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14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m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 guided by complex fractionated atrial electrograms (CFAEs). Methods Twenty-two patients with drug refractory and symptomatic AF(16 paroxysmal, 6 persisten) were enrolled. Using Carto, the left atrial or biatrial replica was created during spontaneous or induced AF, and areas associated with CFAEs were identi-fi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t the site with CFAEs was performed and the end points were to eliminate CFAEs or convert to sinus rhythm. Results Thirteen patients(59%)were converted to sinus rhythm, (7 cases conver-ted directly to sinus rhythm, and 6 via the intermediate atrial tachycardia(AT) or atrial flutter (AFL). The re-maining nine patients required cardioversion with D. C. shock or drug. Repeat ablation was performed in 6 pa-tients (5 AT/AFL, 1 paroxysmal AF). During(10.9 ±4.8) months follow-up, 16 patients (73%) were free of arrhythmia and symptoms. CFAEs were most commonly found along the left interatrial septum, pulmonary veins, left atrial roof. CFAEs ablation prolonged AFCL[(157 ± 18) ms vs (211 ± 32) ms, P < 0.05]. Only one patient had pericardial tamponade that required pericardiocentesis. Conclusion Radiofrequeney 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 guided by CFAEs is safe and effective.  相似文献   
2.
短QT综合征     
短QT综合征(short QT syndrome,SQTS)是一种以体表心电图QT间期明显缩短为特点,伴或不伴各种房性、室性心律失常,有高猝死风险的心脏离子通道病,自2000年Gussak等提出短QT综合征的概念以来,对该病的认识不断深入。现就近年短QT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文献回顾来评价射频消融术对房颤患者左心房大小、容积及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ScienceDirct、Highwire、Cochrane 图书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资料库(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评价射频消融术对左心房大小、容积或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按照标准筛查文献,提取资料,采用Review Manager 4.2.9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6项研究,均为英文,共1821例患者。结果表明,射频消融术后左心房直径及容积较术前降低,但是左心房射血分数/左心房主动排空指数较术前未见明显降低。在亚组分析时我们发现左心房直径及容积的降低在房颤未复发组较复发组明显,而左心房射血分数/左心房主动排空指数在未复发组及复发组均未见明显降低。结论:成功的射频消融术可以降低房颤患者左心房的直径和容积,且不影响左心房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和房性早搏患者的P波离散度(Pd)?左房内径(LAD)和心钠素(ANP)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共入选阵发性房颤患者40例(A组),频发房性早搏患者50例(B组),正常对照组50例(C组),分别查窦性心律时的12导联心电图,测量最大P波时限(Pmax)及最小P波时限(Pmin)并计算P波离散度(Pd=Pmax-Pmin),超声心动图测量LAD;并取空腹静脉血用放免法测ANP水平?结果:阵发性房颤及频发房性早搏组的LAD?Pmax?Pd?ANP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延长(P < 0.01);阵发性房颤组与频发房性早搏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 < 0.05);LAD与Pmax?Pd?ANP均呈正相关(r=0.366,r=0.299,r=0.388,P < 0.01),ANP与Pmax?Pd也呈正相关(r=0.330,r=0.215,P < 0.01);而 Pmax与Pd相关性最好(r=0.706,P < 0.01)?结论: LAD?Pmax?Pd?ANP均与房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的昼夜发作规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的昼夜发作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例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患者在基础状态进行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分别记录24h中每小时内心律失常发作频数及平均心率,了解室速,室早发作的昼夜规律,结果:基础状态下,室速,连发室早,平均心率在24h内呈不均一分布(P<0.001),其发作规律呈白天多,夜间少,单个室呈不均一分布,但整个差异无显著性,平均心率与室速,连发室早互正相关,单个室早与平均心率无相关性,结论:左室流出道室速患者24h内室速,连发病早呈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提示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的发生与交感迷走神经平衡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7.
心房扑动(房扑)是房性心动过速的一个类型,近年的电生理研究和射频消融资料已经明确,房扑是起源自心房的大折返性房性心运过速的一种。由于电生理研究和射频消融资料的积累,对房扑的发生机制。分类,药物治疗以及非药物治疗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步,尤其导管射频消融近年发展迅速,已可作为有效治疗,也许是根治房扑的手段,为使广大临床医师了解和更好地治疗这个临床并不罕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中华心电生理和起搏学会房性快速心律失常专家组,对房扑的定义,电生理机制、分类、流行病学,预后,药物治疗和大量药物治疗尤其射频消融的细菌节等方面,就目前的认识作了重点回顾,对适当的治疗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后电风暴的发生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单中心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后电风暴(ES)的发生率、发作特征和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本中心123例植入ICD的患者进行随访。Es定义为24h内出现3次或3次以上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VA)导致ICD治疗,或ICD监测到持续30s以上的VA但未发放治疗。结果在(26.9±21.3)个月的随访期间,共有41(33.3%)例患者(ES组)发作139次ES(3.4±3.9)次/例,其中29(70.7%)例患者的首次发作在植入后1年内出现,Es发作呈现出6:00—10:00和14:00~17:00两个高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植入ICD作为心脏性猝死二级预防是E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4.797,P=0.044)。本组共15(12.2%)例患者死亡,Es组死亡率较无Es组(24.4%对6.1%,P=0.003)显著增高,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Es组累计生存概率明显低于无Es组(Log—rank检验P〈0.001)。结论Es发作表现为上午和下午两个高峰,可导致死亡率增高,其首次发作多在ICD植入后1年内。植入ICD作为心脏性猝死二级预防是E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沉默型动脉导管未闭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沉默型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ductusarteriosus ,PDA)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对临床结合超声心动图诊断的 7例沉默型PDA病人进行心导管检查 ,术后 3个月、6个月及每年随访一次。结果  7例病人肺动脉平均压平均为 (16 0± 2 4 )mmHg ,肺循环和体循环血流量比 (Qp/Qs)为 1 0 8± 0 0 2 ,左向右分流量平均为 (0 32± 0 0 8)L/min ,左向右分流量占肺循环血流量比例平均为 0 0 98± 0 0 2 4。PDA最窄处平均直径为 (0 9± 0 2 )mm。 7例病人均未行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平均随访 9 5个月 (临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 ,未发现房室腔增大、肺动脉压增高 ,无感染性动脉内膜炎和心内膜炎发生。结论 沉默型PDA的左向右分流量很少 ,对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沉默型PDA病人是否需要治疗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磁导航遥控导管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 RVOT-VT/PVC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体表心电图检查,诊断为RVOT-VT/PVCs的患者共16例[女12例,男4例,平均年龄(44±15)岁],结合应用非接触标测系统和起搏标测确定靶点,磁导航遥控磁导管实施消融术,消融失败者改为手控导管消融。结果10例(63%)患者使用磁导航消融成功,6例需手控导管消融,1例术后出现动静脉瘘。平均放电(3.9±1.6)次,放电时间(240±33) s,总手术时间为(190±42) min,总X线曝光时间为(4.8±2.6) min,术者X线曝光时间平均为(3.2±2.0) min,磁导航系统遥控导管X线曝光时间为(1.6±1.0) min。结论应用磁导航系统结合非接触标测系统可安全、有效地实施遥控导管消融治疗RVOT-VT/PVCs,并可减少术者和患者的X线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