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目的: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eptidlyl-proplyl isomerase 1,pin1)在正常、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了解pin1在肝细胞性肝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组织芯片上同时检测10例HBsAg阳性病毒性肝炎、40例肝硬化、19例肝细胞性肝癌及34例正常肝组织中pin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in1在不同肝脏疾病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pin1在HBsAg阳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性肝癌及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8/10)、82.5%(33/40)、100%(19/19)、55.8%(19/34),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HBsAg阳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同时肝癌中pin1的表达强度也明显高于HBsAg阳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P<0.001),而在HBsAg阳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pin1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pin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pin1参与了HBsAg阳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到肝细胞性肝癌的疾病进展过程,在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检测点启动DNA损伤修复的主要激酶Chk1蛋白在肝非肿瘤组织和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5例肝非肿瘤组织(其中正常肝组织7例、肝硬化组织8例)和41例原发性肝癌组织Chk1蛋白的表达。结果:Chk1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3.2%,在肝非肿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k1蛋白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表达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k1在原发性肝癌中高表达可能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GRIM-19蛋白在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差异、相关性及意义.方法 收集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各5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26例、正常肝组织标本10例,用免疫组化检测GRIM-19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组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150例、肝硬化50例、肝炎50例、正常肝组织10例中Glypican-3的表达。结果:Glypican-3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肝硬化、肝炎和正常肝组织的Glypican-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3.33%(95/150)、34.00%(17/50)、28.00%(14/50)、0%(0/10),四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6,P< 0.05),且Glypican-3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χ2=13.07,P< 0.05)。结论: Glypican-3异常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发展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鼠双微体基因(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 和PTEN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表达状况,并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150例、肝硬化50例、肝炎组织50例和正常肝组织10例中MDM2、PTEN的表达。结果:MDM2,PTEN主要表达于细胞浆,MDM2和PTEN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肝硬化、肝炎和正常肝组织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MDM2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χ2=4.57,P< 0.05),而PTE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弱于正常肝组织(χ2 = 5.74,P< 0.05)。MDM2与PTEN关系密切,呈负相关。结论: PTEN、MDM2的异常表达与HCC的发展密切相关,PTEN的缺失可引起MDM2的表达上调,从而促进HCC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鼠双微体基因(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 和PTEN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表达状况,并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150例、肝硬化50例、肝炎组织50例和正常肝组织10例中MDM2、PTEN的表达。结果:MDM2,PTEN主要表达于细胞浆,MDM2和PTEN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肝硬化、肝炎和正常肝组织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MDM2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χ2=4.57,P< 0.05),而PTE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弱于正常肝组织(χ2 = 5.74,P< 0.05)。MDM2与PTEN关系密切,呈负相关。结论: PTEN、MDM2的异常表达与HCC的发展密切相关,PTEN的缺失可引起MDM2的表达上调,从而促进HCC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T细胞活化连接蛋白(LAT)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50例、肝硬化30例、肝炎30例、正常肝组织10例中LAT的表达。结果 LAT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肝硬化、肝炎和正常肝组织的LA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4.00%(27/50)、33.33%(10/30)、33.33%(10/30)、10.00%(1/10), 4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χ2=8.90 , P< 0.05),且LAT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χ2=6.31, P< 0.05)。结论 LAT异常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发展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人肝癌、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中盘状结构域受体DDR1、DDR2的表达情况,了解DDRs表达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有无差异及其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38例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肝癌与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DDRs蛋白的表达,探讨DDRs表达情况与肝癌及肝硬化的关系.