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38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8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患者中,妇产科手术损伤15例,泌尿外科16例,普外科7例。术中发现25例,术后发现13例。确诊后均积极进行手术治疗。12例行输尿管镜下留置双J管术,8例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6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4例行输尿管膀胱角吻合术,3例行膀胱壁瓣输尿管吻合术,2例行输尿管松解术,2例先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3个月后改行回肠代输尿管术,1例行患肾切除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6~36)个月,定期行B超、CT、静脉尿路造影等检查,12例输尿管镜下留置双J管术后输尿管狭窄合并中度肾积水5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好转;8例输尿管端端吻合术后输尿管狭窄合并中度肾积水2例,行输尿管镜球囊扩张后好转。其余患者患侧输尿管通畅无狭窄,患侧肾无积水。结论: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处理应根据输尿管损伤情况、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所掌握的技术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复杂性医源性输尿管损伤行输尿管镜留置双J管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术后远期输尿管狭窄发生率较高,需要密切随访,必要时进一步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年7月至2002年7月间收治的13例前列腺切除术后形成DVT患的资料。结果:DVT发生率为4.1%,9例DVT患经抗凝溶栓治疗,7例治愈,2例好转;4例合并肺栓塞(PE)中2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DVT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为临床医师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性快速增长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医院分离的20株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菌种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鉴定仪作初步鉴定,并作16S~23SrDNA鲍氏不动杆菌特异PCR扩增检测;全部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均采用PCR法;PCR扩增产物DNA测序为Sanger法;测序结果用Chromas2.23直接作BLAST Search网上比对。结果 20株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4大类临床常用药物耐药性均较高,耐药率均>80.0%;检出blaTEM、blaADC、bla OXA-23群、bla OXA-51群β-内酰胺酶基因;并在国内首次检出bla ADC-17型C类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医院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头孢类药物耐药与携带blaTEM、blaADC、bla OXA-23群、bla OXA-51群β-内酰胺酶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脂肪细胞脂肪因子分泌及脂质合成与分解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人皮下前脂肪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甘精胰岛素(20、200、500、1 000、1 500nmol/L)干预其分化过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分化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脂联素、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分泌情况,比色法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合成及培养基中甘油的释放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脂肪分化标志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CCAAT促进结合蛋白α(C/EBPα)以及脂联素、RBP4、脂质代谢基因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aP2)、激素敏感性酯酶(LPL)转录情况.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结果(1)人脂肪组织可分离出前脂肪细胞,并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随着细胞的分化成熟,TNF-α、瘦素、脂联素、RBP4的分泌逐渐增加.(2)随着细胞的分化,细胞内TG含量逐渐增加,分化第15天时达峰值[(12.16±0.19)比(0.02 ±0.00) mmol·L-1·g-1,t=11.20,P<0.001];培养基中甘油含量与甘精胰岛素浓度呈正相关,1 500比500nmol/L组增高[21 d:(961±15)比(611±10) μmol/L,t =3.70,P<0.01],与分化时间无关.(3)RT-PCR结果:PPAR-γ、C/EBPα、脂联素、RBP4、aP2、LPL基因转录水平随着分化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在第15 ~21天达峰值,与分化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甘精胰岛素可诱导体外培养的人前脂肪细胞的分化,促进多种脂肪细胞因子的分泌,中低浓度促进脂质合成,高浓度可诱导脂质分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后三角切面在妊娠早期筛查颜面部畸形中的价值,对比不同孕周组间鼻后三角的二维图像成像效果。方法将300例常规行11~13+6周超声检查的胎儿按孕周分为三组,分别为11~11+6周组65例、12~12+6周组115例及13~13+6周组120例。常规留取胎儿鼻后三角的二维图像,对比各孕周组间显示图像质量情况,对鼻后三角形态异常者进行分析。结果①各孕周组鼻后三角显示合格率情况:11~11+6周组为90.8%,12~12+6周组为92.2%,13~13+6周组为90.0%,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273例获得合格鼻后三角切面的胎儿中,鼻后三角形态异常者4例,其中2例鼻后三角顶点缺失合并腭骨回声缺失或中断,超声诊断为鼻骨缺失、唇腭裂;2例鼻后三角顶点缺失,超声诊断为鼻骨缺失;其余病例的随访结果与超声诊断符合;③27例鼻后三角切面显示不合格或无法成像的胎儿中,1例于孕22周行系统超声检查发现为唇腭裂并经出生后证实。结论鼻后三角是妊娠早期筛查鼻、腭部异常的可行、可靠的声像学标志。  相似文献   
6.
肾血管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最常见原因,在未加选择的人群中发生率约为1%~2%,其病因在国外献的报道中以动脉粥样硬化最多见,其次是肾动脉肌纤维增生;国内则多为大动脉炎引起。近年我们发现4例由于肾血管一侧先天畸形引起的高血压,其中2例甚至发展到恶性高血压。4例中1例单纯肾动脉狭小,3例多支畸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史孕妇早孕期超声筛查胎儿结构异常及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行产检的451例复发性流产史孕妇临床资料,均在孕11~13+6周前建档并规律行超声筛查,并行随访,超声检查有异常者均获取染色体检查结果。结果早孕期、中晚期超声检出46例共82处结构异常,检出率10.20%(46/451)。染色体检查,最终检出15例染色体异常,其中13例染色体数目异常、2例染色体结构异常。结论孕早期超声筛查对于单处结构异常胎儿筛查效果有限,对于多处结构异常的应当怀疑染色体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RLPN)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5年来49例RLPN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左肾者23例,右肾者26例,肿瘤直径平均为3.9(1.5~6.3)cm。应用后腹腔镜下距肿瘤边缘0.5~1.0 cm处完整切除肿瘤。结果 4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及脏器损伤病例。平均手术时间82(45~130)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7(13~4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50(50~500)mL。术后病理确诊肾透明细胞癌3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9例、嗜酸细胞瘤3例,肿瘤切缘均阴性。术后尿漏者1例,肾周血肿者1例,肾功能不全者1例,保守治疗后痊愈,平均住院时间9(7~12)d。随访时间4~4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RLPN具有安全、出血少、恢复快、微创等优点,值得在具备条件的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由于B超与CT更加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无症状肾上腺肿块被无意中发现。我院在近3年中,无意中发现肾上腺肿块5例,均为腺癌,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1 男,54岁。在体检中B超发现左侧肾上腺肿块,大小3.6cm×4.5cm,经CT证实。生化检查无异常。手术切除后病检为肾上腺皮质腺癌。手术后进行化疗。现随访已2年多,仍健在。例2 女,35岁。在体检中B超发现左肾上腺肿块,大小4.2cm×3.8cm,经CT证实。生化检查无异常,手术切除后病检为肾上腺皮质腺癌。手术后进行化疗。现随访1年多,仍健在。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皮质腺癌2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玮  杨国忠 《中华外科杂志》1995,33(10):621-622
作者报告肾上腺皮质腺癌20例,其中无功能肿瘤12例,患者平均年龄49.7岁;功能性肿瘤8例,平均年龄8.8岁。功能性肿瘤中皮质醇症5例,性征异常症3例。本组病例存活1年以上者8例(40%),2年以上7例(35%),5年以上2例(10%)。本组功能性肿瘤患者多为小儿,因就诊较晚故预后较差;而无功能肿瘤则因发现较晚故预后亦较差。近年来有些病例系体检时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因肿瘤较小,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