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报道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1例,成功率为96.8%。快径消融4例,慢径者27例,有1例在射频消融过程中发生心室颤动。快、慢径消融中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各1例。随访2~24月,复发1例。笔者认为AVNRT射频消融术应在慢径进行,因其Ⅲ度AVB合并症少。另外,AVNRT消融不应在心动过速发作时进行,恐掩盖早期出现的交界性心律及导管移位。  相似文献   

2.
射频消融术中房室结快慢径前传不应期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 2 7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病人射频消融术 (RFCA)中房室结前传有效不应期 (ERP)变化的意义 ,应用心房程序刺激法测定放电前后房室结快慢径前传ERP并据此指导治疗。结果 :2 7例AVNRT病人房室结ERP对射频电流呈 4种反应 :①快径前传ERP缩短 10例。其中 6例表现为引起跳跃的S2 间期缩短 ,无心房回波 ,异丙肾上腺素可诱发AVNRT ,继续寻找并消融慢径 ,跳跃现象消失。 4例前传ERP由 36 0± 15ms缩至 170± 8ms,跳跃消失 ,异丙肾上腺素不能诱发AVNRT ,不再消融。②快径前传ERP延长 6例 ,由 36 0± 10ms增至 430± 12ms。延长S2 与S1耦联间期行心房程序刺激 ,跳跃再现 ,继续寻找并消融慢径至跳跃消失。③慢径前传ERP缩短 5例。术中AVNRT频率由 170± 14次 /分增至 2 30± 11次 /分。继续消融慢径 ,跳跃消失。④慢径前传ERP延长 6例 ,表现为AVNRT的频率减慢 ,继续消融慢径获成功。上述病人经 3.3± 0 .8( 2 .0~ 4.5 )年的随访 ,未见房室阻滞 (AVB)发生 ,亦无AVNRT复发。结论 :对于少数AVNRT病人 ,借助术中房室结前传ERP的变化指导消融 ,可望提高治疗效率、减少复发机率、避免AVB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治疗常规消融方法困难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8例心内电生理证实为慢快型AVNRT病人,均经常规中位或下位法改良慢径消融放电10次以上,但心动过速仍能诱发者;或为消融术后复发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20例,年龄9~76(466±185)岁。先于冠状静脉窦口上方进行线性消融(L1线),消融起点的心内电图为小A大V波,终点为大A大V波。如果仍能诱发心动过速,则按同样方法在Koch三角的中位水平进行线性消融(L2线)。结果所有病人线性消融均获成功,30例病人在L1线消融后心动过速不再诱发,另8例病人经L2线性消融后获成功。线性消融的平均点数(47±11)次。5例病人在整个消融放电过程中无交界性心律出现,6例病人的交界性心律在大A波时出现。线性消融前,共有36例患者具有房室传导的跳跃现象;线性消融成功后,16例病人仍有房室传导的跳跃现象,其中10例伴有单个心房回波,其余22例(58%)病人无跳跃和回波。手术过程中无1例病人发生房室阻滞。平均随访(104±42)个月,所有病人均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对常规消融方法困难的AVNRT,Koch三角底部和/或中位水平的线性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消融过程中出现交界性心律并非消融成功之必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改良慢径致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与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采用下位法消融改良慢径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VNRT消融成功率100%(52/52),完全房室传导阻滞(三度AVB)包括一过性与永久性发生率为9.62%(5/52)。其中永久性三度AVB5.77%(3/52),一过性三度AVB 3.85%(2/52)。结论:消融改良慢径治疗AVNRT,成功率高,痛苦小,主要并发症是三度AVB,寻找有效靶点,缩短消融时间以及识别三度AVB前特征心电改变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程控刺激不能诱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射频消融慢径的临床疗效。方法  6 1例有心动过速病史且心电图疑诊为AVNRT的病人 ,电生理检查有房室结双径(DAVNP)但不能诱发AVNRT ,随机分为两组。A组 30例不消融而进行临床随访 ,当心动过速复发且经心电图证实为窄QRS心动过速者接受射频消融阻断慢径。B组 31例接受射频消融以阻断慢径 ,术后临床随访。结果 A、B两组分别有 2 4例和 2 7例病人完成随访。A组 2 4例随访中分别在 1年内发作心动过速 ,再次接受消融阻断慢径后随访 (12 .1± 12 .2 )个月 ,仅 1例复发心动过速 (4.2 % ) ,与消融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0 1)。B组 2 7例平均随访 (2 4 .2± 17.6 )个月 ,1例复发心动过速 (3.7% ) ,与A组病人消融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0 1) ,而与其消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有阵发性心动过速病史且心电图疑诊为AVNRT的病人 ,电生理检查有DAVNP而不能诱发心动过速者 ,射频消融阻断慢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经导管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24例病人经射频消融(RFCA)慢径改良房室结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研究结果。