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调查中国长沙地区成年女性血清瘦素(leptin)浓度与年龄的关系,建立女性瘦素参考值,并分析其与其他种族的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测定690例成年健康女性(年龄20~81岁)的血清瘦素浓度。美国非西班牙白人、非西班牙黑人和美国墨西哥女性的血清瘦素水平从文献获得。结果:血清瘦素水平随年龄而增加(r=0.224, P<0.01),采用3次回归模型拟合优度最佳。瘦素浓度与体质量(r=0.574)和体质量指数(r=0.618)呈显著正相关。体质量正常组、超体质量组和肥胖组,瘦素浓度的几何平均值分别为(8.94±1.82),(17.6±1.89)和(34.7±1.69) μg/L,3组之间呈明显梯度差异( P<0.01)。绝经前组、围绝经组和绝经后组瘦素浓度分别为(9.68±1.81),(11.7±1.89)和(11.4±2.21) μg/L,绝经前组显著低于围绝经组和绝经后组( P<0.05)。体质量正常组(n=539)血清瘦素浓度的参考值为5.30~12.6 μg/L,本组女性瘦素浓度与年龄的拟合曲线显著低于美国非西班牙白人、非西班牙黑人和美国墨西哥女性。 结论:该研究证实,中国成年女性血清瘦素浓度增高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中国成年女性血清瘦素浓度参考值5.30~12.6 μg/L,中国成年女性血清瘦素浓度与美国非西班牙白人、非西班牙黑人和美国墨西哥女性存在显著的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2.
女性骨质疏松与血清瘦素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女性骨质疏松与血清瘦素的关系。方法观察绝经前后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与血清瘦素浓度的变化。结果绝经前女性血清瘦素浓度为(7.72±1.25)pg/L、绝经后女性血清瘦素浓度为(11.99±3.98)pg/L及绝经前骨质疏松发病率为13.6%、绝经后为2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瘦素在女性骨质疏松发病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瘦素在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α 1-酸性糖蛋白(AA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分剐检测63例女性RA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瘦素的水平,并与AAG、TNF-α、CRP等作相关分析。同时按有无活动、有无治疗及病程(分≤5年和,5年)等分组分析。结果:63例女性RA患者瘦素含量为(13.18±2.29)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6.92±1.91)μg/L(P〈0.01)。血清瘦素水平与AAG存在相关性(P〈0.05),而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瘦素水平在活动组和非活动组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按接受治疗情况分治疗前、未使用强的松、加用强的松三组比较瘦素水平,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程≤5年组瘦素含量为(17.38±2.29)μg/L,明显高于病程〉5年组的(9.55±2.09)μg/L(P〈0.05)。结论:女性RA血清瘦素水平升高,与AAG存在相关性,但与病情活动等其他因素无关,推测瘦素可能是一个独立的炎症细胞因子,在RA的炎症反应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 致密性骨炎(OCI)和其他疾病有时难以鉴别,探讨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可为OCI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目的 探索女性OCI患者的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3年6月至2022年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门诊及住院诊断为OCI的61例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年龄15~50岁,平均(33.8±6.6)岁,病程2周~15年。选择同期61例女性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年龄15~48岁,平均(35.6±7.6)岁。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并对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与病情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观察组血清白蛋白(45.4±2.9)g/L低于对照组(46.5±2.8)g/L(t=2.190,P<0.05)。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0.28(0.23,0.37)μg/L〕、N-端骨钙素(OC)〔13.1(11.2,16.2)μg/L〕、25-羟维生素D3〔25-(OH)VD3〕〔(14.1±5.1)μg/L〕低于对照组〔0.36(0.29,0.48)μg/L,15.6(13.7,17.3)μg/L,(17.5±6.6)μg/L〕(Z=-2.983、-3.255,t=3.081,P<0.05)。长病程亚组OC水平〔14.6(12.4,18.5)μg/L〕高于短病程亚组〔11.7(10.2,14.0)μg/L〕(Z=-2.407,P<0.05)。多孕亚组β-CTX〔0.25(0.22,0.32)μg/L〕、OC水平〔12.2(10.3,15.0)μg/L〕低于非多孕亚组〔0.33(0.26,0.44)μg/L、13.4(12.0,18.8)μg/L〕(Z=-2.486、-1.897,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清1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与妊娠次数、生产次数均呈负相关(rs=-0.276、-0.298,P<0.05),OC与体质指数(BM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妊娠次数均呈负相关(rs=-0.284、-0.374、-0.360,P<0.05),25-(OH)VD3水平与BMI呈正相关(rs=0.275,P<0.05)。 结论 女性OCI患者血清OC、β-CTX水平明显降低,可为鉴别其他疾病提供依据;血清OC水平可以反映OCI患者的严重程度,同时OC水平与患者妊娠次数相关;tP1NP与妊娠次数、生产次数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TNFα及HA、PCⅢ等指标在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表达情况,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0例正常成人和49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血清瘦素、TNFα及HA、PCⅢ水平。