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目的:评价弧轨自锁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ALPF)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胸腰椎骨折脱位387例,男239例,年龄19~71岁,平均(45.6+13.8)岁;女148例,年龄18~65岁,平均(45.6±8.2)岁。采用ALPF技术治疗,并对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36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64个月。患者神经功能、脊柱活动、腰背痛和下肢痛的改善率分别为80.4%、65.9%、92.1%和87.4%,术前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均明显(P<0.01,P<0.05),后凸角得到满意矫正(P<0.01)。并发症43例,其中术中并发症12例,发生率为3.1%;术后并发症31例,发生率为8.4%。结论:ALPF椎弓根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疗效确定,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孙晋  张磊  刘劲松  马佳  李智尧 《中国骨伤》2011,24(6):490-492
目的:探讨麻醉下手法松解配合关节镜技术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原发性冻结肩僵硬期患者共34例,均经保守治疗无效,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43~62岁,平均(56±3.6)岁;病程9~13个月,平均11.3个月。全麻下先行盂肱关节、肩峰下间隙清理,再行麻醉下手法松解后镜下射频修整止血及进行针对性松解。术后第1天即开始行患肩主动、被动功能练习,术后所有患者得到随访,平均18.9个月(13~32个月),对治疗前后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度Constant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2个月患肩Constant疼痛评分(总分15分)为(13±1.58)分,较术前的疼痛评分(5±2.60)分降低(P〈0.01)。34例术后12个月Constant评分(86±11.20)分,比术前(27±2.40)分明显改善(P〈0.01)。结论:麻醉下手法松解配合关节镜技术治疗原发性冻结肩功能恢复快,具有疗效确切、微创、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背景:近年来,脊柱微创外科技术有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基于脊柱内镜技术发展而来的经皮椎间盘摘除、射频消融、椎间盘灌洗技术(DISC-FX系统)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Disc-FX系统经皮椎间盘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应用Disc-FX系统经皮椎间盘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36例(73椎)。比较术前、术后即刻、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JOA、VAS及Oswestry(2.0版本)评分;术后12个月,对随访资料完整患者进行MacNab标准评定。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随访8个月。36例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VAS和Oswestry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12个月随访资料完整患者19例,按照MacNab标准评定[4],优8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78.9%。术后出现1例感染,26例水肿,1例血肿。及时处理后均好转。结论:Disc-FX系统经皮椎间盘摘除、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悬吊牵引像在脊柱侧凸矫形中预测上、下固定椎的作用。方法选择2004年7月至2008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胸椎侧凸畸形患者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11~21岁,平均15.5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植骨融合、钉钩混合固定,随访6~36个月,平均14.7个月。采用标准方法测量术前脊柱正侧位悬吊牵引像,术后及随访正位像的Cobb角、顶椎偏距、悬吊稳定椎等,测量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术后胸弯平均Cobb角为43.8°,术后随访平均Cobb角为51.1°,较术前(平均Cobb角84.6°)明显改善(P〈0.01),平均矫正率为48.2%;(2)悬吊像胸弯Cobb角与术后胸弯Cobb角呈正相关(P〈0.01);(3)悬吊像顶椎偏距、术后胸弯顶椎偏距与术前顶椎偏距有显著差异(P〈0.01);(4)悬吊像下平分椎倾斜度与术前站立位下固定椎无显著差异(P〉0.05),与术后及随访的下固定椎倾斜度有显著差异(P〈0.01);(5)悬吊像上平分椎倾斜度与术前站立位上固定椎、术后及随访的上固定椎倾斜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选择悬吊牵引像的稳定椎作为脊柱侧凸矫形中上、下固定椎,术后平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尿道电凝术治疗放射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对80例放射性膀胱炎患者平均分成两组:Ⅰ组采用经尿道电凝术治疗,Ⅱ组采用膀胱内灌注4%甲醛溶液治疗,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患者随访3~44个月,平均(25±3)个月,Ⅰ组术后再出血率为2.50%,Ⅱ组术后再出血率为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P〈0.05);术后有严重尿频、尿急不良反应者Ⅰ组仅1例(2.5%),Ⅱ组有6例(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结论经尿道电凝术治疗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膀胱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是控制放射性膀胱炎膀胱内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关节腔冲洗并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轻度膝关节炎7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腔冲洗并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轻度膝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7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7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关节腔冲洗配合透明质酸纳关节腔注射的二联疗法;对照组35例,单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将两组治疗3个月和2年的疗效随访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0.5~2年,平均14个月。