RFCA后24例病人均不再诱发AVNRT(100%),其中23例慢径传导消失(95.8%),1例慢径传导明显减慢(4.2%)。认为RFCA改良慢径对房室和室房传导没有明显影响,其消融成功的可能预测指标为:X线影象消融电极位于房室结后下部、消融电极图A/V<0.4,放电出现交界性早搏或并行性交界性心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常规消融方法困难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Koch三角下位与中位线性消融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常规消融方法困难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Koch三角下位线性消融(三尖瓣环至冠状窦口中部)和中位线性消融(三尖瓣环至希氏束与冠状窦口连线的中下1/3交界水平)的手术成功率、慢径消除率、放电时间和操作时间。结果: 下位和中位线性消融均具有较高的成功率(94.4%、100%)。在放电时间上,下位法消融组显著高于中位法线性消融[(578±177)ms vs ( 481±185)ms,P<0.01],而整个手术操作时间,下位法组要明显低于中位法[(153±51)ms vs (199±56)ms,P<0.01)]。在消融过程中,中位法出现1例一过性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两组无任何程度的持续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 对常规方法消融后复发的AVNRT,Koch三角下位线性消融与中位线性消融方法均较为安全,但下位法可能操作更简洁。  相似文献   

8.
房室阻滞(AVB)特别是三度AVB为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严重并发症,易出现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慢径改良术中及术后,如何避免出现AVB是消融成功的关键之一。然而在慢径改良过程中,术中出现一过性AVB特别是三度AVB并不罕见,  相似文献   

9.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不同终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AVNRT)的不同终点对远期复发的影响。方法 对 1 0 4例 AVNRT患者进行慢径消融 ,比较慢径传导消失组和慢径传导残留组 AVNRT复发率。结果 射频消融术后慢径传导消失 5 8例 ,慢径传导残留 4 6例 ,术后 1 8± 9个月随访期内 ,慢径传导消失组复发 2例 ( 3 .4 % ) ,慢径传导残留组复发 2例 ( 4.3 % ) ,两组无显著差别 ( P>0 .0 5 )。结论 射频消融术后慢径传导残留并不增加 AVNRT复发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改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慢径消融的方法学 ,以探讨判断慢径阻断的新指标。 6 0例AVNRT病人接受慢径射频消融术 ,根据X线影像部位和局部电图特点确定消融靶点 ,心房快速刺激 (S1S1)显示慢径前传放电消融 ,以 10s内慢径前传阻滞作为有效消融指标并以此连续放电达 30s。消融后房室结双径传导消失 ,不再诱发AVNRT为手术终点。 6 0例病人均达到消融终点。共消融 36 1个靶点 ,其中放电不足 10s者 2 80个、放电 30s者 81个 ,后者中 6 0个为有效消融靶点。有效阻断慢径者表现为放电 6 .9± 1.8(2 .8~ 10 )s慢径前传阻滞 ,S1刺激经快径前传。所有病人术后 3~ 7天食管电生理复查不再诱发AVNRT。随访 3~ 19个月无AVNRT复发。结论 :显示慢径前传消融可客观判断放电消融的有效性 ,避免盲目延长放电时间所造成的无效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选择性改良房室结慢径放电过程中预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新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l2月期间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患者资料,统计放电过程中出现一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分析放电过程中出现一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前的心电现象。结果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412例,慢快型347例,84.2%;快慢型45例,10.9%;慢慢型20例,4.9%。均采用选择性改良房室结慢径治疗,成功率100%。复发2例,复发率0.5%,均在第二次消融成功。永久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罹患率为0。一过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为7例,罹患率1.7%。出现早发交界心律31例,罹患率为7.5%。总共放电1406次,出现早发交界心律的放电67次,发生率4.8%。