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高髂嵴连线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椎间孔镜经椎板间隙入路行椎间盘切除术。记录手术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采用ODI和疼痛V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透视次数为2~4次;手术时间为35~100min;住院时间为3~5 d。患者均随访12个月。术后1 d和术后1、3、12个月O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 01)。术后12个月根据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17例,良9例,差1例,优良率26/27。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高髂嵴连线的患者,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评价后柱切除后伸压缩中柱矫治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7月~2012年1月经后入路行后柱切除后伸压缩中柱矫治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14例,男2例,女12例;年龄62~81岁,平均68岁。骨折均位于T11~L2,其中单椎体骨折12例,两个椎体骨折2例;椎体高度压缩78.5%~92.4%,平均82.5%。后凸畸形的顶椎均位于胸腰段,其中L1 7例,T12 5例,L2 2例。后凸畸形Cobb角39°~59°,平均45°;脊柱矢状位C7铅垂线偏移距离为0.4~2.8cm,平均1.6cm;腰椎前凸41°~62°,平均58.4°,9例出现腰椎前凸代偿性加大。均有腰背部疼痛及疲劳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8.5分(7.5~9分)。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E级12例,D级2例。其中10例采用注射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强化钉道。结果:手术时间187~221min,平均190min;术中出血量372~463ml,平均420ml。1例术中硬脊膜破裂,予以修补,术后未发生脑脊液漏。术后胸腰椎后凸Cobb角0°~9°,平均5°,平均矫正率达88.9%;矢状位C7铅垂线偏移距离0~0.8cm,平均0.3cm;腰椎前凸角28°~43°,平均37°。随访12~33个月,平均21个月。末次随访时,胸腰椎后凸Cobb角0~11°,平均7°;矢状位C7铅垂线偏移距离为0~1.2cm,平均0.4cm;腰椎前凸29°~45°,平均39°;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均为E级;腰背疼痛消失11例,明显缓解3例,VAS为1.9(0~3.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植骨融合及骨折愈合良好,内固定无松动及拔出,固定邻近节段无继发骨折。结论:后柱切除后伸压缩中柱矫治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与经椎弓根截骨术比较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当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难以施行椎体成形术时,此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评价经后路凸侧椎板楔形截骨经肋椎关节松解胸椎间隙矫形治疗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5月~2016年12月对我院15例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后凸患者行经后路凸侧椎板楔形截骨经肋椎关节松解胸椎间隙手术治疗,术前仅1例严重脊柱侧后凸患者行头盆环牵引。男6例,女9例,年龄13~18岁(16.1±1.6岁)。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后凸3例,特发性11例,神经纤维瘤病性1例。术前侧凸Cobb角82°~144°(102.5°±17.6°),侧凸的柔韧性为6.4%~28.5%[(21.56±5.70)%];后凸50°~95°(68.1°±15.3°),冠状位躯干偏移距离(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2.0~6.8cm(3.40±1.37cm)。术前四肢肌力及感觉均正常。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椎板楔形截骨5.20±0.56个(4~6个),松解椎间隙5.20±0.56个(4~6个),手术时间6.1~7.9h(7.00±0.51h),术中出血量1050~2500ml(1450.0±521.3ml)。术后侧凸Cobb角18°~40°(28.0°±6.6°),矫正率72.5%;后凸22°~42°(27.8°±6.1°),矫正率58.4%;冠状位躯干偏移距离0~2cm(0.85±0.74cm),矫正率72.8%。随访25~41个月(33.1±5.4个月)。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19°~43°(30.0°±6.9°),矫正率70.6%;后凸22°~42°(28.6°±6.5°),矫正率57.2%;冠状位躯干偏移距离0.2~2.3cm(1.10±0.72cm),矫正率71.3%。无胸膜破裂,无假关节形成,无内固定断裂及松动,矫正度无显著丢失。1例患者术前骨盆牵引发生钉道感染,经局部换药及抗生素应用,2周后感染控制;1例术后第3天发生十二指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采取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左侧卧位,术后2周痊愈;1例T4左侧椎弓根螺钉侵入椎管压迫神经,术后5h发生左下肢不完全性瘫痪,术后8h去除T4左侧椎弓根螺钉,术后5个月左下肢功能完全恢复。结论:采用后路凸侧椎板楔形截骨经肋椎关节松解胸椎间隙治疗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不需要剥离椎体侧方胸膜,手术解剖层次表浅和创伤小,不仅有助于增加脊柱柔韧性,而且可提供足够的压缩和闭合空间来矫正脊柱侧后凸,能获得良好的脊柱三维矫正。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乌灵胶囊对卡马西平(CBZ)在难治性癫痫(RE)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大鼠侧脑室注射海人酸(KA)诱导RE模型,将RE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和乌灵胶囊(0.3、0.6、1.2 g/kg),连续灌胃给予7d后给予CBZ(80 mg/kg),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HPLC测定其中CBZ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单用CBZ组比较,联合给予中、高剂量乌灵胶囊可显著升高CBZ在RE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结论乌灵胶囊可影响CBZ在KA诱导癫痫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建议临床联合使用乌灵胶囊和CBZ治疗难治性癫痫时应当加强临床观察,必要时监测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或降低CBZ的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伤椎与跨伤椎6钉固定治疗屈曲牵张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椎弓钉固定屈曲牵张胸腰椎骨折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0例采用跨伤椎6钉固定,23例采用经伤椎6钉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损伤,跨伤椎组切口长度显著大于经伤椎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平均(19.6±5.2)个月。