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稳定表达人脂联素3T3-L1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2 mRNA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脂联素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方法重组脂联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ADPN)脂质体法稳定转染3T3-L1细胞。用TNF-α(100ng/m1)处理未转染、转染空载载体、转染pcDNA3.1^+-hADPN的3T3-L1细胞,RT-PCR检测PPARγ2 mRNA的表达量。结果(1)稳定转染了pcDNA3.1^+-hADPN的未分化和已分化3T3-L1细胞中,PPARγ2表达量较未转染组明显增加(P〈0.01)。(2)TNF-α可明显抑制PPARγ2 mRNA的表达(P〈0.05)。(3)稳定转染pcDNA3.1^+-hADPN可改善TNF-α抑制作用(P〈0.05)。结论稳定转染pcDNA3.1^+-hADPN可明显增加未分化和已分化的3T3-L1细胞PPARγ2 mRNA表达。TNF-α抑制PPAR-γ2 mRNA表达,而转染pcDNA3.1^+-hADPN可改善TNF-α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PI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PIO和TNF-α于各时段处理3T3-L1细胞,用RT-PCR技术检测各条件下脂联素mRNA的表达。结果(1)3T3-L1前体脂肪细胞无脂联素mRNA表达。(2)TNF-α抑制分化及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mRNA表达。(3)PIO增强分化及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mRNA表达。(4)PIO能改善TNF-α对脂联素mRNA表达的抑制。结论在分化及成熟的脂肪细胞中,TNF-α抑制脂联素mRNA表达,而PIO增强其表达;PIO促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及激活脂联素表达;PIO改善TNF-α对成熟脂肪细胞脂联素的抑制。  相似文献   

3.
观察吡格列酮(PIO)和TNF-α对3T3-L1脂肪细胞中两种脂联素受体(AdipoR)mRNA表达的影响,发现AdipoR mRNA存3T3-L1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呈逐渐上调趋势;PIO能增加未分化和已分化3T3-L1细胞的AdipoR mRNA表达,且其促进效应与时间、剂量旱依赖关系;TNF—α对AdipoR mRNA的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吡格列酮(PIO)对3T3-L1脂肪细胞中,脂肪滋养蛋白(adiponutrinADPN) mRNA表达的影响及时间效应。方法用100Fmol/L的PIO和100ng/ml的TNE-α处理不同阶段的3T3-L1脂肪细胞,RT-PCR检测ADPN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分化过程中和分化成熟的3T3-L1细胞中,TNF-α均增加ADPN的表达,PIO则可明显抑制其mRNA的表达。结论PIO和TNF-α可影响3T3-L1脂肪细胞的ADPN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B(Akt/PKB)的持续激活与灭活对3T3-L1脂肪细胞内脂联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腺病毒表达系统将持续激活的Akt(myrAkt)和无酶活性的Akt(Akt-AA)导入3T3-L1脂肪细胞内,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蛋白的表达。结果 表达myrAkt的3T3-L1脂肪细胞中脂联素明显减少,表达Akt-AA的3T3-L1脂肪细胞中脂联素无明显变化。结论Akt的激活抑制了3T3-L1脂肪细胞中脂联素蛋白的表达,且Akt的激活是影响脂联素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缺氧对脂肪细胞脂联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肥胖小鼠脂肪组织缺氧导致脂肪组织脂联素表达下降的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遗传型肥胖小鼠(ob/ob,12周)和高脂饮食肥胖小鼠(HFD,53周)的附睾旁脂肪中脂联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用小鼠3T3-L1脂肪细胞系为模型,采用RT—PCR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检测缺氧处理后脂联素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mRNA的表达和稳定性、脂联素启动子的活性;用Western blotting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缺氧对PPAR-γ在核蛋白中集聚以及PPAR-γ转录因子活性的影响。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缺氧时两种肥胖小鼠的脂肪组织中脂联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333-L1脂肪细胞系在缺氧8h和24h后,脂联素mRNA表达量分别下降至0.65±0.05和0.29±0.05,较对照组(1.00±0.04)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48、24.893,均P〈0.01),但缺氧对脂联素mRNA的稳定性并没有影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表明,脂联素启动子的活性受到缺氧的抑制。(2)在两种肥胖小鼠的脂肪组织中,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小鼠333-L1脂肪细胞系在缺氧8h和24h后,PPAR- γmRNA的表达量分别下降至0.72±0.09和0.54±0.07,与对照组(1.00±0.0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4、9.876,均P〈0.01);PPAR一1蛋白的核转位以及PPAR一^y转录因子活性也受到缺氧的抑制。