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芳  符伟 《海南医学》2014,25(1):32-34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TAH)对患者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LTH和TAH的手术患者各38例。分别于手术前、手术结束即刻及手术后24h检测两组患者血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即刻的MDA水平均增高,但LTH组增高较明显;术后24hLTH组恢复至术前水平,而TAH组继续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与术前相比,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血浆中SOD和GSH.PX活性均有所下降,但LTH组降低更明显;术后24hLTH组中SOD和GSH.PX活性恢复至术前水平,而TAH组继续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相比,LTH组术后24hMDA水平降低,SOD和GSH.PX的活性增高(尸〈0.05)。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中由于CO2气腹等原因导致机体产生氧化应激,但术后恢复速度比开腹子宫切除术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静脉注射维拉帕米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行择期LC的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维拉帕米组,每组15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术前(T1)、手术气腹结束即刻(他)及术后24h(T3)血清ALT、AST和丙二醛(MDA)的浓度。结果:与T1时相点比较,两组患者1、2、T3时相点ALT和AST值均增高(P〈0.05),维拉帕米组患者T2、T3时相点ALT和AST值增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T1时相点比较,对照组患者他、r乃时相点MDA值增高显著(P〈0.05),维拉帕米组患者T2,T3时相点MD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静脉注射维拉帕米能有效减小气腹带来的氧化应激反应,有效保护肝脏等脏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机体激素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C)对机体激素反应的影响。方法选60例作择期胆囊切除术的病人,40例LC,20例OC,分别于术前1d,手术结束时,术后第1、2、3d采血,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F)、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催乳激素(PRL)和胰岛素的浓度变化。结果ACTH、F、E、NE、PRL在手术结束时达最高值,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P<0.05);ACTH和F浓度在术后第1d,E在术后第1、2d,NE在手术结束时和术后第2d,OC组明显高于LC组。结论LC和OC都可以引起明显的激素反应,OC组反应持续时间长,恢复慢。  相似文献   

4.
徐来喜  余少鸿  刘勇 《重庆医学》2006,35(24):2271-2272
目的对比合并糖尿病的胆囊结石症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与开腹胆囊切除(O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6年722倒合并糖尿病的胆囊结石患者,其中433例行LC,289例行OC。结果在血糖变化、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心律失常、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LC组明显少于OC组(P〈0.05),而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胆管损伤,胆漏,水.电解质失衡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OC相比,LC治疗合并糖尿病的胆囊结石症,其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血糖变化不大,且缩短了住院时间,具有明显的优点。但如果患者Calot三角粘连严重,应及早开腹,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邢俊岭 《中原医刊》2011,(22):94-95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在基层医院治疗胆囊良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20例胆囊良性疾病需行手术切除的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随机分为MC组64例和传统胆囊切除术组(0c组)56例,对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C和OC纽手术时间分别为(43±7)min和(45±6)min,两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和OC纽切口长度分别为(4.0±2.2)em和(10.3±2.8)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和0c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5±11)ml和(120±2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并发症比较MC组均显著优于OC组(P〈0.05)。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技术及设备要求低,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脑组织CuZn—SOD、CAT和GSH—Px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脑组织CuZn—SOD、CAT和GSH—Px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即机为4组:对照组;运动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运动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复制糖尿病模型.大鼠做跑台运动8周.在运动5min和3d后分别测定血浆乳酸和血糖.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脑组织CuZn—SOD、CAT和GSH—Px活性.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血浆乳酸和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运动组大鼠血浆乳酸和血糖明显降低(P〈0.05).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运动组大鼠脑组织CuZn—SOD和GSH—Px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大鼠脑组织CAT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糖尿病运动组中,运动对脑组织CAT活性无明显影响,但可以明显增加脑组织CuZn—SOD活性(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运动组大鼠脑组织GSH—Px活性明显增加护〈0.05).结论运动能够增加糖尿病大鼠脑组织CuZn—SOD和GSH—Px活性.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n=30)及开腹胆囊切除术(OC,n=22)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OC组术后肺功能下降较LC组明显(P<0.05),OC组术后PH,PaO2的下降及PaCO2上升均较LC组明显(P<0.05),说明LC对患者的呼吸功能及酸碱平衡影响较小,肺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进行的534例胆囊切除术,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组278例,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组256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LC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OC组(P〈0.05)。