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6 毫秒
1.
目的评价X线下置入国产网状尿道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远期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2009年11月,应用国产网状尿道支架在X线监视下,经尿道置入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引起排尿困难患者43例,术后随访6-60个月,以评价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41例一次性置入成功,2例失败,支架置入后均能恢复自主排尿,3例于术后24个月内出现尿线变细,通畅率92.7%。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术前(24.1±4.1),术后(4.2±0.2);术前最大尿流率MFR(6.1±3.0)ml/s,术后(12.3±0.4)ml/s。(P〈0.01)。无膀胱结石发生。9例失访。结论 X线下经尿道置入国产网状尿道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远期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DSA下经尿道置入镍钛合金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庆贤 《当代医学》2011,(3):158-159
目的总结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和适应症。方法 82例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DSA下经尿道置入镍钛合金支架,治疗前进行国际前列腺评分(IPSS)(28.80±3.42)分。结果 82例患者78例(97.5%)一次置入成功,IPSS由术前(28.80±3.42)分下降至(8.80±3.20)分,最大尿流率由术前(2.3±2.6)ml/s增加至(14.0±5.4)ml/s。结论 DSA下经尿道置入镍钛合金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具有时间短、损伤小及见效快的优点,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2010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经验,提高术手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86年至2008年2010例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3-184min,平均61min;切除腺体4.2-80.4g,平均32.3g。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24.8±6.1)分降至术后(4.3±2.2)分;生命质量评分(QOL)由术前(4.2±0.8)分降至术后(1.8±0.7)分;残余尿由术前(103.8±10.6)ml降至术后(11.5±2.3)ml。2000年后1253例患者最大尿流率由术前(4.9±2.4)ml/s升至术后(13.6±5.6)ml/s。手术前后上述指标均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1)充分的术前准备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2)提高手术熟练程度,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致尿失禁的术中预防方法。方法分析我院1994年1月~2010年11月2100例前列腺增生症行TUR-P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结果前列腺症状评分从术前(29.6±1.1)分降至术后3月的(5.2±1.2)分,最大尿流率从术前(6.2±1.4)ml/s增加至术后3个月的(17.1±4.6)ml/s,术后暂时性尿失禁5例,永久性尿失禁0例,尿失禁发生率为0.24%。结论 TUR-P术中正确辨认精阜标志,防止尿道外括约肌的损伤,正确电切处理精阜旁增生的腺体组织是防止术后尿失禁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刘怀军 《实用全科医学》2010,8(7):887-887,937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高危BPH患者92例,记录并计算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尿流率改变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92例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IPSS及QOL评分由术前平均(31.2±6.2)及(5.1±0.7)分别下降至(8.4±2.3)及(1.4±0.5),最大尿流率由术前(5.0±2.6)ml/s增加至术后(16.8±3.5)ml/s,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是治疗高龄高危BPH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浅表性膀胱癌同期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5例浅表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及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并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6个月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的(23.6±7.2)下降至(10.1±0.9),最大尿流率由术前的(5.6±3.4)ml/s提高至(15.2±3.8)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50个月,3例膀胱肿瘤复发,均未在后尿道、前列腺窝。结论同期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不增加前列腺窝及后尿道肿瘤种植的风险,减轻了患者分期手术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治疗139例前列腺增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了提高对前列腺增生(BPH)的治疗效果,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治疗BPH的疗效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治疗139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拔管后恢复正常排尿。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22.6±4.3下降至11.7±2.1;残余尿量由(106.4±48.7)ml减少至(20.3±12.3)ml。最大尿流率由(5.8±1.4)ml/s增加至(30.6±3.2)ml/s,平均尿注率由(5.8±1.1)ml/s增加至(20.6±1.9)ml/s,上述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是治疗BPH理想的电外科技术,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恢复快;尤其对高危及重度BPH患者行不完全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苏萍 《中原医刊》2009,(10):49-50
