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痴呆的行为和心理症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4例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8周;用AD病理行为评分表评价疗效,药物副作用量表评价不良反应。结果:(1)喹硫平组有效率为87.5%(28/32),利培酮组有效率84.4%(27/32),两组总有效率相当(P>0.05);(2)喹硫平组治疗8周后各因子分均显著降低,其中攻击行为、日夜节律紊乱、焦虑和恐惧、行为紊乱4个因子的减分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在攻击行为、行为紊乱2个因子的减分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两组不良反应率相当。结论: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痴呆的行为和心理症状的疗效相当,喹硫平的优势在于对行为障碍的疗效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喹硫平和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躁狂发作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8例双相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和利培酮组(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疗程6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周未采用Beck—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末,喹硫平组痊愈率76.92%(30/39),有效率94.87%(37/39);利培酮组痊愈率71.79%(28/39),有效率92.31%(36/39)。两组疗效尢屁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出现不良反应,喹硫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轻。结论:喹硫平和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躁狂发作的疗效相当,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起效快,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3.
韦红日 《海南医学》2009,20(10):49-50
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与利培酮治疗作对照。方法将62例老年期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和利培酮组,疗程8周。采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定表(BEHAVE—AD)及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喹硫平与利培酮对老年期痴呆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疗效相当。有效率喹硫平组为87.10%,利培酮组为83.90%。不良反应少。结论喹硫平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安全有效,副反应轻而少,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喹硫平和利培酮对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期痴呆伴BPS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激越行为量表(CMAI)及治疗中出现的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BEHAVE-AD和CMAI评分显著下降(P<0.01),两组患者之间治疗前后BE-HAV-AD总减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情感障碍和焦虑两因子减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的锥体外系反应、口干、便秘、头昏等较喹硫平组显著(P<0.01)。结论:喹硫平和利培酮对老年痴呆患者精神症状的疗效相当,喹硫平对情感症状和焦虑的疗效更明显、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印文娜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5):547-547,549
目的:以利培酮为对照,探讨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和利培酮组,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8周末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疗效近似(P〉0.05),喹硫平组和利培酮组的显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喹硫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利培酮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和内分泌改变的发生均明显高于喹硫平组(P〈0.05)。结论: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6.
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3个月随访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乐鸥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6):10-11,61
目的比较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收集单一药物喹硫平(96例)或利培酮(126例)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4、8、12周,评估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种药物在不同治疗时期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临床痊愈率喹硫平组略高于利培酮组(16.7%vs8.7%,P=0.045)。PANSS量表五因子分模型分析,喹硫平治疗组阴性因子分和抑郁因子分以及CDSS量表分在治疗第4、8、12周低于利培酮治疗组(P〈0.05)。喹硫平组锥体外系(EPS)相关不良事件如静坐不能、震颤和总EPS发生率较利培酮组更低(P〈0.05)。结论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3个月疗效与不良反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喹硫平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21%,利培酮组为80.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喹硫平组的不良反应稍低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且喹硫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瑜  张霞  张菁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110-3110,3214
目的:比较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4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各时点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病理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P〈0.01)。而治疗后各时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喹硫平组显效率为65.6%,有效率为84.4%;利培组分别为62.5%、81.3%。两组间显效率及有效率差异元统计学意义(χ^2=0.07,0.11,P〉0.05)。喹硫平组副反应少于利培酮组,治疗期间两组合用苯海索及苯二氮草类药物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喹硫平不良反应轻,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39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喹硫平组(18例)和利培酮组(21例),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减分率、临床发生的副作用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喹硫平组总有效率(88.89%)明显优于利培酮组(42.86%),且不良反应发生率(27.78%)显著低于利培酮组(57.14%),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疗效优于利培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王会秋  卢春利  王雪梅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6):594-595,605,619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阿立哌唑、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但阿立哌唑在震颤、静坐不能等锥体外系反应,体质量增加及泌乳、月经紊乱方面的发生率较利培酮明显要低(P〈O.05或O.01),其他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P〉O.05),阿立哌唑更为安全。喹硫平组不良反应也明显少于利培酮组,与阿立哌唑相当。但喹硫平直立性低血压、心率快、心电图改变发生率与利培酮相当,略多于阿立哌唑。三组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改变。结论:阿立哌唑、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均有效,前两者不良反应更少、更安全。  相似文献   

11.
