烟者超过一半。吸烟主要原因是社交、工作需要。其吸烟量小于20支/每日,50%以上吸烟者从未想到戒烟。多数人赞成控烟活动,但表示不参与者较多。  相似文献   

10.
按照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河南省第3次吸烟现况调查于1995年在本省6个国家级疾病监测点进行。结果显示:人群的总吸烟率为33.5%,被动吸烟率为44.1%,总患病率、患病人次率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等均为吸烟者显著高于非吸烟者;并且开始吸烟的年龄早于14岁和每天吸烟量大于20支的吸烟人群,其总患病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1.
从1982年6月开始至1994年末对邹城市3个乡镇29个村的20岁以上男女村民5803人进行前瞻性定群观察吸烟、饮酒与死亡的动态情况。结果表明,男女吸烟者死亡率为37.13/10万人年,不吸烟者为12.38/10万人年,RR=3.0,95%CI为1.51~5.95(χ2=10.90,P=0.00096),AR=3.34/10万人年,AR%=66.66%,PAR=3.34/10万,PAR%=21.25%。每日吸烟量、吸烟年限与肺癌死亡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01)。每日吸烟40支以上者的RR值是不吸烟者的7.91倍,吸烟40年以上者的RR值是不吸烟者的5.25~7.67倍。而饮酒与肺癌的死亡无联系(P>0.05)。吸烟与饮酒无协同致肺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成人吸烟及被动吸烟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天津市成人吸烟及被动吸烟的流行水平,了解大众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态度。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公共场所以问卷方式进行随机拦截调查,共调查600人。结果人群吸烟率为32.7%(男性60.6%,女性5.3%),戒烟率为10.2%,44.9%的吸烟者在过去一年中曾经尝试过戒烟,非吸烟者被动吸烟率为79.7%,对各公共场所禁烟的支持率均在70%以上,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年龄的人群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态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吸烟及被动吸烟危害的知晓率均达到69%以上。结论天津市成人吸烟被动吸烟率偏高,需进一步提高居民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降低吸烟率。  相似文献   

13.
2006年龙岩市部分高中学生吸烟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龙岩市高中学生吸烟情况以及对控制吸烟的态度,为今后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通过现场问卷的方式对两所中学4个高中班的221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吸烟率14.1%,女生吸烟率3.7%。男生吸烟率高于女生(P〈0.05)。尝试吸第一口烟者占调查者总数的27.8%,半数以上小于10岁,尝试吸烟者成为当前吸烟者的比率为31.0%。说明尝试吸烟者近I/3成为当前吸烟者。[结论]个人认识与社会、家庭、学校影响成为影响青少年吸烟的主要因素,影响着青少年对控制吸烟的态度。应采取教育与行政干预相结合的办法,才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不健康行为,控制吸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沙成年吸烟者不同吸烟行为、戒烟行为、控烟政策支持的特征。为长沙市进一步开展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际烟草政策研究评估调查(ITC项目)要求,分别在长沙、北京、上海、沈阳、广州和银川6个城市使用多阶段抽样法,各抽取800名成年吸烟者,采用人户录音的方式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与结论与其他5个项目城市相比,长沙市吸烟者吸烟行为特征主要为:1.长沙市吸烟者每日吸烟量为21.47支/d、成瘾性HIS为2.80、吸本地烟的比例为95.07%;2.吸烟者戒烟5次以上的比例占10.5%、戒烟意愿不强、戒烟信心不足;3.控烟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小学生家人吸烟现状及对子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山东省小学生家人的吸烟现状及其对子女吸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为有效开展小学生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在山东省东、中、西部各抽取1个市进行监测, 从中随机抽取农村、城市小学各2 所, 使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 对3~6年级的6 050名小学生及其家人进行自填、匿名调查。结果 山东省49.7%的小学生家中有人吸烟, 以隔代家庭最高, 重组家庭和大家庭次之, 被调查学生家庭中的吸烟者以父亲和祖父/外祖父为主, 烟龄>10年的分别占43.4%和74.0%, 日平均吸烟量>10支的分别占33.2%和38.4%, 在家中吸烟的位置以“到处吸”和“客厅吸”为最多, 分别为24.3%和37.2%。家人吸烟的小学生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分别为7.7%和1.7%, 明显高于家人不吸烟学生的4.4%和0.8%。家人吸烟与否的两类学生在吸烟有关的大部分行为、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山东省小学生家人(尤其是男性)吸烟现状不容乐观, 家人是学生控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要素, 应引起学校、社区和控烟相关部门的重视, 探讨适宜的方法对学生家人进行有效的控烟宣传和戒烟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高血压患者吸烟情况。方法2011年8—9月对上海市松江区已建档的高血压患者52871人进行吸烟问卷调查。结果高血压患者的吸烟率为25.36%,现在吸烟率为21.48%,男女性现在吸烟率分别为45.53%和0.82%:吸烟高血压患者每天人均吸烟量为14.72支,49.89%的吸烟者每天至少吸20支或以上;高血压患者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为(26.95±6.88)年;高血压患者中戒烟率为16.35%,55.54%的吸烟高血压患者≥45岁时戒烟;57.47%的非吸烟高血压患者为被动吸烟。结论上海市松江区高血压患者吸烟情况严重,医务工作者应对其加强烟草危害严重性的教育,要抓住高血压患者戒烟这一重要环节.积极引导更多的患者远离烟草.  相似文献   

