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伴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ischemicattack , TIA )患者多导睡眠图 的特点。方法 56 例 TIA 患者分为伴颅内外动脉狭窄者 25 例( A 组),不伴有颅内外动脉狭窄者 31 例( B 组),进行 临床评估、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iltonAnxietyScale , HAMA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iltonDepressionScale , HAMD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 , PSQI )、多导睡眠图( polysomnography , PSG )和影 像学检查比较。结果 2 组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 PSQI 总分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 P >0.05 )。 A 组总睡眠时间、非快速眼动睡眠( non-rapideyemovement , NREM )时间、 N3 / NREM 短于 B 组, 睡眠效率低于 B 组,觉醒时间、 N2 / NREM 长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2 组总记录时间、睡眠潜伏 期、快速眼动睡眠( rapideyemovement , REM )潜伏期、 REM 时间、 N1 / NREM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 论 伴颅内外动脉狭窄的 TIA 患者总睡眠时间缩短,觉醒时间延长,睡眠效率降低,总 NREM 期时间缩短, N2 / NREM 睡眠时间延长, N3 / NREM 睡眠时间明显缩短,睡眠质量更差。  相似文献   

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睡眠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玲  周光耀 《西部医学》2011,23(1):35-38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睡眠结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在纳入研究的108例患者中,经多导睡眠图(PSG)检查确诊OSAHS患者81例,其中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组分别27例,对照组(单纯鼾症组)27例,比较各组觉醒时间、非快速眼动(NREM)、快速眼动(REM)睡眠各期所占比例计算其百分比;比较各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体质指数(BMI)、微觉醒指数(MI,次/h)的差别;对各组AHI与S3+S4期睡眠百分比、M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各OSAHS组觉醒时间、S2、S3+S4期睡眠、REM期睡眠均显著高于单纯鼾症对照组(P〈0.05);S1期睡眠重度OSAH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中度0sAHs组和对照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MI中、重度OSAH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OSAHS组和对照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各组的AHI与S3+S4期睡眠百分比、MI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478和0.785,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0SAHS患者觉醒时间增加、深睡眠减少、微觉醒增加,睡眠结构严重紊乱,从而产生白天嗜睡、记忆力下降、智力障碍以及个性改变等一系列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非快速眼球运动期(NREM)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多导睡眠图对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56例急性脑梗死伴NREM睡眠障碍患者(病例组)和同期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病例组NREM睡眠S1期[(155.58±47.94)min]长于对照组[(110.00±38.76)min],NREM睡眠S2期[(80.75±33.05)min]、S3+S4期[(15.01±12.79)min]均短于对照组[(120.02±28.08)、(66.32±18.92)min],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MoCA中视空间与执行总分[(4.61±0.43)分],命名总分[(3.00±0.01)分]均高于病例组[(2.36±0.98)、(2.38±0.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病例组时间定向[(2.76±1.51)分]、注意计算[(2.50±1.96)分]、延迟记忆[(1.50±0.62)分]、结构能力[(0.51±0.43)分]得分低于对照组[(4.76±0.38)、(2.62±0.42)、(2.65±0.42)、(1.00±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NREM睡眠S2期、S3+S4期时间缩短,认知功能下降,睡眠结构变化与认知功能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解郁丸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1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7例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解郁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睡眠结构参数[S2期非快速眼动期(NREM)睡眠时间、快速眼动期(REM)睡眠时间]水平、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等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2期NREM、REM睡眠时间均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56/58),高于对照组的82.46%(4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郁丸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5.
