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苦参碱对肝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皇甫超申  刘彬  耿旭  房娜  谷敬丽 《医学争鸣》2007,28(15):1383-1385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苦参碱对肝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增殖、体外杀瘤活性的影响.方法:将苦参碱分为0.1,0.2,0.4,0.6,0.8 g/L 5个浓度组,分别加入含有IL-2的DMEM培养基,体外诱导扩增TIL,通过MTT法检测TIL增殖、体外杀瘤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研究苦参碱体外对肿瘤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苦参碱低浓度组(终浓度分别为0.1,0.2 g/L)对TIL作用不明显, 高浓度组(终浓度为0.8 g/L)能抑制TIL增殖和体外杀瘤活性(P<0.01),中浓度组(终浓度分别为0.4, 0.6 g/L)能促进TIL增殖和体外杀瘤活性(P<0.01),CD8 数量有所增加,CD4 /CD8 比值有所下降(P<0.01).结论:合理利用苦参碱可增强患者肿瘤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基因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m,TIL)治疗肝癌的价值。方法:用转基因技术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导人人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构建转基因TIL。用肝癌细胞株BEL7404注射裸鼠建立裸鼠肝癌移植瘤,用转基因TIL分原位及异位进行治疗,并用TIL作对照。结果:转基因TIL表现出较高的抑制肿瘤作用,对肿瘤的生成率、生长速度的抑制作用比未转基因TIL强。原位注射转基因TIL的抗肿瘤作用较强,优于异位注射治疗。结论:转基因TIL对裸鼠移植性肝癌的实验治疗具有较好作用,本研究为人肝癌的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康  郭伟鹏  李俊云  林青 《广西医学》2000,22(5):940-942
目的:探讨高温固化瘤苗诱发的抗肿瘤效应,为其治疗肿瘤患者提供依所。方法:用65℃/15min处理S180肿瘤细胞并制备成固化瘤苗,应用小鼠为实验对象,通过TCR-STV(固化瘤苗)-MHC三分子复合体实验,观察其在体外诱导淋巴细泡杀伤活性;通过免疫预防接种和免疫冶疗荷瘤实验,观察其在小鼠体内诱发的抗瘤效应。结果:固体瘤苗体外诱发淋巴细胞杀伤活性为78.8%;用其免疫小鼠可使小鼠获得对随后接种同源细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探讨小鼠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的功能和生物学治疗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建立B1 6 黑色素瘤小鼠模型 ,将 30只小鼠随机分为 3组 ,1组小鼠肿瘤长至 0 .5cm× 0 .5cm ,2组小鼠肿瘤长至 1 .0cm× 1 .0cm ,3组小鼠长至 1 .5cm× 1 .5cm ,分别处死小鼠 ,取瘤周区部位皮肤组织 ,光镜和电镜观察TIL细胞的形态和分布特征。结果  1组瘤周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最多 ,3组最少。 3组瘤周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形态多呈不规则表现 ,1组瘤周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较规则。结论 肿瘤愈大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愈少 ,TIL形态愈不规则  相似文献   

5.
苏立  周颦  李正芳  傅敏  白平  刘楠  王智彪 《重庆医学》2012,41(27):2846-2848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制备肿瘤疫苗对小鼠抗同源肿瘤免疫力的影响。方法以HIFU辐照或高温水浴灭活H22细胞制成HIFU瘤苗和高温瘤苗。将雌性BALB/c小鼠108只,随机分为HIFU瘤苗、高温瘤苗、生理盐水组,分别皮下注射HIFU瘤苗、高温瘤苗、生理盐水,之后接种H22细胞,观测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及生存期。ELSIA检测免疫后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在同源肿瘤再刺激下IFN-γ的生成。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结果 HIFU瘤苗免疫使小鼠肿瘤生长被抑制,脾淋巴细胞IFN-γ生成增加,且较高温瘤苗组更显著(P<0.05)。瘤苗增加了肿瘤中CD4+和CD8+细胞浸润的程度。结论 HIFU瘤苗提高了实验动物的抗肿瘤免疫力,表现为增高的淋巴细胞IFN-γ生成和肿瘤内淋巴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6.
