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洁  唐培志  黄建军  谭敦勇 《重庆医学》2015,(19):2596-2599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Stat5a对人类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及表观遗传学机制。方法利用腺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使MCF‐7大量表达转录因子Stat5a ,应用活细胞计数(M TS)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以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方法,检测p53基因启动子区域组蛋白甲基化程度。最后以实时定量 PCR进一步确认 p53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携带Stat5a cDNA的腺病毒感染后,MCF‐7的数量呈剂量依赖式地增加。当病毒感染增殖活性(MOI)分别为10、20及30时,MCF‐7的细胞密度较对照组细胞分别增加7.6031%、18.1237%及24.8987%。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分析表明,Stat5a明显导致p53基因启动子区域组蛋白甲基化(H3K27Me3)增加,p53基因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Stat5a导致MCF‐7抑癌基因p53启动子组蛋白甲基化,使启动子活性降低,导致细胞的异常增殖。  相似文献   

2.
【立论依据及设计思路】 Delta5 STAT5a是谭敦勇教授运用基因克隆等技术发现人类转录因子“STAT5a”的一种信使RNA剪切后的变体。大量前期工作证实D5 Stat5a在人类乳腺癌组织有异常表达,经腺病毒介导将D5 Stat5a cDNA转入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后,能显著促进癌细胞的增值与去分化。提示D5 Stat5a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具有重要的病理学意义。E-cadherin位于上皮组织,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相互连接的主要分子。在人的许多恶性肿瘤中E-cadherin表达减少或缺失与肿瘤发展,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体外试验明确的证实了在培养状态下表达E-cadherin分子的肿瘤不侵入其附着的基质,但如果使E-cadherin表达缺失,肿瘤细胞获得侵袭能力。将E-cadherin的 cDNA 转染肿瘤细胞使其表达E-cadherin分子后,肿瘤丧失其侵袭能力。我们推测D5 Stat5a对癌细胞转移特性的影响与其调节E-cadherin等基因的表达有关。本课题拟通过采用腺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转染人乳腺癌细胞,检测转染后E-cadherin表达的变化,以了解D5 Stat5a对人乳腺癌细胞E-cadherin的表达是否具有调节作用。 【实验内容】 培养乳腺癌细胞(MCF-7),分为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用腺病毒(Adv-D5)转染实验组乳腺癌细胞,同法构建不针对任何基因的阴性对照腺病毒。采用qRT-PCR、蛋白质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D5 Stat5a转染后E-cadherin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分析。 【材料】 D5 Stat5a和细胞系,RPMI 1640培养液10%胎牛血清,1%青链霉素,腺病毒(Adv-D5),Trizol试剂,E-cadherin的引物,PCR仪,逆转录反应试剂盒,36℃水浴箱,低速离心机,CO2细胞恒温培养箱。 【可行性】 E-cadherin是一类介导细胞间质同质粘附的钙依耐性跨膜糖蛋白,其下调可降低一个组织内细胞黏附的强度,导致细胞活动性增加。大量研究表明癌细胞中E-cadherin表达下调或异常表达。D5 stat5a可能是通过调控E-cadherin的表达来影响癌细胞的转移,实验的进展具有可预见性。 【创新性】 D5 stat5a作为一种刚被研究出来的STAT5a的基因变体,目前关于这种基因与E-cadherin在乳腺癌中的关系研究尚少,通过对比MCF-7与Adv-D5转染后MCF-7中E-cadherin的表达情况,探讨D5 stat5a对E-cadherin的影响,为D5 stat5a在乳腺癌的治疗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iR-193a通过靶向调控长链非编码RNA-Hox基因的反义基因间RNA(HOTAIR)对前列腺癌细胞活力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前列腺癌(Pca)细胞DU145、PC3细胞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三组细胞的miR-193a及HOTAIR表达量。以慢病毒为载体构建过表达miR-193a的DU145、PC3细胞株,并设立阴性对照组,采用qRT-PCR法检测转染后细胞的HOTAIR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与正常前腺上皮细胞株相比,DU145中miR-193a的相对表达量约为42%,PC3中miR-193a相对表达量约为27%,DU145中HOTAIR表达上调约2.6倍,PC3中HOTAIR表达上调约4.2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转染过表达mR-193a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DU145中miR-193a表达量上q调2.4倍,PC3中miR-193a表达量上调3.1倍,DU145中HOTAIR相对表达量约为41%,PC3中HOTAIR相对表达量为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U145细胞株转染miR-193a后,细胞穿膜次数为(72.31±11.54),对照组细胞穿膜次数为(116.63±2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3细胞株转染miR-193a后,细胞穿膜次数为(67.16±10.38),对照组细胞穿膜次数为(145.61±2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iR-193a可以抑制体外前列腺癌细胞长链非编码基因HOTAIR的表达,降低细胞活力及侵袭能力,对于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作为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Real