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医院职工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某医院全部职工,于2020年4月以科室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医院职工3005人,慢性病患病率为15.81%。其中患病率前3的慢性病分别是高血压(2.93%)、血脂异常(2.66%)和肿瘤(1.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组、工作岗位、体重情况、吸烟情况是医院职工是否患慢性病的主要影响因素。30~39、40~49、50~68岁年龄段的职工相对于18~29岁年龄段的OR值分别为 2.598 (95% CI:1.896~3.559)、6.417 (95% CI:4.538~9.074)、9.758 (95% CI:6.616~14.391);医生、护士和管理人员相对于后勤人员的OR值分别为1.910 (95% CI:1.294~2.820)、2.656 (95% CI:1.883~3.746)和 2.306 (95% CI:1.471~3.615);吸烟职工相对于不吸烟职工的 OR 值为 2.066 (95% CI:1.442~2.958)。结论应进一步对医院职工开展健康管理,并针对高年龄人群、特定岗位、吸烟人群等开展针对性的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我国中老年人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的相关性,为高血压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最终纳入14 049名观察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因素、行为生活方式、生理生物因素等资料。所有调查对象进行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60.3±9.6)岁,其中男性占48.15%,女性占51.85%。每晚睡眠时间6、6~7、7~8、8~9和≥9 h的研究对象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7.73%、33.81%、33.25%、30.92%和3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午睡习惯、糖尿病等混杂因素后,与每晚睡眠时间7~8 h者相比,总人群中睡眠时间6 h者高血压患病风险较高(OR=1.15,95%CI:1.03~1.28),睡眠时间8~9 h者高血压患病风险较低(OR=0.88,95%CI:0.78~0.99),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5~60岁的人群中,睡眠时间8~9 h的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低于睡眠7~8 h者(OR=0.75,95%CI:0.63~0.90);在≥60岁的人群中,每晚睡眠时间6或≥9 h的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均高于睡眠7~8 h者(OR值分别为1.25、1.31),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男性人群中,睡眠时间≥9 h者高血压患病风险高于7~8 h者(OR=1.38,95%CI:1.06~1.79);女性睡眠时间6 h的研究对象患高血压的风险高于7~8 h者(OR=1.20,95%CI:1.03~1.40),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时间可能与高血压患病有关,且与年龄和性别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血压家族史和血脂异常的交互作用对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影响。  方法  2017—2018年开展南京市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 对61 098名≥18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采用复杂抽样的方法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高血压家族史、血脂异常对高血压患病的影响。相乘和相加模型分析高血压家族史与血脂异常的交互作用。  结果  最终纳入60 283名调查对象。高血压患者15 686例, 标化患病率为29.8%。33.8%的居民有高血压家族史, 血脂异常标化率为29.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调整混杂因素后, 有高血压家族史合并血脂异常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是无高血压家族史无血脂异常人群的4.881倍(95%CI : 4.381~5.438)。高血压家族史与血脂异常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1.107, 95% CI:1.015~1.208)。相加交互作用提示高血压家族史与血脂异常存在协同作用, 交互作用指数(synergyindex, S)、交互作用相对超额危险度比(relative excess risk of interaction, RERI)、交互作用归因比(attributable proportion of interaction, API)分别为1.603(95%CI: 1.447~1.775)、1.460(95% CI: 1.212~1.707)、29.9%(95% CI: 24.8~35.0)。  结论  高血压家族史与血脂异常存在协同作用, 两者同时存在时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压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进行颈部超声检查的某单位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采集血压等生理、生化指标。将血压指标按连续变量(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和分类变量(是否高血压、血压分级和脉压差四分类)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该人群血压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关联性。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716名,其中男性321名(44.8%),女性395名(55.2%),高血压和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分别为40.9%(293例)和40.4%(289例)。≥60岁、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腰围增加、收缩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者的颈动脉斑块患病率更高(P<0.05)。