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预防医学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常痤疮严重程度和痤疮瘢痕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门诊痤疮患者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及导致出现痤疮瘢痕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331例门诊痤疮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4~19岁、居住在农村、初中文化程度、油性皮肤、伴发脂溢性皮炎、每天睡眠时间少于8h的患者痤疮病情更严重。男性、有瘢痕家族史、痤疮程度严重的患者出现痤疮瘢痕的概率比较大。结论:对于具备重度痤疮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及早干预,给予积极的治疗。由于重度痤疮出现瘢痕的概率更高,因此早期、及时的治疗对于避免出现瘢痕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338,自引:23,他引:338  
目的描述2002年中国人群吸烟、戒烟和被动吸烟的流行水平及在不同教育水平、职业和地区的分布特点,判断烟草流行的变化趋势。方法在145个疾病监测点中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使用调查表人户调查,完成调查16407人,其中有16056人合格记录用于分析。采用总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吸烟者日平均吸烟量、吸烟花费、戒烟率等指标,根据2002年普查人口进行加权计算。结果男性吸烟率为66.0%,女性吸烟率为3.08%,与1996年结果比较,人群吸烟率下降1.8%,15~24岁人群吸烟率上升,15岁以上吸烟者达到3.5亿人,较1996年增加3000万人。男性吸烟者水平大致相等,女性吸烟的地区差别更明显,东北、华北等地女性吸烟率依然很高。戒烟率增加,从1996年的9.42%上升到现在的11.5%,意味着增加了1000万戒烟者,但不打算戒烟者依然占了绝大多数,达到74%。人均吸烟量基本不变,为14.8支/日,吸烟者平均每日花费2.73元,但不同人群差异很大,最高和最低者相差15倍。被动吸烟暴露并没有大的改善,1996年和2002年两次调查结果几乎相等,人群中被动吸烟暴露水平分别为53%和52%。人们对烟草危害健康的知识增加,但西部地区人们的知识贫乏。60%以上的人支持公共场所禁止吸烟,45%支持禁止烟草广告,但地区差异依然很大。结论中国男性烟草使用的流行水平已经达到高峰,目前处在平台期,还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有关吸烟有害健康知识的传播还远远不够,特别西部地区人群对控烟措施的理解和支持率均不高,中国人群在短时间内烟草流行率不会明显下降,烟草导致的疾病负担在未来30—50年内将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吸烟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吸烟所引起的疾病一般发生在成年时期 ,但很少有人成年以后开始吸烟 ,大多数的吸烟者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尝试吸烟。青少年的吸烟行为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有些学者将青少年的吸烟习性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准备阶段、尝试阶段、试验阶段和常吸阶段。目前 ,有大量文章研究青少年尝试吸烟或吸烟的影响因素 ,但很少有人对青少年如何从尝试吸烟转变成吸烟者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贵州省遵义市和河北省石家庄市两地 2 15 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 ,探讨青少年从尝试吸烟发展成常吸烟者的影响因素。对象与方法1 对象 :遵义市 4 3所学校和石家庄市 …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群2002年饮食、体力活动和体重指数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描述2002年中国人群的饮食行为、体力活动和体重指数(BMI)的流行水平,以及在不同教育水平、职业和地区人群中的分布。方法应用17个问题,利用2002年普查人口进行加权,计算不同类别人群使用不同类别食物的频率、不同类别的烹调油、食用快餐食品的频度、体力活动的强度、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静坐生活方式和BMI的分布。结果调查的中国人群中70%的人几乎每天食用蔬菜,只有40%的人每周5-7天和3-4天食用水果;50%以上的人群每周5-7天和3-4天食用动物肉类食品,豆制品和蛋类次之;只有25%的人群每周5-7天和3-4天食用水产、禽类食品,而40%的人几乎没有食用;食用频率最低的是奶制品,70%的人几乎不食用奶及奶制品。有15%左右的人每周5-7天和3-4天食用甜食以及高脂类食品;近30%的人每周5-7天和3-4天食用熏制食品。每类食品的食用频率受地理区域、教育水平和职业等因素的影响。11.7%的人主要使用动物油进行烹调,33%的学生有上快餐店的经历。人群中有11.7%、20.5%、44.7%和23.0%的调查对象分别从事非常轻、轻、中等和重体力劳动的工作。18.04%的人参加体育活动,不同性别、职业、教育水平和地区人群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不同。工作中体力强度越大,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越低。8.3%的人BMI<18.5,68.0%的人BMI18.5~23.9,BMI  相似文献   
5.