time RT-PCR检测前列腺细胞系(RWPE-1、LNCaP、PC-3、DU145)中PAX5 mRNA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分析4株前列腺细胞的甲基化状态;去甲基化药物处理后,Real time RT-PCR法检测肿瘤细胞PAX5基因mRNA表达; Real time MSP法检测64例前列腺癌患者、2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与47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并统计分析血清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运用ROC曲线分析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Real time 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相比,PAX5 mRNA在3株前列腺癌细胞中均表达下调;LNCaP、PC-3、DU145前列腺癌细胞均可检测到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而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不存在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去甲基化药物可恢复PAX5基因mRNA表达;Real time MSP结果显示,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与Gleason评分和TNM分期有关;ROC结果显示PAX5基因的诊断价值优于PSA。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启动子甲基化是前列腺癌细胞中PAX5基因表达下调的主要原因,血清PAX5启动子甲基化是一种潜在的前列腺癌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对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RASSF1A基因去甲基化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5、1.0、2.0、4.0、6.0、12.0、20.0μmol/L)的As2O3不同作用时间(24、48、72 h)对DU14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和West-ern blot检测As2O3对DU145细胞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态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As2 O3可抑制DU145细胞的增殖,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F=838.089,P<0.05);同一浓度作用时间越长,抑制率越高(F=8.849,P<0.05);且As2O3可使RASSF1A基因甲基化逆转,蛋白重新表达。结论 As2O3可以逆转前列腺癌DU145细胞RASSF1A基因启动子CpG岛的异常甲基化,诱导该抑癌基因的重新表达,抑制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iR-3064-5p在前列腺癌(PCa)细胞中的表达调控机制。方法 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阴性对照(NC)组及miR-3064-5p模拟物(miR-3064-5p mimics)转染入PCa细胞DU145中,细胞平板克隆实验、划痕实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DU145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qRT-PCR检测前列腺正常上皮细胞及PCa细胞中miR-3064-5p的表达;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miR-3064-5p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使用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处理DU145细胞,MSP和qRTPCR分别检测DAC对miR-3064-5p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水平。结果 过表达miR-3064-5p可抑制DU145细胞的增殖和转移(P均<0.05);与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相比,miR-3064-5p在前列腺癌细胞中表达均下调(P均<0.05);miR-3064-5p的启动子区存在甲基化岛,miR-3064-...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小干扰RNA(siRNA)靶向RALA基因,使其表达受抑制后探讨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RT-PCR检测前列腺癌DU145、PC-3和LNCap细胞中RALA 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LipofectamineTM 2000将RALA-siRNA转染体位培养的DU145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RALA-siRNA对DU145细胞株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RALA-siRNA对DU145细胞株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RALA-siRNA对DU145细胞株凋亡影响。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沉默RALA基因后DU145细胞株中RALA的表达水平。