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舒筋壮骨汤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脊柱骨折对患者腰椎功能和骨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骨质疏松压缩性脊柱骨折患者114例,根据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PVP治疗,观察组给予舒筋壮骨汤结合PVP治疗。统计两组总有效率,应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障碍程度,检测两组骨代谢相关因子及腰椎骨密度(BMD)的变化,随访6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邻近椎体骨折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24例,显效和有效共29例,总有效率92.98%,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周、12周后VAS评分、ODI评分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2周、12周后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周、12周后血钙、骨钙素升高(P<0.05),骨碱性磷酸酶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2周、12周后血钙、骨钙素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肢生物力学矫正联合脊柱区核心肌群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要求并接受下肢生物力学矫正治疗的32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6例,两组患者均配置生物力学矫形鞋垫,并进行常规理疗、手法治疗等,观察组患者联合脊柱区核心肌群训练。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腰腿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个月VAS评分、ODI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区核心肌群训练强化了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下肢生物力学矫正的治疗效果,减轻腰部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行单纯PVP治疗,30例)和观察组(行RFA联合PVP治疗,32例)。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ODI、KPS评分、骨水泥渗漏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KPS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术后7 d及1、3个月VAS评分及ODI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骨水泥渗漏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FA联合PVP较单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能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疼痛、减轻其功能障碍并降低骨水泥的渗漏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结合小针刀松解与单纯脊柱定点旋转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匹配、配对设计方法研究,共纳入 78 例,其中脊柱定点旋转复位结合针刀松解 42 例(手法 + 针刀组),单纯脊柱定点旋转手法组 36 例(手法组),于治疗前后分别观察压痛值、ODI 评分及责任椎体病理性位移值的变化,并进行组间、组内比较统计学分析,从而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刀 + 手法组总有效率(95.23%)、人均治疗次数(1.85次)优于单纯手法组(83.33%、2.77 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痛值,ODI 评分及责任椎体病理性位移,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时,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手法加针刀组均显著优于单纯手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加针刀组在缓解腰部疼痛,改善责任椎体位移,改善腰椎功能方面效优于单纯手法组,且可明显缩短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y discectomy, PTED)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DLB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DLBP患者随机分为PRP组与非PRP组,每组18例,PRP组给予PTED联合PRP治疗,非PRP组给予单纯PTED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随访12个月以上,PRP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显著早于非PRP组(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减少(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间上述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PRP组上述评分均显著优于非PRP组(P<0.05)。影像方面,术后12个月PR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竖脊肌及关节突关节阻滞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3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的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115例,男51例,女64例,年龄25~86(60.5±15.9)岁;其中48例采用PVP手术结合竖脊肌阻滞及伤椎关节突关节阻滞治疗(筋骨并重组),67例采用常规PVP手术治疗(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长、穿刺次数、术中出血量。结果:两组术后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筋骨并重组术后3 d、1个月的VAS、ODI评分较常规组改善更明显(P<0.05),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次数、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筋骨并重"理论,PVP联合竖脊肌及关节突关节阻滞可有效缓解椎旁软组织痉挛等"筋伤",相比常规PVP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短期腰背部疼痛和腰椎活动度,加快术后康复,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六步手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就诊的KOA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予口服药物结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治疗组予六步手法联合冲击波疗法。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 d、1个月及6个月VAS评分、WOMAC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观察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及WOMA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及1、6个月,治疗组患者VAS评分及WOMAC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步手法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能明显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程度及改善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术后的时效性及对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纳入标准的 100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治疗组在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定位治疗后给予系统腰腹肌功能锻炼,对照组给予直腿抬高练习和背伸肌适度锻炼,随访 1 年;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3 月、6 月及 1 年采用VAS、ODI 评分和术后 1 年的腰背部不适例数、腰椎稳定性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腰痛、腿痛 VAS 评分、ODI 评分术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前、术后 1 d 腰痛、腿痛 VAS 评分、ODI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腰痛 VAS 评分术后 3 月 [(1.31±0.42) 分 vs (2.01±1.03) 分 ]、术后 6 月 [(0.67±0.32) 分 vs (1.58±0.74) 分 ]、术后 1 年 [(0.41±0.17) 分 vs (1.37±0.64) 分 ] 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腿痛 VAS 评分术后 3 月 [(1.31±0.42) 分 vs (2.01±1.03) 分 ]、术后 6 月 [(0.67±0.32) 分 vs (1.58±0.74) 分 ]、术后 1 年 [(0.41±0.17) 分 vs (1.37±0.64) 分 ] 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 ODI 评分术后 3 月 [(10.14±1.07) 