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9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石(IL-6)基因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腹部皮下和网膜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22例正常人(对照组)和20例T2DM(糖尿病组)患者的大网膜与皮下脂肪组织IL-6mRNA的表达水平,并测量体重、血压、腰围、臀围、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结果①糖尿病组网膜和皮下脂肪的IL-6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网膜组织的IL-6mRNA表达量高于皮下脂肪组织(P〈0.05).而糖尿病组网膜和皮下脂肪组织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将两组数据合并,网膜和皮下脂肪的IL-6mRNA表达量与腰臀比、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P〈0.05),与血浆IAI呈负相关(P〈0.05),与其他因素均无相关性(均P〉0.05)。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皮下脂肪IL-6mRNA表达量与HOMA—IR、腰臀比相关(P〈0.05),网膜IL-6mRNA表达量与HOMA—IR相关(P〈0.05)。结论,12DM患者网膜和皮下脂肪组织IL-6mRNA表达水平升高,可以作为胰岛素抵抗的一个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游离脂肪酸(FFA)在肥胖症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肥胖症发病的关系。方法 检测19例肥胖症[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和29例非肥胖症(BMI<25 kg/m2)患者的空腹血浆葡萄糖(FP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血脂和血清瘦素、TNF -α、FFA等指标,使用SPSS11.0 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上述指标在两组人群间的水平差异,以及瘦素、TNF α、游离脂肪酸与肥胖相关指标,如BMI、腰臀比、血脂间的相关性。结果 肥胖者的血浆甘油三酯(1.93±1.06)mmol/L、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72±0.38)mmol/L、FINS(20.48±4.81)mmol/L、瘦素(15.09±13.20)μg/L、TNF α(43.61±31.18)ng/L、FFA(0.12±0.08)mmol/L均显著高于非肥胖者(P<0.05);肥胖者的FFA与血浆TG、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FINS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492、0.610、0.632和0.612,均P<0.05),瘦素与BMI、FINS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673和0.831, P<0.01和<0.001)。结论 肥胖人群的血清瘦素、TNF α、FF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血清瘦素、FFA与肥胖等项指标之间有相关性;血清瘦素、FFA是衡量肥胖很好的指标,并为肥胖症的防治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例1:男,63岁,农民。因四肢麻木双手反复抽搐30年,伴智力减退,间断发热意识不清40天,加重3天,于1990年4月18日转来我院。检查血压24/14 kPa,体温37.4℃,意识不清,颈抵抗,四肢强直,肌张力明显增高。心肺(-),肝脾不大。血钙1.08~1.43 mmol/L;血磷1.36~1.58 mmol/L;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RFLP法检测了327例不同程度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氧磷酶2(PON2)基因第9外显子的C311S多态性。结果显示,PON2基因C311S多态性与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发生显著相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中血尿酸 (UA)与代谢综合征 (MS)的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 43 0例 ,按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 (NECP ATPIII ,2 0 0 1)提出的MS诊断标准 ,参考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建议 ,分为各指标均正常组 (NC组 )、MS单项异常组 (MS1组 )、不完全MS组 (MS2组 )和完全MS组 (MS3组 )。以上各组均按性别进行分层分析。将血UA与相关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人群中完全MS的患病率为 2 4.9% ,高尿酸患病率占2 4.4%。男女人群MS3组伴有高UA者均明显高于其他组 ;MS3组UA均高于NC组 (P <0 .0 5 )。MS的各项指标与UA密切相关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在男女人群中腰围、甘油三酯、高血压和完全MS是影响MS中高UA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中血UA是MS的关联因素。  相似文献   
6.
老年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嘌呤代谢障碍性疾病。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DM)的患病率在逐年增加,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威胁着人类健康,值得重视,应积极防治。1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血尿酸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患者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变化及其与疾病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我们分别对AD、VD、不伴痴呆的多发性脑梗死(MCI)及健康对照者血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并对AD、VD及MCI患者进行了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并就实验结果与AD、VD、MCI的相关性及意义讲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研究左旋甲状腺素(LT4)、维生素E(VitE)及二者联合治疗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大鼠氧化应激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甲减心肌损伤的发生机制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将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丙基硫氧嘧啶组(PTU)、LT4治疗组(PTU +LT4)、VitE治疗组(PTU+VitE)、LT4和VitE联合治疗组(PTU+LT4 +VitE).测定血清T3、T4、TSH水平以及血清、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U组、PTU+VitE组T3、T4水平明显降低,TSH显著升高(P<0.05);与PTU组比较,PTU+LT4组、PTU+LT4 +VitE组T3、T4水平明显升高,TSH显著降低(P<0.05);PTU组与PTU+VitE组T3、T4、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U组血清及心肌组织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U组血清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但心肌组织SOD活性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U组、PTU+VitE组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升高(P<0.05);与PTU组比较PTU+LT4组、PTU+ LT4+ VitE组凋亡显著降低(P<0.05).结论 LT4、VitE及二者联合治疗可降低甲减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甲状腺功能改善和氧化应激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他汀类(statins)药物是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由Endo等人首先发现.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胆固醇在体内的生物合成.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品种有辛伐他汀(simvastatin、舒降之)、洛伐他汀(lovastatin、美降之)、普伐他汀(pravastatin、普拉固)、氟伐他汀(fluvastatin、来适可)、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立普妥)等.他汀类药物已成为高胆固醇血症特别是伴有冠心病患者的一线药物而广泛用于临床.近年来随着对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的研究逐步深入,其使用范围一直在扩展.自1994年以来发表的6项大规模临床试验(4S、WOSCOPS、CARE、LIPID、AFCAPS/TexCAPS、HPS)均证明了他汀类药物长期应用的良好安全性[1].但从2001年8月8日因西伐他汀(拜斯亭)发生严重肌溶解从市场上撤出以来,人们对他汀类药物长期应用的安全性又给予极大关注[2].现将他汀类药物副作用特别是肌毒性的预防和处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狼疮肾炎(LN)长期泼尼松治疗后骨矿含量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研究对象为女性,健康对照A组20例,患者组25例(肾功能正常),于泼尼松治疗前(B),治疗后2个月,4个月分别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相关部位骨密度,同时测定空腹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PTH-M),骨钙素(BGP)及其他生化指标。结果:(1)LN治疗前组除腰2外各部分骨密度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泼尼松治疗后2个月骨密度无明显变化,治疗4个月时桡骨骨密度较治疗前下降(P<0.01)。(2)患者治疗后2个月,4个月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无明显变化,血PTH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血BG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结论 (1)狼疮肾炎长期泼尼松治疗后各部位骨密度逐渐下降,桡骨骨密度较早发生改变。(2)泼尼松治疗后血BGP下降,PTH上升,血BGP和PTH是反映继发性骨量减少的 敏感性生化指标,较骨形态学改变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