结果:RT-PCR检测结果提示DU145细胞株中RALA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PC-3、LNCap细胞株,其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3±0.02)、(0.37±0.07)和(0.41±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检测结果显示,转染RALA-siRNA后DU145细胞株的增殖明显受抑制,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对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0.25 g·L-1、0.5 g·L-1、1 g·L-1)白花蛇舌草提取物作用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24 h、48 h、72 h后,使用CCK-8法检测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对DU145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改变;实时定量PCR检测COX-2 m RNA和PCNA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ing法检测Bcl-2、Bax、Caspase3、Cyclin D1蛋白表达。结果: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剂量的增加,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对DU145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提高,呈时效和量效依赖效应。白花蛇舌草提取物作用48 h后,可明显提高细胞凋亡率,下调DU145细胞COX-2 m RNA、PCNA m RNA及Bcl-2、Cyclin D1蛋白表达,上调Bax、Caspase3蛋白表达,呈量效依赖效应。结论:白花蛇舌草提取物能降低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增殖能力,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改变细胞周期和影响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I3K/mTOR双重靶向抑制剂BEZ235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的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实验分析BEZ235对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和前列腺癌细胞PC3及DU145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试验检 测BEZ235对RWPE-1,PC3及DU145细胞迁移的影响;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BEZ235对上皮-间质转化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标志物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BEZ235对PC3和DU145细胞的增殖具有明 显的抑制作用(P<0.01),而对RWPE-1作用不明显;BEZ235明显上调PC3和DU145细胞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下调间 质标志物Vimentin的表达(P<0.01)。结论:BEZ235可体外抑制PC3和DU145细胞增殖和迁移,其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 抑制EMT途径而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 arsenic trioxide,As2O3)对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RASSF1A基因去甲基化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5、1.0、2.0、4.0、6.0、12.0、20.0μmol/L)的As2O3不同作用时间(24、48、72 h)对DU14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和Western blot检测As2O3对DU145细胞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态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As2O3可抑制DU145细胞的增殖,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F=838.089,P<0.05);同一浓度作用时间越长,抑制率越高(F=8.849,P<0.05);且As2O3可使RASSF1A基因甲基化逆转,蛋白重新表达.结论 As2O3可以逆转前列腺癌DU145细胞RASSF1A基因启动子CpG岛的异常甲基化,诱导该抑癌基因的重新表达,抑制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EZH2特异性shRNA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细胞的抑制作用和化疗药物5-FU对其干预作用的影响。方法 体外将EZH2特异性shRNA表达载体转染SW480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EZH2 mRNA及蛋白的表达,M 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将靶向EZH2的shRNA表达的SW480细胞接种于裸鼠,5-FU对其进行干预,RT-PCR检测瘤组织EZH2 mRNA的表达。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基因沉默组EZH2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EZH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基因沉默组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5);接种于裸鼠后,与正常组相比,5-FU基因沉默组与基因沉默组瘤组织体积、质量、EZH2 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基因沉默组相比,5-FU基因沉默组EZH2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靶向EZH2的shRNA表达在体外及体内均可显著抑制SW480细胞EZH2 mRNA和蛋白表达及细胞生长;5-FU能显著抑制体内EZH2基因沉默的SW480细胞EZH2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组织中KLF5的表达及敲低KLF5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收集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抽提RNA并测定KLF5、增殖和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基因的mRNA含量;培养DU145细胞,转染KLF5的siRNA以及阴性对照的siRNA后抽提RNA,测定增殖和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基因的mRNA含量。