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李航 《广西医学》2000,22(4):785-787
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外科手术切除仍是首选的治疗手段,手术切除可使部分病人获根治性的治疗,目前国内HCC手术切除的5年生存率在30%~40%左右,其中小肝癌的手术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可高达60%。但由于我国HCC病人多伴有肝硬化(1),部分病人就诊时肝癌已是晚期,使手术切除的适应证受到很大限制,目前国内HCC的切除率仅在40.4%~51.1%,即使是小肝癌,也有10%的病人不能手术切除(2)。  相似文献   

2.
日的 :探讨顺铂 (CDDP)体内诱导肝细胞性肝癌 (HCC)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8例HCC患者随机分成 2组 ,10例行CDDP诱导治疗 ,另 8例作对照。用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 2组患者手术切除之肿瘤组织 ,作凋亡及细胞周期分析。结果 :CDDP治疗组肝癌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1)。CDDP治疗组肿瘤细胞G0 -G1 期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P <0 .0 5 ) ;而S期细胞有显著减少 (P <0 .0 1)。细胞增殖指数 (PI)在CDDP治疗组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CDDP在体内能显著增加HCC细胞的凋亡。小剂量CDDP诱导治疗为肝癌辅助治疗可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Krüppel样因子6(KLF6)基因rs7634位点多态性与壮族人群肝细胞癌(HC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广西扶绥县壮族人群10个正常对照家系(40例)及20个肝癌家系(79例),后者包括HCC患者20例及其未患HCC的直系亲属59例.运用质谱方法检测KLF6基因rs7634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HCC发病的关系.结果 在肝癌患者、肝癌家系亲属和正常家系人群中,KLF6基因rs7634位点TT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0.00%、54.24%和87.50%,TA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0.00%、42.37%和12.50%,AA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3.39%和0,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0.00%、75.42%和93.75%,A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0.00%、24.58%和6.25%.在肝癌患者及正常家系人群中,携带TA基因型个体发生肝癌的风险是TT基因型个体的10.5倍(P<0.05),携带A等位基因个体发生肝癌的风险是T基因型个体的6.429倍(P<0.05);在肝癌患者及肝癌家系直系亲属中,携带TA基因型个体发生HCC的风险是TT基因型个体的1.667倍,携带A基因型个体发生肝癌的风险是T基因型个体的1.257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LF6基因rs7634多态性与壮族家系肝癌易感性关系密切,携带TA基因型或A等位基因可能是HCC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 1 88Re- β射线内照射对人肝癌细胞 HCC的细胞周期阻断及诱导凋亡的作用 .方法 通过 MTT实验、形态学观察、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对核素诱导的 HCC细胞进行了检测和观察 .结果  1 88Re导致的 HCC细胞死亡具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和生化特征 .流式细胞术定量显示各期细胞数发生改变 ,且凋亡率和剂量呈依赖性 .结论  1 88Re-β射线低剂量和高剂量对 HCC细胞周期的影响不同 ,低剂量主要使 G0 /G1 期阻滞 ,较高剂量则导致 G1 阻滞减轻 ,S期和 G2 /M期细胞数增多~(188)Re-β射线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与细胞…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肿瘤之一。其主要组织学类型是肝细胞癌(HCC),其次是胆管细胞癌。此肿瘤预后很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早期检出率低。在七十年代由于血清甲胎蛋白(AFR)检测用于临床及普查监测,出现了小肝癌的研究,较大幅度提高了疗效,使大约近10%的肝癌病人受益。(小肝癌在我国系指直径小于3cm的癌瘤,而日本肝癌研究组则称所谓小肝癌指直径小于2cm的HCC)。八十年代由于B型超声波(US)检查在我国逐步普及,并被用于肝癌普查,又由于以肝动脉栓塞术为代表的肝癌局部治疗的兴起,从而又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发性肝癌(hepatic cellular cancer。HCC)在我国发病率高,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居第三位,每年死于肝癌约11万人,其中男性8万,女性3万,占全世界肝癌死亡患者的45%,属最难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切除仍然是HCC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HCC发病隐匿、确诊时已属晚期、大部分患者同时并发肝硬化等,90%的患者发现后已失去外科手术切除的时机。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常见且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中国的HCC患者占全球患者总数的40%~50%,随着外科技术的逐渐提高和围手术期的各项治疗的完善,肝切除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得到不断提高,近些年来,肝癌术后的院内死亡率几乎为零,但肝癌的术后长期预后仍然不能令人满意,HCC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50%左右,而术后的高复发率成为影响肝癌总体外科疗效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年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预后较差,且术后复发率高.研究资料表明,多种细胞因子及受体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白细胞介素-2(IL-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一氧化氮(NO)等,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肝癌生物学研究热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肝癌生物学进行了广泛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研究热点,现作一综述。 (一)肝癌分子生物学 1.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目前已发现多种癌基因有促使HCC发生的可能。苏勤等对184例肝癌患者及29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作ABC染色,观察其C-erbB-2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情况,发现C-erbB-2基因的活化与人HCC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人体肝癌发生过程中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因子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体肝癌发生过程中相关的慢性肝炎、肝硬化、癌周肝硬化和肝癌等不同阶段病变中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因子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从细胞周期调控及细胞增殖角度探讨HCC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正常肝组织(8例)、慢性肝炎(22例)、肝硬化(24例)、癌周肝硬化(22例)和肝癌(30例)共107例存档石蜡标本中cyclinD1、CDK4、PCNA、p16、p27、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相应组织中p16mRNA和p27mRNA的表达.对检测结果采用HPIAS-1000高清晰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正常肝组织中未见PCNA、cy…  相似文献   