成杰  王倩  董立焕  王卫亮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6):3165-3170
背景 脑出血后患者极易发生睡眠-醒觉行为紊乱,延缓预后进程,长期应用药物容易产生耐受性。经Tomatis高-低频转换处理的音乐训练可刺激、丰富人耳和神经系统之间的互联,进而调节睡眠结构。目的 探讨Tomatis高-低频转换听觉训练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138例急性期脑出血睡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音乐组、听觉训练组,每组46例,对照组实施日常护理,音乐组在日常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常规音乐训练,听觉训练组在日常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经处理的Tomatis高-低频转换听觉训练,连续干预14 d,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SG)记录数据,比较三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结构的差异。结果 三组患者干预后非快速动眼睡眠(NREM)潜伏期、快速动眼睡眠(REM)潜伏期、NREM持续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例、3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例、4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例、REM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各个方面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音乐组干预后4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例较干预前延长(P<0.05);听觉训练组干预后总睡眠时间占总记录时间比例、3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例、4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例、REM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例较干预前延长,NREM潜伏期、NREM持续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例较干预前减少(P<0.05)。三组患者在NREM潜伏期、NREM持续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例、慢波睡眠(3期和4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例、REM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例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音乐组在4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例差值的绝对值高于对照组,听觉训练组在NREM持续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例、慢波睡眠(3期和4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例、REM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例差值的绝对值高于音乐组及对照组,NREM潜伏期差值高于对照组(P<0.017)。结论 Tomatis高-低频转换听觉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睡眠结构,提高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重叠综合征患者夜间缺氧和睡眠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叠综合征(OS)患者夜间缺氧和睡眠结构的变化。方法:对19例OS、25例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及1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分别进行全夜多导睡眠(PSG)检查,结果:OS组SaO2L、深睡眠%(S3+4)显著低于COPD组(P<0.05),动脉血氧饱和度<90%累计时间%(SLT90%)、<80%累计时间%(SLT80%)、浅睡眠%(S1+2)显著高于COPD组(P<0.05)。OS组SLT90%、S1+2显著高于OSAS组(P<0.05),睡眠效率显著低于OSAS组(P<0.05)。结论:OS患者夜间缺氧较严重、睡眠结构改变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进程及睡眠结构,了解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类型,为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对58例缺血性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及42例健康人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 poly somnogram,PSG)监测。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PSG表现为睡眠潜伏期(sleep latency,SL)延长,总睡眠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缩短,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SE%)低,浅睡眠(light sleep,S1)增多,快速动眼睡眠期(rapid eye movement,REM期)减少,觉醒(wake after sleep onset, WASO)次数及时间增多。约53%患者表现为睡眠呼吸紊乱(sleep related breathing disorders,SRBD),1例表现为 REM 睡眠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与对照组相比,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TST、SE、REM均明显减少( P <0.05),而SL、S1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缺血性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睡眠进程及睡眠结构的变化,且易并发 SRBD 及 RBD,应用PSG正确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睡眠障碍的类型,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孕妇的主观睡眠质量及心身状况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孕妇在妊娠期的主观睡眠质量及心身状况。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孕妇组与对照组的睡眠及心身状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孕妇组PSQI主观睡眠质量、睡眠紊乱因子分高,睡眠时间、白天功能紊乱因子分低(P<0.05);SAS总分、STAI总分、状态焦虑因子分高,非状态焦虑因子分低(P<0.05);SDS躯体化障碍因子分高,精神情感症状因子分低(P<0.05);SCL-90躯体化因子分高,人际关系因子分低(P<0.05)。结论 孕妇在妊娠期有明显的睡眠紊乱、焦虑及躯体化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多导睡眠图(PSG)特征,以及PSG指标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SG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S)对抑郁症组(54例)和23例健康者进行评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评定抑郁症组。