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疏肝法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求疏肝法治疗高血压病的方药应用规律。[方法] 通过对疏肝法治疗高血压病相关文献的整理、归纳,建立疏肝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文献信息数据库,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分析得出疏肝法的常用方药。[结论] 疏肝法治疗高血压病用药以调理气血为主。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四逆散是疏肝法治疗高血压病的核心方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古代中药复方治疗肺痨的用药规律。方法 选取中华医典5.0系统中治疗肺痨的处方,利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肺痨处方数据库,并使用统计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3 及数据挖掘软件IBM SPSS Modeler 15.0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749首肺痨治疗处方,中药种类合计475味,排列在前10味的高频药物分别为:甘草、人参、茯苓、当归、芍药、麦冬、生姜、白术、柴胡、生地黄。中药类别中占据前5类的是: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健脾)利湿药。高频药物间生成4个聚类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中提取12个公因子,经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最低条件支持度≥8%,最小规则置信度≥ 72%,提升度>1,得出关联规则8条,3味药配伍关联规则29条,4味药配伍关联规则11条。结论 通过对中华医典的挖掘,客观呈现古代医家治疗肺痨的组方用药经验,为现代临床用药指导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熊可  黄明  吕玲  李霄  李霖  张晗 《天津中医药》2021,38(7):817-820
[目的] 探索张伯礼教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辨治及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张伯礼教授门诊初诊诊断为稳定性冠心病病例,建立数据库,采用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分析张伯礼教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辨治及用药规律。[结果] 共收集病例70例,证型以气阴两虚血瘀及气虚痰瘀为主;70个处方总用药频次1 143次,共使用中药115种,其中以活血药、补虚药和化痰药运用频次最多;根据不同证型组方用药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结论] 张伯礼教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时常谨守病机要素,活用君药;治标用药相对固定,通用队药。但机械且单纯的数据挖掘不能全面体现用药规律,需对方法及结果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提炼,使结果能真正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索脂肪肝肝郁脾虚证用药规律。方法: 利用VIP、CBM和CNKI等数据库检索创建以来至2012年9月关于中治疗脂肪肝肝郁脾虚证的文献,同时手工检索2002~2012年出版的有关脂肪肝肝郁脾虚证论述的书目。将符合要求的文献和书目建立数据库,由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对主要药物、药对(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 在治疗脂肪肝肝郁脾虚证的104首中药复方中, 涉及163种药物, 使用频次为1 227次;其中使用频次在4次以上的共46种、共855频次;作为主要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分为6类:疏肝类、健脾类、化痰类、行气类、化瘀类、消食类;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药对规则14条,药组规则62条,主要为疏肝理气药与健脾祛湿药的配伍组合。结论: 数据挖掘能够更好的探索治疗脂肪肝肝郁脾虚证用药规律,更好的指导临床和中药开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分析治疗视神经炎的中药复方用药思路及配伍规律。方法 以“中医”“中药”“视神经炎”为主题词,检索汇总中药内服治疗视神经炎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收集其中的中药复方组成数据,应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3.0版本对中药数据进行频次统计、药物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并总结出核心处方。结果 共检索并筛选出目标文献96篇,包含218个治疗视神经炎的中药复方;涉及中药197味,共计频次2540次。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依次为当归、茯苓、甘草、柴胡等,药物功效以养血、益气为主,中药四气分布主要在寒、温、平性,五味以苦、甘居多;归经以肝经、心经、肺经为主。结论 治疗视神经炎的复方药物以疏肝健脾、益气活血为主要功效,用药及配伍以补虚类、清热类药为主,佐以利水渗湿、活血化瘀药。  相似文献   

6.
