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湖北省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基本情况、工作情况及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工作满意度,从家庭医生视角提出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同时对30例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了解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障碍。自行设计问卷,对武汉、襄阳、宜昌3个城市的14家社区卫生中心的558例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558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中,学历以大专为主(46.1%);宜昌市和武汉市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月均工资在4 000元左右,而襄阳市人员月均工资2 355.8元;宜昌市家庭医生团队成员1年内每人接受业务培训次数的中位数为6.50次,武汉市、襄阳市均为2.00次。满意度方面,调查对象对工作兴趣满意度为61.3%,而对于工作的社会认可度和工作量的满意度仅有39.8%、35.5%;对团队人员配备、办公条件和医疗设备配备的满意度低于41.0%。超70%的被调查者赞同宣传力度、居民流动性、人员数量、居民认知以及人员工作量为阻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的较大制约因素。结论 为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更好实施,应加大社区医务人员培养培训和引进力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健全家庭医生考核激励机制;加强签约服务政策宣传。  相似文献   

2.
在上海市新一轮社区综合改革背景下,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竞聘重组家庭医生团队,建立家庭医生工作形式,明确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内容,开展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建立家庭医生团队为核心的内部管理机制等举措,构建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从运行效果来看,模式构建后,常住人口及慢性病患者人群签约率、社区就诊率上升,基本医疗质量指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指标明显改善,社会评价指标、全科医生人力资源指标有所改善,科研能力有所提升。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构建,对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健康与费用“守门人”作用,建立有序就医格局,促进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彤  赵岩  金光辉  刘英杰  邵爽  杜娟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8):3413-3416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城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开展现况,为促进家庭医生式服务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 于2014年11月-2015年1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在北京市6个城区的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抽取11名全科医生。采用专题小组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结果 抽取的1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口数为(0.67~12.00)万,签约率为30.0%~80.0%,服务对象主要为老年慢性病患者、孕产妇及儿童,医生是服务团队的管理者和工作主要承担者。目前,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识存在误区;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不足,家庭医生式服务增加了日常工作量;家庭医生式服务相关配套政策有待完善;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提升。家庭医生式服务已经初见成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更应注重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结论 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可度较高,但居民认识存在误区,社区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及政策支持有待完善。应加强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正确宣传与引导,优化其服务内涵和团队合作,并不断完善其配套制度与政策。  相似文献   

4.
背景 目前,从居民角度针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的研究较多,但少有学者基于全科医生视角开展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现状相关研究。目的 了解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从供方视角,探寻影响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的因素。方法 于2021年7月5—31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比较不同全科医生及其所在家庭医生团队特征下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采用R 4.2.2软件建立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识别全科医生所在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是否>2 000人的影响因素。结果 筛选出所在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在100人以上的有效样本3 252个。2020年全科医生所在家庭医生团队中位签约人数为1 400(2 499)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务、用工形式、工作年限、工作单位、执业地区、接受培训情况、年收入的全科医生所在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员数量、管辖人口数、希望医共体内医院专科医生加入团队情况、住院床位资源情况、上级部门指导情况不同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人数比较...  相似文献   

5.
