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06例精神分裂症病人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报道认为在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中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率为 4 .3%~ 2 0 % [1] 。为此 ,作者对其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 ,现报道于后。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 1)为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 ,共94 1例 ;( 2 )均符合CCMD - 2 -R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 3)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者为研究组 ( 10 6例 ) ,未发现有自伤行为者为对照组 ( 835例 ) ;( 4 )本文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指本次住院期内病人有反复的、故意的或/和直接的对自己身体器官或组织的伤害 ,同时又否认受自杀观念的支配 ,其结果又未导致死亡者 ,其具体表现有…  相似文献   

2.
酒中毒自杀未遂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嗜酒自杀身亡者的特征已有较多研究 [1 ] ,试图找出预防自杀的方法。我们从临床医学的角度对嗜酒者自杀未遂者进行初步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为 1995~ 1997年在我院住院患者 ,符合 CCMD- 2 - R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共 87例 (2 .1% ) ,均为男性。根据有无自杀观念和行为分为自杀组 (2 1例 )及非自杀组 (6 6例 ) ,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自杀组 2 1例 ,发病年龄 2 6~ 6 3岁 ,平均 (45 .1± 5 .7)岁 ;非自杀组 6 6例 ,发病年龄 2 3~ 6 6岁 ,平均 (42 .4±6 .2 )岁。两组年龄及职业、文化、婚姻、病前性格等均无显著差异 (…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一组住院酒中毒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 ,旨在寻求适合的护理对策。现报道于后。1 对象与方法本文对象系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0月住我院的患者共116例 ,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 - 2 -R)中嗜酒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1] 。并随机抽取且符合CCMD - 2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而无嗜酒史的精神分裂症 2 0 4例 (对照组 )。在这两组中分别有 31例 (2 6 .7%)和 34例 (16 .7%)有自杀行为 (χ2 =4.6 2 13,P <0 .0 5 )。本文患者的自杀行为包括自杀行为、自杀企图和自伤。2 结  …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患者受症状影响,半数左右会出现自杀观念,约有10%~15%最终会死于自杀〔1〕。而分析和研究其自杀好发的时段,可以为我们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为此,对我院5年来住院期间自杀死亡的抑郁症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病例来自1999-11~2004-11在我院住院期间自杀死亡的抑郁症患者,共7例。入院诊断均为抑郁症,年龄20~55岁;住院次数>2次者6例,首次住院者1例;全部病例在本次住院前均有过自杀未遂,其中>2次者5例,1次者2例。详细收集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有关死亡资料,并进行再诊断和回顾性分析。2…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的儿童、少年精神障碍89例进行了临床资料分析 ,旨在引起全社会及临床医生重视并及时给予危机干预。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文调查了 1987~ 1996年间在本院住院和门诊就诊并符合CCMD - 2 -R中诊断标准的89例伴有自杀行为或 /和意念的精神障碍儿童与少年(仅 1例自杀死亡 )。其中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6 1例 ,情感性精神障碍 14例 ,品行障碍 5例 ,情绪障碍 3例 ,抽动症 6例。男 4 4例 ,女 4 5例 ,男∶女 =0 .98∶1。年龄为12~ 16岁 ,平均为 14.8岁。病程 8个月~ 4年。1.2 自杀与年龄和季节的关系 本组年龄…  相似文献   

6.
50例精神疾病患者自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50例精神疾病患者自杀的有关因素。1对象和方法为1990年至2003年我院精神科患者,均因企图自杀而来院抢救,共50例。调查患者一般资料及自杀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2结果50例中男22例,年龄17~51岁,平均36·7岁;女28例,年龄16~48岁,平均35·6岁;已婚40例,未婚10例;农民32例,工人14例,干部2例,学生2例;大学1例,高中3例,初中10例,小学36例。诊断精神分裂症16例,其中受妄想支配6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10例;抑郁症28例,人格障碍1例,强迫症2例,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3例。自杀方式有服毒46例,其中服超量抗精神病药44例,有机磷农药2例;跳楼2例,自缢1例…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自杀观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成都市区中学生自杀观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探讨青春期自杀的出现率和原因。对象按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法 ,于 2 0 0 1年 1月在成都市区中抽取 5所中学 (其中重点中学 2所、非重点中学 1所、职业中学 1所 )共 2 9个班级的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有 14 2 1人接受调查 ,收回有效问卷 1393人 (98 0 3% )。 1393人中男 6 75人 ,女 718人 ;年龄 11~ 18岁 ,平均 (15 3± 1 8)岁。方法 使用自编调查问卷 (包括年龄、性别、家庭环境、童年经历、物质滥用、有关自杀观念等 )及Beck抑郁问卷[1] 。自编调查问卷分为A、B题 ,其中A题为最近 1周你…  相似文献   