在出现早发交界心律的放电过程中,即刻停止放电组一过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是2.3%;延迟停止放电组一过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是25.0%;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早发交界心律也是预示三度AVB的指标之一,出现早发交界心律即刻停止放电是避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射频电消融 (RFCA)术后复发原因。方法 :对 2 0 2例A VNRT患者 RFCA术后进行随访 ,回顾性分析其电生理资料。结果 :2 0 2例中 12例复发 ,复发率 5 .9%。复发组7例 (5 8.3% )、非复发组 18例 (9.5 % )靶点数 <3,复发组 9例 (75 .0 % )、非复发组 17例 (8.9% )慢径残存 ,两组比较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复发组 2例有明显的慢电位未加消融。结论 :消融靶点数 <3及慢径残存、慢电位靶点处未加消融是 RFCA治疗 AVNRT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探讨能量测试法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慢径标测与消融中的作用。将 90例AVNRT患者分成三组 (每组 30例 ) ,分别采用能量测试法、下位法和后位法进行慢径标测与射频消融。能量测试法是在Koch三角区逐步以小剂量多次试验放电标测 ,以出现加速性交界性心律为慢径传导部位 ;从 2 0W开始消融并增至 30W ,持续 12 0s ,以出现加速性交界性心律且逐渐转变为窦性心律为消融有效。能量测试法所需手术标测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消融能量明显少于后位法 (12 1± 43vs 183± 6 7min ,5 8± 2 1vs 93± 34min ,70 0 0± 470vs 12 0 0 0± 75 0J,P≤ 0 .0 5 ) ,而发生短暂性房室阻滞和交界性心动过速则均较下位法明显减少。慢径消融有效时几乎 10 0 %出现加速性交界性心律 ;慢径传导呈多部位分布。结论 :能量测试法运用于AVNRT慢径标测及消融中 ,能较敏感地揭示慢径传导部位和消融有效的靶点 ,为AVNRT慢径标测消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将射频消融治疗的9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病人按心房起搏法和常规法进行分组(分别为39及55例),回顾性比较两组病人的消融治疗结果,以评价这两种方法在射频消融治疗AVNRT中的安全性、成功率和复发率。随访10.8±4.5个月,总成功率为96.8%、复发率为2.1%。与常规组相比,起搏组有效放电时间明显延长(145±38svs82±26s,P<0.01)、慢径阻断成功率高(61.5%vs40.0%,P<0.01)、一过性房室阻滞发生率低(2.6%vs12.7%,P<0.05),但各种类型的永久性房室阻滞发生率和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AVN-RT消融术中采用心房起搏法较常规法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慢径路消融中房室传导阻滞的预防措施。方法 72例AVNRT患者从小功率(5W)开始放电,逐步增加放电功率,根据放电时的反应,及时改换安全的放电部位;放电过程中不苛求房室交接区心律从有到无的规律;慢径路改良,不苟求慢径路消失,以不诱发心动过速为宗旨。结果 72例慢径路消融均成功,无一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并发症,无一例远期复发。结论 从小功率开始放电,慢径路改良等措施,可有效预防房室传导阻滞,且对远期复发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房室结双径路导管射频消融时出现连续AV非1∶1比例与房室传导阻滞(AVB)发生的相关性及放电导致AVB的特点,为消融时预防AVB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回顾113例房室结双径路的导管消融电生理资料,分析放电时AV的比例、波幅比值及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与出现AVB的相关性。结果放电时出现连续AV非1∶1比例时,短暂AVB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AV非1∶1比例者(36.84%vs 0.52%,P<0.05)。靶点腔内心电图呈小A大V,A波较宽、碎裂,不带有H波,在此基础上放电是否出现AVB与AV波幅比值无关(P>0.05)。女性AVB的发生率高于男性(34.78%vs 6.82%,P<0.05)。随访中未见AVB发生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发。结论放电时出现连续AV非1∶1比例可能发生AVB,须立即停止放电;女性患者更易出现AVB。  相似文献   

17.
探讨快 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射频消融治疗的方法学。 7例快 慢型AVNRT患者 ,在心动过速发作时 ,寻找慢径最早心房出口作为靶点行射频消融治疗。6例消融成功。与冠状静脉窦口 (CSp)相比 ,成功靶点A波提前程度平均为 9.8± 1.3ms。手术时间 87± 2 4min ,X线曝光时间 2 7± 12min ,无并发症 ,随访无 1例复发。结论 :激动标测寻找最早心房出口点作为消融靶点 ,是射频消融治疗快 慢型AVNRT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