古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两个千方百计"为目标,切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门诊量,以期建立社区首诊的服务模式。对古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推进措施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一是高度重视、积极部署。组建适合中心运作的标准化团队;建立两个示范性团队逐步开展全人全程的健康管理服务;二是广泛宣传、深入动员。充分发挥中心跟居民的紧密性,积极跟街道居委会联系,建立起宣传网络;运用各种途径进行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的宣传;通过媒体扩大中心的影响力。三是明确原则、精细管理。明确团队责任;明确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不可分割;明确团队合作理念;明确科室分工纵向管理。从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居民对签约接受度不够;签约后效果不佳;信息化的落后;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并提出了落实签约服务的建议:加大政策宣传和解释力度;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素质,并建立健全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借助医联体,形成初步的社区首诊制;夯实签约服务内涵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网格团队的综合干预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影响。方法:广泛动员,取得信任;竭尽所能,满足需求。结果:网格团队的综合干预提高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签约率由9%上升至52%,增强了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信任感。结论:网格团队整合了卫生服务的技术力量;网格团队的综合干预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王芳  邓红月  曹桂丽  沈蔷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2):2805-2809
背景 近年来,北京市东城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从供需两端发力,创新家庭医生激励机制,取得了一些成效。研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和影响因素对完善相关政策、提高签约居民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分析北京市东城区2018-2019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成效及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北京市乃至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政策的建议。方法 于2020年1-6月,利用北京市常规数据监测平台和医改监测平台、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平台相关数据分析东城区家庭医生签约率、重点人群签约率和签约居民履约情况;利用家庭医生团队和签约居民问卷调查,获得社区家庭医生团队和居民对签约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 2019年东城区一般人群和重点人群签约率分别为36.26%和94.50%,高于2018年(33.19%、88.08%),高于同期北京市(35.02%、93.06%)。2019年签约居民预约就诊率达到17.41%,与上年相比提高8.13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北京市5.44个百分点。与2018年相比,2019年东城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提升2.12、3.61个百分点,控制率分别提升11.65、13.78个百分点。签约居民满意度为83.09%(3 596/4 328),签约服务提供者满意度达到91.59%(850/928),家庭医生团队愿意继续提供签约服务的达89.22%(828/928)。定性研究结果显示部分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理解存在偏差、家庭医生工作负荷重、医保政策支持不足等。结论 东城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一般人群签约率和重点人群签约率均符合北京市工作要求;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认知度、利用率和满意度较好,下一步需要通过加强精准宣传、遵循客观实际不冒进、创新考评激励机制和完善医保调节政策等措施,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国芳  王小娜  王昕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9):2412-2416
背景 家庭医生团队作为签约服务的提供主体,基于目前的人力资源现状,如何科学地组建家庭医生团队是进一步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关键。目的 预测“2+X”家庭医生团队发展情况,探索新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运行情况,为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7年新疆城镇人口、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助理)医师及注册护士数据来源于2012—2018年《新疆统计年鉴》。2018年新疆城镇人口数来源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本研究于2019年进行,依据2011—2017年上述数据,采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估2019—2025年新疆城镇人口数及2018—2025年家庭医生团队相关卫生技术(卫技)人员数。计算2011—2025年新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X”家庭医生团队数量情况。观察每3 000服务人口的标准下和每2 000服务人口的标准下,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人口数及“2+X”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人口覆盖率。结果 预测2019—2025年新疆城镇人口数逐年增长,从2019年1 317.39万人增至2025年1 706.42万人;执业(助理)医师数逐年增长,由2019年的3 083人增至2025年3 268人;注册护士数逐年增长,由2019年3 256人增至2025年3 940人。以“2+X”家庭医生团队模式最低配置标准组建家庭医生团队,预测2018—2025年“2+X”家庭医生团队数量逐渐增多,且2025年理论上新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技人员能够组建3 268个团队。2011—2016年注册护士数低于职业(助理)医师数,直到2017年有所改善,医师与护士比达1∶1.02,并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但增长趋势较慢,预测2020年可达1∶1.08,2025年可达1∶1.21。由灰色模型GM(1,1)的预测结果可知,2011—2025年新疆城镇人口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以每3 000服务人口数的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标准,“2+X”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人口覆盖率均在70%以上,最高达到82%;以每2 000服务人口数的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标准,2018年“2+X”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人口覆盖率为48%,理论上到2025年,“2+X”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人口覆盖率为38%。结论 2018—2025年“2+X”家庭医生团队数量逐渐增多,但依据每个家庭医生团队服务2 000人口的标准,未来新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需求量很大,距实现辖区服务人口全覆盖目标仍有一定的距离,需加强家庭医生团队人才培养,组建提高型家庭医生团队,实现“家家拥有家庭医生,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9.