潘建辉  孙星怡  刘畅  董雨蓉  王朔  赵佳 《天津中医药》2022,39(12):1611-1618
[目的] 分析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阐明核心中药防治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专利网治疗糖尿病中药处方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功效分类作统计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核心中药的成分靶点,构建PPI网络、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功能分析,通过分子对接对药物-靶点作虚拟验证。[结果] 数据挖掘结果显示黄芪、地黄、山药、葛根、麦冬等使用频率较高,平性、寒性药物占比为46.52%,甘味、苦味占比为64.09%,关联规则显示黄芪-地黄,黄芪-山药,黄芪-葛根等置信度较高。新的高频药组为黄芪-葛根-丹参,药物与糖尿病共同靶点为57个,GO功能及KEGG富集通路显示,炎症反应可能发挥重要作用,TNF信号通路等可能为重要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AKT1、IL-6、TNF可能为该药组防治糖尿病的关键靶点。[结论] 治疗糖尿病以清热生津,益气养阴功效药物为主,新的药组黄芪-葛根-丹参可能通过AKT1、IL-6、TNF等关键靶点参与TNF信号通路发挥防治糖尿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分析中药专利治疗便秘的组方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筛选中药专利治疗便秘的所有信息,应用Excel统计中药使用频数、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和功效分类频数,SPSS modeler 18.0对所有方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SPSS statistics 22.0对使用频率排名前25的中药进行系统聚类统计。[结果] 共纳入1 373个中药处方,12 123味中药,使用频数>100次的有30味,如当归、肉苁蓉、火麻仁等;药性以温、平、寒为多,药味以甘、苦、辛为多,归经以脾胃、肝经为主,分类以补虚润肠通便为首。关联规则统计8条药对,聚类分5类。[结论] 治疗便秘的核心药物为当归、火麻仁、大黄等,常用配伍大黄-枳实-厚朴、生地黄-玄参-麦冬等,治则以润肠通便为本,兼以清热解毒,疏肝理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建库以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e)以及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中药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相关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IBM SPSS Statistics 25.0、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处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处方82首,涉及中药127味,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中药依次是黄连、白及、黄柏、地榆、当归;以味苦性寒、归肝经者居多;并挖掘出药物关联规则14条;通过聚类分析得到4类核心处方。结论 中药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以清热燥湿、凉血解毒、补益止血为基本治法,主要选用清热药、补益药、止血药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疏肝健脾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模型大鼠结肠黏膜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体质量(200±20)g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D-IBS模型组、疏肝健脾方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经过造模及疏肝健脾方治疗后,采用短路电流技术体外测定各组大鼠结肠黏膜的短路电流变化,并观察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疏肝健脾方对大鼠结肠黏膜短路电流的影响。[结果] D-IBS模型组较正常组大鼠基础短路电流值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可引起大鼠结肠黏膜短路电流下降,且D-IBS模型组较正常组下降幅度明显增加(P<0.05);经疏肝健脾方治疗后,治疗组较模型组对DA 引起的最大短路电流变化明显减小(P<0.05)。[结论] DA可引起D-IBS模型大鼠结肠黏膜吸收活动增强,疏肝健脾方能通过改善D-IBS大鼠对DA的反应性而发挥其改善肠道吸收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PubMed等数据库中关于中医药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相关文献,采用Excel 2020进行药物使用频次分析;使用SPSS Modeler 18及Origin 2021软件对药物进行关联及聚类分析,分析该病的中医用药规律并总结出核心药对。结果 共纳入64篇有效文献,累计方剂50首,药物126味,使用频率≥1%的高频药物有26味,茯苓、半夏、陈皮及甘草是使用频次最高的四味药物;性味以温性、辛味为主,多归属肺经。关联分析得到的核心药对为半夏-茯苓。结论 中医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基础治法为化痰祛湿,常配清热化痰、活血化瘀及益气健脾之法;基础方剂为二陈汤;核心药对为“半夏-茯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挖掘古代医家治疗郁证验案中的用药规律,以期为郁证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收集、整理《医案类聚》中的古代郁证医案,提取医案中的中药处方数据,对获取的处方中药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 5集成的数据挖掘功能对中药数据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得到古代医家治疗郁证的常用药物及其属性、分类,常用药对,核心方药组成。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医案数据364案,461诊次,中药处方数据439条,涉及古籍67本。共涉及中药607味,总用药频次4 127次。高频药物有茯苓(186次),陈皮(115次),甘草(113次),人参(101次),当归(98次)和白术(94次)等,常用中药性味以温、平、苦、辛为主,多归于脾、肺、心、肝四经。常用药对有白术-茯苓、茯苓-甘草、茯苓-当归、白术-甘草、人参-茯苓等,核心方药组成以丹栀逍遥散为基础加减。结论:古代医家治疗郁证用药以健脾补益气血、疏肝理气、养心安神为原则,气血兼顾、肝脾心同调。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临床辨证治疗慢性咳嗽的处方用药规律与临证心得。方法:对韩明向教授临床诊治的650例慢性咳嗽病案的方药信息进行数据化处理,利用SPSS Statistics 22. 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结果:韩明向教授临床治疗慢性咳嗽的高频药物为百部、陈皮、紫菀、款冬花、炙甘草、白前、茯苓、五味子等,共计40味,出现频次占比80. 52%,按功效大致可归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解表药、健脾利水药等10类。聚类分析得出干姜-细辛-五味子-鹿角霜-白芥子-射干-肉桂-炙甘草-地龙,麻黄-苦杏仁-百部-紫菀-款冬花-白前-前胡等5个聚类方。因子分析得到百部-紫菀-款冬花-白前,细辛-五味子-干姜-浙贝母等13个公因子。结论:结合临床经验得出韩明向教授临床治疗慢性咳嗽重视风邪、阳虚寒痰伏肺,痰瘀气滞的病机,治疗多从肺、脾二脏出发,以温润立法,或佐以温肺化饮、疏表散寒、健脾化痰、益肺固表、息风解痉之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癫痫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癫痫方剂,建立癫痫方剂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关于治疗癫痫的文献中,共涉及532首方剂和488味中药,治疗癫痫的核心药物有朱砂、甘草、人参、牛黄等,用药种类以补虚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化痰药为主。