目的评价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联合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40例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加电切术进行治疗,疗效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评价。结果40例患者手术时间45—90min,失血量100—200ml,均无电切综合征发生。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28.6±5.2)分降至术后(9.4±3.2)分,生活质量评分由术前(5.2±0.8)分降至术后(2.5±0.4)分,最大尿流率由术前0—9ml/s升至术后(14.6±3.8)ml/s,残余尿量由术前80-500ml降至术后16—35ml,四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联合电切术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且具有出血少、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安全性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85例。结果85例手术时间均为30-90min,手术切除前列腺组织质量30-60g,平均40g,失血量150—250ml,无电切综合征(TURS)发生。术后随访2—24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27.0±4.5)分降至术后(8.5±2.5)分,生活质量评分(QOL)由术前(4.5±0.7)分降至术后(2.2±0.3)分,最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0—6ml/s升至术后(14.0±3.5)ml/s,剩余尿量(RUV)由术前80—400ml降至术后20—30ml,4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有效、安全性高且并发症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PKRP)行前列腺切除106例,监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3个月复查的有关指标,对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时间(25-108)min;切除前列腺组织生13-84 g,平均(60±25)g。输血1例。无电切综合征、直肠穿孔、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等症发生。术后尿道外口狭窄4例,短期尿失禁3例,附睾炎2例。术后3个月,最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的(8.6±3.2)ml/s上升至(23.6±5.3)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的(22.9±1.6)下降为(5.6±1.8);生活质量评分(QOL)由术前的(4.1±0.9)下降为(1.0±0.4);剩余尿量(RUV)由术前的(108.5±7.6)ml减少至(13.1±5.3)ml,4项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是一种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与传统的甲状腺手术的比较,探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优缺点。方法:将我院2007年7月-2011年月收治的160例患甲状腺疾病的患者中符合筛选条件的131例患者按照患者自愿的原则分为两组,腔镜组(55例)采用腔镜下甲状腺切除,对照组(76例)采用传统手术切除,对两组之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及对美容效果的满意度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为(38.78±17.40)ml,术后引流量为(54.29±22.92)ml;传统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为(52.83±25.50)ml,术后引流量为(87.76±27.96)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O.01)。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为(140.04±37.19)min,住院费用为(8659.54±580.46)元;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为(127.51±30.34)min,住院费用为(6830.76±279.65)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腔镜手术组美容效果满意率为98.18%,传统手术组美容效果满意率为57.89%,腔镜手术组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疼痛评分、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手术组治疗费用略高于传统手术组,但是具有明显的美容优势且不会额外增加创伤,值得在特定人群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尿道2μm激光治疗高龄高危患者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86例75~95岁高龄高危BPH患者行经尿道2μm激光治疗术,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血清钠变化、手术并发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等指标,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86例患者激光治疗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2.8±177;32.2)min,留置尿管(3.2±177;2.4)d。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分别为(132±177;19)g/L和(126±177;22)g/L,血清钠分别为(142.6±177;4.6)mmol/L和(141.7±177;3.9)mmol/L,手术前后两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IPSS和QOL评分分别由术前的(21.6±177;5.2)分和(4.3±177;0.7)分降至(6.8±177;2.0)分和(2.0±177;0.2)分;Qmax由术前的(7.2±177;3.6)ml/s 升至(22.2±177;6.1)ml/s;残余尿量由术前的(160.6±177;26.6)ml降至(28.5±177;6.5)ml,手术前后各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2μm激光治疗高龄高危BPH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非那雄胺在前列腺电切围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前列腺电切围术期应用非那雄胺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比较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围术期间服用非那雄胺和不服用非那雄胺的手术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服用非那雄胺组手术时间平均(41.1±17.3)min,不服用非那雄胺组平均(54.2±16.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服用非那雄胺组失血量平均(133.6±91.6)ml,不服用非那雄胺组平均(238.21±166.8)ml,术后服用非那雄胺组平均每分钟失血量(2.67±1.55)ml,不服用非那雄胺组为(4.33±1.78)ml,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服用非那雄胺组术后最大尿流率由治疗前(8.8±1.35)ml/s增加到(14.9±6.2)ml/s,不服用非那雄胺组最大尿流率由治疗前(9.2±4.2)ml/s增加到(12.1±5.2)ml/s,与服用非那雄胺组比较有差异。结论围术期口服非那雄胺患者行TURP治疗BPH时,平均手术时间缩短,术中术后出血量减少,术后最大尿流率增加。非那雄胺对手术效果有明显影响,可作为TURP围术期常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电切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采用英国佳乐(Cyrus)双极等离子体电切前列腺40例,术后随访2个月~1年,比较术前、术后排尿症状、最大尿流率(Qmax)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等的变化。