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韩晶  魏雁  谢荣 《新疆医学》2012,42(9):102-105
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是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常见的现象,指患者对来自损伤半球对侧的刺激无反应[1],表现为以体轴为中心,离体轴越远越容易忽略.临床多见于右侧大脑半球病变所致的左侧空间忽略[2].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显示,USN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发病后持续1个月以上的USN常成为阻碍康复的因素并难于去除[3];本研究对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发病一个月之内的患者进行全面的视空间忽略检测,针对单侧空间忽略给予系统康复治疗,治疗8周时进行评定,探讨单侧空间忽略对康复预后的影响,同时对脑卒中后伴有单侧空间忽略的患者预后判断提供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
单侧忽略(Unilateral Neglect,UN),又称为单侧忽视、单侧空间注意障碍,是一组复杂的认知行为障碍的统称,以不能对脑损伤对侧身体或空间呈现的各种刺激(包括视觉、躯体感觉、听觉以及运动觉)做出反应为典型特征。单侧忽略最常见于右侧脑卒中患者,大约三分之一的卒中患者在发病一年后仍然存在忽略症状。单侧忽略不仅影响患者的视觉-空间能力及专注力,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及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是功能独立能力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单侧忽略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容易被忽视的神经系统综合征,且患者以右侧脑损伤最为常见.患者发病早期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随着病程延长,主要表现为患者对病灶对侧空间的刺激难以察觉或无法正确反应[1].目前,临床上尚未明确单侧忽略发病机制,普遍认为该疾病并不是由于感觉或运动缺陷引起,而是由于大脑对病损半球对侧空间未知的有意义的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化躯干旋转训练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强化躯干旋转训练干预.每天治疗1次,每次50 min,共30 d.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价法(FMA)、Barthel指数法和二等分法、数字划消评定.结果:治疗30 d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二等分法和数字划消评分差异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强化躯干旋转训练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致单侧空间(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忽略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的脑损伤致单侧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配合USN康复护理干预纠正.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USN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单侧空间忽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头针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收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头针治疗,而观察组加以头针治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连续治疗2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采用画钟试验、数字删除试验、线段划消试验3种忽略症纸笔试验评价治疗前后患者忽略程度;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表(MMSE)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精神状态;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红蛋白(Hb)和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画钟试验、数字删除试验、线段划消试验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3项试验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独立性评定法(FIM)、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上述3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降低,Hb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幅度、Hb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治疗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患侧肢体运动能力及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早期纠正单侧空间忽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发生及其对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神经心理学方法 进行评测,确定37例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针对单侧空间忽略的康复治疗为对照组,将18例单侧空间忽略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为观察组,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结果 观察组的MMSE,FMA,FIM评定在治疗后无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的MMSE,FMA,FIM评定在治疗后无明显提高(P<0.05).结论 单侧空间忽略的存在直接影响了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常规康复治疗无助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单侧忽略患者注意力的临床影响。方法 对44例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并伴有单侧忽略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均给予常规肢体功能训练,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训练各45min,每日1次,每周6次,6周共36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训练30min,每日1次,每周6天,6周共36次。治疗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二等分线段测试及划销试验对两组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6周的治疗,两组患者在改良Barthel指数、二等分线段测试及划销试验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二等分线段平分试验、线段删除试验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单侧忽略患者的注意力改善有促进作用,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对比低频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感知提醒(SC)治疗与单独使用rTMS治疗对脑卒中亚急性期单侧忽略患者忽略严重程度、上肢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评定者盲法设计,将33例右侧脑卒中后单侧忽略患者随机分为rTMS+SC组(n =16)和rTMS组(n =17)。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rTMS+SC组患者同时接受rTMS以及SC治疗,rTMS组患者仅接受rTMS治疗。rTMS治疗采用经颅磁刺激仪,刺激左侧后顶叶皮层,刺激频率1 Hz,刺激强度为90%静息运动阈值,治疗时间为1次/d,5 d/周,连续治疗2周;SC治疗采用佩戴提醒腕表,每天累计提醒时间为3 h, 5 d/周,连续佩戴2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评定单侧忽略严重程度〔单侧行为忽略常规子量表(BIT-C)和凯瑟琳博格量表(CBS)〕,上肢运动功能〔上肢运动评分量表(FMA)、上肢活动量表(ARAT)〕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良巴氏指数(MBI)〕。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与单纯rTMS治疗比较,rTMS+SC组在BIT-C方面改善更好(P <0.05)。其余CBS、上肢功能(FMA、ARAT)指标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TMS联合SC能更有效的改善脑卒中患者单侧忽略症状, 可望作为单侧忽略的多技术联合治疗策略之一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双向折镜多维空间感觉刺激治疗脑卒中单侧忽略的疗效。  方法  将50例脑卒中后单侧忽略患者,随机地划分为对照组(n = 25)和试验组(n = 25)。对照组患者接受日常的单侧忽略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上增加双向折镜多维空间感觉刺激治疗,40 min/次,5次/周,连续4周。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后对患者进行患肢注意时间、Fugl-meyer平衡测定(FMA)、感觉、中线偏移角度、画图实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估。  结果  治疗前单侧忽略的忽略程度、ADL等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各个治疗时间点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2周、4周时间因素随分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P < 0.01)。治疗后2组进行各项数据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双向折镜多维空间感觉刺激治疗能够改善单侧忽略患者忽略程度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Written examinations are widely used for assessment in clinical clerkships and for licensure and specialty board certification, as opposed to assessment based on actual performance with patients. This reliance on written examinations is due to their ease of use and perceived objectivity and occurs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examinations assess few components of clinical competence. Simulated patients can standardize the presentation of a patient problem; and, if the patients are employed in an assessment in a manner parallel to the design of written test items, the assessment can have an objectivity similar to that enjoyed by written tests. Such an assessment allows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clinical competence to be tested. The results and feasibility of using simulated patients in a multiple-station assessment of an entire senior class in January 1986 are described. A second assessment was administered to a different senior class in December 1986. This latter assessment was design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another medical school that administered the same assessment to its senior students in March 1987.  相似文献   

12.