17.
吸烟对中老年人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健康中老年人和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中吸烟者与不吸烟者进行了观察比较,发现各组间血脂及载脂蛋白均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无论健康人或患病者,吸烟对其血脂及载脂蛋白均有明显影响,健康组吸烟者的TG、CH及APOB100明显高于不吸烟者(P<0.05);此外,还发现每日吸烟量大于20支的A组TG增高最明显,与每日吸烟量小于20支的B、C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提示人们戒烟无疑是消除危险因素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吸烟与控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市成人的吸烟率为42.38%,平均吸烟量为14支/人.天,消费支出约占个人收入的20%左右。虽然绝大部分人认识到吸烟对个人和他人的健康有害,也有63.72%吸烟者曾有过一次或多次的戒烟行为,但戒烟的成功率只有25.69%。失败的原因:戒断反应占24.30%,周围吸烟人影响占43.73%。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在职人员吸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简称疾控系统)在职人员吸烟状况。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河北省省、市、县三级疾控机构在职人员总人数、性别构成及吸烟人数进行摸底调查,计算吸烟率;利用同期疾控人员参加国际戒烟大赛报名表资料,对参赛者吸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河北省三级疾病控制机构174家,在职人员9931人,参赛吸烟者767人。总吸烟率为25.69%,男性(51.28%)显著高于女性(0.68%),其中省、市、县级男性吸烟率分别为50.92%、49.48%和51.72%,女性分别为0.61%、0.51%和0.68%;吸烟者初始吸烟年龄平均为24.7岁,有低龄化趋势;平均每天吸烟量为15支,55岁以上、离婚或分居、烟龄长者吸烟量较大;曾有44.6%的吸烟者戒过烟;不同地区疾控人员吸烟率、初始吸烟年龄、每天吸烟量及既往戒烟情况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河北省疾控系统男性工作人员吸烟率较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给予控制,以树立良好的健康卫士形象。  相似文献   

20.
合肥市初一学生吸烟状况调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了解安徽省合肥市初一学生的吸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以便为进一步开展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在合肥市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500名初一学生,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尝试吸烟率为12.7%,吸第一支烟学生的年龄平均为9.5a,多因好奇而吸烟,占40.2%,其次为受他人影响。在尝试吸烟中发展为现在吸烟占10.0%。促使学生放弃吸烟的主要原因是知道吸烟危害健康,异性朋友反对和家人反对。结论 及早开展积极的健康教育是预防学生吸烟和放弃吸烟的关键,学校应将控烟重点放在小学高年级的初中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