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瘦素与皮质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瘦素与皮质醇的关系。方法 测定64例健康人血瘦素和皮质醇水平。结果 肥胖者血瘦素水平比非肥胖者高(11.13ng/ml vs 8.01ng/ml,P<0.05),女性比男性高(11.85ng/ml vs 4.97ng/ml,P<0.01),血瘦素水平与BMI呈正相关(r=0.264,P<0.05),与皮质醇呈负相关(r=-0.545,P<0.01)。结论 健康人体内血瘦素水平与皮质醇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
不同葡萄糖耐量的血清瘦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在不同葡萄糖耐量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经 75gOGTT确定糖耐量正常(NGT) 6 1人 ,糖耐量减低 (IGT) 36人 ,糖尿病 2 0人。测定空腹及葡萄糖负荷后 2h的血浆葡萄糖 ,血清瘦素、胰岛素、血脂、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等生化指标 ,并测定身高、体重、体重指数 (BMI)、腰臀比 (W/H)及血压。结果 :①瘦素水平在女性显著增高 [男 (5 12± 2 38)ng/ml和女 (8 13± 3 5 3)ng/ml,P <0 0 1],瘦素与BMI (r2 =0 6 4,P <0 0 0 1)、腰臀比 (r2 =0 78,P <0 0 0 1)、空腹血糖 (r2 =0 72 ,P <0 0 1)、空腹胰岛素 (r2 =0 5 8,P <0 0 1)、舒张压 (r2=0 5 3,P <0 0 5 )、甘油三酯 (r2 =0 76 ,P <0 0 5 )等显著相关。②不同的葡萄糖耐量水平瘦素差异显著。③OGTT前后的瘦素水平为 :空腹 6 91± 1 46 (ng/ml) ,2h :5 72± 1 6 8(ng/ml) ,P =0 117。结论 :①血清瘦素水平与性别、BMI、腰臀比、舒张压、甘油三酯有关。②不同葡萄糖耐量水平的瘦素水平有差异。③瘦素水平与空腹胰岛素水平相关 ,而葡萄糖负荷后瘦素水平无显著变化 ,说明短期的胰岛素浓度的增高并不引起瘦素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进一步弄清 2型糖尿病 (DM)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浓度、体重指数 (BMI)、空腹血糖(FBG)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5 0例 2型DN者血清瘦素、胰岛素、FBG水平。其中 2 5例BMI≥ 2 5 ,2 5例BMI <2 5。同时测定 5 0例无糖尿病者血清瘦素、胰岛素、空腹血糖水平 ,其中 2 5例BMI≥ 2 5 ,2 5例BMI <2 5。各项数据相互比较 ,并作直线回归分析判断血清瘦素与胰岛素、BMI、FBG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型DM肥胖者血清瘦素为 (11.98± 3.0 8) μg/L ,非肥胖者为 (5 .16± 2 .86 ) μg/L ;非糖尿病肥胖者血清瘦素为 (11.5 1± 3.8) μg/L ,非肥胖者为 (4.4 8± 2 .3) μg/L ,血清瘦素水平肥胖者高于非肥胖者 (P <0 0 0 1)。 2型DM患者及非糖尿病者胰岛素浓度肥胖者也高于非肥胖者 (P <0 0 1)。血清瘦素浓度肥胖者、非肥胖者均与BMI正相关 (r =0 77,r =0 72 ,P <0 0 0 1) ;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浓度正相关 (r=0 72 ,r=0 75 ,P <0 0 0 1)。但瘦素水平与FBG无关 (r <0 19,P >0 .2 )。结论 :较高的血清瘦素水平与BMI正相关 ,提示 2型DM肥胖患者存在“瘦素抵抗”。此外 ,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浓度明显正相关 ,也提示 2型DM存在“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4.
