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栀子临床应用广泛,且历史悠久,为更好地利用栀子资源,通过梳理历代文献与现代研究,对栀子名称、品种、产地、炮制、功效等方面进行考证,发现栀子命名主要以形态、色泽为依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栀子的特征,并且存在与水栀子混用"黄栀"之名的情况。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栀子产地最早为南阳,但产量不高,受人口迁移以及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栀子的产地主要转移到南方,且以南方产者为佳。在历代本草文献中记载入药用的栀子为山栀子,水栀子不堪入药,但在《伤寒论》等古代方书中有"肥栀子""大栀子"入药用的记载,通过后世对相应方剂的记载,确定二者应为水栀子,为水栀子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依据。之所以与本草文献记载有所差异,应与《雷公炮炙论》和《伤寒论》的年代不同,栀子的产量及采收能力有所差距,且本草书重规范,择优入药,方书注重实用等特点有关,并且根据现代实验研究表明山栀子与水栀子化学成分组成、含量相似,具有相同的利胆作用。此外,系统整理了历代本草与方书中栀子的炮制方法和功效,并进行了分析,为栀子属资源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期抑郁症常见证候的分布与病机。方法分析194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证候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痰热证、郁热证、瘀热证、阴虚证是老年期抑郁症的常见证候,肝肾阴血亏虚是老年期抑郁症的共同发病基础,阳气郁遏、心神受损为病机关键,痰、热、瘀、虚、郁为其主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3.
附子中毒及预防研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毒理与临床表现、中毒原因及中毒预防三方面,总结分析了附子中毒的相关研究。提出附子中毒主要与超量应用、炮制不规范、煎煮时间短、配伍不当、受体功能状态等原因有关,指出中毒预防应从剂量、炮制、配伍、用法及个体差异等方面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罗勒多糖对人淋巴管内皮细胞(HLECs)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3(VEGFR-2/3)表达的影响,揭示罗勒多糖抗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乏氧条件下体外培养HLECs,实验分为3组,A组为不加罗勒多糖处理的空白对照组,B组(罗勒多糖,200μg·m L~(-1)),C组(罗勒多糖,400μg·m L~(-1)),观察各组HLECs体外成管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罗勒多糖处理的HLECs中VEGFR-2/3 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分析VEGFR-2/3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 HLECs体外成管数目分别为:29.6±5.47(A组),23.6±3.68(B组),19.2±2.00(C组);与A组比较,B、C组均能减少HLECs的体外成管数目(P0.05)。VEGFR-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A组),0.59±0.25(B组),0.90±0.13(C组);与A组比较,B、C组VEGFR-2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VEGFR-3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A组),0.52±0.19(B组),0.19±0.09(C组);与A组比较,B、C组VEGFR-3 mRNA相对表达量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2蛋白表达累积光密度分别为:2.51±0.03(A组),2.42±0.03(B组),2.12±0.03(C组);与A组比较,B、C组VEGFR-2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VEGFR-3蛋白表达累积光密度分别为:3.72±0.28(A组),2.91±0.26(B组),2.82±0.20(C组);与A组比较,B、C组VEGFR-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勒多糖可降低HLECs体外成管能力和并显著下调VEGFR-3的表达,这可能是罗勒多糖抑制淋巴管新生,抗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梳理文献以图全貌式掌握历代本草类著作对白果的有关记载和论述,认为历代对白果的功效应用基本一致,用法较为丰富,但是用量不甚详细,应结合现代先进科技予以明确。虽然历代对白果的毒性认识有所差异,但对其毒性、不良反应认识的比较清楚,且有较完备的处理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川芎嗪干预后,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NMDA受体的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和钙离子(Ca2+)浓度;结果:川芎嗪能降低大鼠神经元NMDA受体的表达,降低脑组织内NO含量及钙浓度。结论:川芎嗪能抵抗局灶性脑缺血后NMDA受体介导的兴奋性毒性和NO对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毒性"是中药的自然属性之一,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远古至秦汉之际,中药的毒性理论,经历了萌芽、发展、深化、充实、提高的嬗变过程,至汉代形成了首次理论总结,具有划时代意义,为后世中药毒性理论的深化发展直至成熟完备奠定了基础。文章通过梳理秦汉之前的史料文献并加以分析,考镜源流,总结用药用毒经验,以期对全面深入地认识现代中药毒性理论及合理运用有毒中药提供借鉴,同时也有助于丰富中药药性理论内涵,更好地指导中医药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8.
哮喘病病因病机和发病机理的新构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成博 《新中医》2005,37(11):3-5
目前将哮喘病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不能全面概括和反映哮喘病全部演变过程。认为哮喘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均与气机失宜、痰蕴内伏有关,将哮喘病分为发作前期、发作期、缓解恢复期,建立对本病的预防、治疗一体化体系。创建性地提出哮喘病整体病因病机,并对发病机理做了重新构架。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对古代中医文献中有关骨痹的资料进行收集、梳理、发掘和研究,揭示骨痹的病因病机、发病机制及预后,总结其辨治经验,为中医预防和治疗骨痹提供文献依据。提出骨痹病位在骨,与肾肝脾肺关系密切,关键在肾,治疗以填补肾精为主,兼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相似文献   
10.
半夏中毒及预防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毒理与临床表现、原因、预防及救治四个方面,总结分析了半夏中毒的相关研究。提出半夏中毒的原因主要与服用不当、炮制不规范、配伍不合理、个体差异等有关,指出半夏中毒的预防及救治方法。参考文献29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