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自由基在脑梗死后继发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依达拉奉(化学名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为自由基清除剂,对脑细胞有保护作用,近年开始应用临床,2007-01~2008-06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饥饿诱导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发生自噬,探讨细胞CLIC4和14-3-3蛋白在饥饿条件下诱导自噬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方法通过Hoechst、14-3-3 epsilon、CLIC4染色于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抑制CLIC4表达对于饥饿条件下,14-3-3 epsilon蛋白与CLIC4共定位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Beclin 1及14-3-3蛋白表达。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14-3-3 epsilon蛋白与CLIC4蛋白的结合水平。结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14-3-3 epsilon和CLIC4荧光染色结果显示,饥饿条件下,14-3-3 epsilon蛋白与CLIC4共定位显著增加,并广泛分布于胞浆及细胞核中。同时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抑制CLIC4表达能够引起14-3-3蛋白以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增加。饥饿条件下,14-3-3 epsilon蛋白与CLIC4共沉淀增强,而抑制CLIC4表达能够降低两者结合水平。结论 14-3-3epsilon蛋白与CLIC4的相互作用由于RNA干扰而减弱,促进了14-3-3蛋白水平上调,进而增强了14-3-3蛋白对Beclin1信号通路的调节,引起Beclin1表达增加,进一步激活饥饿条件下U251细胞自噬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Med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英文数据库。使用Rev Man 5.3计算出加权均数差(WMD)和评价发表偏倚。结果该研究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366例脑微出血患者和424例未检测出脑微出血的患者。Mo CA总分的WMD是-6.27,95%CI[-7.63,-4.91](P0.01),视空间执行功能的WMD是-1.63,95%CI[-2.06,-1.20](P0.01),命名功能的WMD是-0.42,95%CI[-0.55,-0.29](P0.01),记忆功能的WMD是-1.48,95%CI[-2.32,-0.64](P0.01),注意力的WMD是-0.75,95%CI[-1.13,-0.37](P0.01),语言功能的WMD是-0.43,95%CI[-0.58,-0.28](P0.01),抽象思维的WMD是-0.65,95%CI[-0.98,-0.32](P0.01),定向力的WMD是-0.06,95%CI[-0.11,-0.01](P=0.010.05)。通过剔出每一篇文献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变化不大。结论该研究显示了脑微出血与认知功能的所有方面均有相关性。但是该结果仍需要大规模的循证医学证据去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针对细胞凋亡抑制蛋白14-3-3ζ基因的特异性RNA干涉载体,并建立稳定转染该干涉载体的人胶质瘤细胞系。方法根据14-3-3ζ编码序列,设计并合成针对14-3-3ζ基因的特异性RNA干涉片断,并将其克隆入pSilencer3.1.H1neo干涉载体中,构建14-3-3ζ基因shRNA真核表达载体pSilencer-14-3-3ζ。重组载体pSilencer-14-3-3ζ和pSilencer3.1-Hlneo阴性对照载体pSilencer3.1-HlneoNegative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法转染胶质瘤细胞株U251;转染细胞经过G418筛选,采用Westernblot方法分别在蛋白水平检测、筛选G418抗性的克隆细胞。结果酶切鉴定和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成功构建了14-3-3ζ基因shRNA真核表达载体pSilencer-14-3-3ζ,经酶切、测序鉴定证实克隆正确。获得了稳定转染pSilencer-14-3-3ζ载体的胶质瘤细胞株。结论14-3-3ζ基因特异性RNA干涉载体能够显著抑制14-3-3ζ基因在U251细胞中的表达,这为进一步研究14-3-3ζ在胶质瘤细胞系U251中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背景:水溶性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是无毒、生物相容性良好的交联剂,可促发胶原发生交联,形成酰胺交联键。 目的:分析交联对胶原生物学和物理性能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 2008年9月至11月,在福建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实验室完成胶原交联的实验。 材料:I型牛胶原溶液由广州创尔公司提供。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为交联剂分别由上海吉尔生化公司和上海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以N-吗啡林和乙撑磺酸为缓冲剂,由上海源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方法:实验于2008年9月至11月在福建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完成。以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为交联剂,采用冷冻干燥法对胶原进行交联处理。 主要观察指标:胶原交联前后显微结构、缩水温度、膨胀动力学特征以及抵抗降解能力。 结果:对胶原交联前后性能的研究表明,交联后胶原分子中自由-NH2官能团转换成N-H官能团,胶原分子内及分子间的氨基链接形成了;当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浓度达到2 g/L时,胶原的交联程度达到最大;交联后,胶原的显微结构从交联前的无序状态变成紧密有序的结构,热稳定性、形态稳定性增强,抵抗降解的能力显著增加。 结论:采用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作为交联剂对胶原进行交联处理,可有效改善胶原作为骨组织工程材料的生物学和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6.