胎膜早破对脐血瘦素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胎膜早破时脐血瘦素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 79例新生儿脐血样本的瘦素水平 ,其中有胎膜早破史的研究组 38例 ,无胎膜早破史的对照组 4 1例。并且追踪新生儿出生1周内感染发生的情况。结果 胎膜早破的脐血瘦素水平升高 (15 2 5± 6 0 4ng/ml) ,与对照组 (8 83± 3 180ng/m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胎膜早破的脐血瘦素水平在不同的胎膜早破持续时间段比较 ,12hour≤胎膜早破 <72h (16 16 3± 3 5 86ng/ml)、胎膜早破≥ 72h (2 0 32 8± 6 76 8ng/ml)的脐血瘦素水平较胎膜早破 <12hour (10 4 13±2 994ng/ml)的脐血瘦素水平明显增加 ,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 (分别为P <0 0 1,P <0 0 1) ;而且胎膜早破的新生儿出生 1周内的感染发生率增高 (χ2 =6 6 5 2 ,P <0 0 1) ,临床发生感染的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增高 (17 35±5 4 9ng/mlvs 10 85± 5 18ng/ml,P <0 0 1)。结论 有胎膜早破史的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升高 ,特别在胎膜早破≥ 12小时后。脐血瘦素水平可作为反映机体免疫状况的指标 ,可提示机体有无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营养状态的关系。方法 选择肝硬化患者 35例 (男 2 7例 ,女 9例 )及健康人 30例 (男 2 0例 ,女 10例 ) ,于清晨空腹取血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 ;同时检测受试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身高、体重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等 ,按体重 (kg) / [身高 (m) ]2 计算体质指数。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 [(6 .5 6± 3.32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 [(4.39± 2 .11)ng/ml],并有性别依赖性 ;当所有参试者一起评估时 ,血清瘦素水平与BMI、TSF呈显著相关 (r =0 .38,P =0 .0 15 ;r =0 .5 9,P =0 .0 31) ,血清瘦素水平与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无相关性 (P >0 .0 5 )。但肝硬化组单独评估时 ,血清瘦素水平与TSF显著相关 (r =0 .6 1,P =0 .0 2 7) ,血清瘦素水平与BMI则无显著相关性 (r =0 .34,P =0 .11) ,血清瘦素水平与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 ,女性的瘦素水平高于男性 ,其浓度与TSF呈正相关 ,血清瘦素含量可以反映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 ,尤其是脂肪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降低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Yang J  Li M  Wu CY  Wang H  Xu QS  Deng J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7):1471-1474
目的 探讨人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 2型糖尿病 (DM)的关系。方法 5 1例新诊断的 2型DM患者和 5 2名年龄、性别匹配的糖耐量正常的对照者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其空腹及口服 75 g葡萄糖后 2h的血清抵抗素、瘦素和真胰岛素水平 ,同时观测血糖、血压、身高、体重、腰 /臀围 ,计算体重指数 (BMI)、腰臀比值 (WHR)和定量胰岛素敏感指数 (QUICKI)。结果  2型DM组的WHR、真胰岛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但抵抗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无论空腹( 2 3ng/ml± 15ng/ml与 30ng/ml± 18ng/ml,P <0 0 5 )还是糖负荷后 2h( 2 2ng/ml± 11ng/ml与 31ng/ml± 15ng/ml,P <0 0 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瘦素水平两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糖负荷前后比较 ,两组的 2h胰岛素水平均显著增加 (P <0 0 0 1) ,但抵抗素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相关分析显示空腹抵抗素水平与性别、BMI和WHR、血压以及瘦素水平等均不相关 (P >0 0 5 ) ,但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 (r =- 0 2 1,P <0 0 5 ) ,与QUICKI敏感指数 (r =0 30 ,P <0 0 1)正相关。