课程整合是长学制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参与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能够为医学生提供一种客观、公正的考试氛围,在临床技能考核中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自2008年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开始尝试将SP/OSCE应用于长学制医学生泌尿系统整合课程的评价考试,在专科SP培训、OSCE考站设置、OSCE题库建立、评分系统构建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从课程评价体系的角度将长学制医学教育临床教学改革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医学生对标准化病人(SP)应用于临床医学专业执业医师技能考核的认知及满意度评价情况,为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推动安徽省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5月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546名参加安徽省某高校2021年临床执业医师技能考核的学生对SP认知情况及满意度评价情况,同时开展临床执业医师技能考核,收集学生考核通过情况。采用χ2检验对SP应用于临床技能考核的认知情况及满意度评价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46名医学生的临床执业医师技能考核合格率为84.80%。调查对象知晓SP教学或考核的比例为88.64%,接受过SP教学或考核的比例为17.77%。调查对象对SP临床技能考核的满意率为89.38%,五个层面的满意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剧本内容(94.32%)、场所设施(93.77%)、时间安排(89.93%)、试题难度(88.64%)、角色表现(85.35%)。不同学制、不同SP临床技能考核通过情况的调查对象在SP应用于临床专业执业医师技能考核认知情况及满意度评价方面存在差异(P<0.05)。结论 SP临床技能考核的应用情况和满意度评价情况需进一步提升,建议卫生教育主管部门明确使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重视学习过程为导向,设计了“三位一体”综合考评体系(量化临床见习考核、随堂病案分析考核、分阶段综合笔试)作为该课程的形成性评价。通过本考核体系激发了学生的自学潜力,强化了其临床技能的实践,实现了“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在教改实践中发现,与常规教学班相比,教改班学生临床见习的参与度更高、更满意于“三位一体”综合考评体系的过程性考核。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毕业生临床技能考核状况。方法对我院2004—2006级返校后毕业生进行理论综合考试和临床技能考试(共5个考点),对学生的理论综合成绩和临床技能成绩进行分析。结果三个年级之间考试成绩有差异,采用LSD均值之间多重比较,同一个考点三个年级两两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表现为2006级各考点成绩均高于2004级和2005级相同的考点;各年级中有些考点男生和女生成绩有差异(P〈0.05),表现为女生高于男生;各个考点中,外科得分最高,理论综合成绩均分最低。结论我院通过多阶段强化训练和考核,毕业生总体临床技能水平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仍需进一步完善医学实践技能培训体系,与各个教学实习医院精心配合,不断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技术和临床综合分析及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分析了医学科研项目评估中临床研究项目评估涉及的相关内容.从立题评估、过程评估和成果评估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立题评估考虑科研项目的意义和价值时,除了根据疾病负担判断是否着手于当前重大疾病,还应基于系统评价的结果反映当前研究的概况.此外研究的先进性和内容创新性也是如此,需要研究之前进行系统评价.在考量研究...  相似文献   

17.
模拟临床测试在护生职业能力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模拟临床测试”应用于护生职业能力评价中,通过对照研究,发现“模拟临床测试”比传统的操作考核更能全面评价护生的临床护理能力。而评价方法的改变促进了护理技能和理论教学方法的优化,激发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健康评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相关量表测评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如何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采用文献检索方法搜索与肠易激综合征有关的特异性量表,总结其主要内容和测量学特性并提出量表选择建议。共计检索到37个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用的生命质量测定相关特异性量表,目前已证实现有的肠易激综合征特异性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能较好地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建议医学及相关科研人员应根据不同研究目的和内容选择相应的量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根据内科学特点[1],优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础理论教学方法,完善规培理论教学,进一步提高医学生内科临床实践能力。方法 针对内科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微课、在线PPT及网络反馈测试的内科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础理论教学方法。结果 微课、在线PPT及网络反馈测试三者有机融合于同一系统进行内科临床规范化培训基础理论教学,涵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形成全方位医学生内科临床规范化培训及考核新体系,在规培基地应用过程中可有效巩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结论 基于微课、在线PPT及网络反馈测试的规范化培训基础理论教学方法,可系统化、具体化、条理化、清晰化地辅助医学生临床实践,达到培养真正具有全面临床实践能力的规培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丁茹  高文武  李莉 《西北医学教育》2010,18(6):1271-1274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的应用是目前医学教育临床考核领域的发展趋势,而八年制医学生的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使该学制的临床技能考核更加具有挑战性。在八年制医学生心内科临床技能考试中应用SP考核与床旁考核双重方式是一次探索性的尝试,研究表明两种考核方式均有各自特点,两种方式的结合相得益彰,能够更加全面、真实的评价考生的临床理论和技能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