丹参注射液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体外扩增及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体外扩增及抗肿瘤免疫作用,为扩大该药的临床应用范围提供依据.方法从癌症患者恶性胸水中分离获取TIL和自体瘤细胞,观察丹参注射液对TIL体外长期存活、扩增及抗肿瘤作用的影响.结果(1)丹参注射液可使TIL体外长期存活(>17d).(2)丹参注射液可使TIL在10d内持续扩增并在11~15d保持较高水平.TIL在完全培养剂内则在1周内死亡.(3)扩增后的TIL在体内外的抗肿瘤活性均明显增强,作用类似IL2.结论丹参注射液可明显促进TIL的体外扩增及抗肿瘤作用,可作为TIL的中药促进剂来替代IL2.  相似文献   

7.
益气补肾口服液对体外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益气补肾口服液(YQBS)对体外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作用,并从免疫学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T淋巴细胞,观察YQBS对体外TIL培养后存活时间的影响;TIL体外杀伤活性的影响;TIL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结果YQBS明显延长TIL体外存活时间;对自体瘤细胞、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均有显著增强;经细胞涂片和电镜观察,YQB8培养后1周左右,TIL明显增多。结论YQBS具有明显的增加体外TIL数量和活性的作用,其抗肿瘤的作用可能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因转染人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构建转基因TIL,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肝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TNF-α基因导入人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构建一种新型的抗肿瘤效应细胞-转基因TIL.对转基因TIL的增殖能力和细胞表型进行检测,用RT-PCR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TNF-α试剂盒检测TNF-α分泌量,用MTT法检测转基因TIL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转基因TIL的增殖活性及细胞表型与IL-2活化的TIL相似,转基因TIL 可持续表达TNF-α,其分泌量每24 h达370 pg/5×105 cells.转基因TIL对肝癌细胞株BEL7404 具有较高的杀伤活性.结论转基因TIL维持较高的稳定性,可持续表达TNF-α,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对肝癌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因转染人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构建转基因TIL,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肝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TNF-α基因导入人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构建一种新型的抗肿瘤效应细胞-转基因TIL.对转基因TIL的增殖能力和细胞表型进行检测,用RT-PCR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TNF-α试剂盒检测TNF-α分泌量,用MTT法检测转基因TIL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转基因TIL的增殖活性及细胞表型与IL-2活化的TIL相似,转基因TIL 可持续表达TNF-α,其分泌量每24 h达370 pg/5×105 cells.转基因TIL对肝癌细胞株BEL7404 具有较高的杀伤活性.结论:转基因TIL维持较高的稳定性,可持续表达TNF-α,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对肝癌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冷冻免疫瘤苗激活的TIL对恶性黑色素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42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单纯回输TIL,B组在A组基础上应用恶性黑色素瘤冷冻瘤苗来激活TIL,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两组回输TIL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提高,但经冷冻瘤苗激活的TIL较单回输TIL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提高(均P<0.05)。[结论]经恶性黑色素瘤冷冻瘤苗激活的TIL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对荷瘤小鼠体内肿瘤微环境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影响,探讨LBP对荷瘤机体免疫逃逸的干预作用.方法:用LBP给H22荷瘤小鼠灌胃,连续2周后,测定肿瘤重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查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DCs的数量,以及协同刺激分子CD80(B7-1)表达的变化.