结果酒精性脂肪肝(AFL)组、酒精性肝炎(HA)组、正常对照(NC)组血清瘦素、TNFα及HA、PCⅢ水平分别为(5.79±2.96)μg/L、(0.95±0.53)μg/L、(127.73±32.37)μg/L、(116.23±21.97)μg/L,(9.94±4.67)μg/L、(1.14±0.21)μg/L、(171.45±72.23)μg/L、(142.42±63.14)μg/L,(3.86±2.87)μg/L、(0.69±0.12)μg/L、(118.49±28.94)μg/L、(107.37±22.81)μg/L,AFL组血清瘦素、TNFα水平与N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H组清瘦素、TNFα、HA和PCⅢ水平与N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AFL组血清瘦素、TNFα、HA水平与AH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早期检测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TNFα水平,对延缓肝纤维化进展有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水平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例乳腺癌患者(观察组)和50例健康女性(对照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瘦素水平[(19.25±8.65)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6.25±4.2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乳腺癌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作为一个发病率高且危害较大的恶性肿瘤,血清瘦素水平升高在乳腺癌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从而为乳腺癌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探讨血清ghrelin和瘦素水平与胃黏膜病理学改变及体重指数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4~7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156例,于胃镜检查前抽血检测ghrelin和瘦素水平。血清Ghrenlin和瘦素检测采用ELISA法测定。所有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的同时于胃窦和胃体至少分别钳取一块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男性患者血清ghrelin水平低于女性患者(均数250.14 ng/L vs 386.65 n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男性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亦低于女性患者(均数4.12 μg/L vs 4.31 μg/L),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1)。≤35岁组、36~54岁组和≥55岁组的血清ghrelin均数分别为408.93 ng/L、309.16 ng/L和236.76 ng/L,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35岁组、36~54岁组和≥55岁组的血清瘦素分别为4.26 μg/L、4.41 μg/L和3.86 μg/L,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9)。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血清ghrelin水平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均数308.40 ng/L vs 344.88 ng/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0);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亦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均数4.17 μg/L vs 4.35 μg/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6)。血清ghrelin水平和BMI存在负相关(P=0.000),血清瘦素水平和BMI存在正相关(P=0.000)。结论:性别和年龄对血清ghrelin水平可能存在影响。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血清ghrelin和瘦素水平没有差异。随着BMI的增加,血清ghrelin水平降低;而随着BMI的增加,血清瘦素水平亦增加。  相似文献   

8.
陈宁 《徐州医学院学报》2008,28(12):804-806
目的探讨老年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营养不良的机制。方法对64例FGID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36例,非营养不良组28例)和3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营养状态评价,同时测定其血清瘦素水平。结果FGID营养不良组的瘦素水平〔(2.39&#177;1.35)μg/L〕低于非营养不良组〔(4.80&#177;1.51)μg/L〕和健康对照组〔(4.92&#177;1.42)μg/L〕;各组瘦素水平与各营养指标均呈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清瘦素浓度与FGID营养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9.
血清瘦素质量浓度与胃癌患者营养状态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清瘦素质量浓度与胃癌患者营养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37例胃癌患者和11例正常对照者血清瘦素以及身高体质量指数(BMI)、血白蛋白(ALB)、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中心肌肉周径(MAC)、理想体质量百分比(NW%)和总淋巴细胞计数(LYM)。胃癌患者分为营养不良(Ⅰ组)和非营养不良(Ⅱ组)两组。结果:血清瘦素质量浓度与BMI、NW%、TSF、MAC呈正相关(P〈0.001),而与ALB、LYM无相关性;胃癌组血清瘦素质量浓度Ⅰ组显著低于Ⅱ组及对照组,其中胃癌患者男性与女性血清瘦素质量浓度无差异。结论:胃癌营养不良患者的瘦素质量浓度低于非营养不良者及正常者,临床上可作为营养不良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清松弛素浓度与女性盆底器官脱垂(POP)及绝经的关系.方法 选择POP患者39例(POP组),另设盆底功能正常的39名妇女为对照组;分析POP与血清松弛索水平的关系以及绝经对血清松弛素水平的影响.结果 POP组的血清松弛素质量浓度为(406.7±311.2)ng/L,对照组为(199.4±208.7)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妇女的血清松弛素质量浓度为(172.0±197.5) ng/L,未绝经妇女为(587.5±716.8)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OP组中已绝经患者的血清松弛素质量浓度为(226.2±178.8) ng/L,对照组中已绝经妇女(108.4±98.7)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OP组中未绝经患者的血清松弛素质量浓度为( 1870.2±264.4)ng/L,对照组中未绝经妇女为(373.7±370.4) 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血清松弛索水平升高可能是妇女发生POP的病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种不同体重指数(BMI)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仅(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是否有差异。