随着血压分级和脉压差四分类水平的升高,颈动脉斑块患病风险呈现增高趋势(Ptrend<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每升高1 mmHg使颈动脉斑块的患病风险增加了1.4%(95%CI:1.005~1.024);以非高血压人群为对照组,高血压人群的颈动脉斑块的患病风险增加了62.9%(95%CI:1.146~2.316),其中,女性高血压人群的颈动脉斑块患病风险增加106.3%(95%CI:1.242~3.427);以正常血压人群为对照组,正常高值、1级高血压、2和3级高血压的颈动脉斑块的患病风险分别增加了86.8%(95%CI:1.175~2.946)和84.8%(95%CI:1.098~3.110)和119.6%(95%CI:1.165~4.142);以脉压差<60 mmHg(1 mmHg=0.133 kPa)人群为对照组,脉压差≥60 mmHg组的颈动脉斑块的患病风险增加56.2%(95%CI:1.049~2.326),其中女性脉压差≥60 mmHg人群的颈动脉斑块风险增加了73.3%(95%CI:1.007~2.983);以脉压差四分类Q1(≤42 mmHg)人群为对照组,Q3(50~61 mmHg)和Q4(≥62 mmHg)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患病风险分别增加了92.2%(95%CI:1.173~3.149)和95.0%(95%CI:1.147~3.316)。结论血压和脉压差水平升高与颈动脉斑块患病风险升高相关联,防控血压和脉压差升高可能是防控颈动脉斑块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基于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协同控制后中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失能和失智对死亡风险的影响。  方法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02―2018年共6期数据中13 540位65岁及以上老年人,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慢性病患病、失能和失智与死亡风险的关系。  结果  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生存平均时间为5.75(2.33. 13.00)年。在充分调整混杂因素并协同控制三个维度健康因素后,本研究发现在慢性病患病维度,癌症患者比未患癌症者死亡风险高50%(HR=1.50, 95% CI: 1.16~1.94),而非癌慢性病患病与否与死亡风险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失能维度,日常活动能力受限者比不受限者死亡风险高40%(HR=1.40, 95% CI: 1.32~1.47)。在失智维度,认知受损者相较于未受损者死亡风险高30%(HR=1.30, 95% CI: 1.23~1.37),痴呆患者相较于未患痴呆者死亡风险高26%(HR=1.26, 95% CI: 1.09~1.46)。  结论  在过去20年里,中国老年人健康相关的死亡风险因素主要来自患癌、日常活动能力受限、认知受损和罹患痴呆,提示对于老年人的死亡风险,相较于疾病特别是非癌慢性病患病本身,罹患疾病后的失能与失智尤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上海城区居民闲暇时间运动锻炼与静坐行为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上海某区201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样本人群,共抽取1 238名居民,231名学生.采用全国统一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社会人口特征、个人健康状况、身体活动情况、主要慢性病家族史以及个人吸烟、饮酒情况等.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脂、血糖.成人代谢综合征采用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指南(NCEP-ATPⅢ)修订标准,儿童与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则采用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定义标准.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闲暇时间运动锻炼与静坐对代谢综合征患病的影响.结果 居民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18.2%,男性、女性患病率分别为17.0%和19.2%.调整性别、年龄、父或母亲高血压史、父或母亲糖尿病史、吸烟、饮酒、受教育程度7个潜在混杂因素后,与闲暇时间从不进行中、高强度运动者比较,每周闲暇时间中、高强度运动锻炼≥150 min可降低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OR值(95% CI)为0.41 (95% CI:0.25~0.66);与每天静坐<lh者比较,每天静坐3~、≥4 h者,患代谢综合征的OR值(95% CI)分别为1.88(95% CI:1.11~3.18)和2.17(95% CI:1.19~ 3.94).结论 静坐时间每周长可能增高居民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闲暇时间每周参加中、高强度的体育锻炼≥150 min则可低降代谢综合征患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吸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及呼吸道症状的影响。   方法   利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安徽5个COPD监测点抽取≥40岁调查对象, 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肺功能检测。利用复杂抽样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吸烟对COPD及呼吸道症状的影响。   结果   ≥30包年的吸烟者在总人群中占13.9%(95% CI:10.3%~17.5%, P < 0.001), ≥40年的吸烟者在总人群中占8.5%(95% CI:6.7%~10.3%, P < 0.001)。吸烟者平均吸烟年数为32.4 (95% CI:31.2~33.5)年, 吸烟者日均吸烟量为21.1 (95% CI:19.6~22.7)支/天。调整混杂因素后, COPD和呼吸道症状的患病风险均随吸烟包年和吸烟年数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均有Ptrend < 0.001)。   结论   吸烟增加COPD及呼吸道症状的患病风险, 吸烟包年和吸烟年数越多, 慢阻肺和呼吸道症状的患病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8.