我院2010-01-2012-01收治昏迷患者42例,均行气管切开鼻饲,现就鼻饲过程中的置管及预防食物反流造成的感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2010-01-2012-01收治昏迷患者42例,均行气管切开鼻饲,男3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胶质瘤中β- catenin/Tcf -4转录调控AKT2基因以促进其恶性表型转化的机制.方法 CHIP - PCR及荧光素酶实验确立AKT2启动子区的Tcf -4结合位点及活性.阿司匹林( ASA)阻断β- catenin/Tcf -4转录复合物活性及恢复AKT2基因的表达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 V检测凋亡及Transwell实验检测侵袭能力.结果 CHIP - PCR表明,AKT2基因启动子区存在两个Tcf -4结合位点- 349/- 343 bp(位点1)和- 3491/- 3497 bp(位点2).荧光素酶实验结果显示位点2的活性比位点1的强.抑制β - catenin/Tcf -4转录活性后,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侵袭能力下降;恢复AKT2的表达后,细胞S期比例增加,侵袭能力增强.结论 β- catenin/Tcf -4可以直接转录调控AKT2来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相似文献   

8.
14-3-3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检测14-3-3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检测5个胶质瘤细胞系(U251MG,U87MG,BT325,SHG44和C6)、121例人脑胶质瘤石蜡标本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14-3-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14-3-3蛋白的表达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在正常脑组织标本中,13-3-3蛋白主要表达于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仅在少数的胶质细胞中可见14-3-3蛋白的弱表达。然而,5个胶质瘤细胞系和绝大部分星形细胞瘤中可见14-3-3蛋白的阳性表达,其表达阳性率为:Ⅰ级78.6%(11/14),II级75%(18/24),III级76.2%(16/21),IV级80%(20/25)。不同恶性级别的星形细胞瘤中,14-3-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别,但14-3-3蛋白的表达强度和范围有随肿瘤的恶性度增高而增加的趋势。其它类型的胶质瘤中也可见14-3-3蛋白的大量表达,其表达阳性率为:少突胶质细胞瘤66.7%(4/6),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100%(4/4),室管膜瘤50%(2/4),间变型室管膜瘤66.7%(2/3),脉络从乳头状瘤100%(5/5),松果体细胞瘤100%(3/3),髓母细胞瘤66.7%(8/12)。结论14-3-3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有大量的表达。14-3-3蛋白表达上调可能是胶质瘤细胞对抗调亡的一种共同机制,以14-3-3蛋白为靶点有望成为一种有前景的新的胶质瘤生物学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脑室-腹腔(V-P)分流管远端移位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罕见的并发症,可移位到膀胱、肛门、心脏等[1-3],移位至胸腔内非常少见,目前少有国内相关报道.2001-04-2012-02我院临床发现并诊治6例脑积水分流术后脑室-腹腔分流管远端移位至胸腔内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拉莫三嗪添加治疗癫(痫)合并抑郁障碍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以拉莫三嗪(lamotrigine)、癫(痫)(epilepsy)、抑郁(depressive)等中英文词汇,计算机检索1998年1月-2014年6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中国知网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万方数据库等关于拉莫三嗪添加治疗癫(痫)合并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分别以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0.2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标准和RevMan 5.1.1统计软件行文献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经剔除重复和不符合纳入标准文献,48篇文献中最终仅纳入3项临床试验共668例癫(痫)合并抑郁障碍患者.Meta分析显示:拉莫三嗪组患者Beck抑郁量表第2版(MD =-8.400,95%CI:-10.890 ~-5.920;P=0.000)、康奈尔精神抑郁量表(MD=-8.240,95%CI:-11.180~-5.290;P=0.000)以及简明心境量表(MD=-24.210,95%CI:-30.740 ~-17.680;P=0.000)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OMS量表6项分量表评分中拉莫三嗪组患者紧张-焦虑(MD=-3.360,95%CI:-4.620 ~-2.100;P=0.000)、抑郁-沮丧(MD=-5.490,95 %CI:-7.420 ~-3.560;P=0.000)、愤怒-敌意(MD=-3.870,95%CI:-5.510-2.230;P=0.000)、疲乏-迟钝(MD =-4.480,95%CI:-5.630~-3.320;P=0.000)、迷惑-混乱(MD =-2.720,95%CI:-3.730~-1.720;P=0.00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精力-活力评分高于对照组(MD=3.970,95%CI:2.870 ~ 5.070;P=0.000).结论 拉莫三嗪添加治疗癫(痫)合并抑郁障碍疗效良好,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等.  相似文献   

11.