两组患者下地行走时间、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和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ASIA评级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椎体前缘相对高度、腰椎前凸角显著增加(P<0.05),而局部后凸Cobb角显著减小(P<0.05),术前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滴丸与丙戊酸钠(VPA)联用对癫痫大鼠体内VPA浓度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VPA和VPA+复方丹参滴丸组,大鼠采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向大鼠海马内注入红藻氨酸(KA)建立癫痫模型;模型成功点燃后,VPA+复方丹参滴丸组以85mg/kg灌胃给药7天后,两组大鼠再分别给予VPA(189mg/kg)。在不同时间点进行大鼠眼眶采血,通过UPLC-MS/MS法测定VPA血药浓度。结果:与单独使用VPA组相比,VPA+复方丹参滴丸组大鼠曲线下面积(AUC(0-8h)和AUC(0-∞))有显著性提高,清除率(CLZ/F)、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也有显著变化,半衰期(T1/2z)、表观分布容积(Vz/F)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复方丹参滴丸与VPA联合使用可增加VPA在癫痫大鼠体内的分布且可提高VPA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7.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导致脊柱圆弧状后凸畸形,躯体重心向前下移位。患者早期出现骨盆后倾、髋关节过伸代偿体位,当脊柱后凸畸形进一步加重时,部分患者髋关节会发生屈曲失代偿现象。有关AS脊柱后凸畸形(kyphosis deformity secondary to ankylosing spondylitis,KDSAS)与髋关节活动改变、截骨方案的研究已经较多,但目前仍无针对KDSAS合并髋关节屈曲强直脊柱矫形手术的专门报道。我院于2017年8月~2019年3月对3例KDSAS合并髋关节屈曲强直患者行脊柱矫形手术,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凹侧松解联合双极楔形截骨治疗分节不全型重度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自2004年11月~2009年10月,采用经后路凹侧肋椎关节松解和对分节不全脊柱节段行双极楔形截骨治疗重度脊柱侧凸患者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14~22岁,平均17.6岁;术前冠状位侧凸Cobb角83°~139°,平均99.4°;侧凸柔韧性7.8%~20.1%,平均14.3%;冠状位偏移距离0.8~6.3cm,平均3.4cm。3例合并有胸椎后凸畸形,2例合并胸椎前凸畸形。收集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后及未次随访时的侧凸Cobb角和冠状位偏移距离等临床数据并分析。结果:手术时间6.4~11.2h,平均8.6h;术中出血量3100~4500ml,平均3750ml。凹侧肋椎关节松解4~6个,平均5.2个。1例因椎弓根钉侵入T5椎管致左下肢不全性瘫痪,后经拔除该钉,3个月后脊髓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例术中发生血气胸,术后行胸腔闭式引流,2周后痊愈。术后随访24~48个月,平均32.6个月。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12°~53°,平均34.9°,矫正率50.5%~87.2%,平均65.3%;冠状位偏移距离为0.4~2.6cm,平均1.0cm,矫正率12.5%~89.5%,平均65.9%。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获得良好的骨性愈合,内固定无断钉及松动,矫正度无显著丢失。结论:后路凹侧肋椎关节松解联合双极楔形截骨治疗椎体分节不全型重度脊柱侧凸,能较好地改善脊柱的柔韧性并保持截骨间隙的相对稳定,是治疗椎体分节不全型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PPSF)技术避免了传统切开直视下置钉对椎旁肌肉的剥离、脊神经后支的损伤,防止椎旁肌肉的失神经化,同时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出院快等明显优势,促进了脊柱微创外科的发展。近年来,随着3D打印、脊柱内镜、导航系统及新型经皮椎弓根螺钉等技术迅猛发展,PPSF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置钉辅助技术也得到不断改进,现就PPSF的临床应用现状、局限性及不同置钉辅助技术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损伤单元矢状位非稳定区对称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65例,其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23~60岁,平均36.7岁。骨折部位:T_7 1例,T_9 2例,T_(10) 4例,T_(11) 8例,T_(12) 14例,L_1 19例,L_2 13例,L_3 3例,L_4 1例。AO分型:A型34例,B型27例,C型4例。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为A级1例,B级2例,C级6例,D级15例,E级41例。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TLICS):4分9例,5分29例,6~8分23例,9~10分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2 d,平均5.3 d。定义伤椎连同上、下间隙及其所对应的后方结构作为1个损伤单元,将此损伤单元在矢状位上分为3区:Ⅰ区,椎体上1/3、上位关节突关节、上位椎间隙及其对应的后方韧带复合体;Ⅱ区,椎体中1/3、椎弓根、椎板、棘突及棘上韧带;Ⅲ区,椎体下1/3、下位关节突关节、下位椎间隙及其对应的后方韧带复合体。非稳定区为损伤单元中主要受累区域。以非稳定区为中心上下对称植入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植骨融合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 6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发现脑脊液漏3例,予以相应处理后痊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3个月。无内固定物松动、移位及断钉、断棒等并发症发生。植骨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3个月,平均11.4个月。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ASIA分级为A级1例、B级1例、C级3例、D级9例、E级51例,较术前显著改善(Z=–2.963,P=0.014)。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分别为53.2%±6.8%、91.3%±8.3%、89.5%±6.6%,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16.3±8.1)、(2.6±7.5)、(3.2±6.8)°。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及矢状面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损伤单元分区理论设计椎弓根植钉原则,实施非稳定区对称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