邓宏艳  李一童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0):1145-1149
目的 对海淀区青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式服务实践进行总结,以期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并为其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参考。方法 青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10支新型全科服务团队,初步形成了以全科医生为主导,以全科服务团队为载体,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站为工作平台,以签约居民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对青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2014年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进行回顾,并收集卫生统计报表、团队绩效考核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截止到2014-12-31,建立并完善了家庭健康档案11 782户,居民个人健康档案45 731份,并全部录入医生工作站系统;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8 254户、31 942人。2011-2014年,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人数、规范化管理率、血压血糖控制人数及控制率呈提高趋势。2010-2014年,中心诊疗人次、业务收入呈持续增长趋势。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较高。结论 青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的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初见成效,是符合现有医疗资源的服务模式,但还存在着家庭医生式服务没有明确的规范、人力资源相对不足、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因素,找出促进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点。方法选取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即恩格尔系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数等6个因素,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以上6个因素对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结果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即恩格尔系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数等6个因素的关联度分别为0.7784、0.6204、0.6713、0.8249、0.6120、0.7922。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数以及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海市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卫生技术人员的培养,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养;发展经济,深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接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社区医务人员对北京市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提供对策和建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北京市城区和郊区各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4年3月在岗的医务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区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工作现状及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 结果 共发放问卷469份,回收有效问卷46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8.9%。社区医务人员的学历以大专及以上为主,占85.6%;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占54.3%;社区医务人员的服务形式以坐诊为主;社区医务人员日均工作时间8.5 h,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时间占每天工作时间的43.5%;90.9%的团队成员认为工作量比签约前增加了;社区医务人员目前的主要工作内容排在前3位的是:健康咨询、电话随访、健康档案管理和慢性病管理;93.4%的医务人员回答了解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概念;38.9%的医务人员认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考核激励措施有效;72.6%的医务人员愿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中的一员;89.7%的医务人员赞同实行社区卫生首诊制;53.4%的医务人员认为现有的法律法规不能保障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73.7%的医务人员认为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现象有作用;90.9%的医务人员认为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很重要;医务人员对家庭医生式服务认知度越高,其成为团队成员的意愿就越强。 结论 现阶段北京市社区医务人员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度较好,但要进一步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从医务人员方面要解决社区医务人员数量不足、开展服务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保障、无有效的激励机制措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情况与对基层卫生建设的改进建议,为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到实处提供帮助。 方法 对492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①30~50岁年龄段最多(321,64.46%),本科学历占比例最高(233,47.35%),中级职称最多(196,39.84%),所从事专业中全科医生最多(244,49.00%),来自社区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医生最多(200,40.16%)。②156人(占31.33%)参与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218人(占43.78%)愿意参与,不愿意的原因主要包括:106人(占21.29%)认为居民不认可,96人(占19.28%)认为国家政策不能激励医务人员积极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象:215人(占43.17%)认为是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常见病诊治432人(占86.75%)和慢病管理404人(占81.12%);家庭签约服务推进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基层全科医生医疗能力待提高(453,90.96%);需要政府重点解决的问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质和量要与医生收入相应(455,91.37%)。③289人(占58.03%)认为了解基层医疗单位,基层医疗单位存在的问题:社区医生医疗技能差(453,90.96%),和居民不信任社区医生(402,80.72%)。④对基层卫生建设改进建议:加强医院对基层医疗单位的扶持力度和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 结论 落实家庭签约服务,政府要继续加强政策支持,强化综合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撑,同时也要加强基层卫生建设,提高全科医生服务能力,保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探讨其对社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意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05-01至2017-06-30温州市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梧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社区居民560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社区家庭医生组(单纯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与医联体全科团队组(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参与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两组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意愿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对家庭医生签约知晓度、签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560份,回收有效问卷540份,有效回收率为96.4%。