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2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107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690篇
内科学   251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45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131篇
综合类   877篇
预防医学   297篇
眼科学   51篇
药学   413篇
  6篇
中国医学   324篇
肿瘤学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2019年2月-2019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实习的大学四年级及大学五年级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就业意向及就业情况的分析,研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对医学生就业的影响。方法运用自制的问卷进行匿名填写的方式对大学四年级、大学五年级的临床医学本科生及5+3模式的规范化培训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医学生选择继续升学,选择就业的学生多愿意留在大城市就业,选择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生只占极少数。结论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的宣传,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学生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到基层工作,引导学生理性考研,是目前社会及医学院校就业指导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陈慧  陈芳   《护理与康复》2021,20(12):96-97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 ,TIVAP)又称完全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或全埋藏式药物输注装置,简称静脉输液港或输液港,可长期体内留置,全程埋藏在皮下,是国际上首选的静脉输液装置之一,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中[1].TIVAP一般由外科医生或麻醉医生植入,护士维护,但由于患者因素、药物因素及操作因素等易影响输液港使用效果[2 ].为提高护士在TIVAP维护中插针成功率,绍兴第二医院静脉维护门诊自行研制带耳柄环形固定扣,并应用于TIVAP患者插针定位中,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丝穗金粟兰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芳有  邹雍  陈杰  黄伟明  卞玉婷  罗永明 《中草药》2020,51(6):1485-1490
目的对丝穗金粟兰Chloranthus fortunei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和波谱学鉴定方法对丝穗金粟兰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借助MTT法对其中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筛选。结果从丝穗金粟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迷迭香酸(1)、2′-羟基-4,3′,4′,6′-四甲氧基查耳酮(2)、卡瓦胡椒素A(3)、cycloshizukaol A(4)、白术内酯III(5)、4β-hydroxy-8,12-epoxyeudesma-7,11-diene-1,6-dione(6)、(8α)-6,8-dihydroxycadina-7(11),10(15)-dien-12-oic acidγ-lactone(7)、curcolonol(8)、11-hydroxyldrim-8,12-en-14-oic acid(9)、木栓酮(10)、异香草酸(11)、6β-hydroxystigmast-4-en-3-one(12)、3,4-二羟基苯甲酸(13)、莽草酸(14)、东莨菪苷(15)以及N-acetyltyramine 1-O-β-D-glucoside(16)。化合物4和5表现出微弱的细胞毒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在46~85μmol/L。结论化合物2、10、11、13~15为首次从金粟兰属植物中获得,化合物1~3、6~16为首次从丝穗金粟兰中分离得到。丝穗金粟兰中部分倍半萜显示出弱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4.
陈芳 《家庭育儿》2020,(2):0030-0030
学前教育是幼儿学智启蒙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更是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关注。文章对当前学前教育工作现状展开思考,肯定幼儿园工作的积极效益的同时,针对其中的一些不足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以期为优化学前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0岁,因“头痛20余天、右眼视力下降5 d及睁眼困难3 d”于2019年3月20日就诊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门诊。患者多年前诊断为鼻窦炎,长期头痛伴鼻塞未行治疗。此次就诊前20 d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颞部头痛,疼痛持续无缓解,1周前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行鼻咽部肿物活检,病理结果示:镜下见小片鳞状上皮及少量炎性渗出物和凝血块。5 d前突然出现右眼视力下降,3 d前右眼出现睁眼困难,未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胎儿唇腭裂的影像学特征与遗传基础。方法142例病例均接受产前超声系统检查,经过两级医生检查及会诊做出最终诊断。同时收集活产胎儿的胎儿脐带或引产胎儿的大腿肌肉组织,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ing,WGS),以发现染色体数目异常和拷贝数异常(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结果142例孕妇年龄分布为21~41岁,孕周为12~35周。142例胎儿中,男性94例,女性48例,男女比例为1∶0.51。根据唇腭裂的类型,单纯唇裂有84/142例(59.15%),唇裂合并其他系统畸形情况有31/142例(21.83%)。单纯唇腭裂有14/142例(9.86%),唇腭裂合并其他系统畸形情况有13/142例(9.15%)。9.2%(13/142)的胎儿有染色体数目异常,8.4%(12/142)的胎儿检出了致病性CNV。结论对CNVs的检测可以增加胎儿腭裂的遗传检测诊断率,在临床中应重视检测致病性CNVs。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暂时性环扎在中央型前置胎盘术中出血处理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绵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止血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产妇在剥离胎盘前及子宫局部处理或全切除前,迅速使用一次性硅胶尿管环扎子宫下段阻断子宫体血液供应,在子宫体血运阻断后进行常规止血操作,术后放开环扎尿管恢复子宫血供(排除子宫已切除患者),比较两组产妇治疗效果及临床结局。结果两组产妇干预前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量、术中总出血量、总输血量、子宫切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患者子宫坏死、切口感染、宫腔积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下段暂时性环扎术治疗前置胎盘分娩术中出血患者,止血效果较好,能迅速降低术中出血量,有效减少患者药物应用及输血量,止血成功率较高,同时子宫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应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晚期血吸虫病(晚血)合并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和误治,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晚血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15例患者病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表现为腹胀、乏力、纳差,14例有不同程度的水肿,9例有胸闷,4例有咳嗽咳痰,2例有低热盗汗。有3例入院后2 d内确诊,9例入院后1周内确诊,3例超过1周后确诊。15例患者均在常规护肝、利尿、对症、支持基础上予以抗痨治疗,有1例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死亡,1例合并消化道大出血死亡,其余13例均临床好转出院。结论晚血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结核中毒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对胸腹水消退不理想、症状不易改善的晚血患者应积极完善规范的辅助诊断,及早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316例行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患者,其中男性241例,女性75例;年龄15~71岁,平均年龄40.5岁。分析其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处理措施。对低血压患者,通过补液、减慢血流速度、必要时暂停治疗;对过敏患者,通过静脉输入10%葡萄糖酸钙溶液、必要时肌内注射异丙嗪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等预防;对易发生股静脉堵管的患者,治疗前充分肝素化、治疗过程中视情况静脉泵入肝素钠稀释液;对低血钾患者,密切监测血钾情况,视情况补充10%氯化钾溶液。结果 316例患者共进行人工肝治疗1 260例次,平均4例次/人。共发生不良反应182例次,发生率为14.4%,其中低血压出现例次最多,达100例次(54.9%),过敏反应43例次(23.6%);低血钾30例次(16.5%);腹胀、呕吐5例次(2.7%);体外循环管路堵塞4例次(2.2%)。通过对不良反应的积极处理,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治疗。结论在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不良反应的护理,对保证人工肝治疗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