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经过共聚改性的含羟基聚苯乙烯PS(OH)可以和许多含质子接受基团的聚合物形成氢键而成为互溶体系,本文着重研究这类含氢键共混体系的相分离动力学以及它们的相图。PS(OH)是由苯乙烯与对-六氟异丙醇-α-甲基苯乙烯共聚得到。它与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组成的共混物用温度跃变光散射法研究分相动力学行为。分相初期,符合Cahn-Hilliard-Cook线性理论,共混物具有LCST性质。由于PS(OH)中只含有1.5mol%OH基团,使得共聚物的组成不均匀,以及PS(OH)和PBMA的分子量多分散性,导致共混物的临界共溶点不在亚稳单相极限线(Spinodal curve)和稳定单相极限线(Binodal Curve)的最低点。对于临界组成的共混物在分相后期相区的增长按Siggia模型进行。而非临界组成的共混物按Lifshitz-Slyozov模型进行而且散射光强I(q,t)随散射矢量q的变化出现与q无关的峰,这与金属氧化物的共混物有类似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用乌氏粘度计测定含氢键共混体系PS(OH)/PBMA,PS(OH)/PBA和不含氢键的PBMA/PBA在甲苯中25℃的比浓粘度,根据η_(SP)/C~C的线性关系可计算出Huggins参数K_(H)和Chee提出的半经验参数μ。实验结果表明在这三组共混体系中PS(OH)/PBMA的氢键结合能力比PS(OH)/PBA强,而PBMA/PBA不存在键段之间的特殊相互作用,体系是不相溶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辐射聚合以及引发剂引发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系列温度敏感性水凝胶,并比较了两法的利弊,运用弹性模量法研究了凝胶的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并讨论了其对凝胶样品的温度溶胀曲线的影响,测定了水凝胶在空气中的浊点曲线,认为:凝胶本身的浊点是反映其凝胶-凝胶相平衡的热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4.
利用超快扫描量热仪(FSC)研究了聚丙烯(PP)在PP/聚苯乙烯(PS)(质量比20/80,表示为PP/PS(20/80),其余类推)共混体系中的结晶动力学过程,以及填充纳米二氧化硅(n-SiO2)后其结晶动力学的变化,成功获得了各样品从玻璃化转变温度至熔点温度整个区间的等温结晶动力学曲线。研究表明:在PP/PS(20/80)共混物中PP以微米尺寸分散在PS主体中,受限结晶现象导致其结晶速率下降一个数量级,n-SiO2的引入使样品中异相成核位点增多,同时减弱了两相界面上高分子链的受限作用,使得PP/PS/n-SiO2(20/80/2)体系的总结晶速率相比PP/PS(20/80)体系增大,接近本体PP的结晶速率,提高了不相容共混物PP/PS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 DSC技术,系统地研究了具有不同形态结构的聚苯乙烯-聚异戊二烯二嵌段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及其微相分离行为。研究表明:PI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1)高于纯PI的T_g,并随PI嵌段子量的降低而略有升高;由PS组成基体(PS含量高)的嵌段共聚物的T_(g1)低于由PI组成基体(PS含量低)的嵌段共聚物的T_(g1),PS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2)低于纯PS的T_g,并随 PS嵌段分子量的降低而显著下降;由PS组成基体(PS含量高)的嵌段共聚物的T_(g2)高于白PI组成基体(PS含量低)的嵌段共聚物的T_(g2)。以上实验事实均可由在分相界面区内以化学链相连的PS与PI链段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PS与PI链段运动的影响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6.
在制焦温度为1223~1773 K内,制备了慢速和快速神府煤焦,采用程序升温热重法研究了煤焦-CO2高温气化反应性。主要研究了升温速率、制焦温度和热解速率对煤焦反应性的影响,并对一种高温慢速热解焦(制焦温度为1573 K)的程序升温和等温动力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煤焦-CO2气化反应有明显影响;制焦温度较高的煤焦反应性较低;快速热解有利于提高煤焦的反应性;由程序升温法和等温法所得活化能随转化率变化呈现不同的趋势,但所得活化能的平均值分别为160.13 kJ/mol和163.21 kJ/mol,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7.