方法将稳定期慢阻肺患者105例按BMI进行分组:BMI〈18.5kg/m^2的32例为低BMI组,BMI18.5~23.9kg/m^2的48例为正常BMI组,BMI≥23.9kg/m^2的25例为高BMI组。同时将BMI为18.5~23.9kg/m^2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中瘦素、TNF-α、IL-8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hs-CRP。结果慢阻肺患者瘦素水平[(10.19±4.63)ng/L]低于健康对照组[(14.12±4.86)ng/L(P〈0.05)],其中低BMI组及高BMI组患者瘦素水平[(7.89±3.16)ng/L,(10.52±5.98)ng/L]低于正常BMI组[(13.04±5.73)ng/L,P〈0.05],低BMI组较高BMI组下降更显著(P〈0.05)。慢阻肺患者TNF.d水平[(192.37±83.65)μg/L]较健康对照组[(178.59±60.38)μg/L]增高(P〈0.05),其中低BMI组TNF-α水平[(229.39±89.57)μg/L]高于高BMI组[(189.46±82.41)μg/L]及正常BMI组[(180.06±74.24)μg/L,P〈0.01]。3组慢阻肺患者之间IL-8水平无明显差异。高BMI组hs-CRP水平较低BMI组(P〈0.01)及正常BMI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不同BMI的慢阻肺患者瘦素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瘦素、TNF-α参与了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低体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清瘦素(leptin)水平变化在老年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HT)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探讨合并HT老年DM患者血清leptin水平变化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合并HT老年2型DM患者(合并HT老年DM组)、50例血压正常老年2型DM患者(血压正常DM组)以及50名血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各组血清leptin、血浆AngⅡ水平,观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马来酸依那普利(Enaiapril)治疗后,合并HT老年DM组患者血清leptin、血浆AngⅡ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血清leptin水平与平均动脉压(MAP)、血浆Ang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合并HT老年DM组患者血清leptin、血浆AngⅡ水平分别为(25.84±5.17)μg/L、(146.87±22.04)ng/L,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老年DM组患者[(17.63±4.26)μg/L、(98.74±13.63)ng/L]和对照组[(9.16±2.07)μg/L、(57.26±9.91)ng/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HT老年DM组患者血清leptin水平与MAP、血浆AngⅡ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75、0.634,P〈0.01)。应用ACEI Enaiapril治疗后,合并HT老年DM组患者血清leptin、血浆AngⅡ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清leptin水平升高在老年DM合并HT的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合并HT老年DM患者血清leptin水平影响患者血浆AngⅡ水平,RAS活性影响合并HT老年DM患者血清leptin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新生儿脐血中的瘦素(leptin)、胆固醇(CHO)及甘油三酯(TG)水平,分析这些指标变化与胎儿生长的关系,探讨早期评估IUGR的方法。方法103例新生儿脐血标本分为三组:(1)小于胎龄儿组(SGA):30例;(2)适于胎龄儿(AGA)组:41例;(3)大于胎龄儿(LGA)组:32例。采用高敏酶免疫分析法测定新生儿脐血中瘦素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TG、CHO水平。结果(1)脐血瘦素水平AGA、SGA、LGA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5.P〈0.01);SGA组(0.7147±0.5761)ng/ml显著低于AGA组(2.710±0.4329)ng/ml(P〈0.01),而AGA组低于LGA组(5.687±0.3916)ng/ml(P〈0.05)。脐血瘦素水平随胎龄及出生体重增加而增加(r分别=0.332和0.654,P均〈0.01)。(2)脐血TG水平AGA、SGA、LGA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5,P〈0.05);SGA组(0.7141±0.1576)mmol/1显著高于AGA组(0.5027±0.1330)mmoL/l(P〈0.01)及LGA组(0.4907±0.1397)mmool/L(P〈0.01),而AGA组与LG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与出生体重呈负相关(r=-0.320,P=0.050),与胎龄无相关性(r=0.129,P〉0.05)。(3)脐血CHO水平AGA、SGA、LGA三组分别为(1.685±0.1121)mmol/L。(1.947±0.2079)mmool/L和(1.661±0.142)mmol,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1.28,P〉0.05)。脐血CHO水平与出生体重及胎龄无相关性(r分别=0.208和0.133,P均〉0.05)。(4)脐血瘦素与TG呈负相关关系(r=-0.280,P〈0.05),与CHO无相关性(r=-0.117,P〉0.05)。结论结果提示IUGR新生儿血脂代谢异常;脐血瘦素水平降低可作为判断胎儿生长发育迟缓的一项客观实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毒素的清除效果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尿毒症患者68例,根据透析方法分为单纯透析(HD)组(22例),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HD+HDF)组(28例),血液透析+连续肾脏替代治疗(HD+CRRT)组(18例)。比较3组透析前后同型半胱氨酸(Hcy)、瘦素、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甲状旁腺激素(iPTH)变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结果单次透析后HD+HDF组和HD+CRRT组Hcy[(21.8±5.3)、(21.6±7.2)μmol/L]、瘦素[(10.8±2.2)、(11.9±3.5)μg/L]、AGEs[(25.8±4.1)、(20.2±2.6)μg/L]、iPTH[(1.7±0.6)、(1.7±0.5)μg/L]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单次透析后,HD+HDF组和HD+CRRT组Hcy、瘦素、AGEs以及iPTH均显著低于HD组[(37.3±19.9)μmol/L、(21.4±5.5)、(35.7±8.8)、(2.6±1.