会议通知     
<正>国家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新进展[编号:2014-03-07-060(国),国家级Ⅰ类学分4分]","神经介入继续教育培训班[编号:2014-03-07-0066(国),国家级Ⅰ类学分5分]",河北省"2014年神经病学诊治新进展(编号:J2014-02-210,省级Ⅰ类学分5分)"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将于2014年9月12-14日举行。授课时间将分3个会场,学员可酌情参加,学习相关感兴趣的内容。本学习班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办,有国内著名  相似文献   

12.
在中枢,主要有4条多巴胺能通路,一是中脑-边缘通路,二是中脑-皮质通路,三是黑质-纹状体通路,四是下丘脑-漏斗通路,现将介绍这些通路激动时的中枢效应和药物治疗。1中枢-边缘通路中脑-边缘通路多巴胺能亢进引起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物质滥用、唤醒和激越,不足引起抑郁症和社交恐怖症。  相似文献   

13.
14-3-3蛋白在BV-2细胞中的表达及LPS对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14-3-3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小神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分布情况及LPS刺激后其表达变化;探讨14-3-3蛋白与小神经胶质细胞释放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应用小鼠小神经胶质细胞株BV-2作为体外小神经胶质细胞的模型,以LPS刺激其活化,应用免疫荧光检测14-3-3蛋白亚型在Bv-2细胞中的表达、免疫印迹技术检测14-3-3蛋白在LPS刺激后的表达变化,ELISA检测IL-1β的表达。结果14-3-3ξεθγ蛋白亚型在BV-2细胞中均有表达,主要分布在细胞浆;LPS刺激BV-2细胞活化后释放Ⅱ-1β,同时14-3-3蛋白表达下降。结论BV-2细胞高表达14-3-3蛋白,LPS刺激后表达下降,提示14-3-3蛋白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应答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敲低miR -221/222表达抑制Akt通路活性提高胶质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作用.方法 脂质体共转染反义寡聚核苷酸(反义miR -221/222)下调胶质瘤U251,LN -229细胞miR -221与miR -222的表达.用Northern印迹方法测定转染后细胞miR -221、miR -222的表达水平;克隆形成实验验证各组胶质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Western印迹分析各组胶质瘤细胞的pAkt蛋白表达变化;反义miR -221/222联合X线照射治疗裸鼠皮下移植瘤,观察肿瘤生长水平;Real - timePCR检测治疗后miR - 221、miR - 222的表达;免疫组化分析肿瘤组织中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Northern印迹分析显示反义miR -221/222可以有效地敲低胶质瘤细胞的miR -221和miR -222的表达水平.克隆形成实验证实反义miR - 221/222联合X线照射可增加胶质瘤细胞放射敏感性.Western印迹分析显示反义miR -221/222可下调pAkt蛋白表达.经反义miR -221/222转染联合X线照射治疗后,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明显受抑,肿瘤组织中miR -221/miR -222表达水平下降,pAkt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结论 反义miR - 221/222通过抑制Akt通路活性增加胶质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正>1病例报告患者女,25岁。主因"四肢无力20余天"于2015-7-22就诊作者医院风湿科。2015-6-30夜间无明显诱因出现嘴唇闭合不全,渐出现左侧肢体乏力,左上肢抬举困难,左下肢行走困难,遂于当地医院就诊,2015-6-30行头部CT检查显示右额叶可疑稍低密度影,给予对症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后症状进行性加重。2015-7-1出现双侧肢体功能完全丧失,抬头困难,反应迟钝,并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症状,舌强不能言语,大小便失禁,偶有四肢抽搐,查体示四肢腱反射消失,左侧病理征(+),遂于2015-7-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表达IL - 1ra的慢病毒载体,为神经前体细胞(NPCs)的基因修饰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从IL - 1ra质粒中克隆出IL -1ra基因,下游融合IRES2 - EGFP,装载于pLenti6.3 V5 - DEST中,获得含目的序列IL1ra - IRES2 - EGFP的慢病毒质粒,测序并包装;病毒感染HEK293细胞,通过GFP表达水平测定病毒滴度.并转染NPCs,观察NPCs的生长情况.结果 测序证实,用引物CMV -F和IRES2 -R扩增的质粒中IL -1ra的DNA序列与Genebank中序列完全一致;慢病毒悬液的滴度为3.5×106 TU/ml;NPCs转染重组慢病毒后且未出现生长特性的改变.结论 成功构建了表达IL - 1ra的慢病毒载体pLenti6.3- IL1ra - IRES2 - EGFP.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Aβ)20-29(Aβ_(20-29))短肽在阻断载脂蛋白E(ApoE)4与Aβ_(1-42)相结合并减少Aβ_(1-42)纤维化及其神经毒性中的效应作用。方法:应用硫磺素-T(Th-T)荧光分析和透射电镜方法,观察Aβ_(20-29)短肽阻断ApoE与Aβ_(1-42)相结合及其防止Aβ_(1-42)纤维化的效应作用;应用培养的PC12细胞,观察Aβ_(20-29)短肽对ApoE4+Aβ_(1-42)神经毒性的效应作用。结果:荧光分析和透射电镜观察显示:Aβ_(20-29)短肽不能形成纤维性Aβ,ApoE4对Aβ_(1-42)纤维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Aβ_(20-29)短肽能够显著减少ApoE4对Aβ_(1-42)纤维化的促进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应用培养的PC12细胞及MTT法测定细胞活性,表明Aβ_(20-29)短肽对PC12细胞无神经毒性作用,其能够显著减少ApoE4+Aβ_(1-42)的神经毒性作用。结论:Aβ_(20-29)短肽在体外能够有效抑制ApoE4与Aβ_(1-42)相结合,并显著减少Aβ_(1-42)纤维化及其神经毒性作用,提示Aβ_(20-29)短肽有可能成...  相似文献   

18.
