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局部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择症状典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治疗组,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局部注射治疗.B组为对照组,采用电针针刺治疗.结果 A组治愈2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治愈与有效率96.7%;B组治愈12例,有效9例,无效9例,治愈与有效率70%.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局部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一种较单纯电针针刺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局部注药、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电动颈椎牵引与手法整复综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颈椎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综合治疗组,接受针刀、局部注射、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电动颈椎牵引与手法整复治疗;B组为对照组,单纯电动颈椎牵引与手法整复治疗,随访6个月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95例,治愈率95%;对照组治愈55例,治愈率5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治疗颈椎病可以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治疗头疼的方法。方法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头部疼痛患者173例,用六点行为评分法(BRS-6)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疗效显著(P〈0.05),治疗第1疗程有效107例,有效率61.85%;第2疗程有效48例,有效率27.75%;第3疗程有效17例,有效率9.83%;治疗3次无效者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9.42%。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头痛疗效肯定,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膈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30例经一般治疗方法无效持续48小时以上顽固性呃逆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15)行星状神经节阻滞。B组(n=15)行星状神经节联合膈神经阻滞。观察用药后呃逆情况及呼吸抑制情况。结果 A、B两组都有良好的疗效,B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膈神经阻滞在顽固性呃逆的治疗中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无呼吸抑制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交感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组,各组30例。结果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3%(19/30例),常规治疗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有效率为93.3%(28/30例)。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用于治疗交感型颈椎病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偏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行星状神经阻滞组治疗组(A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口服尼莫地平组(B组),每组30例,星状神经阻滞组治疗每天一次连续治疗10d。口服尼莫地平20mg,每日3次,连续服用4周。应用简化疼痛问卷评估疼痛程度(PRI、PPI),记录4周内治疗前后疼痛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的变化。并比较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 A组和B组治疗前后PRI、PPI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和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B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偏头痛明显优于单纯星状神经神经节阻滞治疗。  相似文献   

7.
王高恩  叶陈前 《吉林医学》2013,34(5):888-889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血栓后遗症的疗效。方法:星状神经节阻滞全部采用高位侧入法,选脑血栓形成病变侧星状神经节阻滞,缓慢注入2%利多卡因5 ml、山莨菪碱10 mg、维生素B1 200 mg、维生素B12 1 mg、三磷酸腺苷40 mg。隔日一次,10次为1个疗程,不超过两个疗程。结果:全组21例,治愈13例,治愈率61.9%,有效5例,有效率23.8%,无效3例,无效率14.3%。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疗效受病程影响较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是治疗脑血栓后遗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42例。方法:采用常规针刺配合耳周穴位注射治疗。结果: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7%。结论: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更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中药治疗偏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中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明显偏头痛患者8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星状神经节阻滞下,配合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中药。结果随访6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97.8%(43/44例),无效1例,对照组总有效率63.9%(23/36例);无效13例,两组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星状神经节阻滞下,配合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偏头痛,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较好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1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收治的3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以单纯药物治疗。B组行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B组明显优于A组,且治愈疗程明显缩短。所以,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药物是治疗慢性鼻窦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上肢手术中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合并行星状神经节阻滞(SGB )后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40例ASAⅠ~Ⅱ级的行上肢臂丛神经阻滞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A组(试验组)为星状神经节阻滞(SGB)组,B组(对照组)为非星状神经节阻滞组。 A组患者手术开始前行臂丛神经合并星状神经节阻滞,待出现霍纳氏征并且手术区域感觉及运动阻滞效果均完善后开始手术。 B组患者行单纯臂丛神经阻滞,待手术区域感觉及运动阻滞效果均完善,但没有霍纳氏综合征出现后开始手术。所有患者均用局麻药:0.33%罗哌卡因+1.33%利多卡因30 mL混合液行臂丛阻滞,术中均异丙酚镇静。