LC组术后共发生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2.9%,OC组13例,发生率为5.1%,LC组低于OC组(P〈0.05)。结论:LC较传统的OC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案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行介入手术的120例患者,分为异丙酚组(60例)和七氟烷组(60例)。记录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检测麻醉前(T0)、术后6h(T1)、24h(T2)、48h(T3)、72h(T4)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与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1)两组患者在T2和T3的SOD、CAT、GSH‐Px活性显著低于术前(P<0.05)。(2)异丙酚组SOD在T1~T4显著高于七氟烷组(P<0.05),CAT在T1、T2上高于七氟烷组(P<0.05),GSH‐Px活性在T1~T3显著高于七氟烷组(P<0.05)。(3)两组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七氟烷相比,异丙酚麻醉能更好地对抗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胆囊后三角入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拟行LC患者分为无粘连组57例和粘连组63例,无粘连组分别有29例和28例行经胆囊前三角入路LC和胆囊后三角入路LC;粘连组有28例和35例行经胆囊前三角入路LC和胆囊后三角入路LC。结果粘连组两种入路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大于无粘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粘连组中胆囊后三角入路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显著少于胆囊前三角入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胆囊后三角入路并发症及术中中转开腹例数均较胆囊前三角入路少(P〈0.05)。结论胆囊后三角入路三孔法LC安全可行、容易掌握,手术并发症少,尤其适用于胆囊三角存在粘连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胡桂英  胡崇辉  傅理  徐军  陈元良  吴俊琪 《浙江医学》2011,33(11):1586-1588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药物术后自控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息者血浆中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探讨术后充分镇痛对炎性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根据药物与镇痛方法不同,将120例行LC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组1)患者术后根据需要临时给予哌替啶50mg肌肉注射镇痛。舒芬太尼组(组Ⅱ)患者术后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曲马多组(组Ⅲ)患者术后予曲马多静脉自控镇痛。观察麻醉前30min、手术后即刻、术后24h和72h4个时点患者血浆中自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1L-10)水平,并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各组患者术后2、24、48、72h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各时点组Ⅱ、组Ⅲ的VAS均显著低于组Ⅰ(均P〈0.05)。但组Ⅱ、组Ⅲ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毕即刻至术后72h血浆IL-2水平较麻醉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但组Ⅱ、组Ⅲ术后24h及72h的水平均高于组Ⅰ(均P〈0.05)。3组患者术毕即刻IL-6、IL-10水平较麻醉前均明显升高(均P〈0.01),并持续升高至术后24h达峰值后逐渐下降,但术后72h各组IL-6、IL-10水平仍高于术前(均P〈0.05)。与组Ⅰ比较,组Ⅱ和组ⅢIL-6、IL-10水平增高的幅度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术后经静脉自控镇痛模式较传统镇痛模式满意度好,且能更有效地减轻LC术后炎性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燃煤型氟中毒对病区儿童体内脂质过氧化、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在燃煤型氟中毒不同程度病区中分别抽取3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晨尿且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尿氟及血清中MDA含量、SOD和GSH-PX活性。结果不同病区儿童之间尿氟浓度、血清MDA含量、SOD和GSH-PX活性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中病区儿童的尿氟浓度均高于对照区(P<0.01);重、中、轻病区儿童的血清MDA含量均高于对照区(P<0.05),而血清GSH-PX活力均低于对照区(P<0.05);重、中病区儿童的血清SOD活力均低于对照区(P<0.01)。血清MDA含量与尿氟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64,P<0.01),而血清SOD、GSH-PX活力与尿氟含量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45和-0.39,P<0.01)。结论过量氟摄入可引起机体抗氧化系统紊乱,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逍遥散对氢溴酸东莨菪碱致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血清及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探讨逍遥散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50只SPF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逍遥散低、中、高剂量组5组,以腹腔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复制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并以不同剂量的逍遥散进行干预防治,给药第10天腹腔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1h后取血及脑组织测血清及脑组织匀浆中SOD,GSH-PX活性及MDA水平.结果 模型组小鼠血清及脑组织匀浆中SOD与GSH-PX活性显著降低,MDA水平显著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逍遥散低、中、高剂量均可显著升高小鼠血清及脑组织匀浆中SOD与GSH-PX活性,降低MDA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但以逍遥散高剂量组作用最为显著(P<0.05).结论 逍遥散对阿尔茨海默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改善抗氧化能力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解痉通络活血药物纠正高血压患者氧化应激功能紊乱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7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两组,每组38例,治疗2组单纯给常规西药治疗,治疗1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痉通络活血中药治疗2个月,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的含量进行检测,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治疗1组治疗前血清SOD、CAT和GSH-PX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血清MD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2组治疗前血清SOD、CAT和GSH-PX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清SOD、CAT和GSH-PX水平虽有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仍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血清MD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清MDA水平虽有下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解痉通络活血药物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氧化应激功能紊乱的改善作用,较单纯常规西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罗方毅  庞波  刘雪茹 《西部医学》2013,25(8):1213-1214,1217