结果:与对照组比,抑郁症组治疗前入睡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下降,快眼动潜伏期缩短,N1、2期睡眠增多,N3期、快眼动期睡眠减少(P<0.01);治疗后,抑郁症组快眼动潜伏期缩短、N3期睡眠减少(P<0.01);抑郁症组治疗前、后PSQIS评估与PSG监测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示,快眼动潜伏期、N3期睡眠与HAMA、HAMD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快眼动潜伏期缩短、慢波睡眠减少可能是反映抑郁症疾病特征性的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老年期与非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客观睡眠情况的差别. 方法 对老年组(n=43)、非老年组(n=28)以及对照组(n=20)抑郁症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检查,获得客观睡眠数据. 将数据进行组间对比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实际睡眠时间( AST)、快眼动睡眠潜伏期( REML)、快眼动睡眠期( REM)、快眼动睡眠期比例( REM%)均出现降低;在非快眼动睡眠期( NREM)中,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在非快眼动睡眠1期( N1 )时间及其所占比例( N1%)、非快眼动睡眠2 期( N2 )时间及其比例( N2%)、非快眼动期睡眠时间比例( NREM%)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 05). 老年组较对照组睡眠潜伏期(SL)延长,睡眠效率( SE)降低,N3、N3%、NREM降低,睡眠呼吸暂停与低通气指数( AHI )升高,睡眠平均和最小血氧饱和度、REM及NREM期血氧饱和度降低. 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AST缩短, SL延长, REML缩短, NREM与N3 期下降,而NREM%升高;AHI偏高、睡眠平均和最小血氧饱和度、REM及NREM期血氧饱和度偏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老年期与非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较健康对照均存在睡眠结构及睡眠呼吸的异常,而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睡眠结构及睡眠呼吸异常情况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失眠患者的效果。[方法]对94例脑卒中抑郁失眠患者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6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4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按常规护理,应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PSQI、HAMD评分较前明显改善( P <0.05),观察组睡眠及抑郁改善程度更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心理干预对脑卒中继发抑郁失眠患者的睡眠,促进脑卒中继发抑郁失眠患者的心理及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中年OSAHS临床特点和多导睡眠监测特征的差异,为诊断及个体化干预老年OSA HS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81例老年OSA HS和123例中年OSA HS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和多导睡眠图特点,并按BM I匹配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及多导睡眠指标差异。结果老年及中年OSA HS患者均以男性居多,老年组BMI及颈腹围均小于中年组(P<0.05),而胸围大于中年组(P>0.05)。老年组的临床症状如嗜睡、打鼾、晨起头痛、口干及夜间憋醒发生率均低于中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患病率明显高于中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OSAHS患病程度主要分布于轻中度,中年组主要分布于中重度,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M期AHI老年组大于中年组(P<0.05),AHI低于中年组(P<0.05);NREM Ⅰ+Ⅱ期大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REM Ⅲ+Ⅳ期、REM期、平均SaO2(%)、MAI小于中年组,LSAT(%)大于中年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OSAHS患者典型临床表现的发生率低于中年组,然而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患病率明显高于中年组,二者OSAHS严重程度相近,PSG监测结果与中年组存在差异,且REM期AHI与中年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3.
竺飞燕  王云玲  金鑫  眭淑彦  张震中 《浙江医学》2021,43(22):2422-2425
目的探讨老年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睡眠结构特征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诊断为中重度OSAS的老年患者30例为OSAS组,并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SG)记录和比较PSG参数[包括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时间、睡眠效率、非快速眼动(NREM)1占比、NREM2占比、NREM3占比、快速眼动(REM)占比、总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AHI-REM、AHI-NREM、平均血氧饱和度、最低血氧饱和度],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采用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估日间嗜睡程度,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OSAS组患者的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时间、睡眠效率、NREM3占比、REM占比、平均血氧饱和度、最低血氧饱和度均低于对照组,NREM1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SAS组的MoCA总分及其中视空间与执行、注意力、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单项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SAS组的MoCA总分与受教育年限、睡眠效率、NREM3占比、平均血氧饱和度及最低血氧饱和度呈正相关(均P<0.05),与年龄、总AHI、AHI-REM、AHI-NREM及ESS得分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oCA总分与年龄、受教育年限、NREM3占比、平均血氧饱和度呈线性相关。结论老年中重度OSAS患者存在睡眠结构紊乱和认知障碍,其中NREM3占比、平均血氧饱和度是认知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伴有抑郁症状孕妇睡眠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伴有抑郁症状孕妇的睡眠质量并分析其特点。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在大坪医院(所)妇产科门诊进行产检就诊、伴有抑郁症状的孕妇(研究组,n=45)和健康孕妇(对照组,n=45)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定及多导睡眠图(polysomonography,PSG)监测。结果伴有抑郁症状的孕妇PSQI总分(11.46±4.78)分,睡眠质量差的占93.3%,对照组PSQI总分(6.35±3.28)分,睡眠质量差的占26.7%,研究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及PSQI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潜伏期长(P<0.01),觉醒次数及时间增多,睡眠效率明显下降(P<0.05);浅睡(S1期睡眠)增加而深睡(S3、S4期睡眠)减少,S1期睡眠与S3+S4期睡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潜伏期缩短,REM睡眠时间增多(P<0.05)。结论伴有抑...  相似文献   

15.