结果手术时间30—110min,术中出血量20~180ml,无一例输血,元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2个月最大尿流率由术前的(7.5±3.1)ml/s升至(18.9±2.1)ml/s;残余尿量(RU)由术前的(85.8±32.2)ml降至(17.3±13.0)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23.8±4.2)分降至(4.9±3.2)分;生活质量评分(QOL)由术前(5.8±1.9)分降至(1.7±0.6)分。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出血少、并发症少,很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并分析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不同手术时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6月1日-2013年1月1日共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合并症诊断和治疗,在充分评估手术耐受性的基础上进行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结果:本组102例患者经过治疗,7~14d内均恢复了自主排尿功能。本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情况由手术前的(33.6±1.2)分下降为(9.1±1.3)分;最大尿流率由手术前的(6.5±1.7)mL上升为(21.4±4.9)mL;生活质量评分由手术前的(4.6±0.3)分上升为(6.9±0.4)分;残余尿量由手术前的(352.1±0.5)mL下降为(27.3±0.1)mL,上述各项指标与手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于前列腺增生患者而言,运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不仅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经济与精神负担,且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所致尿道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EVP)结合双侧睾丸切除+抗雄性药物应用对32例晚期前列腺癌进行治疗。结果32例患者排尿困难症状、最大尿流率(MFR)、平均尿流率(AFR)、残余尿(RV)较术前明显改善;血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由术前(86.7±10.7)ng/ml于术后3个月下降至(3.2±0.7).g/ml,术后6个月平均下降至(1.6±1.0)ng/ml。14例有骨转移造成骨痛的患者于术后3~6个月骨痛症状及骨髓瘤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经尿道汽化电切加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安全有效,明显改善尿路梗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μm激光同期治疗前列腺增生并发膀胱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6月本院完成的22例经尿道2μm激光同期治疗前列腺增生并发膀胱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患者中位年龄72(57~78)岁,结石中位直径12(3~20)mm,前列腺中位体积42.45(28.05~92.95)ml。2μm激光碎石中位时间28(9~46)min,手术中位时间100(40-130)min,术中中位出血量70(20-130)ml,术后留置尿管中位时间6(3~7)d。术后随访3~12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ic symptoms score,IPSS)由术前中位评分22(14~31)分降低到术后7(3~11)分(t=-12.591,P〈0.01),最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中位最大尿流率4.0(2.0~10.0)ml/s升高到术后19.5(15.0~24.0)ml/s(t=-14.111,P〈0.01)。结论采用2μm激光腔内同期治疗前列腺增生伴膀胱结石安全有效,是高龄、高危患者较为理想的微侵袭性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吴万青  魏来  汪朔 《浙江医学》2014,(5):407-408,411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大体积(〉80g)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方法选取大体积BPH患者47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观察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排尿情况、最大尿流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47例均顺利完成前列腺电切术。手术时间75~150(101±15)min,无输血病例。术后留置导尿管3~5d,均排尿通畅,无尿失禁,术后住院时间5~7d。术后3个月时,平均最大尿流率由术前(4.3±0.5)ml/s增至(17.2±1.5)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由术前的28.0±5.5和5.04-0.5分别降至8.5±2.3和2.5±0.4,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无继发出血。结论TURP治疗大体积BP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可显著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19.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PKRP治疗BPH226例。结果:手术时间35~190(65±43)min,术中出血少,无电切综合征(TURS)和闭孔神经反射发生。术后随访6~12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23.7±6.2)分降至(14.2±5.8)分,生活质量评分(QOL)由(4.2±0.8)分降至(1.5±0.2)分,剩余尿量(RuV)由(98±81)ml减少至(16±8)ml。尿道外1:2狭窄3例,无后尿道狭窄及永久性尿失禁等并发症。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是一种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适应证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与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选择复杂性胆囊结石患者75例,分别行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A组,37例)与次全胆囊切除术(B组,38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86.47±17.95)min、术中出血量(82.58±34.84)mL、术中补液量(786.57±128.65)mL显著低于A组的(103.72±22.56)min、(108.23±41.46)mL和(975.68±151.3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中转开腹率、术后体温、腹腔引流量、术后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与次全胆囊切除术疗效相当,但后者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对于耐受性差的患者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