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丁雪松  赵夏  罗南 《海南医学》2014,(7):1029-1030
目的比较单根胸顶引流管与传统双胸腔引流管在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行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210例,根据引流管放置方式分为单根胸顶引流管组与传统双胸腔引流管组。从带管时间、引流效果两个方面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两组在带管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在引流效果方面,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单根胸顶引流管组只放置一根引流管,引流效果确切,更适合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单孔胸腔镜与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胸外科手术治疗的143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三孔胸腔镜手术93例为对照组,单孔全胸腔镜手术5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24 h引流量、总引流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评估两组患者术后24、72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肺癌治疗功能性量表(FACT-L)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72小时疼痛情况及术后病理Ⅰ、Ⅱ、Ⅲ期所占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出血量[(38.40±20.71)mL vs(83.66±45.95)mL]、术后胸腔引流管引流量[(1143.40±623.64)mL vs(1645.54±935.63)mL]、引流管留置时间[(4.10±1.45)d vs(5.77±2.37)d]及术后住院时间[(6.32±2.89)d vs(7.74±2.54)d]、术后24小时疼痛情况[(5.10±1.70)分vs(5.70±1.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ACT-L评分显示,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功能状况和整体生活质量评分[(22.32±1.25)分、(109.04±3.19)分]优于对照组[(21.67±1.38)分、(107.52±4.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理状况、社会及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其他因素的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三孔胸腔镜手术相比,单孔胸腔镜手术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后单根胸管引流位置的选择对术后胸腔引流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于该院行胸腔镜肺上叶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留置单根胸腔引流管并随机分为腋前线组与腋中线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胸内残腔、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胸腔引流总量、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再次置管或穿刺情况、术后胸壁皮下气肿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部位、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术后胸壁皮下气肿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胸内残腔、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胸腔引流总量、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再次置管或穿刺等方面,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胸内残腔方面,腋前线组优于腋中线组,经腋前线留置胸腔引流管能显著减少胸内残腔发生,进而减少再次置管或穿刺治疗率.结论 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后于腋前线第4肋间留置单胸管引流安全有效,且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胸内残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治疗创伤性气胸的临床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创伤性气胸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术,试验组采用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应用12G PICC导管,根据X线胸片选择恰当位置局部麻醉后置入导管,通过引导钢丝送入,让侧孔全部在胸腔内部。术后拍胸片判断引流管位置是否恰当。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肺复张时间、引流管带管时间及胸部疼痛评分有无差别。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有无差异。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肺复张时间分别为(1.2±0.8)d和(1.1±0.9)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带管时间分别为(4.6±1.3)d和(4.8±1.6)d,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即时、4 h、8 h和24 h VAS疼痛评分分别为(6.8±2.1)分、(5.6±2.4)分、(3.1±1.3)分和(2.7±1.1)分,试验组分别为(4.2±0.9)分、(3.1±0.8)分、(1.6±0.6)分和(1.1±0.5)分,试验组上述时间点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围手术期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治疗创伤性气胸疗效较好,患者置管后胸壁疼痛不明显,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确诊为早期NSCLC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术后情况(术后胸腔引流液总体积、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术后1、3、7 d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腔引流液总体积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212±82)m L比(361±100)m L,(6.3±1.1)d比(10.3±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1、3、7 d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4±0.7)分比(3.9±0.9)分,(1.9±0.8)分比(2.4±0.6)分,(1.0±0.3)分比(1.9±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肺叶切除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能取得与开胸肺叶切除术相似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立婷  吴安石 《北京医学》2021,43(11):1106-1109