膳食、体力活动与慢性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膳食、体力活动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随机抽取的天津市3673名样本人群数据,分析膳食结构和慢性病患病率以及膳食、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相对危险度。结果天津市标化超重率为38.9%,肥胖率为26.8%,高血压患病率为30.7%,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2.2%,糖尿病患病率为3.7%。膳食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蔬菜、水果摄入不足,油、盐摄入量超标。膳食脂肪供能比≥30%和看电视≥3h/d是危险因素,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OR值分别为2.04(95%CI:1.53~3.04),2.00(95%CI:1.13~3.57),2.22(95%CI:1.66~2.98),1.64(95%CI:1.18~2.31);1.89(95%CI:1.32~2.70),1.79(95%CI:1.48~2.16),1.47(95%CI:1.33~1.78)和1.45(95%CI:1.28~1.65);体育锻炼≥30min/d是保护因素,其OR值分别为0.42(95%CI:0.28~0.68),0.60(95%CI:0.40~0.89),0.50(95%CI:0.35~0.80),0.61(95%CI:0.44~0.93);每天摄入蔬菜、水果≥500g可以预防肥胖和血脂异常,OR为0.60(95%CI:0.40~0.89)和0.47(95%CI:0.30~0.72)。结论天津调查对象的膳食结构、体力活动等行为因素与高血压等慢性病有很强的联系,应加强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的健康促进,预防和控制慢性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中国中老年人群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联。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分析方法,数据来源北京大学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共纳入7 885名研究对象,按照夜间睡眠时长分为5组:≤5 h、>5~ < 6 h、6~ < 7 h(参照)、7~ < 8 h、≥8 h。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并建立3个模型,在调整不同协变量下逐步探索不同夜间睡眠时长对高血压发生的影响,获得OR值和95% CI值。  结果  以夜间睡眠时长6~ < 7 h为对照,夜间睡眠时长≤5 h患高血压风险较高(OR=1.37, 95% CI: 1.12~1.69, P=0.002)。进一步按照性别分层分析,逐步调整混杂后,男性睡眠时长≤5 h组患高血压的风险是6~ < 7 h组的1.72倍(95% CI: 1.14~2.59, P=0.009)。而在女性中,调整混杂后并未发现关联(OR=1.26, 95% CI: 0.99~1.59, P=0.055)。  结论  在中国中老年人群中,夜间睡眠时长≤5 h可能是高血压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夜间睡眠时长≤5 h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山东省居民糖调节受损(IGR)和糖尿病(DM)相关影响因素,为DM筛查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1年7-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在山东省抽取的20个县(市、区)共15 262名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调查的15 262名居民中,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和DM患者分别为1 618、262和941例,经加权处理后患病率分别为9.34%(95% CI=6.58%~12.10%)、1.53% (95% CI=1.09%~1.98%)和5.50% (95% CI=4.51% ~6.48%);多因素非条件SURVEY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40岁、超重、腰围超标和高血压是山东省居民IFG患病的危险因素;职业性体力劳动时间≥6 h是山东省居民IFG患病的保护因素;年龄≥40岁、超重、腰围超标和高血压是山东省居民IGT患病的危险因素;年龄≥40岁、超重、腰围超标、高血压、职业性体力劳动时间≥6 h和有慢性病史是山东省居民DM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40岁、超重、腰围超标和高血压是山东省居民IGR和DM的共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重庆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为该人群高血压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重庆市1 000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 有效完成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929人,其中高血压患者136人,粗患病率14.6%,年龄标化患病率17.6%.年龄(OR=2.9S,95% CI:2.77~3.19)、性别(OR =0.47,95% CI:0.23~0.71)、食用豆制品(OR =2.35,95CI:2.13 ~2.57)、食用咸菜或泡菜(OR =0.67,95%CI:0.45~0.89)、坚持体育锻炼(OR=1.82,95%CI:1.55 ~2.09)、体质指数(OR=2.17,95%CI:2.02 ~2.32)是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重庆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高血压患病危险因素普遍存在,应通过健康教育、定期体检、对食堂进行干预等综合防控措施来有效抑制该人群的高血压流行形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南浔区≥50岁人群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社区糖尿病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6—11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 612名≥50岁的常住户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有效调查1 551人,有效率为93.32%。