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先天性脊柱畸形是椎体先天发育异常引起脊柱在冠状面上的不平衡生长而导致的脊柱畸形~([1])。而半椎体畸形作为椎体形成障碍中的一种,是先天性脊柱侧凸最常见的原因,约占先天性脊柱侧凸的46%~([2])。目前,国内外已有较多关于半椎体导致的先天性脊柱畸形的手术治疗的报道~([3-7]),但以单发半椎体畸形居多,多发半椎体畸形的手术治疗报道相对较少。本院于2015年8月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多发半椎体畸形脊柱侧凸1例,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椎节先天性发育异常可导致脊柱生长不平衡,形成的畸形被称为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可分为椎体形成缺陷、分节缺陷和混合型三种类型~([1])。据统计,新生儿中CS的发生率约为0.5‰~1‰~([2])。半椎体畸形是先天性脊柱侧凸最常见的类型(46%)~([3]),而半椎体又可分为完全分节(65%)、部分分节(22%)和未分节(12%)~([4])。CS的进展与患者的年龄、畸形椎体的形态和部位密切相  相似文献   

3.
正Trammell等~([1])最早将脊椎旋转半脱位定义为头侧椎体相对于尾侧椎体在轴位上发生旋转,冠状面上向侧弯凸侧平移,矢状面上向前方平移。其发生机制为两个弯的交界区脊椎反向旋转,进而在两个弯的交界区形成后凸,表现为严重的侧后凸畸形~([2])。这类患者常伴有脊柱特征性萎缩性改变~([2])。脊椎旋转半脱位在非特发性脊柱畸形中并不少见,常见于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先天性脊柱侧凸(CS)及结核  相似文献   

4.
正早发型脊柱侧凸是指发生于10岁以前且有较大进展风险的脊柱侧凸畸形,其病因学常包括先天性、特发性以及神经肌源性等~([1~3])。其中,先天性早发型脊柱侧凸具有脊柱发育差、侧凸进展迅速、侧凸累及节段长等特点,目前已成为早发型侧凸中最难处理的一类畸形~([4、5])。对于该类患者,当存在非手术治疗禁忌证或非手术治疗失败时常需要手术治疗。对于单个半椎体导致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早期通过  相似文献   

5.
正蝴蝶椎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脊柱发育不良病变。是由胚胎发育期间脊索在椎体中央矢状面残留,椎体的两个软骨化中心异常融合导致~([1]),因其在X线正位片上外形似蝴蝶翼而得名~([2])。先天性蝴蝶椎患者临床通常无特异性的表现,多因慢性腰背痛就诊时而确诊~([3])。其常与一些综合征,如Jarcho-Levin综合征~([4])、Crouzon综合征~([5])和Alagille综合征等并存。近年来临床出现了先天性蝴蝶椎合并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等报道~([6-7]),笔者于2019-10诊治蝴蝶椎合并脊髓损伤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congenital scoliosis,CS)是由椎体发育异常所致。新生儿中发病率为0.5‰~1‰~([1])。然而,部分患儿在生长发育阶段出现临床畸形时才就诊,因此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2])。CS的进展取决于畸形椎的类型,两端软骨板及椎间盘发育完全的畸形椎所引起的脊柱侧凸  相似文献   