目的 探讨胸膜腔内局部应用不同剂量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胸科手术患者术后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凝血功能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 gTXA组(A组)、3 gTXA组(B组)和对照组(C组).于淋巴结清扫充分止血后,关胸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前,A、B、C3组分别将2 gTXA溶液、3g TXA溶液、等体积(40 ml)的生理盐水均匀喷洒于胸腔内,随即夹闭胸腔闭式引流管并记录夹闭时间.观察术后l、3、6、12、24 h引流量,计算总失血量,监测患者术前及术后血常规、凝血功能,随访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及引流管拔除时间和出院时间.结果 A组和B组术后各时点的引流量均低于C组,且在术后3h[A组与C组:(109.75±60.12)ml比(155.25±77.57) ml;B组与C组:(109.50±44.83) ml比(155.25±77.57) ml]和术后24h [A组与C组:(449.50±98.76) ml比(479.50±142.03) ml;B组与C组:(384.50±81.75) ml比(479.50±142.03) ml]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和B组的总失血量较C组降低7.9%和15.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PLT及凝血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住院时间较A组和C组缩短[(5.05±1.27)d比(5.23±1.42)d,(5.05±1.27)d比(6.10±1.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出现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并发症.结论 胸膜腔内局部应用2 g和3 gTXA溶液均可减少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总失血量及胸腔引流量,缩短住院时间,不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胸膜腔内局部应用3 gTXA较2 gTXA在减少术后24 h引流量方面有优势,但对于总失血量无明显影响,尚不能证实局部应用TXA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孔电视胸腔镜与标准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将霍山县医院普胸外科自2015年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22例周围型NSCLC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60例)和标准开胸肺叶切除术组(62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包括手术效果(淋巴结清扫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管日平均引流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围产期死亡;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率、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单孔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103. 9±40. 3) m L,术后胸腔引流管日平均引流量为(79. 722±20. 676) m 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为(6. 223±1. 312) d,术后镇痛时间为(2. 671±0. 912) d,平均住院时间为(11. 887±3. 071) d;标准开胸组术中出血量为(254. 554±87. 158) m L,术后胸腔引流管平均日引流量为(126. 363±33. 741) m 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为(13. 181±3. 257) d,术后镇痛时间为(9. 453±2. 176) d,平均住院时间为(20. 092±5. 514) d,两组统计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单孔电视胸腔镜治疗周围型NSCLC能达到标准开胸手术的根治要求,且手术创伤相对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开胸手术与电视胸腔镜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效果,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2009年2月至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5例患者采用开胸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55例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应用止痛药时间及出血量,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探讨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死亡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63.53±16.34) min]、住院时间[(10.34士3.25)d]、胸腔引流时间[(3.15±0.89)d]、应用止痛药时间[(5.24士1.45)d]及出血量[(535.45±150.11)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112.66±27.28) min、住院时间(15.26±4.28)d、胸腔引流时间(5.89±1.78)d、应用止痛药时间(9.66±2.28)d及出血量(876.39±234.2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胸内血块机化、腹膜腔感染和复张性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82%),与对照组(2.22%)无明显差异,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创伤性血气胸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 创伤性血气胸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手术时间短,能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汪强  庞奇  宋超  李志强 《安徽医学》2019,40(8):930-933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太和县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6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胸腔镜手术组(36例)和标准开胸手术组(32例),胸腔镜手术组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标准开胸手术组采用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纵隔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胸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胸手术组[(126. 73±192. 69) m L比(301. 30±380. 66) m L],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胸手术组[(10. 89±4. 01) d比(14. 06±6. 61) d],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短于开胸手术组[(5. 17±2. 41) d比(6. 75±3. 7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及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胸腔镜手术组肺部感染发生率(8. 3%)低于开胸手术组(34.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4),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较传统开胸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等。  相似文献   

10.