两组居民性别、年龄、平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医保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知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联体全科团队组居民的签约意愿高于社区家庭医生组(P<0.05)。社区家庭医生组居民就医可接受距离、就医行程时间短于医联体全科团队组(P<0.05);社区家庭医生组居民担心误诊漏诊、延误病情、用药不规范、转诊不方便发生率高于医联体全科团队组(P<0.05);两组居民担心服务态度不好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有助于提高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认可度,提高其签约意愿,可有效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导居民分层就医、优化医疗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温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人力资源进行调查,为社区构建合理的人才队伍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实证研究方法,对该市人口密度较大的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319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温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人力资源配置缺少整体规划;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结构不合理(医护比例为2.67:1,未达到国家标准);全职医生匮乏(每万人仅配备卫生技术人员0.89人);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和专业技术职称较低(学历结构,以大专为主,占50.7%;专业职称结构,以初级为主,占总量的79.6%);专业技术人员流动性较大等问题.结论: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规划,优化人员专业结构,完善激励机制,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中心,配合大型医院,依托电子健康档案的新型社区医疗模式,探索合理有效地利用电子健康档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扩大电子健康档案的建档规模、加强全科医生团队建设、培养技术全面的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满足儿童健康服务快速增长的需求,解决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健康服务综合能力薄弱的问题,总结成都、厦门两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的经验,为加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健康服务能力提供参考。  方法  2020年6—11月,采用方便抽样,对厦门、成都两市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健康服务相关工作者进行半结构性访谈研究,共纳入研究24人;应用MAXQDA软件,按照主题编码、归类,进行归纳性的描述、整理和分析。  结果  定性研究结果提示:(1)在资源投入方面,两市虽与全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同,存在儿科医生数量少的问题,但注重现有儿科医生的能力提升,同时发挥全科医生在儿科中的作用,儿童相关设备设施及药品的投入较为完善。(2)在服务产出方面,儿童诊疗服务能力强,特色服务项目多元化使儿童家庭签约服务率高。(3)在服务效果方面,适宜的绩效分配方案使得工作人员收入水平高,综合全面的健康服务使得患儿家长满意度提高。  结论  厦门、成都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强,得益于政策的大力支持、人员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儿童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杭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状况。方法对杭州4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2~2004年的运行效益等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杭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模等级均为一级医院,调查的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年累积投入2 974.17万元。每个中心的平均服务人口约为6.64万人,部分中心有少量人员接受过全科医学教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学科配置以内科为主,全科医生特色不明显。目前,4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结论杭州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北京市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5年,目前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研究多集中于城区家庭医生式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服务模式及激励机制研究等,而对农村家庭医生式服务极少涉及。本研究通过对郊区县全科医生进行访谈,了解北京市郊区县家庭医生式服务开展的现况,为今后郊区县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 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1月,对来自北京市10个郊区县16名全科医生进行专题小组访谈,并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归类、精简,总结出访谈主题。 结果 通过对北京郊区县全科医生的访谈,目前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开展情况有如下特点:①家庭医生式服务内容与患者需求尚有差距,导致患者对家庭医生式服务认可度低;②家庭医生式服务配套政策与措施急需完善;③基层待遇低,导致社区卫生人员不足,家庭医生式服务增加了日常工作量;④远郊区县家庭医生式服务主要签约方式为上门签约,服务方式为定期下乡巡诊;⑤远郊区县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中乡村医生承担了重要角色,防保人员的作用有待发挥;⑥家庭医生式服务未达到预期成效,但医患关系得到改善。 结论 北京市郊区县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发展,应充分发挥乡村医生的作用;继续加强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宣传引导;同时应优化家庭医生式服务内涵,满足重点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完善与家庭医生式服务相配套的政策与措施,促进郊区县家庭医生式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情况和能力。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标准调查表对重庆主城10区共2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63名医务人员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高血压建档率45.4%,糖尿病建档率47.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开展计划免疫、心理咨询、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分别为22.2%、42.7%、7.7%、13.5%、38.2%、30.0%;3年间巡诊、急诊与急救人次平均上涨141.2%、21.6%、62.2%;81.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家庭服务;医护人员平均工作11h/d,人均工资894.15元/月,人均月奖金243.15元。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不力;家庭医疗需要法律保障;双向转诊渠道不通;医护人员的服务能力与待遇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