7.
正脊柱感染(spinal infections)是指特定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椎体、椎间盘及椎体周围软组织的感染~([1])。文献报道成人脊柱感染的年发病率约为0.83/10万~([2])。脊柱感染通常发病隐匿,严重者会导致神经功能受损、脊柱畸形、瘫痪甚至死亡等。近年来,脊柱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使脊柱感染的诊断与治疗面临新的挑战。现就脊柱感染的分型、诊断以及治疗相关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分节不全型脊柱畸形是胚胎时期形成的一种脊柱发育异常,病理解剖复杂,矫正方法不同于其他先天性脊柱畸形,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无确定的手术模式,有关报道甚少。其实分节不全型脊柱畸形在先天性脊柱畸形中并非少见,在侧凸畸形中占18%~42%,在后凸畸形中占21%,仅次于先天性半椎体畸形,但在导致脊柱畸形的进展因素中,分节不全椎体畸形比半椎体畸形的危害性更大[1~4],尤其单侧骨桥形成的多椎体分节不全,导致椎体两侧生长发育失衡,脊柱畸形进展快,较小年龄即可发生严重畸形,且常伴有代偿性弯曲和胸廓畸形等。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学者对先天性分节不全型脊柱畸形进行了病因学研究,但对其畸形的预防和治疗至今仍是一项丞待解决的难题。现就其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颈胸段后凸畸形(cervicothoracic kyphosis deformity,CKD)多由强直性脊柱炎引起,也可见于先天性或医源性因素,常导致患者视野严重受限、吞咽困难以及神经根压迫症状~([1])。颈椎截骨矫形手术(cervical osteotomy,CO)的目的是通过在颈椎部位截骨以恢复颈椎矢状位及冠状位平衡,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其适应证包括~([2、3]):(1)重度CKD致平视功能受限;(2)脊柱后凸畸形经胸腰椎截骨术后平视功能仍受限;(3)脊柱畸形矫形术后颈胸段近端交界性后  相似文献   

10.
正Kümmell病指轻微脊柱创伤后迟发的椎体塌陷及进行性脊柱后凸~([1])。该病最早由德国外科医生Kümmell于1891年描述~([2]),他报道了5例经历轻微脊柱创伤的患者,经过数月甚至数年的无症状期,最后出现胸腰段疼痛及进行性后凸畸形。Kümmell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比较公认的假说是创伤后椎体骨缺血坏死~([3~5])。椎体迟发性塌陷在X线片上被发现后~([10]),多数学者均认为椎体内真空裂  相似文献   

11.
钛钢螺纹椎体融合器(TFC)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报告钛钢螺纹椎体融合器(threadedfusioncageTFC)在41例脊柱疾病中的应用情况。随访10~36个月,平均24个月,症状无复发,融合器无移位,无植骨吸收和假关节形成,取得满意效果。分析了这种固定融合的生物力学特性,并与椎弓根钢板结构、单纯植骨融合的脊柱生物力学特性进行比较,优于后两者。此种固定融合技术的特点是:椎体界面间固定,能增大和维持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有利于植骨融合,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提出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范围,如颈椎不稳定、腰椎不稳定、退行性椎间盘病变、腰神经根管狭窄、颈椎病、腰椎滑移、腰椎间盘术后复发等疾病。认为TFC融合技术是一种较好的椎间固定融合技术,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颈、胸、腰椎共存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胸、腰椎共存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颈、胸、腰椎共存退行性病变患者79例,男51例,女28例;年龄30~80岁,平均58.1岁.79例患者均有颈、胸、腰椎同时受压的表现,如四肢麻木、无力,胸腹束带感,明显感觉减退平面,下肢痛,上、下肢病理征阳性等.其中41例以颈部症状为重,5例以胸椎症状为重,12例以腰椎症状为重.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采用单纯颈椎手术41例,胸椎手术5例,腰椎手术12例;接受两部位手术21例.按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术后疗效,并计算改善率.结果 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术后JO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单纯颈椎手术的改善率为66.06%±14.33%,单纯胸椎手术的改善率为56.19%±9.85%,单纯腰椎手术的改善率为63.49%±9.78%.21例行两部位手术,其中14例一期行两部位手术,改善率为76.78%±3.94%,7例分期行两部位手术,改善率为71.79%±8.74%.结论 颈、胸、腰椎共存退行性病变主要由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后纵韧带及黄韧带肥厚或骨化等引起,为脊柱多部位发现,表现复杂,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等进行多方面综合判断,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提出最佳手术时机,手术指标和手术方法,方法:对68例胸椎裂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行后路减压56例,经后入路椎弓根侧前方减压12例,采用“锤入法”或“潜挖法”切除从前方压迫脊髓或马尾神经的椎体碎块,采用Dicks椎弓根钉内固定15例,双哈氏棒固定42例,哈-鲁氏棒固定8例,鲁氏棒固定3例,并行椎间关节突植骨15例,结果:随访4个月至4年4个月,平均2年,术后内固定稳定,骨折复位佳,椎管有效径恢复,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有较大恢复。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骨折块占据椎管容积1/3以上,椎管矢径小于10mm应积极进行手术椎管减压,后路复位固定,纠正后弓角,注意术中复位达到到以下三项标准:a. 压缩椎体张开80%以上,b。后弓角<10度;c椎体间脱位完全复位。  相似文献   