分 vs (12.33±1.28) 分]、6 月 [(8.21±0.14) 分 vs (10.34±0.75)分 ]、1 年 [(7.92±0.05) 分 vs (9.28±0.42) 分 ] 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 1 年,两组腰椎曲度、前凸指数、骶骨倾斜角方面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 1 年前凸指数 [(2.52±0.27) cm vs (2.32±0.58) cm]、骶骨倾斜角 [(31.08±4.81)° vs (28.19±3.05)° ] 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 1 年腰腿部不适阳性率比较,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定位治疗 LDH 术后给予系统腰腹肌功能锻炼,可明显缓解疼痛不适,维持腰椎的稳定性,降低复发率,且症状随系统功能锻炼次数的增加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清热通络方外敷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关节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活血化瘀药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片、塞来昔布胶囊、醋酸泼尼松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通络方外敷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关节肿胀度、关节压痛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组完成30例,对照组完成32例。治疗组临床痊愈6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临床痊愈2例,显效7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关节肿胀度、关节压痛度、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通络方外敷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有效改善局部关节肿痛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 plasty,PKP)配合正骨手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伴椎体内裂隙样变(intravertebral vacuumcleft,IVC)的疗效。方法:选择OVCF伴IVC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PKP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正骨手法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疼痛缓解及功能改善程度;采用影像学对伤椎高度、后凸Cobb角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椎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组间、治疗前后、交互作用经重复测量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5,P=0.4330.05)。结论:PKP配合正骨手法治疗OVCF伴IVC,能够恢复椎体的顺应性、维持脊柱稳定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苍龟探穴针法对肩关节炎患者肩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5 年 6 月—2017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肩关节炎患者 100 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苍龟组和对照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关节松动及针法治疗,苍龟组给予常规关节松动及苍龟探穴针法治疗,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nstant-Murley 肩功能评分法(CM)中的肩关节功能项(ROM)和日常生活能力项(ADL)、治疗疗效。结果:苍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 VAS 评分 ([ 0.63±0.10)分、(1.01±0.16)分 ] 明显低于治疗前 [(3.20±0.44)分、(3.17±0.42)分 ],苍龟组治疗后 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苍龟组和对照组 ROM、ADL 评分 [(32.47±3.43)分、(16.04±1.61)分和(27.67±3.01)分、(13.72±1.43)分 ] 明显高于治疗前 [(12.14±4.73)分、(5.68±0.60)分和(12.27±4.81)分、(5.74±0.61)分 ],苍龟组治疗后 ROM、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苍龟组治疗有效率为 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00%,差异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苍龟探穴针法治疗可有效改善肩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及肩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新鲜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收治的63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依采用手法复位结合PVP方法分为观察组32例,采用PKP方法分为对照组31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例数、住院天数、治疗费用,以及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AVH)、伤椎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例数、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AVH、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对比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PVP与PKP治疗OVCF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手法复位结合PVP具有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紫草油纱条联合美洲大蠊粉对低位肛周脓肿术后切口愈合的作用。方法:将116例低位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均采用相同的术后抗感染及支持治疗。观察组采用美洲大蠊粉联合紫草油纱条换药,对照组单纯采用紫草油纱条换药。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术后第1、6、11、16 d创面疼痛VAS评分、分泌物评分、肉芽生长评分、并发肛周湿疹例数、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愈合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1、6、11、16 d疼痛VAS评分分别为6.49±0.55、4.98±0.26、2.59±0.34、1.06±0.23,对照组为6.53±0.36、5.96±0.42、4.66±0.40、3.19±0.31,观察组治疗后6、11、16 d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6、11、16 d创面分泌物评分分别为2.43±0.36、1.89±0.41、1.64±0.26、1.45±0.23,对照组为2.13±0.53、1.66±0.29、1.52±0.49、1.36±0.19,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11、16 d创面分泌物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6、11、16 d肉芽生长积分分别为2.51±0.53、1.59±0.49、1.01±0.39、0.71±0.28,对照组为1.61±0.64、1.03±0.36、0.86±0.26、0.42±0.21,观察组术后第11、16 d肉芽生长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11、16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9.35±2.12、46.53±3.18、93.62±4.96,对照组为21.51±1.83、33.19±2.24、76.25±4.03,观察组术后6、11、16 d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肛周湿疹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草油纱条联合美洲大蠊粉换药,可显著减轻低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疼痛,减少分泌物渗出,促进肉芽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理筋手法联合传统膏药治疗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选取踝关节扭伤患者12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理膏组和膏药组各64例,膏药组给予传统膏药治疗,理膏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理筋手法治疗,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肿胀、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足功能评分(AOFAS)、治疗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 d、14 d后,理膏组VAS评分分别为(1.65±0.18)分、(1.05±0.12)分,肿胀评分分别为(1.06±0.12)分、(0.62±0.08)分,膏药组VAS评分分别为(2.18±0.26)分、(1.58±0.17)分,肿胀评分分别为(1.32±0.15)分、(0.96±0.11)分,两组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理膏组明显低于膏药组(P0.01);治疗7 