结论  2型DM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降低而不是升高 ,且与肥胖关系不明显 ,因而抵抗素可能并不是肥胖和 2型DM的主要连接点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醛固酮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清醛固酮 (ALD)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 70例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和 40例非高血压患者的血清醛固酮水平 ,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 :EH组血清醛固酮水平 (142 5 7± 14.0 5 )ng L显著高于对照组 (6 8 0 3± 7.483)ng L(t=3.830 7,P <0 0 1) ,且与平均动脉压成正相关 (r=0 .4986 ,P <0 0 1) ,但与体重指数无相关性意义。Ⅰ、Ⅱ、Ⅲ期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伴脑血管、心血管并发症者与无并发症者血清醛固酮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我们认为EH患者血清醛固酮水平升高是一种继发性变化 ,原因可能与存在多种神经体液内分泌因子改变有关 ,提示在其治疗过程中传统选用噻嗪类利尿药作为基础和一线用药的观点受到了挑战 ,醛固酮拮抗剂安体舒通的地位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低通气综合征 (OSAH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35例OSAHS患者和 30例健康人 (对照组 ) ,用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进行夜间 7h睡眠监测 ,睡前及清晨测量血压 ,抽取静脉血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 结果  (1)OSAHS组空腹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6 2 4± 1 5 1)ng/mL ,(4 4 1± 1 72 )ng/mL ,P <0 0 1]。平衡体质量指数 (BMI)后 ,差别仍有显著意义 [(6 0 3±1 6 2 )ng/mL ,(4 6 5± 1 34)ng/mL ,P <0 0 5 ]。 (2 )OSAHS组清晨舒张压显著高于睡前 [(89± 12 )mmHg ,(74±14 )mmHg ,P <0 0 1]。 (3)相关分析 ,血清瘦水平与睡眠呼吸暂停 /低通气指数 (AHI) (r =0 4 16 ,P <0 0 1)、体质量指数 (BMI) (r=0 2 93,P <0 0 5 )、SpO2 <90 %的时间 (r =0 385 ,P <0 0 1)呈正相关。对瘦素水平与其相关变量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入选变量依次为BMI、AHI、SpO2 <90 %的时间和DBP。 结论 OSAH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 ,且独立于肥胖因素 ,OSAHS本身是引起瘦素水平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胎儿生长受限 (FGR)与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IGF Ⅰ )的关系 ,探讨脐血瘦素、IGF Ⅰ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40例正常孕妇 (对照组 )和 2 4例FGR孕妇 (FGR组 )的血清与脐血 (脐A和脐V)中瘦素和IGF Ⅰ水平 ,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FGR组血清瘦素及IGF Ⅰ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FGR组脐血瘦素和IGF Ⅰ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 (3 )两组孕妇血清瘦素和IGF Ⅰ水平与脐血瘦素和IGF Ⅰ水平无相关性 (r =0 .12 9,r =-0 .0 5 9,均P >0 .0 5 ) ;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关系 (r=0 .60 0 ,P <0 .0 5 ) ,与胎盘重量亦呈正相关关系 (r =0 .44 ,P <0 .0 5 ) ;脐血IGF Ⅰ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关系 (r =0 .469,P <0 .0 5 ) ,与胎盘重量无相关关系 (r=0 .3 0 ,P >0 .0 5 )。 (4 )脐A瘦素和IGF Ⅰ水平与相应脐V瘦素和IGF Ⅰ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5 )脐血瘦素与IGF Ⅰ水平无相关关系 (r=0 .3 97,P >0 .0 5 )。结论 脐血瘦素和IGF Ⅰ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状态密切相关 ;脐血瘦素或IGF Ⅰ水平降低可能是FGR发生的原因之一 ;瘦素调控胎儿生长发育没有IGF Ⅰ的直接参与 ;脐A与脐V血瘦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组广州地区成年汉族人血leptin水平与年龄、性别、BMI、血压、血糖和胰岛素等的关系。【方法】从本院体检人群中抽取 14 6例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 6 3例 ,女性 83例 ,肥胖者 (BMI≥ 2 5kg/m2 ) 4 2例 ,非肥胖者 10 4例。测定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和leptin水平。【结果】 14 6名研究对象血leptin水平为 (0 90~ 31 2 5 ) μg/L ,平均 7 0 6 μg/L。血lep tin水平与BMI(r=0 36 3,P <0 0 1)、臀围 (r =0 389,P <0 0 1)和空腹胰岛素 (r =0 343,P <0 0 5 )呈正相关 ;肥胖组血lep tin水平比非肥胖组高 (9 85 μg/L vs6 17μg/L ,P <0 0 0 1) ;女性组血leptin水平比男性组约高 1 5倍 (10 75 μg/L vs4 0 6μg/L ,P <0 0 0 1)。【结论】本组成年汉族人血leptin水平与性别、BMI和空腹胰岛素相关 ,肥胖者存在leptin抵抗。  相似文献   

11.