8.
农村地区有、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及其自杀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比较农村地区有、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的特征。方法 以 1998年 8月至 2 0 0 0年 8月四所县 (市 )级综合医院急诊室中自杀未遂者 (共 5 78例 )为研究对象 ,有 32 6例完成自制问卷调查 ;其中 12 9例 ( 39 6 % )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4版中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有精神障碍组 ) ,197例 ( 6 0 4 % )无精神障碍 ,比较两组的特征。结果  ( 1)两组社会人口学各变量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有精神障碍组既往有自杀未遂史的比例 ( 2 7 9% )高于无精神障碍组 ( 8 2 % ) ,而口服农药 ( 75 2 % )和冲动性自杀的比例 ( 2 7 3% )低于无精神障碍组 (分别为 88 3%和 6 9 4 % ) ;( 2 )有精神障碍组的自杀意图强、慢性负性生活事件 (对心理影响≥ 1年 )多 ,急性应激强度小 (均P <0 0 0 1)。结论 有、无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及自杀特征明显不同 ,对两种自杀人群应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 3 0 0例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的调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①以本院 1993年 4月至 1997年 2月之间自愿脱瘾和经公安机关执行强制戒毒的 3 0 0例阿片类药物依赖住院者作为调查对象 ;②均符合CCMD -2 -R中有关诊断标准 ;③入院前都经尿液毒品检测阳性者。1.2 方法 对本文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了全面复习与分析 ,其中有关数据均采用 χ2 检验。2 结  果2 .1 一般资料的分析 ①性别 :男性 2 11例 (70 .3 3 % ) ,女性 89例 (2 9.67% ) ,男∶女 =2 .3 7∶1。②年龄 :18~ 44岁 ,平…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与焦虑障碍共病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调查抑郁症和焦虑症障碍的共病率,以及对临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入组对象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SDS)和临床大体量表(CGI)评估.观察流行病学资料,焦虑和抑郁症状群、自杀状况.用情感性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检查提纲中有关焦虑障碍的诊断清单评定患者合并的焦虑障碍.结果 共入组508例患者,首次抑郁发作为269例(53.0%),294例(57.9%)有过自杀观念,55例(10.8%)曾有自杀行为.45例(8.9%)伴精神病性症状.HAMD量表总分平均为(32.6±7.7)分;HAMA量表平均为(21.0±7.3)分,其中78.5%患者大于14分.抑郁症患者焦虑障碍的共病发生率为68.9%(350例),16.7%共病多种焦虑障碍.焦虑障碍种类分布以广泛性焦虑障碍为主,为56.1%.焦虑对抑郁症的临床严重程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但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在共病与非共病之间未见统计学意义.36.0%患者同时伴有躯体疾病.结论 抑郁症与焦虑共病在临床上是常见的现象,合并的焦虑障碍以广泛性焦虑障碍为主,1/3的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11.
我们于2002年3至4月在江西省内进行了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其中自杀致死者的情况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江西省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共调查5506户,20967人;城市4531人,农村16436人。调查自1997年以来自杀死亡的病例,填写自杀登记表。2结果5年2个月中自杀死亡15例,年平均自杀死亡率13.84/10万;男10例,女5例;年龄13~47岁,平均(29.9±15.2)岁;未婚3例,已婚10例,离婚1例,丧偶1例;初中1例,小学12例,文盲2例;农民10例,学生1例,工人1例,无业3例;城市2例,自杀死亡率8.53/10万,农村13例,自杀死亡率15.29/10万。自杀诱因有家庭纠纷、精神疾病、…  相似文献   