治疗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治愈率为82.8%,对照组为60%(P〈0.01);治疗后末次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22%,对照组为37%(P〈0.01)。结论二联疗法是治疗KOA的一种简便、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疗效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成年人不同类型股骨髁剥脱性骨软骨炎(OCD)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标准:18岁以上成年人,股骨髁OCD,采用外科治疗,术后随访24个月以上.排除标准:青少年OCD,非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失随访患者.回顾2007年1月~2011年7月治疗股骨髁OCD 32例,男23例,女9例,男∶女为2.6:1,平均年龄23.6岁(18~52岁).关节镜下病灶清理、微骨折10例,关节镜下用可吸收软骨钉(SmartNail; ConMed Linvatec,Largo,FL)固定骨软骨片12例,切开复位、AO钛合金空心钉固定骨软骨片8例,外侧单髁置换2例.术前、术后用Lysholm评分和主观IKDC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本组3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5.8个月(24~52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53.77±4.48)分,术后平均(90.89±4.42)分(t=-266.01,P〈0.01);主观IKDC评分术前平均(58.50±5.99)分,术后平均(92.15±4.16)分(t=-87.62,P〈0.01).结论 不同类型、不同时期股骨髁OCD有不同治疗选择,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晚期治疗医疗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8.
都芳涛 《中国骨伤》2011,24(4):291-294
目的:比较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术治疗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42例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33~62岁,平均(46.5±8.5)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36个月。X线片或CT影像学显示42例患者均为L4,5单节段病变,其中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合并腰椎管狭窄症28例。42例患者分别采用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非融合组,21例)和PLIF术(融合组,21例)进行治疗。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和ODI指数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通过X线片测量腰椎各间隙活动度(ROM),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至少10个月,非融合组10个月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13.8±3.7提高至24.6±4.6(P〈0.01),ODI由术前65.8±7.5降低至25.6±5.1(P〈0.01),L4,5节段活动度由术前4.2±0.7增加至5.3±0.6(P〈0.01)。而融合组10个月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13.2±3.2提高至24.5±4.3(P〈0.01),ODI由65.5±8.2降低至26.5±6.1(P〈0.01),L4,5节段活动度丧失。非融合组手术时间(71.2±12.8)min、出血量(56.6±25.5)ml、术后住院天数(4.4±1.3)d同融合组手术时间(121.0±23.2)min、出血量(135.8±19.8)ml及术后住院天数(12.6±2.4)d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随访期间未发现与Coflex装置本身的并发症。结论: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相比,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退行性椎间盘疾病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能够保留一定的腰椎活动度,在预防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直肠高强度聚焦超声系统(HIFU)治疗PCa的疗效。方法:使用Sonablate500型经直肠HIFU治疗系统,对57例PCa患者进行HIFU治疗,其中局限性PCa27例,晚期PCa30例。在确定生化复发之前,对局限性PCa仅行经直肠HIFU治疗;对于晚期PCa,在行经直肠HIFU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内分泌治疗。结果:HIFU治疗平均手术操作时间为111(86~153)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3.2(2~18)d。平均随访时间18(6~30)个月。局限性PCaHIFU治疗后,生化检查阴性率(PSA(4.0μg/L)在治疗后的1、2、3年分别为86%、81%和79%。30例晚期PCa治疗平均8个月(3~24个月)后,26例血清PSA〈4.0μg/L(其中20例血清PSA〈0.5μg/L)、21例患者前列腺体积缩小〉50%。治疗后6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前列腺体积缩小、PSA水平降低、Qmax增加及IPSS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HIFU治疗后无严重尿道直肠瘘、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直肠HIFU治疗PCa,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近期疗效较好,是一种可选择的PCa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低温等离子刀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共44例,男20例,女24例;年龄30~52岁,平均40岁。局部麻醉,在C型臂引导下操作。共46个椎间隙:单间隙42例,双间隙2例。术后随访近期效果。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4个月。VAS评分术前(8.40±0.50)分,术后1周(2.60±0.53)分,末次随访(2.80±0.34)分。Oswestry评分术前(59.00±1.90)分,术后1周(30.00±1.80)分,末次随访(34.00±1.50)分。各指标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术后两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80%,无任何并发症。结论经皮低温等离子刀髓核消融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技术简单、微创、安全、疗效肯定。