<正>依达拉奉是一种强效自由基清除剂,其化学名为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3-methyl-1-phenyl-2-pyrazolin-5-one),分子式为C10H10N2O,相对分子质量为174.20,由日本三菱制药公司研发并于2001年5月首次在日本批准上市,临床主要用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1]。依达拉奉上市10余年来,备受各国研究人员关注,国内外诸多研究提示依达拉奉不仅对急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拉莫三嗪在精神分裂症、双相抑郁和重性抑郁症急性期治疗中耐受性与敏感性.方法 选择符合急性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关于拉莫三嗪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双相抑郁和重性抑郁症的临床试验进行分析;以不良事件引起治疗终止发生率为拉莫三嗪的耐受性指标,以皮疹和头痛为敏感性指标.分别计算拉莫三嗪(200 mg/d)事件发生率相对于安慰剂事件发生率增加(ARI),以及拉莫三嗪(200 mg/d)治疗相对于安慰剂治疗所致1例不良事件发生前需要治疗的患者数(NNH);显著性检验以95%可信区间(95%CI)表示.结果 (1)难治性精神分裂症4项、双相抑郁4项、难治性双相抑郁1项和重性抑郁症3项临床试验被分析;(2)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双相抑郁及难治性双相抑郁、重性抑郁症的急性治疗期,与安慰剂比较,拉莫三嗪(200 mg/d)相关不良事件引起治疗终止NNH(95%CI)依次为323(-23~20)、-47(-17~60)、-34(-10~22)和-32(-14~158)例,皮疹依次为133(-51~29)、-46(-18~83)、51(-16~10)和-31(-15~1208)例,头痛依次为-26(-11~61)、-168(-16~19)、-28(-6~9)和53(-24~1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CI包括0).结论 拉莫三嗪单药或增效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抑郁和重性抑郁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与安全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olerability and sensitivity of lamotrigine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bipolar depression an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 Methods Data from randomized,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s of lamotrigine adjunctive or monotherapy in the acute treatment of treatment-resistant schizophrenia, bipolar depression, and MDD were used. The discontinuation due to adverse events (DAEs) was used as an index of tolerability. The reported headache and occurrence of rash were used as indexes of sensitivity. Absolute risk increase (ARI) and number needed to harm (NNH) of lamotrigine at dose of 200 mg/d relative to placebo for DAEs, headache, and rash were estimated with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to reflect the magnitude of variance. Results Four trials in treatment-resistant schizophrenia, 4 in bipolar depression, 1 in treatment-resistant bipolar depression and 3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were analyzed. In the acute treatment of treatment-resistant schizophrenia, bipolar depression or treatment-resistant bipolar depression an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lamotrigine 200 mg/d did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risk for DAEs [NNH 95% CI respectively as 323(-23 to 20) ,-47(-17 to 60), -34(-10 to 22) and-32(-14 to 158)], rash [NNH 95% CI respectively as 133 (-51 to 29),-46(-18 to 83), 51 (-16 to 10) and -31 (-15 to 1208)] and headache [NNH 95% CI respectively as -26(-11 to 61),-168 (-16 to 19),-28 (-6 to 9) and 53 (-24 to 13)] relative to placebo. Conclusion The available data indicate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bipolar depression an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tolerate lamotrigine 200 mg/d as well as placebo and have a similar sensitivity to lamotrigine as to placebo.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用Meta分析对7项关于阿立哌唑与其他抗精神病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析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维度3方面,阿立哌唑治疗前与治疗后组内比较的效应依次为-1.93、-2.61、-1.96,95%可信区间(CI)依次为(-3.51,-0.34)、(-4.16,-1.07)、(-3.76,-0.15),阿立哌唑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效应依次为1.03、0.70、1.00,95%CI依次为(0.51,1.91)、(-0.14,1.53)、(-0.03,2.03)。结论:阿立哌唑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对躯体功能维度的改善优于对照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