结果 DDR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及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DDR2在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率及表达水平高于肝癌及正常肝组织.结论 DDR1与肝癌的发生与发展可能相关,DDR2可能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组织和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GFBP-5)水平,探讨其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肝硬化组织、肝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各8例,采用实时RT-PCR技术检测IGFBP-5mRNA的表达水平;取肝硬化(21例)、原发性肝癌(14例)及正常对照者(14例)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IGFBP-5水平,分析IGFBP-5在不同分组中水平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结果肝硬化组肝组织中IG-FBP-5mRNA的表达及血清中IGFBP-5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均〈0.05),与血清中升高的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和肝功能无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组肝组织中IGFBP-5的表达及血清中IGFBP-5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肝硬化组(P均〈0.05),与血清中升高的甲胎蛋白(AFP)和肝功能亦无相关性。结论在肝硬化发生后,肝组织表达和合成IGFBP-5减少,与其他细胞因子的调节有关,其可能与HA、LN互补作为诊断早期肝纤维化的一个无创指标;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组织中IGFBP-5表达增多,血清水平增高,其有可能作为一个潜在的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检测指标。IGFBP-5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雌激素受体α与β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 ( ER) α与 β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分布规律。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 6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 63例非肝癌肝组织的 ERα与 ERβ的表达。结果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 ERα与 ERβ的阳性率分别为 2 7% ( Edmondson分级 级的肝癌为 2 3%、 级为 2 8%、 级为 2 9% )和 1 3% ( Edmondson分级 级的肝癌为31 %、 级为 8%、 级为 7% ) ,非肝癌肝组织中 ERα与 ERβ的阳性率分别为 32 % (肝硬化 :30 %、肝海绵状血管瘤 :32 %、正常肝组织 :5 0 % )和 2 9% (肝硬化 :30 %、肝海绵状血管瘤 :2 6%、正常肝组织 :2 5 % )。肝癌与非癌肝组织比较 ERα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 P>0 .0 5 ) ,但ERβ阳性率有显著意义 ( P<0 .0 5 ) ;Edmondson分级 级的肝癌 ERβ的阳性率与 、 级肝癌比较 ,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 ;肝癌组内 ERα阳性较 ERβ有显著差异 ( P<0 .0 5 )。结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可能具有一定的激素依赖性 ,肝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可能与ERα的表达无关 ,但与肝癌组织中 ERβ含量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57^kip2 mRNA在人体肝细胞癌发生不同阶段的表达状况,探讨与肝癌发生发展及分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正常肝组织、慢性肝炎、肝硬化、癌周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共42例标本中p57^kip2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肝组织组未见p57^kip2 mRNA表达,慢性肝炎组阳性表达率为57.14%(4/7),肝硬化组阳性表达率为40.00%(4/10),癌周肝硬化组与肝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0%(7/10)和20.00%(2/10).肝癌组p57^kip2 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与癌周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分化好者与分化差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7^kip2 mRNA表达下降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可能与肝癌的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临床结局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基因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乙型肝炎(AHB)7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02例,乙肝后肝硬化(LC)38例,肝细胞癌(HCC)34例,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检测HLA-DR基因型。结果:HLA-DR1基因型频率在LC和HCC组显著高于AHB组(χ^2=8.495,P=0.004),较CHB组也显著升高(χ^2=5.667,P=0.017);HLA-DR8基因型发生频率在CHB、LC和HCC三个HBV慢性感染组间无显著差异(P=0.034),而在AHB组显著低于HBV慢性感染组(χ^2=8.830,P=0.003);HLA-DR13基因型频率在AHB组显著高于CHB组(χ^2=26.876,P=0.000)及LC和HCC组(χ^2=6.413,P=0.011),而LC和HCC组又高于CHB组(χc^2=6.479,Pc=0.011)。结论:HLA-DR1基因型可能与HBV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而HLA-DR8基因型则对HBV感染的慢性化有促进作用,HLA-DR13基因型可有助于HBV的清除,但在HLA-DR13阳性的HBV慢性感染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p57kip2基因在人体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不同阶段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以探讨HCC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运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30例正常肝组织、30例癌周肝硬化和30例肝癌组织中p57kip2mRNA及P57ki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57kip2mRNA表达:正常肝组织组未见表达,癌周肝硬化组与肝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和16.67%。肝癌组分化好和分化差阳性表达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呈正相关。P57kip2蛋白表达:正常肝组织组未见表达;癌周肝硬化组与肝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67%和63.33%。肝癌组分化好者与分化差者阳性表达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呈正相关。【结论】p57kip2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缺失或下降与HCC分化程度低呈正相关,提示p57kip2基因的失活可能是进展期HCC的晚期分子事件,并可能是一个新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乙肝肝硬化和肝癌住院患者的性别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3年我院住院的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性别分布情况。