结论肥胖小鼠脂肪组织缺氧抑制了脂联素的表达,抑制作用可能发生在转录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PAR-γmRNA的表达和PPAR-γ转录因子的活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酰基化Ghrelin是否可保护3T3-L1小鼠脂肪细胞免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所介导的炎症损伤。方法成熟3T3-L1脂肪细胞分为对照组、TNF-α处理组、酰基化Ghrelin处理组、酰基化Ghrelin+TNF-α处理组。干预完成后,分别检测3T3-L1脂肪细胞上Toll样受体4(TLR-4)mRNA及蛋白水平、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磷酸化蛋白水平以及细胞上清液中脂联素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TNF-α处理组3T3-L1脂肪细胞TLR-4 mRNA和蛋白水平、NF-κB p65磷酸化蛋白水平均上调,细胞分泌MCP-1增多,脂联素减少(P0.05,n=5)。2与对照组比较,酰基化Ghrelin处理组TLR-4 mRNA和蛋白水平以及NF-κB p65磷酸化蛋白水平下降(P0.05,n=5),脂肪细胞分泌脂联素减少(P0.05,n=5),MCP-1仅有下降趋势(P0.05,n=5)。3与TNF-α(100μg/L)处理组比较,酰基化Ghrelin预孵育4 h可下调TNF-α所致的3T3-L1脂肪细胞TLR-4 mRNA表达增多,其蛋白水平以及NF-κB p65磷酸化蛋白水平亦有所下调(P0.05,n=5),且呈剂量依赖性;而脂肪细胞MCP-1及脂联素的分泌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n=5)。结论 TNF-α导致3T3-L1细胞TLR-4、NF-κB p65炎症通路活化,脂肪细胞分泌促炎因子(MCP-1)增加,而抗炎因子(脂联素)减少;酰基化Ghrelin可剂量依赖性抑制TNF-α介导的3T3-L1细胞TLR-4、NF-κB p65炎症通路的活化,但不能完全改善脂肪细胞分泌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胰岛素抵抗(IR)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表达的影响,分析黄连素改善IR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T3-L1脂肪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黄连素组,应用地塞米松诱导细胞IR,黄连素组同时加入黄连素。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3组细胞上清液葡萄糖消耗量,观察黄连素对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应用免疫印迹试验测定脂肪细胞脂联素、瘦素蛋白水平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脂肪细胞TNF-α和IL-6蛋白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R组脂联素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瘦素、TNF-α和IL-6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经黄连素干预后,脂联素蛋白表达水平有一定升高,瘦素、TNF-α和IL-6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素可能通过增加脂联素蛋白分泌,减少瘦素、TNF-α和IL-6蛋白水平而改善IR。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非诺贝特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3T3-L1脂肪细胞内脂素(Visfatin)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用不同终浓度非诺贝特(0、50、100、200 μmol/L)刺激48 h;用100 μmol/L非诺贝特刺激不同时间(0、12、24、48 h);用10 ng/ml TNF-α和10 ng/ml TNF-α加100 μmol/L非诺贝特联合刺激48 h.使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3T3-L1脂肪细胞Visfatin mRNA的表达.结果 Visfatin mRNA表达随非诺贝特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TNF-α作用48 h后Visfatin mRNA表达量减少(P<0.05),联用非诺贝特组高于TNF-α组(P<0.01).结论 非诺贝特能促进3T3-L1脂肪细胞Visfatin表达,这可能是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采用RT-PCR法检测以游离脂肪酸(FFA)孵育的(前)脂肪细胞中脂联素受体(AdipoR)mRNA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3T3-L1脂肪细胞AdipoR1和AdipoR2基因表达呈分化依赖性增强。油酸仅对前脂肪细胞AdipoR的表达起抑制作用,而高浓度棕榈酸能抑制(前)脂肪细胞AdipoR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脂肪细胞脂肪因子分泌及脂质合成与分解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人皮下前脂肪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甘精胰岛素(20、200、500、1 000、1 500nmol/L)干预其分化过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分化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脂联素、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分泌情况,比色法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合成及培养基中甘油的释放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脂肪分化标志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CCAAT促进结合蛋白α(C/EBPα)以及脂联素、RBP4、脂质代谢基因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aP2)、激素敏感性酯酶(LPL)转录情况.