结果:LBP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加肿瘤浸润CD4 、CD8 细胞的数量.LBP高剂量组CD4 和CD8 细胞数量的百分比高于模型组(P<0.05).LBP低剂量和高剂量组肿瘤浸润DCs数量及B7-1表达均较模型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BP的抗肿瘤作用可能与恢复荷瘤小鼠TIL中CD4 、CD8 的细胞数量、解除机体的免疫抑制状态及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有关.LBP能否恢复荷瘤机体DCs的表型及功能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葡萄球菌肠毒素 A(SEA)脂质体 (L- SEA)体外激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抗肿瘤的活性。方法 从 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中分离培养 TIL,分别以 L- SEA、SEA和 IL- 2刺激后 ,观察 TIL 的增殖曲线 ,EL ISA法检测细胞因子的分泌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亚群的变化 ,MTT法检测 TIL 的肿瘤杀伤活性。结果 L- SEA、SEA及 IL- 2均能有效刺激 TIL 的增殖 ,最高增殖倍数分别为 4 2 .5、5 1、12 .5倍。除第 4 d L- SEA组 TIL 的IFN- γ水平低于游离 SEA组外 ,此两组的细胞因子分泌没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且都高于 IL- 2组。 L- SEA刺激后 ,TIL 的 CD8+细胞亚群增殖更快 ,CD4 +细胞 / CD8+细胞出现倒置。经过 L- SEA培养后的 TIL 能有效杀伤Hep G- 2肿瘤细胞。结论  L- SEA仍然具有游离 SEA的刺激 TIL 增殖、分泌细胞因子、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肿瘤坏死因子 (Tum or necrosis factor- α,TNF- α)基因转染人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umor infiltratinglym phocyte,TIL) ,构建转基因 TIL,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 ,为肝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 TNF- α基因导入人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构建一种新型的抗肿瘤效应细胞 -转基因 TIL。对转基因 TIL 的增殖能力和细胞表型进行检测 ,用 RT- PCR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 ,TNF- α试剂盒检测 TNF- α分泌量 ,用 MTT法检测转基因 TIL 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转基因 TIL 的增殖活性及细胞表型与 IL- 2活化的 TIL 相似 ,转基因 TIL 可持续表达 TNF- α,其分泌量每 2 4 h达 370 pg/5× 10 5cells。转基因 TIL 对肝癌细胞株 BEL74 0 4具有较高的杀伤活性。结论 :转基因 TIL 维持较高的稳定性 ,可持续表达TNF- α,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对肝癌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疫苗是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文中观察肿瘤冻融抗原体外冲击的DC对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的治疗作用. 方法 反复冻融法制备肿瘤抗原,Lowry法测定肿瘤抗原蛋白浓度,小鼠重组巨噬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培养扩增小鼠DC,肿瘤抗原体外冲击制备DC瘤苗,DC瘤苗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LDH释放法测定CTL的杀伤活性,小鼠皮下接种Ranca细胞荷瘤后72 h皮下接种DC瘤苗,1次/周,共接种3次,荷瘤后4周取瘤体称重. 结果 小鼠RCC Ranca细胞冻融抗原体外冲击制备的DC瘤苗具有典型的DC形态特征与免疫表型特征,在体外能有效诱导肿瘤特异性CTL生成,对于小鼠RCC Ranca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体内接种DC瘤苗治疗组小鼠肿瘤体积较等渗盐水对照组及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v,LAK)细胞治疗对照组明显缩小, DC瘤苗治疗组小鼠的瘤体重较等渗盐水对照组(P<0.01)及LAK细胞治疗对照组(P<0.05)显著减小. 结论 肿瘤冻融抗原体外冲击的DC瘤苗对小鼠RCC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本研究为DC免疫治疗复发、难治性RCC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香菇多糖与IL-2合用对肺癌浸润淋巴细胞抗瘤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与IL-2合用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抗瘤活性的影响。方法将TIL分别置于含IL-2或IL-2加香菇多糖培养液中培养30d,观察TIL的扩增能力、抗瘤活性的变化。结果IL-2加香菇多糖培养的Til平均扩增倍数和抗瘤活性均明显高于IL-2培养的TIL。IL-2加香菇多糖培养的TIL对自体瘤细胞,K562和Raji细胞的最大杀伤活性分别为67.18±14.73%,71.25±15.86%和66.15±15.07%;而单纯IL-2培养的TIL对各种靶细胞的最大杀伤活性分别为43.81±12.17%,50.83±13.56%和45.41±13.76%。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香菇多糖与IL-2合用具有促进TIL扩增,增强其抗瘤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细胞的融合瘤苗细胞主动免疫诱导体内抗肿瘤免疫反应及对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效果。方法:直接分离骨髓树突状细胞和体外生长因子诱导扩增培养相结合,获得大量高纯度的树突状细胞,再以500g/LPEG诱导其与NS1骨髓细胞融合,HAT选择培养得到两者的融合细胞,体外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并进行免疫预防与治疗的在体动物实验。