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比较0.5%及1%利多卡因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对SGB用药的浓度选择进行评价。方法需要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患者54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7例,A组用0.5%利多卡因,B组用I%利多卡因分别行星状神经节阻滞,观察两组霍纳征出现率、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对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霍纳征出现率A组为90.8Yoo(369/406例次),B组为91.6%(351/383例次);持续时间A组为(34.5±5.0)rain,B组为(37.0±5.O)min,两组无统计学差异;0.5%利多卡因出现喉返神经阻滞仅为1%。臂丛神经阻滞为2.9%,少于1%利多卡因。结论0.5%利多卡因的霍纳征出现率与持续时间与1%利多卡因相当,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高,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以0.5%利多卡因为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定位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术(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择76例需行SGB治疗且无禁忌证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超声组(n=38)应用超声引导定位SGB,常规组(n=38)应用传统SGB治疗.观察手术总操作时间,霍纳征发生率,操作中患者是否出现明显不适,多次阻滞后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喉返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局部麻药醉中毒等不良反应.结果 超声组SGB阻滞霍纳征出现率(98.5%),高于常规组(81.1%);超声组穿刺中出现明显不适发生率(1.2%),远低于常规组(23.5%).超声组多次阻滞后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2.7%),明显低于常规组(18.3%).喉返神经阻滞(0.6%),臂丛神经阻滞(0.9%),局部麻醉药中毒(0.3%)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传统穿刺组(分别为5.6%、7.7%、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定位下SGB比传统盲探穿刺法操作更安全,成功率更高,有较多优势,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3.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能使机体的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等保持稳定的功能,星状神经节阻滞现已广泛用于疼痛性及非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在治疗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失眠、难治性眩晕、神经源性头痛、青少年枕项线综合征、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颈源性头痛、椎动脉型颈椎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等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借助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阻滞,观察3种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的阻滞效果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寻找一种合适浓度配方。方法将90例ASAⅠ~Ⅱ级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0.25%、0.33%和0.40%甲磺酸罗哌卡因,行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感觉神经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时间及阻滞程度、镇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运动阻滞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A组有5例术中有疼痛不适,需要用镇痛药镇痛;B组发生2例霍纳综合征;C组发生3例霍纳综合征和2例呼吸困难,经面罩吸氧后缓解。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 借助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阻滞,3种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均可满足手术的要求,但0.33%甲磺酸罗哌卡因更适合于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在超声引导下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自广东省惠州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疼痛门诊2018年1月—8月需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的80例患者,按照入院治疗先后顺序均分成A组(n=40)和B组(n=40),其中A组行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B组用盲探法进行星状神经阻滞,比较分析两种方式的效果及安全性等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霍纳综合征发生率维持时间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效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喉返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喉上神经阻滞,穿刺发生不适反应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在超声引导下的有效性优于盲探法,且一次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2420例20000次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治疗疼痛性与一些非疼痛性慢性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患者2 420例,全部采用气管旁入路,注入1%利多卡因7 ml,10次为1疗程,隔日1次,疗程全部结束半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作为最终结果。结果2 420例患者,20 000次星状神经节阻滞,出现霍纳(Horner)综合征19 878次,出现率99.4%。喉返神经阻滞11 49例,占5.7%;背痛(脊神经损伤)1 137次,占5.6%;臂丛神经阻滞344次,占1.7%;膈神经阻滞81例,占0.40%。结论SGB是治疗临床某些疼痛性与非疼痛性慢性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48例诊断为失眠症需行SGB治疗且无禁忌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超声引导下穿刺组(n=24)应用超声引导定位SGB,常规穿刺组(n=24)应用传统盲探穿刺SGB治疗.评价失眠改善情况,观察手术操作时间、霍纳征发生率、穿刺针误入血管率、气胸发生率、穿刺点疼痛率、臂丛神经阻滞和喉返神经阻滞等不良反应.结果 超声引导穿刺组治疗失眠症有效率为95.83%,常规穿刺组为83.33%,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穿刺组霍纳征出现率98.6%,高于常规穿刺组83.5%(P<0.05).