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结果(1)人脂肪组织可分离出前脂肪细胞,并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随着细胞的分化成熟,TNF-α、瘦素、脂联素、RBP4的分泌逐渐增加.(2)随着细胞的分化,细胞内TG含量逐渐增加,分化第15天时达峰值[(12.16±0.19)比(0.02 ±0.00) mmol·L-1·g-1,t=11.20,P<0.001];培养基中甘油含量与甘精胰岛素浓度呈正相关,1 500比500nmol/L组增高[21 d:(961±15)比(611±10) μmol/L,t =3.70,P<0.01],与分化时间无关.(3)RT-PCR结果:PPAR-γ、C/EBPα、脂联素、RBP4、aP2、LPL基因转录水平随着分化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在第15 ~21天达峰值,与分化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甘精胰岛素可诱导体外培养的人前脂肪细胞的分化,促进多种脂肪细胞因子的分泌,中低浓度促进脂质合成,高浓度可诱导脂质分解.  相似文献   

12.
小檗碱对3T3-L1脂肪细胞内脂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3T3-L1脂肪细胞内脂素(visfatin)表达的影响和探讨小檗碱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小檗碱和不同作用时间后,3T3-L1脂肪细胞内脂素mRNA的表达,并以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其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0~10μmol/L小檗碱剂量依赖性地增加内脂素mRNA的表达,其中10μmol/L时最明显,是空白对照组的4.96倍,其后随着小檗碱浓度的进一步增加,内脂素mRNA的表达反而降低;10μmol/L的小檗碱作用3h后内脂素mRNA的表达开始明显增强,至作用12h时表达增强最明显,是基础组的4.57倍,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内脂素mRNA的表达虽然有所下降,但到48h时内脂素mRNA的表达仍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5、10、20μmol/L的小檗碱均可使内脂素蛋白的表达增加1.13、2.46、2.34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小檗碱可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促进离体脂肪细胞内脂素mRNA及蛋白表达。小檗碱对内脂素表达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男女腹部皮下脂肪组织、网膜脂肪组织中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a(TNF-a)、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mRNA表达。方法选择30例择期外科手术患者,男15例,女15例,用RT-PCR法检测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和网膜脂肪组织中脂联素、TNF-a、PPARγ2 mRNA表达。结果(1)男性皮下脂肪组织中脂联素mRNA显著低于女性,网膜脂肪组织中TNF-a mRNA显著高于女性(均P〈0.05)。(2)女性皮下脂肪组织中脂联素mRNA表达高于其网膜脂肪组织,男女网膜脂肪组织中TNF-a mRNA均高于各自的皮下脂肪组织(P〈0.05~0.01)。(3)男女间皮下脂肪组织和网膜脂肪组织中PPARγ2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和网膜脂肪组织中脂联素、TNF-a mRNA的表达可能存在性别差异,而PPARγ2 mRNA表达的性别差异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高捷  冯凭 《山东医药》2011,51(12):75-76
目的研究1,25二羟维生素D3对人脂肪细胞脂联素、瘦素分泌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培养人大网膜前脂肪细胞,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脂联素、瘦素的表达。结果成功培养人前脂肪细胞并诱导人前脂肪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分化组脂联素及瘦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分化组,加入不同浓度1,25二羟维生素D3后分化的脂肪细胞脂联素及瘦素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12,5二羟维生素D3对人脂肪细胞脂联素、瘦素的分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量研究表明,动物和人的脂肪细胞脂联素表达和其血浆浓度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程度呈负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性呈正相关。为探讨葡萄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单独对体外脂肪细胞脂联素表达的影响,我们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分别干预体外培养的3T3-L1脂肪细胞,观察其脂联素mRNA表达的改变,进一步阐明脂联素表达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葡萄糖和胰岛素对3T3-L1脂肪细胞中内脏脂肪素(Visfati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葡萄糖和胰岛素培养下3T3-L1脂肪细胞Visfatin mRNA的表达。