肥胖患者中瘦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水平在不同糖代谢水平的肥胖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择肥胖患者 15 2例 ,其中包括糖耐量正常者 6 8例 ,糖耐量异常者 46例和糖尿病患者 38例 ,以及正常对照者 47例 ,测定并比较他们的空腹血清瘦素水平。采用HOMA指数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 ,分析肥胖患者中瘦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 肥胖者体重指数 (BMI)和瘦素水平均高于对照者 (P <0 .0 0 1) ;空腹血糖糖尿病患者 >糖耐量异常者 >糖耐量正常者 (P <0 .0 0 1) ,体重指数和瘦素水平三组间的差别无显著性。肥胖者HOMA值与瘦素呈正相关 (r=0 .2 0 ,P <0 .0 5 ) ,但性别分层后 ,男性肥胖者的HOMA值与瘦素仍呈正相关 (r =0 .5 1,P <0 .0 0 1) ,而女性肥胖者的HOMA值与瘦素无显著相关 (P >0 .0 5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肥胖者男性瘦素水平是HOMA值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 体脂水平相同情况下 ,不同的糖代谢水平的肥胖者的空腹血清瘦素水平相同 ;肥胖者空腹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相关因素 ,而这一关系仅在男性中存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血清瘦素在男性青春期发育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男性 13 4例 ,调查首次遗精时间 ,测定血清瘦素、睾酮、促卵泡成熟激素、黄体生成激素水平 ,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男性青春期发育的影响因素。结果 已发育组血清瘦素 ( 6 0 7± 0 78)ng/ml、睾酮 ( 98 5 2± 14 2 1)pg/ml、促卵泡成熟激素 ( 6 64± 1 17)mIU/ml、黄体生成激素水平 ( 8 3 0± 0 5 8)mIU/ml ,均明显高于未发育组 [( 4 47± 0 3 8)ng/ml,( 3 0 61± 5 0 3 )pg/ml ,( 2 41± 0 18)mIU/ml,( 5 88± 0 2 5 )mIU/ml] (P <0 0 1)。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瘦素 (OR =1 15 1,P =0 0 19)、睾酮 (OR =1 0 11,P <0 0 1)、促卵泡成熟激素 (OR =1 690 ,P <0 0 1)、体重 (OR =1 2 77,P <0 0 1)为男性青春期发育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在男性青春期发育的早期 ,血清瘦素、睾酮、促卵泡成熟激素、黄体生成激素水平均有明显改变 ,血清瘦素是男性青春期发育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母血、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母血清、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 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孕母外周静脉血与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将新生儿分成 3组 ,大于胎龄儿组 (L GA组 ) 14例 ,适于胎龄儿组(AGA组 ) 2 9例 ,小于胎龄儿组 (SGA组 ) 15例。结果 :(1) L GA组脐血瘦素水平为 (11.93± 6 .75 ) ng/ ml,显著高于AGA组脐血瘦素水平 (6 .81± 4 .6 7) ng/ ml,SGA组脐血瘦素水平为 (3.2 9± 1.2 4 ) ng/ ml,显著低于 AGA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2 )母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无相关性 (γ=0 .12 ,P>0 .0 5 )。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显著相关 (γ=0 .74 ,P <0 .0 5 )。 结论:瘦素是胎儿生长调节系统的重要调节因子 ,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单纯性肥胖症瘦素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症血清瘦素 (Leptin)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48例单纯性肥胖症 (体重指数≥ 2 5 )和 4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Leptin水平。结果 :肥胖症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0 1) ,女性几乎较男性高 2倍以上。瘦素与BMI及脂肪含量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r分别为男性r =0 .36 ,0 .33 ,P <0 .0 5 ;女性r =0 .90 ,0 .87,P <0 .0 5 )。结论 :单纯性肥胖症血清瘦素水平升高 ,提示瘦素抵抗存在 ,可能在肥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I(AI)、血管紧张素II(AII)、心钠素(ANF)和醛固酮 (ALD)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 7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I(AI)、血管紧张素II(AII)、心钠素 (ANF)和醛固酮 (ALD)水平 ,并与 30例非高血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AI(2 .2 30± 0 .30 4ug/L)和ALD(142 .98± 14.0 5ng/L)显著高于对照组 (1.2 4 5± 0 .16 6ug/L ,5 4 .2 0± 4 .336ng/L) (t=2 .0 5 96 ,P <0 .0 5 ;t=4 .0 70 3,P <0 .0 1) ,但AII(42 .976± 3.4 5 7ng/Lvs 4 0 .4 97± 3.5 72ng/L)和ANF(0 .4 16 4± 0 .0 2 6 9ug/Lvs 0 .395 7± 0 .0 311ug/L)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EH患者中 ,I、II、III期组间四者血清水平的方差检验无显著差异(P均 >0 .0 5 ) ,2 9例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者与 4 1例无心脑血管并发症者组间四者也无明显差异 (p均>0 .0 5 ) ;AI与AII、ALD与AII间呈显著正相关 (r=0 .5 13,p <0 .0 1;r=0 .2 70 ,P <0 .0 5 ) ,但AI与ANF、AI与ALD、AII与ANF、ANF与ALD间无显著差异 (r =0 .0 31,r=0 .0 39,r =0 .0 4 4 ,r=0 .115 ;P均 >0 .0 5 ) ;AI、AII、ALD均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 (r=0 .4 172 ,0 .4 4 18,0 .5 12 4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 (GDM )病人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与母血瘦素及新生儿体质量的关系。