关键是选择合适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评估Ⅰ期清创后采用自制抗生素骨水泥股骨头假体控制感染,Ⅱ期翻修重建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1月共收治11例(12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均采用Ⅱ期翻修。其中男7例8髋,女4例4髋。年龄29~80岁,平均60岁,术前Harris评分17~45分,平均(32±7.63)分。所有患者采用Ⅰ期取出假体,彻底清创,置入自制抗生素骨水泥股骨头假体,间隔4~20个月(平均12个月),待血沉、C反应蛋白、血白细胞计数正常,伤口局部无感染表现后,行Ⅱ期翻修重建。结果本组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无伤口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0个月,平均20个月。所有病例在随访时感染均没有复发,感染控制率100%。。患者髋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均有明显改善。随访时Harris评分65~96分,平均(87±7.72)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38.81,P〈0.01)。结论Ⅰ期清创后用抗生素骨水泥股骨头假体可有效控制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减少肢体短缩;Ⅱ期翻修重建手术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骨水泥或非骨水泥假体,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李晋  李永明  林杨  郭煜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2):1785-1787
目的:观察Tip-Edge矫治技术Ⅰ期矫治成人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20例成人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Tip-Edge矫治技术进行治疗,Ⅰ期矫治结束后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的头影测量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例患者Ⅰ期矫治平均疗程为4.6个月。X线头影测量结果显示,患者咬合打开前后,U1-NA、U1-SN分别减小13.68°(P〈0.01)和12.25°(P〈0.01),UIC-PP减小1.32mm(P〈0.05),U1-NA减小4.16mm(P〈0.01),LI-MP减小2.82mm(P〈0.05),LIC-MP减小2.08mm(P〈0.05),覆[牙合]、覆盖分别减小3.94mm(P〈0.01)和2.03mm(P〈0.01),其他各项测量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成人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Tip-Edge技术可以通过快速压低上、下颌前牙,改善上下颌前牙的倾斜度矫正深覆[牙合]、深覆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MS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MSF患者在伤后2~11 d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测量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与后凸角,对神经功能进行Frankel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7~36(25±4)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术前为30%~70%(48.3±7.8)%,末次随访时为80%~100%(9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凸角术前为20~35(28.3±5.8),°末次随访时为5~15(7.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固定无松动、断裂。Frankel分级:A级3例无恢复;B级4例恢复至C级3例、D级1例;C级4例均恢复至D级;D级9例5例恢复至E级,4例无恢复。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MSF能有效复位骨折椎体,重建脊柱稳定性,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harité人工腰椎椎间盘置换治疗退行性腰椎椎间盘疾病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05年1~11月,采用Charité人工腰椎椎间盘置换术治疗18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计20个椎间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术前与术后以及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统计并发症。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45.6个月。术前平均ROM为8.1°,术后8.8°(P〉0.05),末次随访8.4°(P〉0.05);术前VAS平均72.8分,术后为32.2分(P〈0.01),末次随访时为28.2分(P〈0.01);术前ODI平均为57.0分,术后为31.4分(P〈0.01),末次随访为27.6分(P〈0.01)。1例在随访半年时自述逆向射精。1例双节段置换的患者发生了异位骨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操作简便,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是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后路分期脊椎切除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早期疗效。方法 2009年7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前后路分期脊椎切除后路矫形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11例,患者均为特发性脊柱侧凸,男5例,女6例,年龄11~20岁,平均14.8岁,Lenke分型:2型7例,4型4例。术前:主弯Cobb角92°~110°,平均100.2°;胸椎后凸Cobb角20°~86°,平均31.6°;冠状面失衡0~3.2 cm,平均1.8 cm;矢状面失衡-2.8~1.5 cm,平均-0.8 cm。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所有患者均融合良好,无1例发生假关节及内固定失败,患者外观改善明显。主弯Cobb角:术后30°~48°,平均37.6°,矫正率63.2%;随访时30°~48°,平均38.7°,矫正率61.6%。胸椎后凸Cobb角:术后30°~42°,平均35.4°;随访时30°~43°,平均35.8°。冠状面失衡:术后0~1.8 cm,平均1.0 cm;随访时0~2.0 cm,平均1.1 cm。矢状面失衡:术后-1.7~4.0 cm,平均1.6 cm;随访时-1.5~3.5 cm,平均1.7 cm。1例术后需短期呼吸支持(24 h),1例出现1枚螺钉位置不良(侧位片显示螺钉向上斜行进入椎间隙),1例钛网位置不佳(正位片可见钛网倾斜)。所有患者切口均1期愈合,未发生感染、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结论采用前后路分期脊椎切除后路矫形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钽棒联合富集骨髓干细胞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期间符合ARCO分期早期标准的患者共22例(35髋),ⅠB期6髋,ⅠC期10髋、ⅡA期4髋,ⅡB期7髋,ⅡC期7髋,ⅢA期1髋,采用骨髓血采集,骨髓干细胞富集,干细胞移植联合钽棒植入治疗。