罗猛  陈臣  刘迪  刘波  龙谦  胡剑  张庆斌  梅宏 《重庆医学》2017,(35):5000-5002
目的 比较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肋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疗效,以明确胸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0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42例肋骨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胸腔镜组16例行胸腔镜肋骨切除术,开胸组26例行开胸肋骨切除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和程度、术后活动情况、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满意度.结果 胸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总长度[(6.2±1.6) vs.(12±2.2)cm,P<0.05]、术后住院时间[(5.4±1.6)vs.(9.3±2.7)d,P<0.05]均明显小于开胸组;胸腔镜组术后第1、2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最小值、术后第1~3天及术后第7天VAS最大值均低于开胸组(P<0.05);胸腔镜组术后第1、2天自主下床活动患者百分比及术后切口满意度均高于开胸组(P<0.05);但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肋骨骨纤维结构不良切除术安全可行,且与开胸手术相比,具有微创、术后疼痛轻和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梁彦  钟宏  郑贵雄  邓捷  伍际琪 《海南医学》2016,(12):1968-1971
目的:比较胸腔镜胸膜固定术与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大量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1~12月108例大量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数表法随机分为胸腔镜组与闭式引流组各54例,胸腔镜组行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治疗,胸腔闭式引流组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定期复查胸部CT及胸片,治疗前后检测胸腔积液蛋白定量、白细胞计数及乳酸脱氢酶水平数值等,比较两组胸水控制情况、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患者均随访3年,记录复发情况及1年、2年、3年生存率。结果胸腔镜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30%(52/54),明显高于闭式引流组的74.07%(40/54),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胸液蛋白定量、白细胞计数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胸腔镜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闭式引流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胸腔镜组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闭式引流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闭式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年,胸腔镜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70%,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5.56%、33.33%和22.22%,闭式引流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48.15%,、11.11%和7.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治疗大量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均优于胸腔闭式引流术,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后持续低负压吸引胸腔闭式引流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例行肺大泡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记录围手术期患者持续低负压吸引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要点。结果: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9.6±2.9)d、术后胸腔引流管平均放置时间为(3.1±0.8)d,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护理满意度为100%,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中,负压吸引器的护理是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后的重点护理内容,应确保引流管固定、密闭、通畅,做好每一项护理环节,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3.
杨霞  冯梅  朱晶  高红 《重庆医学》2018,(22):2986-2988
目的 研究一次性尿管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121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分为观察组(n=62)与对照组(n=59).观察组术后安置一次性16F尿管作为胸腔引流管,对照组安置28F常规引流管.观察两组患者伤口疼痛程度、舒适度、肺部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拔引流管时间、拔管前后非甾体类止痛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级别明显降低(P=0.024),术后舒适度增高(P=0.018).拔管后非甾体类止痛药物使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引流管堵塞,其中肺部感染、胸腔积气、肺不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引流口拔管渗液人数明显较对照组少(P=0.042).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8),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06).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应用一次性尿管作为胸引管,不但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舒适度,还能减少引流口渗血渗液,缩短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胸腔镜下肺段及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接受胸腔镜下肺段或肺叶切除的早期NSCLC患者132例,其中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患者65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67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后总引流量、抗生素运用时间等)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术期死亡和中转开胸。两组术中出血量、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延长[(148±23) min比(134±22) min],术后总引流量减少[(331±215) m L比(799±317) m L],抗生素运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胸腔引流时间缩短[(3. 0±1. 7) d比(4. 0±2. 1) d,(3. 6±2. 0) d比(5. 2±2. 4) d,(1. 2±0. 4) d比(2. 0±0. 9) d,(3. 0±2. 0) d比(4. 3±2. 2) d](P <0. 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7. 6%(5/65)比20. 8%(14/67)](P <0. 05)。