超声引导穿刺组穿刺针误入血管(0%)、穿刺点疼痛(1.3%)、气胸发生(0%)、臂丛神经阻滞(0%)和喉返神经阻滞(0.2%)均低于常规穿刺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定位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失眠症疗效确切可靠,比传统盲探法更安全,不良反应少,可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两种星状神经节阻滞方法对喉返神经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要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即气管旁人路法组(n=50)和高位侧入法组(n=50)。均采用1%利多卡因7ml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结果共行658次阻滞,出现霍纳(Hornet’s)综合征523次,其中喉返神经阻滞110次,包括气管旁人路法22次(6.8%),高位侧入法88次(26.0%)。结论气管旁人路法比高位侧入法阻滞星状神经节对喉返神经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小儿上肢手术神经阻滞及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山东省寿光市中医医院小儿上肢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A,B 2组(n=40),传统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组(B组)。分别行臂丛阻滞静脉PCA术后镇痛和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及术后持续臂丛镇痛,观察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B 2组完全阻滞例数分别为35、38例,术后镇痛满意例数分别为32、37例。与A组相比B组在完全阻滞例数和术后镇痛满意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行臂丛神经阻滞及连续阻滞术后镇痛可以安全的应用于儿童前臂手术及镇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疗效。方法:患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注入0.125%罗哌卡因8mL,每周3次,持续4周。腋窝臂丛神经阻滞,注入0.125%罗哌卡因15mL(内含得宝松1mL)。臂丛神经阻滞每周1次,持续4周。测量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周时双侧上肢周径差值。结果:治疗4周后双侧上肢周径差由治疗前(3.92±1.21)cm下降至(1.34±0.43)cm(P〈0.05)。患肢水肿较治疗前显著缓解。结论:星状神经节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可以较好地缓解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的水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局部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择症状典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治疗组,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局部注射治疗.B组为对照组,采用电针针刺治疗.结果 A组治愈2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治愈与有效率96.7%;B组治愈12例,有效9例,无效9例,治愈与有效率70%.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局部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一种较单纯电针针刺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后经内科或耳鼻喉科治疗,疗效差者58例,80耳,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治疗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穴位针刺。B组为对照组,单纯针刺。结果A组治愈3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治愈与有效率95%;B组治愈18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治愈与有效率70%。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穴位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是一种较单纯针刺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华薇  吴爱玲  廖志容 《重庆医学》2007,36(17):1751-1751,1753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4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A)和对照组(B),各20例.A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B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结果 两组病例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A组与B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能有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臂丛神经阻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周围神经阻滞。除了手术应用以外,臂丛神经阻滞在疼痛治疗领域也应用广泛,如对重度肩周炎、涉及肩臂部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幻肢痛预防和肩臂部癌痛等均有较佳效果。近年来,臂丛神经阻滞出现了许多新理论和新技术,如高分辨率超声的应用。本文对臂丛神经阻滞在阻滞技术和疼痛治疗应用方面的新进展及其它相关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彩色超声引导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引导系统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上肢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L组)和对照组(H组),每组25例。L组在彩色超声引导系统下行臂丛神经阻滞,H组盲探法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两组麻药用量、镇痛效果、起效时间及星状神经节阻滞、局麻药毒性反应、误入血管引发血肿、神经损伤、气胸等并发症。结果与H组比较,L组麻药用量少,镇痛效果好,并发症出现几率小。结论彩色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可提高操作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使臂丛神经阻滞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锁骨上入路与腋窝入路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应用,寻找一种更理想的阻滞入路。方法: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2月择期行上肢手术的小儿患者50例,ASA I~II,男女不限,年龄5~14岁,通过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应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A组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B组行超声引导下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阻滞优良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还是腋窝入路,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