结果葡萄糖增加了3T3-L1脂肪细胞Visfatin mRNA的表达;胰岛素降低其表达。结论葡萄糖和胰岛素对3T3-L1脂肪细胞中Visfatin mRNA的表达有凋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促酰化蛋白诱导前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3T3-F442A前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促酰化蛋白组(促酰化蛋白诱导分化)和对照组(无诱导分化剂)。在不同的分化时间点比较两组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和分化率:采用^3H-油酸掺入法测定脂肪细胞甘油三酯合成率,化学比色法测定细胞中甘油三酯的总量。在诱导分化第0、1、2、4和6天收获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转录因子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C/EBPδ和C/EBPαmRNA表达情况。结果促酰化蛋白可诱导3T3-F442A前脂肪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的形态转变,且分化率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促酰化蛋白促进3T3-F442A前脂肪细胞的甘油三酯合成,并增加细胞甘油三酯的总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转录因子C/EBPδ、C/EBPα和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RNA的表达呈现一定的时间顺序,其中C/EBPδmRNA在3,13.F442A前脂肪细胞分化早期中表达水平急剧升高,然后又迅速下降至很低;而C/EBPαmRNA和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mRNA的表达随着分化的进行而逐渐升高,且在分化晚期始终保持高水平的表达。结论新型脂源性激素促酰化蛋白具有诱导前脂肪细胞分化的生物学作用,转录因子C/EBPδ、C/EBPα和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mRNA的时序性表达,可能是促酰化蛋白诱导3T3-F442A前脂肪细胞分化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FRP5)和经典Wnt信号通路在脂肪细胞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诱导3T3-L1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用过表达sFRP5的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sFRP5-GFP)感染3T3-L1细胞并诱导成熟,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经典Wnt下游靶基因和脂肪分化相关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3T3-L1细胞分化成熟后,进行油红染色,观察过表达sFRP5对脂滴形成的影响;提取核浆蛋白,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FRP5对β-联蛋白核转位的影响。结果:3T3-L1细胞分化成熟后期,sFRP5、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2(PPARγ2)表达均显著增加,同时,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显著下调。而诱导分化成熟后,过表达sFRP5的3T3-L1细胞周期蛋白D1无显著改变。与空载对照组相比,过表达sFRP5的3T3-L1细胞脂滴形成无明显变化。给予3T3-L1细胞重组小鼠sFRP5直接刺激或感染Ad-sFRP5-GFP,均未明显改变β-联蛋白核转位。结论:sFRP5的表达随着脂肪细胞分化而显著增加,但不影响体外脂肪细胞分化,sFRP5在体外不直接通过拮抗Wnt/β-联信号通路的方式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RNA干扰技术抑制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基因表达,干预后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GLUT-4、胰岛素受体底物1和激素敏感脂肪酶mRNA表达水平分别下调53%、26%、27%和38%(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20.
背景:正常肠上皮作为物理屏障能限制肠道微生物的入侵。肠上皮细胞极低表达Toll样受体(TLR)4和髓样分化蛋白(MD)-2,不与脂多糖(LPS)反应。目的:探讨以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干扰素(IFN)-γ和LPS刺激人结肠癌细胞系HT-29后,TLR4和MD-2的表达及其对LPS反应性的变化。方法:将FIT-29细胞分为8组,分别加入RPMI1640、TNF-α、IL-1β、IFN-γ、LPS、TNF-α+LPS、IL-1β+LPS、IFN-γ+LPS干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内IL-8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细胞TLR4和MD-2 mRNA的表达。结果:TNF-α、IL-1β和IFN-γ能显著上调HT-29细胞TLR4、MD-2 mRNA和IL-8的表达(P〈0.01);HT-29细胞与,TNF-α、IL-β、IFN-γ预孵育后再以LPS刺激,IL-8的表达进一步上调(P〈0.01)。结论:细胞因子(TNF-α,IL-1β,IFN-γ)可增加肠上皮细胞TLR4和MD-2的表达,促进其对LPS的反应,引起肠上皮细胞对常驻菌的过度反应.从而启动或加重肠道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