死亡率差别分解法在冠心病死亡率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一些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的死亡率亦呈急剧上升趋势,其中冠心病的死亡率,已由1991年时的25/10万升至2000年时的50/10万。这些慢性病死亡率的急剧上升总的说来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人口结构的老化,二是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确切的估计出人口老化和其他危险因素改变对死亡率上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四个农村地区人群伤害调查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不同类别伤害发生和流行水平,以及伤害发生、致残和死亡的比例。方法使用问卷调查表,随机抽样,对4个农村社区2万家庭的人群进行询问调查,回顾2002年2月15日至8月14日半年时间内在家的家庭成员伤害发生、流行、致残和死亡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人群中,伤害的年发生率和流行率分别为65.1‰和69.2‰,每100例伤害中,有6例发生功能障碍和残疾,1例死亡。跌倒、动物致伤、撞击挤压伤、切刺伤、交通事故、烧烫伤、中毒等是最常见的伤害原因。0~14岁儿童中动物致伤为第一位原因,淹溺发生率高于其他人群;15~34岁人群中交通意外事故发生率最高;>60岁人群,跌伤是主要的原因,并导致较高的残疾。结论 根据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报告数据,估计中国农村每年有59.2万人伤害死亡,这就意味着每年有5920万伤害病例,其中有349万人因伤害发生残疾,每例伤害病例平均误工5.7天,这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损失是非常严重的。伤害死亡谱和发病谱不完全相同,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和伤害原因发展干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遵义两市中学生吸烟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青少年吸烟行为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石家庄和遵义两市的2155名12-19岁中学生进行有关吸烟的升、态度和行为的横断面调查。结果;青少年开始尝试吸烟与以下因素有关;从传媒获得的健康知识少(OR值为1.27,95%可信区间为1.19-1.34),住校(1.83,1.16-2.90);父母吸烟(1.48,1.09-2.01);多数朋友吸烟2.22,1.63-3.01);少数朋友反对吸烟(1.56,1.26-1.93);对教师吸烟持肯定态度(1.60,1.22-2.08);学习成绩差(1.54,1.24-1.91);对吸烟持肯定态度(1.10,1.03-1.16)。结论:上述多种因素与青少年的吸烟行为有关,因此我们应当开展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综合控烟活动,创造无烟的社会环境,才能很好地控制青少年吸烟。  相似文献   
8.
王黎君  马杰民 《疾病监测》2005,20(8):437-440
目的了解部分农村人群中伤害发生率的状况,为制订伤害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抽样,对4个农村社区2万家庭的人群进行询问调查,回顾在家的家庭成员伤害的发生状况。结果4个农村地区人群总伤害发生率为50.7‰,意外跌倒、动物损伤、撞击挤压伤、切刺伤、烧烫伤、交通事故、意外中毒等是最常见的伤害原因。男性总伤害发生率为65.1‰,女性总伤害发生率为35.8‰。0-14岁儿童中动物致伤为第一位原因,15-34岁人群中交通事故发生率最高,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跌伤是主要的伤害原因。结论伤害死亡谱和发病谱不完全相同,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人群也有不同的分布,要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和伤害原因采取不同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9.
农村四县伤害人群调查和医院调查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人群伤害调查和医院调查中伤害原因顺位,以及同一伤害在人群和医院就诊病例中的年龄构成的差异。方法 比较人群调查和医院调查获得的伤害发生原因构成,同一伤害在人群和医院就诊病例中的年龄构成的差异。结果 四县人群调查前四位伤害原因为机械性损伤、跌倒、烧烫伤和道路交通伤害。四县医院急诊科的伤害就诊病例原因构成前四位为道路交通伤害、他人加害、机械性损伤和烧烫伤。人群调查和医院调查中道路交通伤害的年龄构成差异没有显著性,机械性损伤、烧烫伤、跌倒和他人加害年龄构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人群调查和医院调查的结果存在差异,使用医院数据进行伤害情况描述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描述2002年调查样本人群中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措施(血压、血脂、乳腺和宫颈细胞的定期检测)情况。方法使用8个指标,利用2002年普查人口进行加权计算不同类别人群高血压、高血脂对健康的影响,对目标人群定期每年测量血压、血脂及临床乳腺检查和宫颈细胞涂片检查的情况。结果调查人群对高血压、高血脂对健康影响的正确认识比例很低,仅占22%和5%。虽然知道应该定期测量血压、血脂,但实际得到测量的比例低于人们的认识。对乳腺癌筛查的目标人群应该是50岁以上人群,但是不同年龄女性乳腺临床检查的比例显示,50岁以上女性临床乳腺检查的比例低于年轻女性。结果还显示教育水平高、白领阶层、东部地区人群接受这些筛查试验的比例高于教育水平低、蓝领阶层以及在西部地区的人群。同时是否享受医疗保险,以及享受的医疗保险类别都与调查人群得到的二级预防服务的比例有关。结论筛查是重要的二级预防措施,在降低疾病的严重性和并发症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样本人群接受四类筛查的现状描述,表明除血压测量外,接受筛查的比例都不高,不同地区、教育、职业和享受医疗保险的类别的人群,在接受筛查的比例有明显的差异。其次调查还显示有关筛查的目标人群定位不清,需要改进筛查政策,以指导筛查工作的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