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52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125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28篇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肠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肠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本院同一时期的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的IL-6与CRP水平,分析急性肠炎患者的IL-6及CRP水平与临床症状、粘膜病变情况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IL-6和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肠炎患者的IL-6及CRP水平与临床症状、粘膜病变情况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肠炎患者的IL-6与CR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且与临床症状、粘膜病变情况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芩连止泻汤治疗小儿慢性腹泻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小儿慢性腹泻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芩连止泻汤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变化,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和免疫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腹胀腹痛停止时间、腹泻停止时间、大便质地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中IL-6、IL-10及TNF-α含量明显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中CD8+细胞(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CD8+)水平降低,CD4+/CD8+比值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中CD4+/CD8+比值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芩连止泻汤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小儿慢性腹泻能有效提高临床效果,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阿卡波糖联合维格列汀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阿卡波糖(50 mg/次,每天三餐中各一次)治疗12周以上,7.5%<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9.0%,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加用维格列汀50 mg/次,2次/d(维格列汀组)及另一组加用瑞格列奈1 mg/次,2次/d (瑞格列奈组)共治疗12周。结果两组治疗12周后,与基线相比,校正后的HbA1C平均降幅分别为(-1.02±0.05)%和(-1.21±0.05)%( P<0.05);后者较前者下降明显( P<0.05)。空腹血糖在两组均有一定程度下降,维格列汀组下降(-1.12±0.08)mmol/L,诺和龙组(-1.35±0.06)mmol/L;后者较前者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体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格列汀组胃肠道不良事件10例,无低血糖事件;瑞格列奈组胃肠道事件6例,2例低血糖;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31.2%和20.0%(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单用阿卡波糖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加用维格列汀可显著降低HbA1c;疗效较联用诺和龙稍差,胃肠道不良反应增加,低血糖事件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肿瘤相关巨噬细胞CD68蛋白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对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T)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172例为研究对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癌组织中ER,HGR2,Ki-67以及CD68的表达,所有患者NCT后1个月内进行手术,分析临床病理学参数和病理完全缓解率(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之间的关系。结果:CD68表达和ER呈负相关(r=-0.129,P=0.018),CD68表达和HER2(r=0.211,P=0.011)、Ki-67(r=0.195,P=0.013)以及肿瘤直径(r=0.315,P=0.007)呈明显正相关,而CD68和患者的年龄、绝经状况以及淋巴结是否出现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ER阴性组pCR率(25.95%)明显高于阳性组(7.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高表达组pCR率(32.39%)明显高于低表达组(9.