结果:融合细胞也能诱导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而NS1无此作用。体内免疫预防试验表明,融合细胞活瘤苗1次免疫后,诱导出较强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并获得抵抗野生型NS1攻击的保护性反应,但对无关瘤株则无此抵抗力。融合细胞对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试验显示,融合细胞静脉注射后,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延长其生存期。结论: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后的瘤苗体内免疫,能有效地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可望成为肿瘤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用脂质体包裹重组survivin腺病毒治疗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实验拟用脂质体包裹重组survivin腺病毒治疗肿瘤,观察其抗肿瘤效应。方法 在BALB/c小鼠建立CT26结肠癌模型,将小鼠随机分成用脂质体包裹重组survivin腺病毒组、重组survivin腺病毒组、用脂质体包裹空病毒组、脂质体组、PBS对照组5组,观察肿瘤的生长以及小鼠的存活情况和不良反应,并做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分析。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及肿大淋巴结的病理改变。结果 ①用脂质体包裹重组survivin腺病毒对小鼠有免疫保护和治疗作用,小鼠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肿瘤大小和存活率与其它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肿瘤病理切片显示用脂质体包裹重组survivin腺病毒组肿瘤组织内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有大量的坏死灶。③CTL分析显示用脂质体包裹重组survivin腺病毒组免疫小鼠的T细胞具有较高的CT26细胞杀伤活性,并具有特异性及不依赖NK细胞活性。结论 用脂质体包裹重组survivin腺病毒对CT26移植瘤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鼠干扰素-γ(mIFN-γ)基因修饰的小鼠G422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致瘤性及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通过重组腺病毒以mIFN-γ基因转染G422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观察肿瘤的生长和荷瘤小鼠的存活期,采用4h^51Cr释放法检测荷瘤小鼠脾细胞诱导的NK、LAK、CTL的杀伤活性,对治疗后的肿瘤进行常规病理分析。结果:mIFN-γ基因修饰的G422小鼠胶质母细胞瘤体内致瘤生长明显抑制(P<0.01),对荷瘤小鼠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mIFN-γ组小鼠脾细胞的LAK、CTL杀伤活性显增强,肿瘤组织有灶性坏死,炎细胞浸润。结论:mIFN-γ基因对胶质细胞瘤有一定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增强了宿主的局部和全身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9.
周Min  简志瀚 《广东医学》1997,18(4):264-265
近年来,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研究进展较快。有人发现,新分离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TIL)功能低下,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很低,有些甚至几乎没有杀伤功能[1],并且对植物血凝素的刺激反应低下[2,3]。这一现象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极大兴趣;Maria等报道了神经胶质细胞可分泌一种能抑制TIL的增殖活性和杀伤功能的因子[4]。Ichiro等的实验也证明了肺癌细胞培养上清能抑制TIL的增殖活性和细胞毒功能[5];迄今,关于TIL功能低下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为进一步研究其它肿瘤是否也存在此类似现象,本实验拟研究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MnCl2对树突状细胞(DC)调节T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析因实验设计,分析MnCl2浓度、DC细胞浓度、效靶比三因素各水平对DC调节T细胞抗人肝癌细胞株(Huh7)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MnCl2最佳刺激组与空白组DC膜分子HLA-DR表达;体内实验分析MnCl2最佳刺激组DC在SCID小鼠体内对T细胞抗Huh7活性的调节作用.结果MnCl2浓度、DC细胞浓度、效靶比三因素各水平对T细胞杀伤活性皆产生显著效应(P<0.01),并且3个因素中两两有协同作用(P<0.01).最佳MnCl2刺激浓度为300μmol·L-1,该浓度MnCl2能显著提高DC表面HLA-DR表达水平及阳性细胞率(P<0.01).在SCID小鼠体内,MnCl2刺激组DC成瘤率为2/5,对照组成瘤率为5/5;MnCl2刺激组的肿瘤平均体积为0.42 cm3,对照组为2.95 cm3.刺激组的成瘤率及肿瘤平均体积皆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300p,mol·L-1MnCl2能显著提高DC表面HLA-DR表达水平及阳性细胞率;MnCl2激活的DC在体外能显著增强T细胞杀伤活性并在SCID小鼠体内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