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中医证型的关系,探讨中医证型的实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经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200例CAG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证型CAG胃黏膜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脾胃虚弱证72例,肝胃不和证43例,脾虚气滞证32例,胃阴不足证24例.脾胃湿热证14例,胃络瘀阻证5例.肝胃不和证PCNA的表达水平与脾胃虚弱证、脾虚气滞证、胃阴不足证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AG以脾胃虚弱证和肝胃不和证居多,PCNA的高表达可能是肝胃不和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中医证型与胃蛋白酶原(PG)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胃镜及病理组织活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8例,中医辨证分为脾胃虚弱证、肝胃气滞证、脾胃湿热证、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6种证型,观察比较各证型的分布特点及与血清PG、Hp的关系。结果:108例CAG患者中医各证型分布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胃虚弱证>肝胃气滞证>脾胃湿热证>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各证型间血清PGⅠ水平比较,脾胃湿热证组最高,明显高于脾胃虚弱证组、胃阴不足证组及胃络瘀血证组(P<0.05),其中胃络瘀血证组最低;各证型间血清PGⅡ水平比较,脾胃湿热证组最高,明显高于肝胃气滞证组、胃阴不足证组、胃络瘀血证组及脾胃虚弱证组(P<0.05),其中脾胃虚弱证组最低;各证型间PGR(PGⅠ/PGⅡ比值)比较,胃阴不足证组最低,明显低于脾胃虚弱证组及肝胃气滞证组(P<0.05),其中脾胃虚弱证组最高。脾胃湿热证组患者Hp感染率最高,其次为肝胃郁热证,但各证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蛋白酶原水平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瞬时电位受体(TRPV1、TRPM8)表达的相关性,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方法选取内镜确诊CAG及病理确诊为CAG伴不典型增生或不同程度肠上皮化生患者317例,选取常规体检发现的无症状性浅表性胃炎10例作为对照,并进行TRPV1、TRPM8受体表达检测及CAG中医证型辨证,分析CAG的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TRPV1、TRPM8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CAG前病变中医证型按照所占比率排序为脾虚气滞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胃阴不足胃络瘀阻。26种证型在TRPV1、TRPM8表达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RPV1的表达的中医证型排序为脾胃湿热胃阴亏虚肝胃不和胃络瘀阻、浅表性胃炎脾虚气滞脾胃虚弱;TRPM8表达的中医证型排序为脾胃虚弱脾虚气滞胃络瘀阻、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胃阴亏虚脾胃湿热。TRPV1以脾胃湿热表达最为明显(415 bp),TRPM8表达以脾胃虚弱最明显(387 bp)。胃络瘀阻型近似于浅表性胃炎胃黏膜表达。3同一证型在不同程度肠上皮化生分布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不同证型在同一程度肠上皮化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证型在轻度异型增生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在中、重度分布上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以脾胃虚弱、胃阴不足及胃络瘀阻三型在重度异型增生时分布较高;各证型在轻、中、重度萎缩程度分布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 CAG癌前病变与中医证型之间及瞬时电位受体(TRPV1、TRPM8)表达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病理程度较轻时以实证为主,并伴有TRPV1受体表达增高;病理程度中、重度时以虚为主,虚实夹杂表现多见,并伴有TRPM8表达增高。本研究为该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为CAG中医辨证提供了更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肝胃气滞、胃阴不足证胃黏膜组织中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Hp阳性CAG病人63例,其中肝胃气滞证32例,胃阴不足证31例;胃黏膜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运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胃黏膜组织中GAS、MTL、SS含量,以比较萎缩性胃炎Hp阳性与阴性及肝胃气滞、胃阴不足证的激素表达水平。结果:萎缩性胃炎Hp阳性组胃黏膜组织内GAS、MTL水平表达高于阴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萎缩性胃炎Hp阳性组胃黏膜组织内SS水平表达低于阴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萎缩性胃炎Hp阳性肝胃气滞证组胃黏膜组织中GAS水平表达高于胃阴不足证组(P0.05);萎缩性胃炎Hp阳性肝胃气滞证组胃黏膜组织中MTL水平表达低于胃阴不足证组(P0.05);萎缩性胃炎Hp阳性肝胃气滞证组胃黏膜组织中SS水平表达低于胃阴不足证组(P0.05)。结论:Hp感染能影响GAS、MTL、SS在CAG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肝胃气滞证组GAS水平表达高于胃阴不足证组;肝胃气滞证组SS水平表达低于胃阴不足证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白细胞介素-10(IL-10)、胃蛋白酶原(PG)的关系。方法:选择386例CA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证者122例、脾胃湿热证者94例、肝胃不和证者82例、胃阴不足证者58例、胃络瘀血证者30例,分别对比5项中医证候的不同萎缩程度、不同黏膜病理分级及不同黏膜病理变化,分析不同5项中医证候的血清IL-10、PGⅠ、PGⅡ水平表达情况。