术后患者行3个月随访,观察比较A、B两组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发病情况。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诊断标准以2007年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修订的诊断标准为依据。结果3个月观察结果对比,A组仅2例出现CRPS,总发病率为2.85%;而B组12例,总发病率为17.14%。 A组CRPS发病率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上肢手术患者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以大大降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发病率,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后肢体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节约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2.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面神经炎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门诊123例面神经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成3组。Ⅰ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Ⅱ组单纯予以星状神经节阻滞,Ⅲ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观察3组患者在治疗15、30、60 d后的有效率、治愈率,以面瘫综合评分法评估疗效。结果治疗60 d后3组患者的有效率均为100%,常规药物治疗组(Ⅰ组)的治愈率为76.9%(30/39例),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组(Ⅱ组)的治愈率为90.9% (30/33例),常规药物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组(Ⅲ组)的治愈率为100%(51/51例)。Ⅲ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Ⅰ组。结论常规药物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综合治疗能提高急性面神经炎的治愈率、并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语言性心理干预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不定陈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不定陈诉综合征患者48例,在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为主的治疗前,刻意用语言进行心理疏导,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愈(优):就诊时的第一主诉和伴随的自觉症状全部消失,无复发,有41例(85.4%);好转(良):就诊时的第一主诉和大部分伴随自觉症状消失,虽有个别症状,但经其他神经阻滞后症状消失。有6例(12.5%);无效(差):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很快复发,1例(2.1%)。结论对不定陈诉综合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是一种确切有效,经济又便捷的治疗青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盐酸利多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A、B、c、D 4组(n=23),各组利多卡因浓度分别为0.25%、0.50%、0.75%、1.00%,行左或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利多卡因用量为5ml;观察各组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阻滞有效率和并发症。结果 阻滞起效时间D组较其他组快,A组最慢(P〈0.05);A、B组阻滞维持时间较C、D组短,D组最长(P〈0.05);C、D组阻滞有效率分别为78.2%(19/23例)和82.6%(18/23例)与A组34.8%(8/23例)和B组52.5%(12/23例)比较明显增高(P〈0.01),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0.75%盐酸利多卡因行星状神经节阻滞较适宜。  相似文献   

15.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2椎旁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颖  秦树国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1):1302-1304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2椎旁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C2横突阻滞组(A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外周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28例。治疗3周后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评估疼痛程度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评估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疼痛强度指数(present pain index,PP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降低(P〈0.05)。治疗后,A组PRI、PPI、VAS评分均较B组为低,治愈率较B组为高(P〈0.05)。结论: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2横突及后支阻滞及联合外周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均有疗效,但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6.
2420例20000次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治疗疼痛性与一些非疼痛性慢性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患者2 420例,全部采用气管旁入路,注入1%利多卡因7 ml,10次为1疗程,隔日1次,疗程全部结束半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作为最终结果。结果2 420例患者,20 000次星状神经节阻滞,出现霍纳(Horner)综合征19 878次,出现率99.4%。喉返神经阻滞11 49例,占5.7%;背痛(脊神经损伤)1 137次,占5.6%;臂丛神经阻滞344次,占1.7%;膈神经阻滞81例,占0.40%。结论SGB是治疗临床某些疼痛性与非疼痛性慢性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透视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雷诺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在透视下作星状神经节阻滞对雷诺病的疗效。方法将36例雷诺病患者分成治疗组20例,在透视下用局麻药由气管旁进针作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照组16例,采用中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19/20例),对照组有效率81%(13/16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X线透视下作星状神经阻滞对治疗雷诺病是一种准确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儿童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诊断明确的周围性面瘫患儿60例,星状神经节阻滞全部采用气管旁入路,注入1%利多卡因4ml,维生素B12 500μg,治疗5次为1疗程,隔日1次,不超过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半个月进行疗效判定,作为最终结果。结果全部60例患者,治愈54例,治愈率90%,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疗效受病程影响较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曾使用何种治疗方法无关(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是治疗小儿面瘫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