d、14 d后,理膏组AOFAS得分分别为(75.12±7.68)分、(92.34±9.66)分,膏药组AOFAS得分分别为(68.47±7.12)分、(80.76±8.45)分,两组治疗后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理膏组明显高于膏药组(P0.001);理膏组有效率为97%,明显高于膏药组的84%(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理筋手法联合传统膏药治疗踝关节扭伤,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肿胀和足功能,有利于提高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辅助治疗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方法 126例老年压缩性骨折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给予PVP治疗,治疗组给予唑来膦酸5 mg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使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价患者疼痛改善情况;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检测患者骨密度改变情况和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和I型前胶原肽(CTX)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2个月,两组患者VAS与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评分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12个月,治疗组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血清CTX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BGP无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上诉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有助于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骨密度和骨代谢,降低VAS与ODI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的不同治疗方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疼痛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38例(165椎)胸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治疗组和综合组),每组46例, 均采用PKP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钙剂配合骨化三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 加用鲑鱼降钙素肌注治疗;综合组在治疗组方案基础上, 督促患者渐进性腰背肌功能锻炼。分别在术前, 术后3 d、2周, 1、6、12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BMD检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 其中对照组38例(45椎)、治疗组36例(44椎)、综合组40例(49椎)获得完整随访, 各组患者的随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较, 各组术后不同时期的VAS和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和综合组在术后3 d 、2周、1个月的VAS评分均降低(P<0.05),而各组间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12个月, 对照组与治疗组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综合组的VAS评分与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且综合组的ODI评分呈持续下降(P<0.01);术后12个月, 各组患者的BMD与术前比较均有所升高(P<0.01),其中综合组的BMD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5).结论:PKP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术后系统使用降钙素联合钙剂、活性维生素D有助于提高PKP术后的短期疗效, 而坚持腰背肌功能锻炼能提高PKP的长期疗效,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unilater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UPSF)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9年7月,采取微创TLIF联合UPSF治疗57例单节段DLBP患者。其中男27例,女30例;年龄38~61岁,平均45.6岁。病程9个月~11年。病变节段L2、32例,L3、45例,L4、529例,L5、S121例。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植骨融合率及手术并发症。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临床疗效,并根据造影剂诱发一致性疼痛压力大小及椎间盘封闭敏感性高低对患者手术疗效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患者手术时间(84.6±37.4)min,切口长度(3.4±0.6)cm,术中出血量(132.5±23.2)mL,术后引流量(58.7±21.4)mL,住院时间(6.5±0.8)d。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年2个月~5年4个月,平均3.2年。末次随访时ODI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ODI评分改善率获优27例,良22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86.0%;均获得坚强椎间融合。末次随访时,造影剂注射低压力敏感组的ODI及VAS评分优于高压力敏感组(P<0.05);椎间盘封闭高敏感组的ODI及VAS评分优于低敏感组(P<0.05)。结论微创TLIF联合UPSF治疗DLBP手术创伤小,对腰椎后部结构破坏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造影剂注射低压力敏感或椎间盘封闭高敏感患者手术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椎弓根钉内固定方法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按照内固定方法分为两组,常规组43例行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微创组37例行微创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均为伤椎短节段固定。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戴支具离床时间,手术前后伤椎侧位片Cobb角和矢状位指数,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平均随访时间为14.25个月。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术后引流量及戴支具离床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胸腰椎伤椎侧位片Cobb角和伤椎矢状位指数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微创组术后1 d VAS评分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3个月微创组ODI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微创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固定对无神经损伤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9.
肖清明  吴昔钧  尹恒  邱峰  李超  张贤 《中国骨伤》2020,33(10):928-932
目的:探讨基于肌筋膜链理论推拿手法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7例退变性腰椎失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其中基于肌筋膜链理论手法治疗组(肌筋膜链组)29例,男14例,女15例;年龄40~69(51.76±5.07)岁;病程(3.4±1.6)年。基于中医经络理论手法治疗组(中医经络组)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42~70(52.48±4.31)岁;病程(3.3±1.7)年。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治疗结束后1和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腰痛程度,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下腰痛评分及改良的Oswe 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腰椎功能改善情况,腰部肌肉肌张力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JOA评分、改良ODI评分及腰部肌肉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肌筋膜链组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的VAS评分、JOA评分、改良ODI评分及腰部肌肉肌张力与中医经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肌筋膜链组治疗结束后1和3个月VAS评分、JOA评分、改良ODI评分及腰部肌肉肌张力较中医经络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基于肌筋膜链理论手法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可有效缓解腰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