14.
胸腰段椎体多节段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巧华  吴国正  龙超 《中国骨伤》2006,19(6):370-370
胸腰椎多节段骨折是指多于一个节段,并且骨折节段被正常节段分隔.随着CR、CT、MR等设备的普及和诊断技术的提高,该骨折诊出率明显增加,该骨折若处理不当极易导致继发性的脊髓损伤.自2002年2月-2004年1月共收治多节段胸、腰椎骨折46例,其中手术治疗38例,灵活掌握手术时机及内固定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C7~T2椎病变经前路显露,按通常用的手术切口,显露是有困难和有限制的,尤其是行前 路植骨更是如此。作者改良了Sundaresan的手术方法,从左侧作“L”形联合切口。切除左锁骨内侧 1/3、同侧胸骨柄的一部分,本组共做12例,显露良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沙袋垫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胸腰段单纯性压缩骨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沈虹 《中国骨伤》2006,19(3):185-185
自1997年6月-2004年12月,采用沙袋垫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胸腰段椎体单纯性压缩骨折8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86例患者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26~71岁,平均为41岁。高处坠落损伤15例,摔倒损伤54例,重物砸伤13例,其他原因致伤4例。86例均为住院患者,住院时间11~  相似文献   

17.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椎管内骨折块产生的组织结构基础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谢宝钢  吴梅英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3):153-156,I001
揭示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发生机制及造成脊损伤的骨折块来源部位及产生机理。方法:本研究从造成脊柱损伤的实际过程出发,利用BIM-I型立式自由落体生物撞击机,在准静态加载下对尸体脊柱标本复制爆裂骨折模型及应用体视显微镜观测正常及单2击后终板软骨、小当人骨形态和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8.
颈胸椎连接段骨折脱位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在颈胸椎连接段骨折脱位的应用价值。方法自1997年以来共收治21例颈胸椎连接段骨折脱位的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24小时内4例、2~7天9例、8~14天3例、4周以内5例,均为骨折脱位,其中C6、7 7例,C7 9例,T1 5例。均有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6例、C级9例、D级3例。手术行前方入路,骨折椎体大部分切除彻底减压,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并使用前路颈椎带锁钢板内固定。结果全组21例,除因合并肺部感染死亡1例外,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3年,平均21个月,植骨全部融合,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其中A级2例、C级1例、D级9例、E级8例,脊柱序列正常,无内固定失败。结论前路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骨折脱位复位满意,节段稳定性好,是治疗颈胸椎连接段骨折脱位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初期治疗失当的胸腰椎骨折在伤后3~8周内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998年10月~2005年10月共收治治疗失当的胸腰椎骨折患者28例,在伤后3~8周内行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其中12例为有手术指征(5例爆裂性骨折,7例屈曲压缩性骨折)而未及时手术者,16例已行后路复位术但椎体压缩复位不满意或脱位、后凸畸形未纠正。结果13例伤后3~6周者均行经后路椎弓根复位固定术,术后压缩椎体高度恢复80%以上;15例伤后6周以上者,行经前路椎体切除植骨融合术,术后后凸畸形明显改善,骨折愈合良好。结论对于手术处理不当和有手术指征而未及时手术的胸腰椎骨折病例,在伤后3~8周内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合适的手术方式依然能够使骨折复位,纠正脱位及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20.
胸腰椎AF内固定失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了解AF内固定失败后断钉与时间的关系,以及年龄、性别、植骨及截瘫等因素对断钉的影响,指导临床在较为准确的时间取出内固定。方法 对33例行AF钉内固定的患进行随访,用Cox回归对断钉的失效进行分析。结果 大部分断钉发生在术后400-500d内,而且本研究中断钉率较国内其它相关报道高,可能与植骨率较低有关。结论 AF钉内固定后,大多数在术后400—500d开始疲劳断裂,因此,AF钉在术后一年取钉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