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国单用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现状,为进一步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全国26家医院(包括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性医院)门诊或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 061例,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单用奥氮平治疗的现况调查。结果:①单用奥氮平治疗有效患者2 572例(84%),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评分显著下降(P0.01);②服用奥氮平剂量越大,维持治疗时间越长,越有可能达到治疗有效;③最常合并镇静催眠药物,其次是抗抑郁剂、心境稳定剂、抗胆碱能药、β受体阻滞剂和降糖药;④最常出现的实验室检查异常依次为血清催乳素,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结论:①单用奥氮平治疗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明显下降,且服用时间越长,剂量越大,疗效越好;②单用奥氮平治疗的患者糖脂异常比例远高于一般人群。③有较多患者合并使用抗抑郁药或心境稳定剂。  相似文献   
2.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有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也不能解释所述症状的性质、程度、或期莆苦与优势观念,慢性化趋势及精神残疾不仅对患者生活和工作产生危害,同时也已成为医疗服务的高消费者,导致保健资源的过度利用,助长了医疗费用的日益增长,因此对于此类疾病的认识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方面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the 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5.0中文版,对来自全国13个中心的1478例最初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进行重新诊断,其中190例被诊断为双相障碍Ⅱ型,将这190例误诊患者按照有无自杀风险进行分组,从性别、年龄等社会人口学资料及起病年龄、是否伴有自杀观念等临床特征方面探讨被误诊患者自杀风险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有自杀风险组共74例患者,无自杀风险组共116例。有自杀风险组与无自杀风险组相比,年龄更小[(34.45±11.18)vs.(37.23±13.22)],起病年龄更早[(26.20±9.16)vs.(30.37±11.59)],更常伴有自杀观念(82.4%vs.53.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69,95%CI:0.945~0.993)、伴有自杀观念(OR=4.129,95%CI:2.030~8.397)与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发生自杀风险相关联(均P<0.05)。结论年龄小、伴有自杀观念可能是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解我市农村居民饮用水卫生状况,促进农村改水事业的发展,切实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我们于2007年11月10~15日对我市农村自供自来水、水源地的卫生防护及水质卫生状况进行调查检测,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5.
禹华良  李惠春 《浙江医学》2007,29(3):240-24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在逐年上升,并逐步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杀手,综合性医院的精神卫生服务要求日益迫切。我院精神科自2001年开始采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CCMD-3)[1]作为诊断精神疾病的主要工具,现收集我科自2001年8月至2005年7月期间所有的住院患者资料,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与焦虑障碍共病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调查抑郁症和焦虑症障碍的共病率,以及对临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入组对象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SDS)和临床大体量表(CGI)评估.观察流行病学资料,焦虑和抑郁症状群、自杀状况.用情感性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检查提纲中有关焦虑障碍的诊断清单评定患者合并的焦虑障碍.结果 共入组508例患者,首次抑郁发作为269例(53.0%),294例(57.9%)有过自杀观念,55例(10.8%)曾有自杀行为.45例(8.9%)伴精神病性症状.HAMD量表总分平均为(32.6±7.7)分;HAMA量表平均为(21.0±7.3)分,其中78.5%患者大于14分.抑郁症患者焦虑障碍的共病发生率为68.9%(350例),16.7%共病多种焦虑障碍.焦虑障碍种类分布以广泛性焦虑障碍为主,为56.1%.焦虑对抑郁症的临床严重程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但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在共病与非共病之间未见统计学意义.36.0%患者同时伴有躯体疾病.结论 抑郁症与焦虑共病在临床上是常见的现象,合并的焦虑障碍以广泛性焦虑障碍为主,1/3的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7.
奥氮平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治疗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比较奥氮平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奥氮平组30例 ,剂量范围 10~ 2 0mg/d ;氯氮平组 2 5例 ,剂量范围 15 0~ 4 0 0mg/d ,两组均以PANSS量表 ,TESS量表评定观察 8周。结果  (1)奥氮平组和氯氮平组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有效率为 76 .6 7%和72 % (P >0 .0 5 )。 (2 )PANSS总分减分在第 1,2周末 (P <0 .0 5 ) ,PANSS阴性因子分减分在第 1,2 ,4周末 (P <0 .0 1)及第 8周末 (P <0 .0 5 )奥氮平组优于氯氮平组。 (3)奥氮平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少。结论 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对急性期阴性症状的治疗效果优于氯氮平。  相似文献   
8.
焦虑症患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焦虑障碍与局部脑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对53例焦虑症患者(分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和15名正常对照者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测定局部脑血流(rCBF)灌注。结果焦虑症患者rCBF灌注异常率为925%(49/53),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未治疗组病人的双侧额叶及颞叶rCBF灌注均有极显著下降,治疗组的左侧基底节下降也有显著差异。结论焦虑症患者额叶、颞叶功能显著降低并且与病程和药物治疗无关。提示额、颞叶功能降低是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神经病理生理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甲磺酸瑞波西汀(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对伴焦虑症状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采取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剂量固定的研究方法,对212例抑郁症患者分别进行甲磺酸瑞波西汀(试验组105例)和盐酸氟西汀(对照组107例)治疗,观察疗程均为6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以HAMA评分的变化评价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的疗效;采用不良事件记录、实验室检查、生命体征等评价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6周末,2组HAMD总分减分值(15.91 vs 15.93)、HAMD总分减分率和治疗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HAMA总减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20.56%vs 2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瑞波西汀与盐酸氟西汀相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高校参加体育舞蹈社团、排球社团、网球社团的210名大学新生进行为期4个月的随访测评。结果神经质高分者参加体育舞蹈社团活动后在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抑郁、敌对因子上有显著性改善,参加排球社团后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上有显著性改善,参加网球社团后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因子上有显著性改善;而神经质低分者参加体育社团活动对心理症状改善效果相对不明显。结论3个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对不同人格特征的大学新生产生不同的心理干预效果,有助于指导大学新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社团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