结论对于早期NSCLC患者,胸腔镜下肺段及肺叶切除术均安全、可靠,且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相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能保留更多的健康肺组织,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腔引流管不同引流时间对纵隔肿瘤胸腔镜切除术后患者恢复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72例纵隔肿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和C三组。A组患者24例,接受胸腔镜切除术,术后患者引流管置管时间为3 d;B组患者25例,接受胸腔镜切除术,当存在引流管拔管指征时拔管;C组患者23例,接受传统开胸手术;当存在引流管拔管指征时拔管。分别观察B和C组患者所需的拔管时间,三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发生感染、呼吸衰竭、二次返院及死亡的患者比例。结果 A组、B组、C组三组患者的引流管时间分别为(4.22±1.04)d、(4.75±1.18)d、(8.13±2.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组手术引流时间最长;A组和B组患者住院时间、感染的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率和二次返院率均要显著低于C组[(7.16±1.24)d、(9.07±2.48)d比(12.14±3.23)d;12.5%(3/24)、8.0%(2/25)比34.8%(8/23);0%、0%比13.0%(3/23);0%、0%比17.4%(4/23)](P<0.05);A组和B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率和二次返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切除纵隔肿瘤比传统开胸手术更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同时胸腔镜手术能早期拔除引流管,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朱金美  汪涛 《安徽医学》2021,42(7):740-743
目的 观察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省黄山首康医院胸外科行胸腔镜手术的76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孔胸腔镜手术组(观察组)与非单孔胸腔镜手术组(对照组),每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疼痛评分情况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59.81±17.79)min、术中出血量为(55.75±19.32)mL、住院费用为(1.97±0.43)万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9%(3/3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为(62.49±5.64)mL、术后拔管时间为(2.80±0.55)d、术后住院时间为(6.52±0.50)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的疼痛评分及术前与术后第3天的疼痛评分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治疗肺结节较非单孔组恢复快、疼痛轻、创伤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上叶切除术后留置单根胸腔闭式引流管对残腔闭合的影响。方法:随机对55例行肺上叶切除后,胸腔留置传统上下2根引流管(25例)和与第7肋间留置单根多侧孔引流管(30例)通过胸部X线观察其残腔闭合情况。结果:胸腔留置单根多侧孔下引流管的残腔闭合比留置上下2根引流管迅速,残腔的迅速闭合减少了胸腔引流总量,缩短了带管时间,减轻了患者疼痛,减少胸腔穿刺、调整胸腔引流管位置和再次置管的次数。结论:肺上叶切除术后胸腔留置单根多侧孔下引流管能有效促进残腔闭合,与传统肺上叶切除后留置上下2根胸腔闭式引流管相比,留置单根多侧孔引流管减少手术创伤,方便患者带管活动,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孟繁贇 《当代医学》2021,27(24):83-85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超细引流管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胸腔闭式引流管,观察组采用超细引流管.比较两组术后引流量、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术后第1、2天,两组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观察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视觉模拟评估量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5天,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超细引流管辅助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能显著减少术后引流量,降低术后疼痛,并发症较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夏少锋 《当代医学》2021,27(34):156-158
目的 探究一次性沟槽负压引流管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引流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一次性沟槽负压引流管引流,n=40)与对照组(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n=56),其中对照组分为单管引流组(对照A组,n=30)与双管引流组(对照B组,n=26).比较3组术后临床恢复指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胸腔穿刺率.结果 实验组胸腔总引流量、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A组、对照B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A组、对照B组,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的26.67%、2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二次胸腔穿刺率为2.50%,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的20.00%、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沟槽负压引流管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住院费用,缓解疼痛,降低二次胸腔穿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LCBDE一期缝合胆总管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108例接受LCBDE的患者临床资料,按胆总管缝合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一期缝合组45例和T管引流组63例,比较两组的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数目、结石最大直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术后随访1~6个月,彩超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评估胆总管结石残余和狭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数目、结石最大直径、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9%比11.11%)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67.09 ±45.37)min比(191.14 ±52.53)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62 ±0.65)d比(2.40 ±0.64)d]、术后住院时间[(6.58 ±2.93)d比(8.90 ±2.62)d]和住院总费用[(32327.30 ±7125.70)元比(35836.22 ±6991.00)元]均小于T管引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胆总管残余结石、胆总管狭窄.结论 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加快术后康复,节省住院费用,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