目的探讨地佐辛辅以地塞米松用于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肩部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择期进行LC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地佐辛组)和C组(地佐辛+地塞米松组)各20例。采用麻醉诱导前静脉给予相应药物,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术后1、4、6、12和24h肩痛进行评分,并观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和C组患者术后4、6、12和24h肩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同时C组患者术后12、24h肩痛评分低于B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和C组也较A组低(P<0.05或P<0.01),C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地佐辛辅以地塞米松能够明显减轻LC术后肩部疼痛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和甘露醇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CPB心脏手术后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甘露醇组、依达拉奉联合甘露醇组(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同时分别于术前及主动脉开放后2、4、12和24 h时测定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含量.结果 CPB术后各组血CK-MB、cTnI、MDA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依达拉奉组、甘露醇组及联合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血CK-MB、cTnI、MDA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或0.01);各组患者血SOD水平在开放主动脉后均较术前下降,依达拉奉组、甘露醇组及联合组在术后各时点的血SOD下降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依达拉奉和甘露醇均可以提高心肌细胞血SOD活性,减少血MDA的产生,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的保护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期补锌对孕妇及胎儿的汞毒性的拮抗作用及其抗氧化损伤机制。方法根据孕中、晚期孕妇的血汞值选取病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比较3组孕妇的血汞、血锌水平以及新生儿生长发育指标;应用脂质过氧化试剂盒检测3组胎盘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孕晚期母血中汞质量浓度显著低于病例组,锌质量浓度高于病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孕晚期母血中汞质量浓度低于孕中期,锌质量浓度高于孕中期,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新生儿的头围、身长、出生体质量优于病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胎盘的GSH-PX、SOD和CAT活性高于病例组,但低于正常组;治疗组胎盘的MDA含量低于病例组,但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补锌可拮抗汞对孕妇及胎儿的毒性作用,锌的抗氧化损伤作用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七氟醚与异氟醚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80例LC手术患者,分为七氟醚组与异氟醚组,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七氟醚组麻醉维持采用吸入七氟醚,异氟醚组麻醉维持采用吸入异氟醚。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MAP、HR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气腹后5min、苏醒时异氟醚组患者MAP、HR与麻醉前比较明显上升且高于相应时间点的七氟醚组(P〈0.05)。七氟醚组术后睁眼时间、拔出气管插管时间和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均少于异氟醚组。且七氟醚组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少于异氟醚组(χ^2=5.00,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4hMMSE评分与麻醉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且异氟醚组下降的幅度与七氟醚组比较更显著(P〈0.05),术后12h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LC手术采用吸入七氟醚麻醉较吸入异氟醚麻醉具有麻醉恢复时间短、麻醉恢复质量好、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少、减轻LC手术应激反应的特点,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尤其适合老年手术患者的麻醉。  相似文献   

19.
李航  吕蕾  邵军进 《医学研究杂志》2014,43(10):122-12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对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腹腔镜手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21)和对照组(n=21).在诱导麻醉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注入起始剂量右美托咪定(1.0μg/kg),然后维持泵入0.2μg/(kg·).以同等方法泵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在4个时间点检测致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麻醉诱导前30min(T0),切皮后10min(T1),腹膜闭合后(T2),术后24h(T3).在4个时间点同时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在T2时点HR和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在T2时点HR和MAP均低于T0(P<0.05).右美托咪定组在T1、T2及T3时点TNF-α和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T1、T2及T3时点TNF-α和IL-6均高于T0(P<0.05).右美托咪定组在T3时点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DEX组在T3时点外周血CD4+ CD25+ CD127low/-T细胞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减少了术中及术后细胞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的水平.右美托咪定的抗炎效应可能与其维持了炎症及应激状态下CD4+ CD25+ CD127low/-T细胞的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