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8高表达组pCR率(24.11%)明显高于低表达组(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化疗后,有131例患者(72.16%)CD68表达下降,下降组pCR率为24.43%(32/131),未下降组(无变化或者出现上升)患者的pCR率为2.44%(1/41),提示化疗后CD68变化与化疗疗效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分子亚型和绝经状况、化疗前肿瘤直径、疗效以及化疗前CD68表达明显相关(P0.05),而与年龄、淋巴结转移不相关(P0.05);化疗前,CD68低表达组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DFS)均优于CD68高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CD68下降组OS和DFS均较未下降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前Ki-67、CD68、化疗后CD68变化是影响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D68高表达者对化疗更为敏感,但预后差,化疗前Ki-67、CD68、化疗后CD68变化是影响DFS的独立危险因素,Ki-67,ER,HGR2以及CD68分子亚型可以作为NCT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鼠移植肾再次移植动物模型建立方法。方法将首次移植供体小鼠左侧供肾肾静脉(RV)同首次移植受体小鼠肾下下腔静脉(IVC)端侧连续吻合,首次移植供体小鼠左侧供肾肾动脉(RA)连带小段首次移植供体小鼠腹主动脉(AO)同首次移植受体小鼠AO端侧间断吻合,首次移植供体小鼠左侧供肾输尿管拖入并固定在首次移植受体小鼠膀胱顶后壁完成小鼠首次肾移植术。首次移植术后2~4周,将首次移植受体小鼠体内移植肾脏RV连带部分首次移植受体IVC同移植肾再次移植受体小鼠IVC端侧连续吻合,移植肾脏RA连带小段首次移植供体和受体小鼠AO同移植肾脏再次移植受体小鼠AO端侧间断吻合,将再次移植肾输尿管拖入并固定在再次移植受体小鼠膀胱顶后壁完成小鼠移植肾再次肾移植术。首次移植和移植肾再次移植术中均切除受体双侧自体肾脏。记录手术时间,随访移植肾再次移植受体存活,监测再次移植肾功能和病理。结果移植肾再次移植供体手术时间为(50±10)min,受体手术时间为(55±5)min。共完成8例小鼠移植肾再次移植术。2例同系,6例非同系。第1例尝试性非同系移植肾再次移植受体存活11 d。后续5例非同系移植肾再次移植受体中1例存活21 d,其余4例均存活到术后70 d获取标本。2例同系移植肾再次移植受体均存活到术后30 d获取标本。8例移植肾再次移植受体在获取标本时或非预期死亡前血清肌酐均<0.2 mg/dl。苏木精-伊红(HE)染色提示同系移植肾再次移植术后30 d移植肾未见病理性改变。结论本文描述了建立小鼠移植肾再次移植动物模型的方法,为开展移植免疫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常规剂量与低剂量阿伦膦酸钠对老年女性骨量减少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对确定有2个危险因素的社区老年女性人群进行随机抽样检查骨密度,将-2.5≤T值≤-1.0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各30例。常规剂量组每周给予阿伦膦酸钠70 mg治疗;低剂量组每2周给予阿伦膦酸钠70 mg治疗。治疗期均为1年。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差异。结果常规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治疗前后股骨近段骨密度增加幅度大(2.3%和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腰椎骨密度都呈负增长(-17.9%和-16.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剂量与低剂量阿伦膦酸钠治疗老年女性骨量减少患者1年后骨密度变化差异不大。低剂量提高骨量减少老年妇女股骨近段骨密度的效果与常规剂量相当,可以减轻患者治疗成本,提高患者依从性,为治疗骨质疏松提供又一个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卡马西平戒断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对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对90例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并行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手术前、后进行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测定,观察术后临床表现,评估术后卡马西平戒断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病程),血管压迫情况(部位、程度),术中及术后情况(手术时间、术后疗效、并发症),卡马西平服药情况(服药时间、服药剂量、手术前、后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术后血药浓度降低值)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AS16.2软件包对结果进行χ2或Fisher检验。结果:术后卡马西平戒断反应的发生率为28.9%,戒断反应的症状主要包括失眠、烦躁、手足震颤、幻觉和剧烈头痛。术前有无卡马西平服用史(P=0.0001)、服药剂量(P=0.0277)和术后血药浓度下降多少(P=0.0213)与戒断反应的发生呈显著相关。结论:术前大剂量使用卡马西平和术后血药浓度大幅度下降,是导致发生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出现卡马西平戒断反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脂肪瘤属软组织良性肿瘤,在临床上极为普遍。脂肪瘤是由于生理机能反常,脂肪组织变形变性,身体的津液耗伤,以致组织增生而形成的,凡是体内有脂肪的部位均会发生脂肪瘤。从传统中医角度看,脂肪瘤由于体内出现了痰核,多因郁滞伤脾,痰气凝结所致。脂肪瘤多为皮里肉外由一层结缔组织包裹的肿块,组织内被结缔组织束分成叶片状正常脂肪细胞,脂肪瘤在结构上由大量脂肪组织较多结缔组织或血管形成。形状多样有圆形、扁圆形及分叶状不规则形,大小不等,肿块生长速度较缓慢,患者一般无症状,挤压时偶有刺痛感。肿块表面皮肤正常,瘤体柔软,边界清楚且光滑。本研究选择对37例皮下脂肪瘤患者给予远红外去痛贴贴敷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