结果:5项中医证候Ⅰ~Ⅲ级萎缩程度和不同黏膜病理分级对比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的Ⅰ~Ⅲ级萎缩程度与其他2项中医证候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黏膜病理程度与其他3,项中医证候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的单纯性萎缩显著多于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P0.05),单纯性萎缩多见于脾胃虚弱证,多伴发增生多见于胃阴不足证和脾胃湿热证,伴有糜烂多见于脾胃湿热证,出血多见于胃络瘀血证,胆汁反流多见于肝胃不和证;5项中医证候的血清IL-10、PGⅠ、PGⅡ水平发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脾胃湿热证的血清IL-10、PGⅠ、PGⅡ水平显著高于其他4项中医证候及健康对照组(P0.05),肝胃不和证的血清IL-10、PGⅠ水平显著高于除脾胃湿热证之外的3项中医证候及健康对照组(P0.05),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之间两两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的不同中医证型存在不同黏膜病理改变,其中以脾胃湿热证和肝胃不和证的血清IL-10升高最为明显,可能提示黏膜萎缩病变相对较轻,以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及胃络瘀血证的血清PGⅠ水平下降最为明显,但血清PGⅡ水平升高相对不显著,可能提示胃黏膜存在慢性或活动性炎症。  相似文献   

6.
杨洋  刘华一 《江西中医药》2014,45(2):25+35-25,35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中医分型的关系及对治疗的影响。方法:97例CAG患者按中医证型分为肝胃气滞、肝胃郁热、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血6组,观察各组HP感染情况及8周中医对症治疗后各组HP阳性组与阴性组疗效情况。结果:各组HP感染率为脾胃湿热证82.3%,肝胃郁热证76.9%,肝胃气滞证65.0%,胃络瘀血证53.3%,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证40.9%,胃阴不足证40.0%。各组感染率有差异(P〈0.05)。8周治疗后肝胃郁热、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证中HP(+)组与HP(-)组症状评分改变无差异(P〉0.05);肝胃气滞、胃阴不足、胃络瘀血证HP(+)组与HP(-)组症状评分改变有差异(P〈0.05),且HP(-)组前后症状评分差值大于HP(+)组。结论:HP感染在CAG中医证型的分布有-定规律,且对CAG治疗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不同中医证型与黏膜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H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患者60例,辨证为脾胃虚弱证者30例,脾胃湿热证者30例,另选取正常对照者30例;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胃黏膜中EGF含量,比较不同中医证型间激素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相比较。结果 CAG脾胃虚弱证患者胃黏膜中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两证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CAG患者胃黏膜中EGF水平的显著高表达,可以部分反映脾胃虚弱证的本质,因此可以作为脾胃虚弱证的客观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胃癌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tor,VEGF)在胃癌不同中医证型的表达,探讨VEGF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揭示病与证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手术前至床边辨证并详细记录有关资料。术后标本常规病理检查,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痰瘀毒结三证型胃癌104例和对照组浅表性胃炎30例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结合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及VEGF在各个证型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实验组胃癌组织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1.7%(85/104),对照组无VEGF蛋白阳性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VEGF表达强度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P〈0.01),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3)胃癌不同证型之间VEGF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痰瘀毒结证组高于脾胃虚弱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胃不和证组高于脾胃虚弱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痰瘀毒结证组高于肝胃不和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VEGF可作为胃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指标之一。(2)VEGF差异表达在不同证型转移的过程中所起作用不同,不同证型的转移机制可能存在差异。VEGF是胃癌肝胃不和证和痰瘀毒结证的相关基因。(3)VEGF高表达与肝胃不和证和痰瘀毒结证胃癌的转移存在显著正相关,提示胃癌邪实越明显,其浸润转移的机率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6,(3):458-461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5个中医证型患者的胃镜象和病理象特点,探讨CAG中医证型与胃镜及病理表现的相关性,从而为CAG的中医辨证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64例经确诊为CAG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以及胃镜、病理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资料分类整理,并统计分析。