11.
病案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韦丽群 《中国病案》2007,8(9):14-16
目的探索病案信息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将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病案信息管理在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法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病案信息管理发生显著的变化,向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存在一些未详细说明的问题,如什么是有效身份证明,什么年份的病案可以复印等?这不仅影响医院为患者提供病历复印工作,更影响和谐医患关系,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因此,一方面要完善《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另一方面,医院应利用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进行详尽的告知义务,同时,应将住院检验、影像报告单一式两份,一份贴于病案中,一份直接给病人,这样能极大的方便患者,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病案信息利用的范围及病案信息利用的管理两大方面阐述了病案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地位及其利用价值,同时就拓展病案利用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朱章志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创新性的提出以"神、形、纳、眠、便"判断疗效,即以患者的精神状态、形体、饮食、睡眠及二便等症状作为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人体的"神、形、纳、眠、便"是在人体正气的推动下才能够正常,"神、形、纳、眠、便"出现异常,实际上是反应了人体正气的虚弱,因而可以用来评价人体的正气是否正常,这一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此作为指导,取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保证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方法通过了解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的要求(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分析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常见问题对医院统计指标的影响;提出对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存在问题的对策.结果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结论只有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才能保证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治疗效果,以及妊娠期长时间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妇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相应胎龄所需热量的饮食,观察组除给予对照组的饮食外再加适量的肠内营养制剂,应用30天。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宫高和双顶径的增加显着大于对照组孕者;观察组胎儿无应激试验(NST)阳性的比率显着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低体重出生儿(小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及和Apgar小于7分的患儿比率显着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治疗中不仅有效,而且对孕妇和胎儿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住院病案缺陷的常见原因,提出解决方法。方法对2007年上半年出院病案进行质量检查。结果抽查病历924份,病历缺陷924份,共2540项次。结论加强医师的法制观念,加强责任感,强化基本功讪练,实行病案质量四级监控,杜绝缺陷病案归档上架,确保病案质量。  相似文献   

18.
经验法则是利用事物发展常态而形成的规律,而适用于证据司法场域的特殊法官心证过程.借助现代司法的自由心证技术,以及盖然强度的适用效能评估,可以促进经验法则更加符合民众实质正义观感,促进基于证据事实裁量的纠纷解决结果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学习环境中的气味,单独或同时出现于编码与提取过程中,其对短时记忆储存的影响。方法设计两个试验:试验一,将被试随机分为气味组、想象组、控制组,在有桂花香气味、想象气味、没有也不想象气味的学习环境中分别测验被试的整体回忆成绩和相关词汇的回忆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二,气味为愉快气味和不愉快气味2种,试验是3个被试间设计(学习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回忆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试验分两次进行,间隔24h,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一,气味组的整体回忆成绩(12.500±3.117)个高于想象组(9.571±2.387)个和控制组(7.625±5.225)个,变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想象组成绩低于气味组,但高于控制组。试验二,在学习中呈现气味和回忆中呈现气味之间有着显著的相互作用(P<0.05);但对气味呈现于测验(回忆)中则无显著影响(P>0.05)。均数逐对检验亦发现A1B1、A2B1、A2B3三个组的均数与其余各组(除A2B2组外)都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A2B2组只与A3B1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学习和回忆时,如果呈现同一种愉快气味,那么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愉快气味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提取线索;2.学习时,如果呈现一种不愉快气味,那么回忆时不管有否气味,都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学习环境中的气味,单独或同时出现于编码与提取过程中,其对短时记忆储存的影响.方法 设计两个试验:试验一,将被试随机分为气味组、想象组、控制组,在有桂花香气味、想象气味、没有也不想象气味的学习环境中分别测验被试的整体回忆成绩和相关词汇的回忆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二,气味为愉快气味和不愉快气味2种,试验是3个被试间设计(学习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回忆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试验分两次进行,间隔24 h,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试验一,气味组的整体回忆成绩[(12.500±3.117)个]高于想象组[(9.571±2.387)个]和控制组[(7.625±5.225)个],变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想象组成绩低于气味组,但高于控制组.试验二,在学习中呈现气味和回忆中呈现气味之间有着显著的相互作用(P<0.05);但对气味呈现于测验(回忆)中则无显著影响(P>0.05).均数逐对检验亦发现A1B1、A2B1、A2B3三个组的均数与其余各组(除A2B2组外)都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A2B2组只与A3B1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1.学习和回忆时,如果呈现同一种愉快气味,那么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愉快气味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提取线索;2.学习时,如果呈现一种不愉快气味,那么回忆时不管有否气味,都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