采用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法(MDSC)研究了聚乳酸(PLA)与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共混体系的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MDSC可有效分辨PLA重结晶和熔融的重叠效应,在测试条件下,PLA的α'-α晶型转变与α晶体的熔融几乎同时进行。随着升温速率的加快和调制周期的延长,当增塑剂的质量分数为15%时,PLA-MPEG共混物分割在不可逆曲线的重结晶焓逐渐升高(最高约28 J/g),熔融焓逐渐降低(最低约为3.3 J/g);分割在可逆曲线的熔融峰逐渐由多重峰变为单峰,且焓变值逐渐升高(最高约66.1 J/g),相应的可逆曲线熔融分割比例达到了95.2%。通过提高升温速率和延长调制周期,可使大部分熔融分割在可逆曲线上,但过快的升温速率和过长的调制周期会导致PLA相转变时的周期数过少,DSC调制功能的分辨率下降,设置测试条件时需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8.
以对苯乙烯磺酸钠(SSS)与苯乙烯组成无皂乳液聚合体系(PSSSS)制备了粒度不等的窄分布聚苯乙烯(PS)微球,微球粒径可在60~700 nm之间调节,粒径分布控制在2%之内。在PSSSS体系中SSS用量增多会使PS微球的尺度下降,但对粒径分散性没有影响。PS的数均分子量会随着SSS用量增多而略有下降。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多,PS微球粒径会下降,PS的数均分子量明显下降。在二氧化硅溶胶中可稳定制备聚苯乙烯微球,在PSSSS体系中引入纳米二氧化硅溶胶(NanoSiO2)组成NanoSiO2PSSSS体系,可对微球粒度进行调制,NanoSiO2用量的增多会导致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粒径下降,对于微球PS的数均分子量影响很小。聚苯乙烯中引入SSS后会增加苯乙烯聚合速率,提高制备的聚苯乙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非溶剂相转化法(NIPS)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膜,考察了聚乙二醇(PEG200)与N,N-二甲基乙酰胺(DMAc)的质量比对膜分相速率和膜性能的影响,讨论了以磷酸三乙酯(TEP)和DMAc的混合液作溶剂对PVDF膜凝胶速率、膜结构和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EG200的加入减弱了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能力,但铸膜液的分相行为由延迟分相转变为瞬时分相,膜通量提高。随着混合溶剂中TEP含量的增大,铸膜液的黏度增大,分相速率减慢;在高质量比m(TEP)/m(DMAc)时,膜表面的孔增多,指状孔膜结构逐渐消失,整个膜截面呈海绵状,膜通量变大,力学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0.
乙基纤维素-壳聚糖包衣膜处方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适合制备乙基纤维素一壳聚糖混合包衣膜的用量配比及增塑剂。方法配制不同比例乙基纤维素一壳聚糖混合溶液,加入不同浓度的增塑剂,考察溶液的粘稠度和干膜的形态,筛选乙基纤维素和壳聚糖的最佳比例以及增塑剂最佳浓度,然后固定这两种因素,加入不同增塑剂制成干/湿膜,研究不同膜的玻璃化温度、机械性质、吸水性及渗透性和增塑剂的溶解性。结果随着壳聚糖比例增加,混合包衣液的粘度逐渐下降,包衣膜形态逐渐均匀,并以6:20为转折点。增塑剂的浓度对混合包衣膜的性质并无显著性影响。以水不溶性增塑剂制备的混合膜稳定性和机械性较好。结论乙基纤维素与壳聚糖在邻苯二甲酸丁酯等水不溶性增塑剂作用下以一定比例混合形成性能优良的混合包衣材料。  相似文献   

11.
针对嵌入式点云显示的复杂性、运算效率低、算法理论少、应用少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物体三维断层点云重建方法。该方法通过断层信息和长度信息重建物体的三维点云,通过收集光幕传感器的测量信息得到物体的断层信息,若物体倾斜,则采用几何方法对断层信息进行校正,采用坐标相移将二维断层信息重建为三维点云。开发了基于FPGA的双光幕测量系统,实验结果表明,三维断层点云重建方法可以准确地显示物体的点云轮廓。该算法简单有效,执行效率高,为嵌入式点云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高分子溶液雾点线和旋节线的测定方法及其实验装置,测定了环己烷-聚苯乙烯(M_w=190000;M_w/M_n=1.04)、甲基环己烷-聚苯乙烯(M_w=37900;M_w/M_n=1.01)系统的雾点线和旋节线,经与文献数据比较,表明本方法及其装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选取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二苯醚作为聚合物稀释剂体系,通过浊点及结晶温度绘制了体系的热力学相图;并在不同淬冷温度下,通过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聚乙烯微孔滤膜。讨论了聚合物分子量及淬冷温度对成膜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的分子量不仅影响微孔滤膜断面的孔径,还影响其形态和结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用相转换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膜时溶剂对成膜性质的影响.