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KLF5、SRSF1、Survivin、MACC1、c-Met、Ncadherin、Vimentin的mRNA含量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TGF-β、E-cadherin、β-catenin的mRNA含量显著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si-KLF5组中SRSF1、Survivin、MACC1、c-Met、TGF-β、N-cadherin、Vimentin的mRNA含量显著低于si-NC组,E-cadherin、β-catenin的mRNA含量显著高于siNC组。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KLF5的表达量异常升高,靶向敲低KLF5的表达能够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及上皮间质转化。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研究miR-140-5p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 miR-140-5p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 方法RT-qPCR方法检测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细胞及DU145细胞中miR-140-5p表达;PC3细胞中转染miR-140-5p模拟物或抑制物,CCK-8及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活力及细胞凋亡。TCGA数据库分析高表达miR-140-5p与前列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关系。 结果miR-140-5p在DU145及PC3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低于RWPE-1细胞,miR-140-5p在PC3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低于DU145细胞(P<0.05)。转染miR-140-5p模拟物的 PC3细胞中miR-140-5p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miR-140-5p的模拟物转染PC3细胞48 h,过表达组细胞增殖率低于阴性对照组,凋亡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转染miR-140-5p抑制物的PC3细胞中miR-140-5p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敲低miR-140-5p表达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凋亡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低表达miR-140-5p组患者总生存率低于高表达miR-140-5p组患者(P<0.05)。 结论miR-140-5p在前列腺癌细胞株低表达,低表达miR-140-5p前列腺癌患者预后不良;过表达miR-140-5p可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前列腺癌中Sp1通过PKM2途径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代谢的作用。方法: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与PC3体外转染Sp1 si RNA与阴性对照无意义核苷酸序列(NC组),采用葡萄糖检测试剂盒与乳酸检测试剂盒检测转染后有氧糖酵解变化;CCK-8实验检测转染后的细胞增殖;q RT-PCR检测转染后PKM2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Sp1与PKM2表达。结果:DU145与PC3转染Sp1 si RNA后与NC组比较,剩余葡萄糖显著偏高,乳酸产生显著下降;CCK8实验表明抑制Sp1后能显著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q RT-PCR实验显示抑制Sp1后明显抑制PKM2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显示转染的Sp1 si RNA对Sp1具有较高的沉默效率,且PKM2的表达也降低。结论:Sp1在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与PC3中可通过直接作用于PKM2促进细胞代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前列腺癌细胞系中STAT3活性与顺铂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3种常见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PC3、DU145基础STAT3的活性;选取激素非依赖性细胞系PC3、DU145,分别加入2 ng/ml、20 ng/ml、200 ng/ml、2μg/ml、20 μg/ml顺铂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低浓度顺铂作用DU145后STAT3的活性变化.结果 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PC3、DU145中STAT3的活性较激素依赖性细胞系LNCaP中的高,且STAT3活性较低的PC3细胞较DU145细胞对顺铂更敏感,低浓度顺铂长时间作用DU145后可引起STAT3活性上调.结论 STAT3可能参与调节前列腺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调控的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RNA干扰逆转录病毒载体,并研究其在hTERT 前列腺癌细胞、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用PCR扩增CXCR4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interferingRNA,siR-NA),转入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启动子U6的Pgensil-1质粒,以hTERT启动子代替U6启动子,再将重组基因片段导入到逆转录病毒真核表达载体PLXSN中,行限制性酶切鉴定。