12.
具有凶杀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自杀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具有凶杀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1986年至2006年具有凶杀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院内自杀身亡3l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自杀行为危险因素.结果:具有凶杀行为精神疾病患者自杀男:女=3.43:1,自杀行为的发生与家族自杀史、悔恨、绝望、心理社会因素及杀害对象有关.结论:悔恨、绝望、心理社会因素等是具有凶杀行为精神疾病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对于有凶杀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自杀行为应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13.
北京某综合医院急诊科七年间自杀者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自杀者的特征 ,我们对北京宣武医院急诊科 7年间就诊者中的自杀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对象和方法 对象为 1995年 1月 1日到 2 0 0 1年 12月31日就诊于该院急诊科的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者。根据急诊科登记表诊断为自杀的案例采用自编回顾性调查表进行调查 ,记录其一般人口学资料及自杀特征 ,以急诊科抢救登记表进行补充 ,删除可疑案例或误服毒者。数据用SPSS9 0软件包进行统计 ,用普通 χ2 检验比较不同性别自杀者的特征 ,用拟合优度 χ2 检验自杀例数的动态状况。结果  7年间该院急诊科就诊总人数为 5 2 2 0 5 3例 ,其中自杀 15…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自杀自伤行为的检出率和特征,比较住院期间有自杀自伤行为和无自杀自伤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预测和防范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自杀自伤行为的策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对197例连续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自伤行为进行研究,将在住院期间有自杀自伤行为的39例患者(自杀自伤行为组)与158例无自杀自伤行为的患者(无自杀自伤行为组)进行比较。结果 1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的自杀自伤行为检出率为19.80%;2自杀自伤行为组在无职业、经济状况差、社会支持差、入院前2周内有明显应激事件、有物质滥用或依赖、有精神病家族史、既往有自杀未遂史、自杀自伤行为时有幻觉或妄想、分裂症偏执型等与无自杀自伤行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济状况差、入院前2周内有明显应激事件、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是住院期间发生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3入院时、住院第2、4周末两组BPRS总评分、HAMD-17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第2周末,两组CG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的自杀自伤行为检出率较高,应高度重视,并重点关注经济状况较差、入院前2周内有明显应激事件、既往有自杀未遂史和HAMD-17高分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出院后自杀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及家庭安全护理要点.方法 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修订本中情感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出院的144例患者,进行为期2~6年的护理随访,对自杀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6例(25%)患者发生过自杀,其中自杀未遂30例(20.83%),自杀死亡6例(4.17%).自杀危险因素:为双方相混合或快速循环型频繁发生和自杀未遂史,保护因数为多次住院.结论 有潜在自杀危险因素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应加强自杀的防范,家庭安全护理非常重要,住院治疗为有效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氟西汀治疗老年期抑郁症 ,并与阿米替林进行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告于后。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系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月我院住院患者 ,共6 9例 ;年龄≥ 6 5岁 ;均符合CCMD - 2 -R抑郁症诊断标准 ;伴有自杀观念或行为者 ;平均年龄为 (6 7 6± 3 4 )岁 ;入组前Hamilton抑郁量表 (HAMD前 17项 )评分≥ 2 0分 ;排除伴有严重躯体疾病和药物过敏者 ;并随机分为氟西汀组 (34例 ) ,其中男 16例 ,女 18例 ,平均年龄为 (6 6 10± 3 10 )岁 ,HAMD(2 6 2 4± 3 12 )分 ;阿米替林组 (35例 ) ,其中男 17例 ,女 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探讨了258例精神分裂患者的自知力与自杀的关系。方法对258例符合CCDM-3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用精神障碍自知力评估量表来评定患者对精神症状的自知程度,并分析自知力与自杀的关系。结果有自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阴性症状和妄想的自知力明显好于没有自杀的患者。相反,对精神障碍的总体自知力程度并不能预测自杀。结论本文对自知力与自杀相关联的观念是支持的。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观念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hilips等[1]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的自杀率占自杀死亡总数的8.3%。我们对此进行研究,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2003年6月至2004年9月曾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门诊获取随访资料96例。其中男39例,平均年龄(32·9±10·8)岁;女57例,平均年龄(36·2±12·3)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的凶杀行为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 ,旨在提出有关的预防措施。现报道于后。1 资料与方法①本文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 ,修订版 (CCMD - 2 -R)中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诊断标准 ;②住院前曾有凶杀行为 ;③经过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为无责任能力或限定责任能力者。从符合上述条件的病例中随机提取 40例的病史资料和与患者的交谈中逐一找出妄想与凶杀行为的特点以及一些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估。2 结  果2 .1 一般情况 本组患者中男性 32例 ,女性 8例 ,男女性别之比为 4∶1;年龄为 2 0~ …  相似文献   

20.
精神分裂症自杀与意外死亡病例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国内精神分裂症自杀死亡的现状及其特征。方法 用意外死亡问卷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所属2 3个疾病监测点抽取 90 1例自杀和 73 5例意外死亡案例用“心理解剖”的方法对知情者进行调查 ,按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和统计手册第四版 (DSM Ⅳ )诊断标准做出诊断。结果  75例自杀和 2 4例意外死亡确诊为精神分裂症 ;在自杀死亡者中患精神分裂症的比例显著高于意外死亡者中患精神分裂症的比例 ;自杀精神分裂症的病程明显短 ,抑郁程度高 ,慢性负性生活事件带来的心理压力大。结论 自杀与意外死亡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征有明显的差异。加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治疗 ,及时缓解和治疗负性生活事件对病人造成的心理压力 ,建立完善的社会、家庭支持系统 ,是减少精神分裂症自杀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