用浊点法测定了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磷酸三甲酯等五种溶剂配制的质量分数为wPVDF=0.12的铸膜液在30℃时的相分离点,显微镜拍照法测定了这些铸膜液与水接触时相分离前沿推进速率,泡点法测定了膜孔径,并测定了气体通量.结果表明,二甲基亚砜、磷酸三甲酯、N,N-二甲基乙酰胺是适于制作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的溶剂.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利用激光三维扫描技术,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颌面部软组织三维数字化模型的重建方法,直观准确地观察监
测颌面部软组织在正畸过程中的三维变化。方法1例咬合关系正常健康女性,制作安氏II类颌面部软组织模型,距三维
激光扫描仪80 cm,扫描采集多幅点云文件,GeoMagic 10.0软件重建形成面部的三维模型,测量颌面部软组织指标。佩戴
牙模2次,重复上述激光三维扫描,重建后进行测量。结果重建形成具有较高清晰度的颌面部三维数字化模型,以及简易
的安氏II类颌面部软组织轮廓的数字化模型;不同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直接融合对比,唇部出现高信区域代表颌面部软组
织明显变化;利用软件分析工具直接测量鼻唇角、审美平面至上下唇突点及颏唇沟的距离,治疗前模型:111.86º、-3.57
mm、-2.54 mm、3.95 mm,治疗中模型:114.31º、-2.73 mm、-1.06 mm、3.46 mm,治疗后模型:116.53º、-0.15 mm、0.64 mm、
3.11 mm。结论三维激光扫描是一种真实可靠、低成本、易操作的颌面部软组织建模方法,可为正畸临床中颌面部软组
织分析及病历资料保存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逆向工程软件,探索一条开发嵌体CAD软件的技术路线,验证其加工可行性,并尝试应用二次开发软件平台进行具有较高自动化设计能力的嵌体CAD软件程序的研发。方法:首先在标准冠点云数据上创建坐标系、标志点/线以及特征曲线,建立参数化标准冠数据集,然后使用线激光扫描仪进行嵌体预备体、邻牙及咬合记录的数据采集并进行三维数据建模,再应用Surfacer 11.0软件,基于建立的参数化标准冠数据集,通过提取洞型边缘线、构建嵌体组织面、构建嵌体外表面和调几个主要步骤,完成MOD型嵌体的几何构建,并进行加工及模型试戴。基于Surfacer 11.0开发平台,进行嵌体CAD自动化软件程序的开发。结果:建立了一条嵌体CAD技术路线,完成了设计结果的加工,初步开发了MOD型嵌体CAD专用软件程序。结论:基于逆向工程软件Surface 11.0软件的嵌体CAD技术路线及其加工具有可行性,并且基于此设计路线可开发具有较高自动化设计能力的嵌体CAD软件程序。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临床科研工作者在获取网络信息过程中信息资源过于分散、信息质量良莠不齐、信息滞后等问题,以泌尿外科为切入点,研究实现了基于云计算平台的临床科研信息定制自动采集和个性化推荐功能,初步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临床信息服务系统,能为临床医生提供较好的网络医学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安卓系统开发黄斑裂孔三维可视化软件,介绍其实现的关键技术及功能模块,进行主要功能仿真试验和异构系统实际通信检测,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基于黄斑裂孔切片处理后的点云进行的三维重建而形成的三维模型,便于患者直观、多视角、多方面、多层次地观察自己的黄斑裂孔,医生也可以根据患者黄斑裂孔的形态给出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医疗机构采用云计算技术进行信息化建设成为可能。但按照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对云计算信息系统难以有效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以云安全服务模型参考,并以云安全管理中心为例,对云计算信息系统进行云安全等级保护建模和云安全建模,并将二者进行嵌套。针对嵌套的云计算信息系统模型进行等级保护控制项细粒度分析和风险分析,从而完成云计算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作,为医疗机构采用云计算进行信息化建设并同时做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医云工程”试点实施工作,构建医院桌面云平台,解决传统桌面存在的问题,实现数字化医院桌面的飞跃性提升。方法:利用基于云计算的桌面虚拟化技术,提出医院桌面云整体建设方案,在逻辑构架上,区分硬件资源层、虚拟化及云平台层、云桌面和应用服务层、云终端接入层4个层次,并结合医院实际,在物理拓扑结构上划分云终端、网络链路、桌面云服务资源池、生产云业务系统4部分。结果:构建了一个适合数字化医院建设需要的绿色动态资源医院桌面云平台,为医院在运营成本、数据安全、管理部署等方面带来了显著改进。结论:桌面云可以使数字化医院桌面建设走出传统模式面临的困境,实现“5A”的信息服务,使医疗从固定向移动拓展、从院内向院外延伸,是数字化医院桌面建设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