结果:共有384例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住院;24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男性为193例,女性为47例,男女之比为4.1:1;144例肝癌患者中,男性为129例,女性为15例,男女之比为8.6:1;两组患者的男女性别分布情况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我院住院患者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性别分布情况为男多于女,在乙肝肝癌患者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肝癌组织中TIMP-1和TIMP-2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了解TIMP-1和TIMP-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状态,探讨TIMP-1和TIMP-2在肝癌组织生长、侵润及转移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以抗TIMP-1和TIMP-2单克隆抗体(mAb)为试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原发性肝癌、肝高分化腺癌的肝组织中TIMP-1和TIMP-2的表达,并与10例正常肝组织做对照。结果 10例原发性肝癌患的肝组织中TIMP-1和TIMP-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100%,在癌组织及非癌组织中均有表达。癌组织中的TIMP-1和TIMP-2蛋白表达的强度比较为6例高于、4例低于周围的非癌组织(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组织),癌组织中TIMP-1和TIMP-2蛋白的表达呈散在性分布,但TIMP-1比TIMP-2表达强。9例肝高分化腺癌的腺癌组织中无TIMP-1和TIMP-2相关抗原的表达,但癌周组织的肝细胞有3例TIMP-1和TIMP-2蛋白表达为阳性。10例正常肝组织中TIMP-1和TIMP-2蛋白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TIMP-1和TIMP-2存在于原发性肝癌的癌组织中,其表达的部位与强度可能与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Livin在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硬化组织、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Liv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肝细胞性肝癌中Livin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Livin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组织、癌旁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0.87%,20.67%,0%;肝癌组织与癌旁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Livin表达与肝癌侵袭性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年龄、性别、表面抗原无关(P>0.05)。结论:Livin蛋白可作为肝癌的分子标记物,可能成为肝癌诊断和诱导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2(annexin A2,ANXA2)在肝细胞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方法:把142例病人分为肝癌组和肝硬化组,其中肝癌组64例,肝硬化组78例,收集两组病人的血清,同时从血库收集40份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3组病人外周血中ANXA2的含量,并分析外周血中ANXA2的表达与肝癌的临床病理关系。结果:肝癌组患者血清中ANXA2的平均浓度为(36.21±13.50)ng/ml,肝硬化病人中ANXA2的平均浓度为(25.68±11.54)ng/ml,正常对照组ANXA2平均浓度为(21.09±6.86)ng/ml,肝癌组与肝硬化组、正常对照组比较,ANXA2平均浓度明显增高(P<0.01),同样,肝硬化组ANXA2平均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AFP值较高、分化程度较低、肿瘤直径较大、发生复发转移以及感染HBV的肝癌病人,ANXA2在血清中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段的肝癌病人血清中ANXA2的表达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患者血清中ANXA2的浓度与AFP浓度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r=0.077,P=0.546)。结论:ANXA2的高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血清中ANXA2的含量有可能作为肝癌的诊断及预测复发转移趋势的一个指标,ANXA2有可能成为潜在的肝癌分子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34例不同病变肝组织中热休克蛋白27( HSP27)的表达情况及与HBsAg的相关性,探寻能否运用HSP27提高肝细胞癌( HCC)的早期诊断率。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和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2004~2014年存档蜡块共134份,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SP27和HBsAg在不同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120份不同病变肝组织中HSP27在HBsAg阳性表达中的数值为3.89±3.16,在HBsAg阴性表达中的数值为2.38±2.5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200,P=0.241);②HSP27的表达水平从高到低为HCC>癌周肝硬化>肝硬化>慢性肝炎和正常肝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不同病变肝组织中HSP27的表达水平与乙肝病毒感染无相关;HSP27在HCC中高表达,可作为HCC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71例正常肝,慢性活动发表直炎、肝硬变、癌周肝硬变和肝细胞癌进行P53蛋白表达的研究。结果:正常肝、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和癌周硬变均为阴性,肝细胞癌阳性率为28%,提示P53基因改变与肝细胞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Th22细胞及IL-22分子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42例(肝硬化组),肝癌伴乙肝肝硬化患者38例(肝癌组),及门诊健康受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例(慢性乙肝组)。收集各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信息,并分别收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2份,一份用ELISA方法测定IL-22表达水平,另一份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h22细胞含量。统计分析各组指标的差异。结果:肝硬化组和肝癌组患者的AST、ALT、TBIL和ALB显著高于慢性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肝癌组患者AST、ALT、TBIL和ALB高于乙肝肝硬化组(P<0.01),慢性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间AST、ALT、TBIL和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随着肝癌的发生发展,AST、ALT、TBIL和ALB逐渐升高(P<0.05)。肝硬化组及肝癌组的Th22细胞含量及IL-22表达水平均高于慢性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肝癌组的Th22细胞含量及IL-22表达水平高于肝硬化组(P<0.05),慢性乙肝组的Th22细胞含量及IL-22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癌的发生发展,Th22细胞含量及IL-22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Th22及IL-22水平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