转染PA317病毒包装细胞,收获病毒上清分别转染前列腺癌细胞PC-3m、LNCaP及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RT-PCR检测CXCR4mRNA表达。结果:限制性酶切鉴定该重组质粒,成功构建了PLXSN/EGFP-hTERT-siCXCR4。与空载体组比较,PC-3m、LNCaP、MCF7细胞中CXCR4-siRNA对CXCR4mRNA的48h抑制率分别为(87.02±10.34)%、(61.70±9.77)%、(88.31±9.20)%。MRC5细胞中PLXSN-hTERT-siCXCR4对CXCR4mRNA不抑制。结论:该逆转录病毒系统中hTERT启动子调控的下游RNA干扰序列可选择性地在hTERT 前列腺癌细胞、乳腺癌细胞中表达,在hTERT-MRC5细胞不表达,具有显著的靶向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特异siRNA敲除ILK基因对人DU145细胞系裸鼠原位前列腺癌生长及进展的影响。方法:将合成的ILK特异siRNA转染人DU145细胞系,应用逆转录PCR检测ILK在转录水平的表达情况;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LK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敲除ILK基因后对人DU145细胞的黏附、侵袭性的影响及其对细胞骨架结构的影响。分别将ILK siRNA和对照DU145细胞注入裸鼠皮下,每5天1次,连续4周,检测裸鼠前列腺癌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凋亡及增殖状态来观察ILK对前列腺癌生长的影响。结果:siRNA显著降低了ILK基因的表达,ILK mRNA及蛋白的表达分别被抑制87%与8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DU145黏附力及侵袭力显著下降,实验组细胞骨架结构破坏明显。裸鼠种植DU145细胞后5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在裸鼠种植部位形成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18.1±1.3) mm3 vs (157.6±9.7) mm3,P<0.01)],分化程度变好[Gleason评分(5.8±0.2) vs ( 8.8±0.3),P<0.05],凋亡指数增加[(64.75±5.87) vs (38.57±3.45),P<0.01],增殖指数减小[(42.75±4.76) vs (88.57±7.57),P<0.01]。结论:动物实验表明,特异性的抑制ILK能抑制人DU145细胞的黏附及其侵袭能力,破坏DU145细胞骨架的形成,诱导前列腺肿瘤细胞的凋亡及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肿瘤的生长及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明雄激素与前列腺癌中雄激素应答基因PTTG1(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 1)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基因芯片筛选的大鼠前列腺雄激素应答基因PTTG1,应用Northern Blot检测其在去势大鼠补充雄激素Mib(Mibolerone)前后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检测PTTG1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进一步以Northern Blot检测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及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 PC3和DU145中PTTG1的表达情况.结果:PTTG1在去势7 d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没有表达,而补充Mib 2 d后即有显著的表达;PTTG1主要表达于人前列腺癌上皮细胞;0.1 nmol/L Mib作用48 h可显著上调LNCaP细胞PTTG1的表达;与LNCaP细胞比较,PC3和DU145中PTTG1的基础表达水平更高.结论:雄激素可显著上调大鼠前列腺组织及人前列腺癌细胞中PTTG1的表达,提示PTTG1可能在人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S)-原人参二醇对人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0(S)-原人参二醇对人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台盼蓝染色、噻唑蓝(MTT)法、Hochest33258染色和DNA Ladder方法分别测定20(S)-原人参二醇对DU145和PC3细胞凋亡诱导作用。结果:20(S)-原人参二醇可明显降低DU145和PC3细胞存活率和细胞活性,IC50分别为38.0μmol/L和28.6μmol/L。20(S)-原人参二醇处理后DU145和PC3细胞核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琼脂糖电泳呈现明显的DNA Ladder条带。结论:20(S)-原人参二醇可有效诱导人前列腺癌DU145和PC3细胞的凋亡并有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包裹miR-374a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恶性进展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在成功建立M2型巨噬细胞的基础上,抽提并鉴定其外泌体,检测外泌体中差异表达的miRNA,同时在不同PCa细胞中验证,选取miR-374a进行研究;M2细胞中转染cy3荧光标记的miR-374a与PC3细胞共培养,荧光显微镜观察PC3细胞中cy3荧光表达情况;DU145和PC3细胞中转染miR-374a inhibitor进行增殖、迁移等细胞功能学实验及裸鼠皮下成瘤实验;通过数据库筛选叉头盒转录因子(FOXO1)作为靶基因,通过Western blotting、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及免疫荧光实验进行验证;干扰FOXO1后进行细胞功能学实验,观察是否能逆转miR-374a inhibitor对DU145及PC3细胞功能学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M2细胞并抽提其外泌体,其中miR-374a在M2细胞外泌体中高表达;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证明miR-374a在PC3及DU145中表达量显著高于LNCaP,在M2细胞中表达量高于THP-1细胞,PC3细胞与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