随诊观察患髋疼痛缓解程度,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和影像学进展情况。结果 19例(31髋)患者获2年以上(25~54个月,平均37个月)的随访。(1)髋关节功能行Harris评分:由术前(76.92±9.11)分升至术后(89.09±8.21)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7.160,P〈0.01);(2)髋关节影像学检查:术后继续塌陷ⅠC期1髋,ⅡB期1髋,ⅡC期1髋,最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随访25个月的生存率为90.32%。MRI测得股骨头坏死表面积比,由术前的(31.89%±7.95%)降至术后的(11.20%±5.6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11.494,P〈0.01)。结论钽棒联合富集骨髓干细胞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柱平衡手法配合灵仙通络方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DLBP)的疗效。方法:选取 180 例 DLBP 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90 例,最终治疗组完成 86 例,对照组完成 84 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和随访 6 月的中医证象评分、VAS 评分、ODI 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和 6 月随访,两组 VAS、ODI 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 VAS 评分、治疗后 6 月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 ODI 评分、治疗后 6 月 OD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 93.0%(80/86),对照组 84.7%(P < 0.05)。结论:脊柱平衡手法配合灵仙通络方能够明显改善 DLBP 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降低 VAS、ODI 评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分析应用Coflex棘突间动力内固定装置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至2009年7月采用Coflex棘突间动力内固定植入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60~75岁,平均68.2岁。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5~25个月,平均12.9个月。结果患者术后腰痛、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末次随访较术前比均有明显改善(P〈0.01)。术前、术后椎间隙前高无明显变化(P〉0.05),椎间隙后高较术前增加(P〈0.05)。固定节段上一椎体间活动度术前、术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Coflex棘突间动力内固定植入术治疗老年退行性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短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高位颈前入路复位固定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3年5月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行高位颈前入路C2~C3椎间盘切除、复位及融合固定手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测量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2~C3前凸角;观察复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50~90 min(平均75 min);术中出血量20~100 mL(平均55 mL)。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所有患者成功获得固定。19例C2前脱位患者中,16例获得完全复位;3例基本复位。术后1周C2~C3平均前凸角为(3.1±0.8)°,优于术前的(-9±2.5)°(P<0.05);19例患者获得平均3年3个月(6个月至7年)的有效随访,末次随访时C2~C3平均前凸角为(2.6±0.5)°,未有明显丢失。所有患者获得椎间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脱出、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高位颈前入路C2~C3椎间盘切除、复位及融合固定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复位理想,内固定牢靠,能有效纠正和维持患者的颈椎前凸,融合率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α-干扰素(IFN-α)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及预后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聊城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06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138例晚期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ACE组72例,联合治疗组66例,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结果:治疗后第2周2组间血清AF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第4周及第8周联合治疗组血清AFP下降程度较TACE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疾病控制率62.5%,联合治疗组疾病控制率78.8%,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P〈0.05)。完成治疗后1、2、3、4个月和〉4个月TACE组新发肿瘤率分别为6.9%、26.4%、33.3%、18.1%和11.1%;联合治疗组新发肿瘤率分别为3.0%、7.6%、19.7%、37.9%和21.2%。2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7,P〈0.01);2组治疗后3个月内新发肿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5,P〈0.01);2组治疗后〉3个月新发肿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9,P〉0.05)。1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TACE组治疗后平均生存时间(238.48±15.65)d,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平均生存时间(350.19±22.37)d,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0,P〈0.01)。结论:TACE联合IFN-α治疗晚期肝细胞性肝癌有助于延缓患者治疗早期新发肿瘤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