结果:64例CAG患者中,胃镜下黏膜白相在肝胃不和型患者中检出率最高,血管透见以脾胃虚弱型检出率最高,而黏膜粗糙和颗粒增生均以胃络瘀阻型检出率最高,证型分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轻度萎缩以胃阴不足型多见,中度萎缩以脾胃虚弱型多见,重度萎缩则以脾胃湿热型多见,不同腺体萎缩程度的证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肠上皮化生阳性者35例,阴性29例,总体阳性率54.69%,各证型肠化生阳性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增生阳性22例,阴性42例,总体阳性率34.38%,各证型不典型增生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胃络瘀阻型胃阴不足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经卡方检验,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证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胃络瘀阻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肝胃不和型,经卡方检验,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胃镜下黏膜白相在肝胃不和型患者中检出率最高,血管透见以脾胃虚弱型检出率最高,而黏膜粗糙和颗粒增生均以胃络瘀阻型检出率最高。2胃黏膜轻度萎缩以肝胃不和型多见,中度萎缩以脾胃虚弱型多见,重度萎缩以胃阴不足型多见。3肠上皮化生阳性率、不典型增生阳性率以胃络瘀阻型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方法:统计1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频率。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各证型依次为肝胃气滞证39例,肝胃郁热证6例,脾胃虚弱证31例,脾胃湿热证13例,胃阴不足证12例,胃络瘀血证38例,寒热错杂证7例,心脾两虚证2例,脾肾阳虚证2例。结论:在150例病例中,肝胃气滞证、脾胃虚弱证、胃络瘀血证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1.
血脂异常中医证候规律及其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血脂异常中医证候规律及其与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超声、血脂、血液黏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血脂异常患者152例,共筛选出32个症状、体征(包括舌象、脉象),并对其进行了分级量化及因子分析;同时检测患者的血脂、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超声、血液黏度等指标,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不同证候与相应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因子分析得出5种证候,分别是肾阴虚证、脾气虚证、痰浊内阻证、血瘀证和痰瘀互阻证。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肾阴虚证C-反应蛋白含量显著增高,血液黏度显著增高;脾气虚证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显著增高;痰浊内阻证总胆固醇显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痰瘀互阻证同型半胱氨酸显著增高。结论痰浊内阻证、脾气虚证、肾阴虚证、血瘀证和痰瘀互阻证是血脂异常的常见中医证候,且不同证候与相应的理化指标具有相关性,从而为血脂异常证候客观化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疣状胃炎(verrucous gastritis,VG)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胃黏膜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其下游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 COX-2)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94例VG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肝胃不和组(28例)、脾胃湿热组(17例)、瘀阻胃络组(20例)和脾胃虚寒组(29例);另选慢性轻度非活动型浅表性胃炎伴Hp感染阴性者30例作为对照组。14C同位素标记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患者Hp感染情况,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胃黏膜组织HIF-1α、VEGF和COX-2表达情况。结果VG患者Hp感染阳性率为37.23%(35/94);脾胃湿热组(76.47%)Hp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肝胃不和组(32.14%)、脾胃虚寒组(31.03%)和瘀阻胃络组(20.00%)(P<0.01)。不同证型组VG患者胃黏膜HIF-1α和COX-2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P<0.05),其中瘀阻胃络组HIF-1α表达最高,脾胃湿热组COX-2表达最高。脾胃湿热组和脾胃虚寒组VEGF表达较对照组和肝胃不和组均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VG患者病灶部位黏膜HIF-1α、VEGF和COX-2表达及Hp感染均有一定变化,HIF-1α在瘀阻胃络证中表达最强,VEGF、COX-2的表达及Hp感染在脾胃湿热证最高,具有证型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与血管生成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乳腺增生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探讨乳腺增生病证型诊断的客观标准。方法14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按中医辨证类型分为3组,活检后观察病理分型、分级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的表达情况。结果14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中,不同中医证型的病理分级及VEGF、bFGF、MVD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痰瘀互结型与肝郁气滞型、冲任失调型比较,非典型增生所占比例高,MVD计数多,VEGF与bFGF表达程度高(P<0.05)。