调查发现T2DM 127例,患病率为8.1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2.394, 95%CI:1.480~3.872)、糖尿病家族史(OR=34.487, 95%CI:21.533~55.232)、超重(OR=1.746, 95%CI:1.420~3.427)、肥胖(OR=1.906, 95%CI:1.427~3.393)和中心性肥胖(OR=1.602, 95%CI:1.394~1.920)是≥50岁人群T2DM患病的危险因素,日均蔬菜摄入量500 g (OR=0.423, 95%CI:0.229~0.780)是T2DM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南浔区50岁及以上人群T2DM患病率为8.19%,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是当地50岁及以上人群患T2DM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云南省罗平县农村居民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率及社会经济影响因素.方法 对罗平县12个乡镇随机抽取的4 801名≥18岁农村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体检,并应用多水平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慢性病患病的乡镇和个体社会经济因素.结果 罗平县村民高血压、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和胃溃疡的患病率分别为17.06%、0.65%、0.27%、6.83%、1.81%、0.67%、10.39%和3.08%,且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1).高血压、糖尿病和风湿性关节炎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患病率则是男性高于女性(P<0.05).家庭收入越低者患COPD的可能性越大(OR=0.46; 95% CI:0.26~0.83);少数民族比例越高的乡镇其村民患胃溃疡的可能性越大(OR=1.02; 95% CI:1.01~1.04),而患糖尿病(OR=0.98; 95% CI:0.96~0.99)和风湿性关节炎(OR=0.98; 95% CI:0.95~0.99)的可能性越小.结论 对慢性病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应同时在个体和乡级水平上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乳山市中老年人群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慢性病防控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在乳山市农村随机抽取934名50岁以上人群进行调查。[结果]调查934人,患有慢性病的483人,患病率为51.71%。慢性病患病率,男性为44.07%,女性为59.52%(P<0.01);50~59、60~69、70~79、≥80岁分别为41.15%、57.14%、61.88%、68.18%(P<0.01)。调查的934人中,患有≥2种、≥3种、≥4种、≥5种慢性病患者比例分别为18.52%、4.93%、1.07%、0.03%;高血压患病率为70.45%,关节炎患病率为23.66%,心绞痛患病率为8.57%,糖尿病患病率为6.32%,慢性肺部疾病患病率为4.93%,脑卒中患病率为3.7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工作中中等强度活动、有足够的钱满足需要是影响慢性病患病的因素,OR分别为0.33、1.05、0.27、1.73。[结论]乳山市50岁以上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女性、高年龄、工作身体活动强度低、经济来源不足的老年人容易患慢性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湖北省咸宁市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和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患病率,探讨HUA与MS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以咸宁市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为基本抽样单位,共选取4 338名职工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尿酸水平对代谢综合征患病的影响.结果 HUA、MS、HUA合并MS的患病率分别为8.55%,24.00%,4.38%,男性的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0.05);随着尿酸水平的上升,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逐渐升高,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进行性增加.结论 咸宁市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的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高尿酸血症合并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HUA与MS之间关系密切,高尿酸血症是代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在流行病学相关调查中,应该将血尿酸水平作为重要的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公务员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预防发病的干预措施.方法 于2008年9~12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天津市某区公务员进行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应用SPSS17.0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公务员人群的脂肪肝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公务员人群中脂肪肝患病率为17.8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脂肪肝患病影响因素有:年龄(OR=0.074,95%CI:1.050~1.105)、性别(OR =-1.207,95%CI:0.223~0.402)、体重指数(OR=0.385,95%CI:1.360~1.587)、饮酒(OR=0.990,95%CI:1.459~4.964)、吸烟(OR=0.852,95%CI:1.485~3.707)、睡眠时间(OR=-0.165,95%CI:0.723~0.995)、按时吃饭情况(OR=0.693,95%CI:1.582~2.530)、高血压(OR=1.340,95%CI:3.031~4.817)、高血脂(OR=1.431,95%CI:2.700~6.483)、腰臀比(OR=2.734,95%CI:6.098~18.920)、亚健康分值(OR=-0.048,95%CI:0.936~0.970).