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HD组瘦素[(25.7±4.3)μg/L]水平较1年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HDF组和HD+CRRT组Hcy[(26.3±8.1)、(26.9±7.4)μmol/L]、AGEs[(30.5±6.2)、(28.1±7.3)μg/L]及iPTH[(2.1±0.6)、(2.5±1.0)μg/L)]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年后Hcy、AGEs、iPTH、及瘦素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HD组动脉粥样斑块面积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瘦素、AGEs及iPTH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48、0.80、0.73、0.41,P〈0.05或P〈0.01),与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呈正相关(r=0.54、0.66、0.61、0.43,P〈0.05或P〈0.01)。结论常规HD不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毒素,而HDF或CRRT能够有效清除相关毒素,并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尿毒症毒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9例PCOS患者为实验组,136名健康女性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血清中DHEA-S、SHBG水平。结果 PCOS组血清DHEA-S水平(294.66±106.76)μg/d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54.47±76.18)μ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8,P0.01)。PCOS组血清SHBG水平(45.45±21.63)nmol/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64.18±33.04)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4,P0.01)。PCOS组血清DHEA-S与SHBG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202,P0.05)。结论 PCOS患者体内DHEA-S水平升高,SHBG水平降低,DHEA-S与SHBG联合检测对PCOS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人剂联合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细胞免疫及血清瘦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影响。方法将榆林市儿童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盂鲁司特治疗,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及血清瘦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P、LPO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12周时研究组患儿的CD3+、CD4+、CD4/CD8f(64.35±7.55)%,(36.42±4.22)%,(1.69±0.15);(68.56±8.11)%,(39.01±4.77)%,(1.85±0.17)]明显高于对照组[(60.02±6.04)%,(32.96±3.23)%,(1.25±0.14);(63.31±6.87)%,(34.82±3.88)%,(1.42±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研究组CD8±[(28.66±2.45)%]明显低于对照组[(25.21±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瘦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P、LP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12周后研究组患儿的血清瘦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P、LPO水平[(7.05±0.48)μg/L,(16.35±1.94)ng/L,(11.03±1.35)pg/L,(9.46±0.10)nmol/L;(6.52±0.47)μg/L,(6.48±O.90)ng/L,(6.05±0.79)pg/L,(7.03:t0.55)nmol/L]均低于对照组[(8.73±0.72)μg/L,(25.24±3.15)ng/L,(16.25±1.76)pg/L,(12.83±1.50)nmol/L;(7.95±0.55)μg/L,(9.25±1.03)ng/L,(10.09±1.24)pg/L,(10.22±1.09)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人剂联合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细胞免疫及血清瘦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P、LPO水平的改善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不同病因的矮小儿童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瘦素水平变化,探讨IGF-1和瘦素在生长激素缺乏症(GH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矮小儿童96例,年龄5-11岁,根据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均值-2~3SD,排除其他可致身材矮小疾病,根据生长激素激发试验,GH峰值〈10ng/mL为GHD者共67例(GHD组)、GH峰值≥10ng/mL为特发性矮小(ISS)者共29例(ISS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生长发育正常儿童23名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后,使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IGF-1、瘦素浓度。结果GHD组血清IGF-1及瘦素水平[(45.7±19.02)μg/L、(4.25±0.63)mg/L]低于ISS组[(114.07±24.45)μg/L、(4.69±0.69)mg/L]和对照组[(164.61±46.22)μg/L、(6.27±0.89)m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诊断GHD,IGF-1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8%;瘦素的敏感度为88%,特异度为71%。结论IGF-1和瘦素的检测可能可作为筛查和诊断GHD有价值的指标,并对GHD与ISS的鉴别诊断也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