②方法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 30例GDM孕妇血清和其新生儿脐血瘦素浓度及 2 4例正常孕妇脐血瘦素浓度 ,同时测量新生儿的体质量、胎盘质量、孕妇体质量的增加情况等。③结果 GDM孕妇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新生儿脐血 (t=3.5 1,P <0 .0 0 1) ,但二者无相关性 ;GDM孕妇血清瘦素水平与体质量指数 (BMI)和孕期体质量的增加呈正相关 (r=0 .5 83、0 .4 13,P <0 .0 5 ) ;GDM孕妇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胎盘质量呈正相关(r =0 .5 0 8、0 .4 84 ,P <0 .0 5 ) ;与正常孕妇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相比 ,GDM孕妇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无明显增高(t=0 .6 5 3,P >0 .0 5 )。④结论 GDM孕妇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明显低于母血瘦素水平 ,且与新生儿体质量及胎盘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有望成为预测胎儿体质量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作期间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TAT)的变化。方法  54例临床确诊的AMI患者和 2 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及 2 0例健康中老年人作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的TAT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AMI患者和UAP患者血浆中的TAT的含量均显著增加 (分别为 17.79± 11.88ng/mlvs 7.68± 6.41ng/ml,P <0 .0 5;9.88± 5.47ng/mlvs 7.68± 6.41ng/ml ,P <0 .0 5) ;并且AMI组和UAP组相比TAT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AMI发作期间血液呈高凝状态 ;TAT是反映体内高凝状态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测定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BP -1及IGFBP -3水平 ,了解其变化特点及其与胰岛素 (Ins)、生长激素 (GH)的关系。方法 以IRMA及RIA测定 13 5例患者空腹血清IGFBP -1,IGFBP -3 ,Ins和GH水平 ,并与正常人对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IGFBP -1水平明显升高 [DM组 ( 77 19± 3 7 89)ng/ml,对照组 ( 4 9 42± 3 2 0 3 )ng/ml ,P =0 0 0 0 1] ,与Ins水平呈负相关 (r=-0 2 4,P =0 0 2 ) ,但与GH相关不显著 ;IGFBP -3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与Ins及GH无线性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BP -1水平升高 ,与Ins呈负线性相关。IGFBP -3水平无明显变化 ,与Ins及GH没有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孕妇血清羊水和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正常妊娠妇女血清、羊水和新生儿脐血的瘦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45例正常妊娠妇女 (其中早孕 15例 ,中孕 15例 ,晚孕 15例 )的血清瘦素水平和 2 0例足月孕妇的产前、产后三天血及其羊水、脐血瘦素水平。将测定结果与体重指数 (BMI)、血压和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①血清瘦素水平在正常未妊娠妇女为 (7.84± 1.5 1)ng/ml;早期妊娠妇女为 (7.2 3± 2 .36 )ng/ml,中期妊娠妇女为(15 .6 1± 4.5 2 )ng/ml,晚期妊娠妇女为 (19.46± 4.5 9)ng/ml;产前妇女为 (18.92± 6 .0 3)ng/ml;产后三天妇女为(11.46± 3.17)ng/ml。妊娠中、晚期及足月产前血瘦素水平较正常未孕妇女明显升高。产后三天恢复正常。妊娠期间血瘦水平与BMI及血压无关。未孕及产后妇女的血瘦素水平与BMI正相关。②羊水瘦素水平为 (4 .84±1.2 4)ng/ml,新生儿脐血的瘦素水平为 (7.83± 1.95 )ng/ml。母血瘦素水平与羊水瘦素水平正相关 ,与脐血瘦素水平、血压及产前BMI无关 ;新生儿出生体重 (3714± 45 7) g与脐血瘦素水平正相关 ,与母血及羊水瘦素水平无关。结论 妊娠期间瘦素抵抗状态 ,瘦素抵抗有助于孕妇体脂增加及促进胎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浆醛固酮浓度对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分为肺心病组与慢阻肺组,比较两组之间及与对照组间的血浆醛固酮浓度;分析血浆醛固酮浓度与肺动脉压力的关系.结果:肺心病组血浆醛固酮浓度为(101.53±117.44)ng/L,显著高于慢阻肺组的(54.14±36.90)ng/L及健康组的(60.38±43.13)ng/L;血浆醛固酮浓度与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醛固酮浓度与肺动脉高压的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0.0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醛固酮浓度与肺动脉高压正相关(r=1.355,P<0.05).结论:醛固酮增多是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