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醋炙、醋煮、酒炙、醋烘等炮制方法对延胡索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延胡索生品分别经醋炙、醋煮、醋烘、酒炙后,以水超声法对不同炮制品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去氢紫堇碱、延胡索乙素成分的含量,乙腈:0.1%磷酸溶液=72:28作为试验的流动相,色谱柱AgilentC18色谱柱,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82nm.结果:延胡索经不同炮制后生物碱去氢紫堇碱含量均有所升高,醋烘、醋炙、酒炙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延胡索不同炮制品中的2种有效成分,操作步骤简单、重复性好,根据药材的治疗需要,采用醋烘、醋炙、酒炙等炮制方法可以增加延胡索有效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黄竹醋洗剂的制备工艺和对致病性真菌的抑制效应。方法采用平板培养基连续稀释法进行抑菌试验。结果大黄竹醋洗剂对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青霉菌有抑制作用,MIC为0.156~5mg· mL^ -1。结论大黄竹醋洗剂对某些真菌有一定的抑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瑜伽练习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瑜伽练习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9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8)和对照组(n=71)。两组患者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工娱疗法(体育项目、阅览、看电视等),1周后对照组接受书画、手工、音乐等工娱疗法,研究组进行为期8周的瑜伽练习。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总分和5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5);干预8周后研究组社会功能总分及工作与学习、业余娱乐生活、婚姻与家庭3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瑜伽练习较书画治疗、音乐治疗和手工治疗更能促进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身健康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的四年追踪观察   总被引:70,自引:3,他引:67  
目的:追踪观察大学生自入学至毕业约四年内的心身健康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的动态变化。方法:以群体分层抽样法,共抽取受试样本541人,实际有效样本442人。采用中国身心健康量表(CPSH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防御方式问卷(DSQ)、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大学生在入学体检时、入学三个月和毕业前分别进行测试。结果:毕业前学生心身障碍的检出率(14%)明显高于入学时(9.0%)。男生EPQ-P,入学后随校龄增加而递增,并以毕业前分值最高。从入学三个月始,大学生对不成熟防御机制的动用频率逐步增高。毕业前大学生的生活事件明显多于其它时段,并以家庭问题为主,而入学时则以社交与其它问题为多。结论:大学生在校期间以毕业前心身障碍的检出率最高,大学生心身健康水平主要与其个性、家庭有关的生活事件数量、主观社会支持、性别、年龄有密切关系。其中,社会支持是大学生心身健康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儿童行为问题、学业成绩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模型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目的:探讨儿童学业成就、各类行为问题与家庭因素之间的内在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定式问卷、家庭环境量表(FES)、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180名儿童(男120,女60)的学业成绩、家庭背景因素(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环境因素与各类行为问题进行调查评定,并对进行相关分析。提取相关系数r≥0.30(P〉0.01)的相关变量构成相关关系模型。结果:(1)父母文化程度与FES家庭环境某些项目评分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何思维  刘少文  刘磊  邓秀良 《医学综述》2009,15(15):2320-2323
孤独作为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近30年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是精神医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于孤独的概念,分类和测量评估,各国学者观点不一。但多数人认为孤独是人群中普遍存在的认知和体验。因此,深入理解孤独的要领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探讨如何应对孤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于近十年来关于孤独概念,分类,测量,孤独的应对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职业兴趣调查表的编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编制一套适用于我国的职业兴趣量表。方法:以Holand理论为框架,在职业、工作活动、娱乐活动和自我评价四个方面收集了符合我国文化与职业分类情况的项目268条。在长沙地区5所高校17个系28个专业的3~4年级大学生取样1270人。结果: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在职业、工作活动和自我评价三个方面内容中得到了符合Holand理论的RIASEC因素结构。建立了区域性大学生男、女均数常模和T分常模,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符合测量学要求。结论:所制定的量表达到了心理测量学要求。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与焦虑障碍共病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调查抑郁症和焦虑症障碍的共病率,以及对临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入组对象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SDS)和临床大体量表(CGI)评估.观察流行病学资料,焦虑和抑郁症状群、自杀状况.用情感性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检查提纲中有关焦虑障碍的诊断清单评定患者合并的焦虑障碍.结果 共入组508例患者,首次抑郁发作为269例(53.0%),294例(57.9%)有过自杀观念,55例(10.8%)曾有自杀行为.45例(8.9%)伴精神病性症状.HAMD量表总分平均为(32.6±7.7)分;HAMA量表平均为(21.0±7.3)分,其中78.5%患者大于14分.抑郁症患者焦虑障碍的共病发生率为68.9%(350例),16.7%共病多种焦虑障碍.焦虑障碍种类分布以广泛性焦虑障碍为主,为56.1%.焦虑对抑郁症的临床严重程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但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在共病与非共病之间未见统计学意义.36.0%患者同时伴有躯体疾病.结论 抑郁症与焦虑共病在临床上是常见的现象,合并的焦虑障碍以广泛性焦虑障碍为主,1/3的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Hamilton抑郁量表(HAMD)、Hamilton焦虑量表(HAMA)、社会支持量表(SRSS)对360名大学生进行现况调查。结果:大学生上网率为96.7%,成瘾率为9.20%。其中男生成瘾率(12.58%)明显高于女生成瘾率(6.35%)。成瘾者的SCL-90、HAMD、HAMA等量表评分及各因子分明显高于非成瘾者,SRSS评分明显低于非成瘾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网络成瘾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慢性应激对大鼠体质量和行为的影响及应激停止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及应激停止后大鼠体质量和行为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2/04在汕头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应激组、应激后12d组。应激组及应激后12d组大鼠接受强迫游泳4周,每天15min。每周用电子动物秤称大鼠的体质量(体质量增加=实验后每周末体质量实验前体质量)。应用开场实验箱评定应激组及应激后12d组大鼠应激前及应激后各周5min内穿行格数(水平运动得分)及直立次数(垂直运动得分)。穿行格数为大鼠穿越箱底格数的总和,直立次数为两前爪离地1cm以上的站立次数。应激后12d组完成应激后12d再评定1次,并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过程中生病2只,死亡1只,进入结果分析对照组、应激组和应激后12d组分别为8,10和9只。①大鼠体质量增长情况:第2周应激后12d组、第3周应激组和应激后12d组、第4周应激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犤(27±15,45±21和46±16,54±27)g;(50±16,67±17,81±16);(F=3.782,3.641,3.458,P<0.05)犦。②穿行格子数:实验第1周应激组显著多于对照组犤77±31,44±20,(F=4.081,P<0.05)犦,应激组大鼠应激后第4周(43±16)与第1周相比明显减少(t=2.799,P<0.05)。③直立次数:第3周应激后12d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犤11±7,4±3,(F=4.732,P<0.05)犦。第4周应激组、应激后12d组的直立次数较第1周显著减少犤8±5,8±4,(t=4.422,3.367,P<0.01)犦。结论:慢性应激会抑制大鼠体质量增长。实验前几周应激大鼠的运动行为分高于对照组大鼠,说明应激后大鼠的活动量增加,提示其警觉性增高。随着应激次数的增加,大鼠的活动性、探索性行为也逐渐受到抑制。停止应激后,大鼠的体质量及运动行为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