对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形成了6个聚类组合。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22条药对及药组关联规则。结论:癫痫方剂的用药规律以祛风止痉、疏肝行气、开窍醒神、活血化瘀、养心安神为主,中医治疗癫痫应针对肝风、郁火、积痰、血瘀、气乱等因素进行辨证论治,同时还应考虑正气亏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探讨中医经方治疗抑郁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发表的中医经方及其化裁治疗抑郁症的文献资料,时间设定为198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将所得数据规范完成后,输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以及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抑郁症经方中常用的药物、核心组合及发现新方。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运用中医经方治疗抑郁症的发表文献共461篇,其中包含119首方剂,涉及中药155味,对其进行分析,发现方剂中出现有35味中药高频应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为炙甘草、大枣、柴胡、半夏、白芍。通过关联规则挖掘出核心组合25个,通过聚类分析得到新方3个。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治疗抑郁症的中医经方进行分析,发现运用中医经方治疗抑郁症用药频次较高的中药,大多为辛甘温之品,归经于心、脾胃、肝、肾经的药物频率明显较高,其中尤以入心经为最多,这些高频中药大多有益气健脾、宁心安神、行气解郁的功效。经方治疗抑郁症注重通阳气、养心气、疏肝气、健脾气,为临床辨治抑郁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广安门医院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处方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处方药性特点和配伍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广安门医院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活动期RA住院患者的中医处方,在构建数据库的基础上,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采用关联规则计算相关度.结果:收集的99例患者共314首处方中,出现频率>50%的有13味药,分别为薏苡仁、赤芍、苍术、当归、羌活、茯苓、川牛膝、金银花、黄柏、黄芪、青风藤、土茯苓、白术;四气以性寒居多,性温其次;五味以苦、甘、辛较多;归经以肝经最多,归胃、脾经其次;有毒性中药共占5.81%;相关度较高的为苍术、川牛膝、黄柏、薏苡仁,当归、川芎、赤芍,金银花、薏苡仁,茯苓、白术,丹皮、赤芍等药对.结论:广安门医院治疗活动期RA从湿、热、瘀论治,采用清热除湿活血法,注重肝的疏泄调养,同时不忘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16.
柴胡和白芍是我国传统医学在治疗内科疾病时常用的两位中药,二药前者功为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后者长于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两药配伍使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张仲景所作《伤寒论》中"四逆散"一方,方以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为君药,又以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二药配伍以其调肝作用之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应用历史。经前烦躁障碍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是经前期综合征(PMS)的严重类型,肝气郁证是其主要证型之一,该证以情绪低落,抑郁悲伤为主要特点,患者多在黄体月经周期过程中出现,月经后几天消失或减轻,该病发病率在当前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加的背景下呈持续上升的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目前针对PMDD发病与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等微观机制关系的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应用中医药治疗该病证目前也已有较多研究。以柴胡配伍白芍为主要组分的方剂在治疗PMDD肝气郁证方面疗效显著,但缺少相关综述。本文以柴胡、白芍和PMDD肝气郁证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通过对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并从历史沿革、药理作用机制分析以及临床应用等角度对柴胡配伍白芍治疗PMDD肝气郁证进行综述,以期在充分体现两药配伍精髓的同时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及新药的研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期刊文献中治疗抑郁症的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参考。[方法]筛选期刊文献中治疗抑郁症的方剂,进行信息标准化处理,应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技术中的项集、频繁项集以及关联规则对筛选的方剂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了90个处方,方中以行气药出现频数最高,其次是补气药、安神药、清热药、补血药和活血药,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为白术-柴胡,频数43次;出现频率最高的10味中药为柴胡、甘草、茯苓、白芍、郁金、当归、酸枣仁、白术、香附、半夏;药对关联分析显示桃仁-红花为置信度和重要性最高的药对。[结论]期刊文献中治疗抑郁症的方剂用药精当,针对抑郁症的基本病机,能为中医药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胸痹心痛古代文献用药规律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中医古籍文献中胸痹心痛的证治规律及中药用药特点。[方法]运用文献学方法搜集并整理从先秦时期至清末关于胸痹心痛的各类医学古籍文献,选取关键数据建立数据库,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中药部分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及聚类分析。[结果]相关数据结果分析发现从先秦时期到清末历代医家治疗胸痹用药以温里药应用居于首位,说明温里药为胸痹心痛方中主要药类;其次化痰药、理气药、补虚药等也为治疗胸痹心痛方中的常用药类,常协同使用。[结论]本研究结果之用药特征与张仲景关于胸痹心痛之“阳微阴弦”病机表现出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文本挖掘方法,探索中医药治疗冠心病药证对应规律。 方法: 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数据库中收集有关冠心病文献数据,采用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挖掘冠心病证候、中药及它们之间的规律,并利用Cytoscape 2.8软件进行可视化展示。 结果: 冠心病证候以气虚血瘀为最常见证候,其次为心血瘀阻、气阴两虚。丹参、黄芪、葛根、人参、红花、川芎、三七、麦冬为治疗冠心病的核心药物。定向挖掘结果显示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药物与冠心病常用药物基本一致。 结论: 文本挖掘技术能够比较客观地总结疾病药证对应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