结论 公务员人群脂肪肝患病率较高,公务员是各种慢性病发病的高危人群,是今后开展健康管理的重点群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江苏南京某社区≥50岁人群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方法  2019年3月1日至4月30日,对南京市栖霞区某社区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社区老年人群开展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经12导联心电图诊断后的房颤患者为病例组,按照年龄、性别进行1:4频数匹配后的非房颤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it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心房颤动可能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调查3 444名社区老人,男女性别比为1:2,房颤检出率为1.19%。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提示:血尿酸(OR=1.01, 95% CI: 1.00~1.01)、红细胞比容(OR=1.11, 95% CI: 1.01~1.23)、红细胞分布宽度(OR=1.50, 95% CI: 1.05~2.14)可能是房颤的危险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红细胞比容每升高1%,个体发生房颤的风险增加13%(OR=1.13, 95% CI: 1.01~1.27);红细胞分布宽度每升高1%,个体发生房颤的风险可能增加61%(OR=1.61, 95% CI: 1.00~2.59)。  结论  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加可能是南京社区老年人群房颤发生的可疑危险因素。本研究的结论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北京市公务员工作状况、生活方式和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关系.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选取了朝阳、丰台、西城3个区,每个区随机抽取了1~2家公务员单位,并对抽中单位中的18 ~60岁的所有在职工作人员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公务人员1106人,调查对象慢性病总体患病率为17.3%,其中,男性患病率20.5%,女性患病率为13.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相比,患慢性病风险更大(OR=1.739,95% CI:1.028 ~2.505);与未婚人群相比,已婚(OR=4.738,95% CI:2.255~9.953)、离婚或者丧偶者(OR=10.034,95% CI:3.709 ~ 27.145)慢性病患病的风险更大;与无特殊饮食偏好的人相比,膳食偏咸的人患慢性病风险更大(OR=1.734,95% CI:1.028~2.925).结论 公务员群体慢性病患病率较低,慢性病患病情况与性别、婚姻状况、膳食习惯相关,与工作状况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中国6省18~75岁人群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检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本研究于2018年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6个省12个县、区中抽取2 693名18~75岁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24 h尿液收集。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的2 607名研究对象中,共检出234名MAU患者,MAU的检出率为8.98%(95% CI: 7.91%~10.14%)。男性、50岁及以上、吸烟、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群的MAU检出率分别为10.48%、11.91%、10.94%、14.82%、16.85%和23.21%,高于相对应人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无高血压、无糖尿病和体重正常人群相比,高血压患者(OR=2.843, 95% CI: 2.093~3.862)、糖尿病患者(OR=2.453, 95% CI: 1.626~3.702)和肥胖人群(OR=1.941, 95% CI: 1.338~2.815)发生MAU的风险较高(均有P<0.001)。  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与MAU的发生有关,应重视这些人群的MAU早期筛查,以预防和延缓肾脏损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打鼾与BMI对高血压患病的交互作用,以制定合适的预防策略。  方法  基于2015年9月-2018年6月江苏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China patientcentered evaluative assessment of cardiac events-million persons project, China PEACE-MPP)中82 751名≥35岁居民初筛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打鼾与BMI对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交互作用。  结果  82 751名调查对象中,打鼾者45 013人,占比54.40%,BMI≥24 kg/m2者52 641人,占比63.61%,高血压患者47 295人占比,57.15%。打鼾(OR=1.686, 95% CI: 1.635~1.738)和BMI≥24 kg/m2(OR=2.242, 95% CI: 2.172~2.313)人群罹患高血压的风险较高。打鼾与BMI≥24 kg/m2对高血压患病存在相加交互作用(RERI=1.160, AP=0.311, S=1.738),两者同时存在时患高血压风险是两者均不存在时的3.732倍(95% CI:3.582~3.888)。  结论  打鼾与BMI≥24 kg/m2都增加了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且存在相加交互作用。应针对打鼾与BMI≥24 kg/m2的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和血压监测,预防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