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北医学教育》2016,(5):661-664
大力扶持医学院校学员的专业学习与能力培养是我国培育医疗卫生人才的重要途径,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医学专业人才。其中,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本科学员培养模式是实现资源有效利用、保证医学人才质量的重中之重。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种教学育人的重要模式,已被我国大多数医学院广泛采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大学生创新基金和第二课堂科技论文报告会为导向的医学本科学员第二课堂科研创新实践体制,建立学员与教员互进合作的科研关系,可以有效推动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对提升医学本科学员的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著名高校开展研究型教学情况的研究,文章对本科教育如何开展研究型教学以培养学员创新能力,主要从鼓励开展PBL教学法,设立本科生科研创新基金和在本科教学中实行"联合导师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针对如何在医学生本科阶段进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问题,提出在教学中加强科研创新训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等措施,并以我院预防医学专业为例进行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4.
在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胜任能力为主线,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本文从创新课程体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设置丰富的科研创新项目与第二课堂、实行早期导师制、重视毕业设计等方面,介绍提高预防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大连医科大学制定实施了“5+3”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方案,以导师制培养为载体,在医学本科教育全过程中,制定分阶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涵盖课程、讲座、实验设计、论文等基本科研能力训练,强化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通过对首届“5+3”学生阶段性培养成果的统计学分析发现,“5+3”学生发表中文期刊、SCI,主持国家级创新项目、省级创新项目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普通5年制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以导师制为核心的科研基础训练对提高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效果显著,对培养医学创新型人才具有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6.
培养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发展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针对低年级部分医学类五年制本科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基础医学论坛"活动,并对本科生科研素质现状的调查进行分析,探讨了基础医学论坛是否能促进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南京医科大学开展本科生科研实践活动现状的分析,提出在医学本科生教育过程中可通过增加科研时间?改革学分制度?以培养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为主?建立全程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激励机制等改革措施,进一步提高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尽早开展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培训是现代医学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针对二年级部分医学类五年制本科生,连续8年开展了"基础医学论坛活动"。通过对本科生科研素质现状的调查分析,探讨培养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医学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我国医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这一主题,深圳大学医学部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科研导师制培养制度、聚徒小组教学、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等多方面构建了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促进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第二课堂为载体,拓展学生医学形态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多种能力.方法:在医学本科生第二学期的医学形态学学习阶段,以兴趣小组方式开展“家兔急性肺血栓栓塞实验”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结果: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锻炼,学习兴趣明显提高.结论:探索与创新第二课堂活动体系,完善大学教育过程与内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仍需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