吗啡和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效应与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吗啡、芬太尼用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镇痛效应及不良反应。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11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55例)选用吗啡10mg(1ml)加2%利多卡因和0.75%布比卡因各20ml加生理盐水59ml;Ⅱ组(n=55例)选用芬太尼0.5mg(10ml)(代替Ⅰ组配方中的吗啡)加生理盐水50ml。以LCP模式(负荷剂量5ml加持续剂量2ml/h加PCA每次0.5ml)进行镇痛。结果 Ⅰ组与Ⅱ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出现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Ⅱ组高(P〈0.01)。结论 吗啡较芬太尼的不良反应更多,应谨慎选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正常皮肤CD1a^+树突状细胞(CD1a^+DC)、Somatostatin^+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表达和分布特点。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0例下沉人皮肤中CD1a^+DC、ASomatostatin^+DC的定位定量情况,分别采取BGIP/NBT、AEC和双标法以;双标民研究包括CD1a、Somatostatin、S-100、HLA-DR四种抗体,结果 CD1a^+DC主要分布于  相似文献   

13.
Chen X  Liu L  Li Z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9):692-695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的抗自由基保护心血管功能及其舒张离体脑血管的作用与释放NO的关系。方法(1)家兔心脏与离体主动脉环用二苯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造成心收缩功能障碍和乙酰胆碱诱发的血管舒张功能损伤与经EGb预处理后再用DPPH损伤组比较。(2)观察EGb对猪离体基底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及其对电刺激诱发的舒张作用的影响。结果 (1)EG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14.
15.
设计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设计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和意义。方法:以本科14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学生独立自主设计和实施实验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设计性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协作精神,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教学效果优于传统实验教学。结论:实施设计性实验能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增加设计性实验开出的次数和学时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初步论述了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理论,着重论述了内皮细胞,及内皮细胞上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在AS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并论述了黄酮类化合物抗AS的进展,对进一步开发新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五味藤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味五味藤水提取物(WW T)对炎症组织的影响。方法:用五味藤浸膏3.0g/kg、1.5g/kg、0.75g/kg 3个剂量进行试验。结果:五味藤浸膏可显著抑制醋酸诱发血管通透性增加,高、中、低剂量的抑制率分别为51.5%、28.4%和15.2%;显著抑制角叉菜所致小鼠足肿胀作用,抑制率分别为65.2%、58.1%和43.8%;显著抑制棉球肉芽组织增生,抑制率分别为55.1%和45.4%、17.9%;对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69.2%、53.9%和35.2%。结论:五味藤水提取浸膏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前列舒通片对鼠的抗炎及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前列舒通片(QLS)对实验性动物一般炎症与镇痛模型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大鼠和小鼠分别均按体重区组随机方法分为空白对照组(n=8)、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组,n=8)、低剂量组(小鼠:25 mg•kg-1•d-1,n=8;大鼠: 17.5 mg•kg-1•d-1,n=8)、QLS中剂量组(小鼠:50 mg•kg-1•d-1,n=8;大鼠:35.0 mg•kg-1•d-1,n=8)、QLS高剂量组(小鼠:100 mg•kg-1•d-1,n=8;大鼠:70.0 mg•kg-1•d-1,n=8)。QLS各剂量组均连续灌胃给药3 d。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卵白蛋白致大鼠足肿胀和棉球肉芽肿观察其对炎症反应的影响,并采用小鼠热板法和腹腔注射0.6 %醋酸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QLS 3个剂量组均不同程度地抑制小鼠耳肿胀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0及100 mg•kg-1•d-1 QLS组小鼠耳肿胀度均明显减小(P<0.05或P<0.01),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率分别为53.97%和60.09%;QLS 35.0及70.0 mg•kg-1•d-1组均显著抑制大鼠足肿胀(P<0.05),且对棉球所致肉芽组织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大鼠肉芽肿的抑制率分别为32.40 %和35.65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QLS 25、50及100 mg•kg-1•d-1组分别在给药后90、90及30 min均明显提高热板法小鼠的痛阈值(P<0.05或P<0.01),且可明显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P<0.05),对小鼠痛阈抑制率分别为36.17%、44.13%和46.64%。结论:QLS具有明显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咖啡因的药理作用和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咖啡因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药,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正性作用,还能促进胃酸分泌及治疗偏头痛等疾病,并在机体的多个系统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因此,作者对有关咖啡因的药理作用及其对机体的影响进行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20.
黄蜀葵花总黄酮抗炎解热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研究黄蜀葵花总黄酮(TFA)的抗炎、解热作用。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片肿胀的急性炎症模型和皮下埋植棉球致肉芽组织形成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模型观察TFA的抗炎作用;采用sc松节油或iv大肠杆菌液两种诱发家免发热的模型观察TFA的解热作用。结果 TFA(200、100、50mg/kg)均能有效减轻小鼠右耳肿胀程度,TFA50mg/kg可明显抑制大鼠新生肉芽组织形成;由sc松节油或iv大肠杆菌液诱发的家兔体温升高,TFA可产生不同程度地降低作用。结论 TFA具有良好的抗炎、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