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肾透明细胞癌中关键基因的表达及预后作用,寻找潜在治疗靶点。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肾透明细胞癌mRNA的表达数据,通过Rstudio软件分析肿瘤与正常组织间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富集分析、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并分析出关键基因,最后对关键基因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得到1 85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1 207个是上调的,648个是下调的,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与信号转导、物质代谢、免疫反应等信号通路相关。筛选出10个关键基因中有6个存在预后价值。结论:筛选出的差异基因及信号通路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肾透明细胞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同时为靶向治疗的研究提供潜在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陈志军  汪盛  王成勇  刘建民  李庆文  关翰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0):1355-1358, 1362
目的比较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采用筋膜内与筋膜间保留神经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行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的前列腺癌病人资料,其中20例采用筋膜内保留神经技术为筋膜内组,21例采用筋膜间保留神经技术为筋膜间组。比较2组病人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勃起功能及早期尿控结果。结果筋膜内组3个月及6个月时的尿垫数量级别使用明显优于筋膜间组(P < 0.05)。筋膜内组在6个月时的勃起功能恢复显著提高(66.7% vs 33.3%,P < 0.05)。结论与筋膜间保留神经技术相比,筋膜内保留神经技术提供了相似的手术效果,获得更好的早期尿控及勃起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PSA)、年龄与前列腺体积(prostate volume,PV)之间的关系,评估其预测前列腺体积的价值。  方法  整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1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电切术且病理证实为良性腺体增生。采用方差分析、LSD多重比较法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前列腺体积、tPSA、fPSA及不同前列腺体积的血清tPSA、fPSA的差异,进一步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描述患者年龄、tPSA、fPSA与PV之间的相关性,用于评估年龄、tPSA、fPSA预测PV的价值。  结果  3个年龄段之间的前列腺体积、tPSA、fPS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137, P=0.007;F=7.551, P=0.001;F=5.186, P=0.007),3个年龄段间两两比较后发现60~69岁组与70~79岁组和≥80岁组前列腺体积、tPSA、fP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不同前列腺体积患者血清tPSA、fPSA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8.187,P < 0.001;F=7.318,P=0.001),血清tPSA、fPSA值随前列腺体积增加而升高(均P < 0.05)。患者的年龄、血清tPSA及血fPSA与PV呈正相关(r=0.259, P=0.006;r=0.375, P < 0.001;r=0.339,P < 0.001)。  结论  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tPSA、fPSA水平预测PV, 有利于判断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评估手术风险以及预后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研究膀胱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bladder,ACB)患者独立预后危险因素,建立可以个体化预测膀胱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列线图模型。  方法  通过收集SEER数据库中2004—2015年诊断为膀胱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筛选,共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腺癌患者65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采用Empower Stat软件对所有变量进行COX单因素回归分析,将P < 0.05的变量纳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使用R语言将COX多因素回归分析中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构建成生存列线图模型,运用Bootstrap法进行1 000次等量有放回重复采样对模型进行验证,采用C-index和绘制列线图校准曲线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结果  年龄>70岁、肿瘤直径>3 cm、未行手术治疗、T3期、T4期、N1期、N2期、M1期为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一致性较高,并采用C-INDEX(一致性指数)进行验证,C-INDEX指数为0.74,经内部验证后具有较高的适用性与准确性。  结论  本研究通过SEER数据库确定了ACB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建立了国内外首个可以进行个体化预测ACB患者生存预后的列线图模型,从而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对不同患者预后进行精准的个体化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腹与经腹膜外入路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到2020年1月进行50例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病人的一般资料,按照手术入路分为经腹入路(经腹组)29例和接受经腹膜外入路21例。结果2组术中及术后的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外入路组较经腹入路组低(P < 0.01)。腹膜外入路组较经腹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完全经口饮食的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P < 0.05~P < 0.01)。经腹入路组术后拔出尿管后即刻控尿率低于腹膜外入路组(P < 0.05)。经腹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腹膜外组(P < 0.05)。结论经腹入路与经腹膜入路两种方式手术均安全有效,且切缘阳性率无明显差异。但腹膜外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膀胱癌(BC)中基因的差异化表达及其预后作用。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BC的基因表达数据,利用R软件筛选出肿瘤与正常组织间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富集分析,评估其潜在生物学功能及信号通路。利用在线数据库STRING11.0构建了编码蛋白相互作用网络,进一步筛选关键基因。通过UALCAN、GEPIA数据库验证关键基因在BLCA中的表达水平。随后利用在线工具Kaplan Meier Plotter分析他们的预后情况。结果得到1 538个基因存在差异表达,其中有1 088个上调,450个下调,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与信号转导、物质代谢、免疫反应等信号通路相关。10个关键基因中,在BC中白细胞介素-6表达越高预后越好(HR=0.46,P < 0.05),间皮素表达越高预后越差(HR=2.27,P < 0.05)。结论BC中存在众多差异表达的基因,他们对疾病进展存在影响,发现并利用他们在BC个体化治疗存在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总结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局部晚期前列腺癌4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先行6个月的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对照组在穿刺后6周后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比较2组术前术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变化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缘阳性和淋巴结浸润率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34个月,2组手术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对于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病人能降低肿瘤临床分期,为以往观念上不能手术的病人创造了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microRNA-107(miR-107)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和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瞬时转染、细胞克隆、细胞划痕、侵袭实验检测miR-107组与对照组(miR-NC组)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此外,通过靶基因预测软件TargetscanHuman7.2筛选出肿瘤蛋白D52(TPD52)作为miR-107的潜在下游靶基因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了特异性结合的验证。同时,进一步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实验进行靶基因的表达检测。结果miR-107组的细胞划痕愈合率、侵袭率、增殖率均低于miR-NC组(P < 0.01)。miR-107组对靶基因TPD52表达量小于miR-NC组(P < 0.01)。结论miR-107通过靶向TPD52抑制前列腺癌的增殖和侵袭。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吡柔比星( THP)与羟基喜树碱( HCPT)膀胱灌注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表浅性膀胱癌术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分别采用THP ( THP组)和HCPT( HCPT组)予以膀胱灌注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3、6、12、24个月膀胱癌的复发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24个月。 THP组复发率15.0%(6/40),HCPT组复发率17.5%(7/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2, P>0.05)。 TH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7.5%(11/40),HCP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5%(7/4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7, P>0.05)。结论 THP与HCPT膀胱灌注用于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相似且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好,均可作为一线药物用于临床膀胱灌注治疗。  相似文献   
10.
第109届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UA)年会于2014年5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举行。在为期5天的会议中,大会共收录前列腺癌(PCa)相关研究进展摘要1 000余篇,内容涵盖PCa的流行病学新数据、早期筛查新理论、新型分子标志物、手术新方法、去势抵抗性PCa诊疗新理念、基础研究新进展等方面。本文对PCa早期筛查新理论与新型分子标志物方面进行归纳综述,包括PCa的易感因素,睾酮与PCa关系的变革性认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新型分子标志物和新影像技术在PCa早期诊断中的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