徐静  洪哲云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161-162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焦虑、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7例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分析患者的焦虑情况,应用PSQI睡眠质量量表分析患者睡眠质量,应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并探讨三者的相关性。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7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二者的差别。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焦虑与PSQI总分的评分呈正相关,焦虑与总体健康评分呈负相关,PSQI总分与总体健康评分呈负相关。结论COPD患者表现为明显的焦虑情绪,睡眠时间明显缩短,生活质量降低,三者具有相关性,临床中应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干预,以更好地治疗COPD所引起的继发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舒肝解郁胶囊联合针灸治疗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100例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治疗组使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快动眼睡眠时间、慢波睡眠时间S3、S4。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各项PSQI得分下降,治疗组各项PSQI得分少于对照组( P<0.05);两组HAMA和HAMD得分减少,治疗组HAMA和HAMD得分少于对照组( P<0.05);两组快动眼睡眠时间和慢波睡眠时间S3、S4延长,治疗组快动眼睡眠时间和慢波睡眠时间S3、S4长于对照组( P<0.05)。结论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针灸治疗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可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焦虑、抑郁、睡眠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眼外伤眼球摘除术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护理干预,入院时、手术前1d和出院前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 HAMA-14)评价焦虑、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1项(HAMD-21)评价抑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调查问卷(PSQI)评价睡眠质量。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HAMA-14、HAMD-21及PSQI 评分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前1d,两组患者HAMA-14、HAMD-21及PSQI评分较入院时均增加,但观察组增加幅度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前,两组患者HAMA-14、HAMD-21及PSQI评分较入院时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眼外伤眼球摘除术患者负性情绪,改善睡眠质量,为患者术后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疼痛对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PD患者232例,根据有无伴有慢性疼痛发生分为有疼痛的PD患者106例(PPD组)和无疼痛的PD患者126例(NPPD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疲劳量表(FS‐14)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睡眠障碍,比较3组对象的睡眠质量和疲劳情况差异。同时分析影响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3组对象的PSQI和FS‐14得分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睡眠潜伏期、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和睡眠紊乱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睡眠障碍影响因素是Hoehn‐Yahr分期(r=-0.79,P<0.05)、多巴胺服用剂量(r=-0.38,P=0.04)、疼痛有无(r=-0.57,P<0.05)及抑郁程度(r=-0.63,P<0.05)有关。结论伴随疼痛的PD患者更易发生睡眠障碍,其睡眠质量较无伴随疼痛者差,临床应做好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9.
背景呼吸危重症监护室(RICU)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其中机械通气是导致RICU患者睡眠障碍重要的因素之一。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有创正压通气对RICU患者睡眠的影响,但目前尚无应用多导睡眠监测(PSG)分析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RICU患者睡眠的影响研究。目的通过整夜PSG评估NIPPV对RICU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21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RICU 31例行整夜PSG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质指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法(APACHE Ⅱ)评分、基础疾病、主要诊断、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动脉血气分析、呼吸衰竭分型、总住院时间、RICU住院时间、近6个月曾入住RICU情况、住院期间死亡〕、睡眠特征〔呼吸事件: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呼吸紊乱指数(RDI)、总监测时间、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睡眠分期:快速动眼睡眠(REM)及非快速动眼睡眠(NREM)时间、潜伏期及占比,脉氧:最低脉氧、睡眠时平均脉氧,心率:最低心率、最高心率、平均心率〕。根据行整夜PSG时是否行NIPPV治疗分为NIPPV组及对照组(非NIPPV组),并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和睡眠特征。结果NIPPV组15例,对照组16例。与对照组相比,NIPPV组患者总睡眠时间(P=0.028)、REM时间(P=0.034)、NREM时间(P=0.003)及NREM中N2时间(P=0.003)均缩短,睡眠效率(P=0.038)降低,平均心率增快(P=0.028)。结论睡眠障碍是RICU患者的常见问题,行NIPPV患者更容易出现总睡眠时间缩短、REM睡眠减少及睡眠效率下降。RICU患者应积极行整夜PSG评估睡眠情况并进行适当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使用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分析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睡眠结构特点,探索影响PD患者睡眠结构的机制。方法 对2011年10月-2014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的33例PD患者和33例对照者行一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并对记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PD组早醒(4例vs 0例)、睡眠破碎(25例vs 16例)、快动眼睡眠期颏肌失张力消失(16例vs 3例)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D组和对照组比较,PD组觉醒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一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S1(%)]高于对照组,而三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S3(%)]及快速眼球运动(repid eyes movement,REM)期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REM(%)]低于对照组;PD病程≤2年组和对照组比较,两者睡眠结构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D病程〉2年组和对照组比较,前者觉醒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S1(%)高于后者,S3(%)和REM(%)低于对照组;PD病程≤2年组和〉2年组比较,前者在觉醒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低于后者,而REM(%)高于后者。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睡眠破碎和快动眼睡眠期颏肌失张力消失;帕金森病患者明显存在睡眠结构紊乱,浅睡期时间延长,深睡期时间缩短;病程是影响PD患者睡眠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