结论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与血管活性及增生程度有相关性,病理特征及VEGF、bFGF、MVD表达可作为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研究、疗效判定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不同中医证型与胃黏膜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调控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CAG不同中医证型模型大鼠中药干预前后胃黏膜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调控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c-myc的表达。结果PCNA、EGFR及c-myc在脾虚型、肝郁型及湿热型cAG大鼠胃黏膜中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异,中药干预后cAG不同中医证型模型大鼠胃黏膜PCNA、EGFR及c-myc表达较中药干预前均显著减少。结论CAG胃黏膜细胞增殖调控基因蛋白的表达与中医证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而为揭示cAG证型的本质和判定cAG不同中医证型预后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排空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胃排空功能。方法:采用不透X线标记物(钡条)法,对100例CAG5个证型,即: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胃阴不足型、胃络瘀血型和脾胃虚弱型检测胃排空功能。结果:各型患者餐后4h的胃排空率低于正常人(P<0.05),以脾胃虚弱型明显(P<0.01)。结论:100例CAG各型患者存在胃排空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何金品  石拓  陈星星 《陕西中医》2022,(8):1032-1036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治疗中,中医益气活血消痞法的应用效果及对胃癌前病变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将80例CAG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以接受根治幽门螺杆菌(HP)四联疗法联合安慰剂治疗者为常规组,以接受根治HP四联疗法联合益气活血消痞法治疗者为观察组,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分析两组治疗过程中中医证候分级量化积分、胃黏膜病理性积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及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并对比两组12周治疗完成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12周的治疗时间内,两组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总评分均呈降低趋势(P<0.05)。治疗8周及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理积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治疗完成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12周的治疗时间内,两组CD8+、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水平均呈降低趋势,CD4+、CD4+/CD8+、白细胞介素2(I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一氧化氮(NO)水平均呈升高趋势(P<0.05); 治疗8周及治疗12周后,观察组CD8+、IL-4、IL-6、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4+、CD4+/CD8+、IL-2、VEGF及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接受12周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治疗中,益气活血消痞法对胃癌前病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向先玉  冉颖卓 《世界中医药》2014,9(12):1599-1602
目的:通过对2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中医证型的临床分析研究;了解患者中医体质与其证型分布;探求体质、证型等因素与T2DM的关系,为2型糖尿病的临床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方式,调查研究27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及证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故而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见体质及证型分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体质为痰湿质77例(28.52%),阴虚质63例(23.33%),气虚质、湿热质42例(15.56%)。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中,痰热(湿)互结证有89例(32.96%),气阴两虚证有64例(23.70%),肝肾阴虚证有53例(19.63%),热盛津伤证有42例(15.56%),阴阳两虚证有22例(8.15%),兼血瘀证有30例(11.11%),兼痰浊证有27例(10.00%)。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对中医体质和中医证型的分布存在影响。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体质为痰湿质、阴虚质、湿热质、气虚质;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中,以痰热(湿)互结证最多;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对中医体质和中医证型的分布存在影响。该结论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及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肝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发病及病机演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徐景藩教授执简驭繁,将CAG按肝胃不和、胃阴不足、中虚气滞三型论治,通过对这三个证型的病机分析,初步探讨调肝法在CAG三个证型中的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